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7352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摘要】目的 观察并了解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加强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学习,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和护理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结果 静脉留置针输液穿刺的成功率很好,并且在仔细科学的护理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随着科学的进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又被称作套管针1,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作而成,上世纪就在欧美等国家普遍使用,近年来在我国

2、也被大量的应用。基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并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优点,受到了众多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2。国内护理学者也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众多的可参考文献。本文根据临床观察并参考相关文献,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住院的患者,共选取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分别在20岁到60岁之间,入院后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1.2应用方法1.2.1选择注射的血管:选取病人身上的血管应遵守一定的原则,要求所选取的血管相对的有

3、弹性、粗直、无静脉瓣、血流量丰富且易于固定的部位血管,并要求尽量的避开病人的关节。在对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可选择患儿的额头正中或阿胶分支的静脉、头部耳朵后面的静脉或颞浅静脉等具有较粗直的血管3。在对病人进行常用药物输注时,要遵循从远离心脏一端开始,从外部至内部,身体左右交替的使用原则。在对病人注输化疗药物时,要尽量避开病人上肢重要静脉及静脉分支血管,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对化疗药这些强刺激性药物具有更为强烈的敏感,非常容易导致因输注发生静脉炎4。对于烧伤病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可供输注的血管较少,更是应该注意选择输注血管,由于人类上肢的静脉干线较短,下肢的静脉干线较长,因此选择部位的次序应是先

4、上肢而后下肢5。对于处于长期的卧床病人,应该尽量的避免对其在下肢的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并且不宜有较长时间的留置,这是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在其静脉内形成血栓,而静脉中的血栓要比动脉多达4倍,而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栓又要比在上肢的静脉多达 3倍多6。对于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处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以应用胸腹壁静脉穿刺的方式使用静脉留置针。胸腹壁静脉是人体内小静脉的末梢,具有压力低、活动度小、血流慢的特点,此外还要注意不应使静脉留置针堵管或脱管,因静脉留置针是对病人的生命起着维持的重要作用7。1.2.2选择留置针的型号: 在一般情况下,应首先保证输液的速度不受影响,然后尽量的选用短、细的留置

5、针。这是因为选用相对小号的留置针,在进入病人机体的血管后能够漂浮在病人的血管中,从而能够减少在病人血管中的机械性摩擦以及对病人血管内壁的损伤,同时这种选择还能够降低病人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同时还可以相对的延长使用的留置时间8。1.2.3穿刺过程:在对病人的血管进行选择及消毒后,对血管部位进行穿刺。首先旋转松动所选择的留置针的外套管,以15至30的角进行静脉的穿刺,在进针时应保持缓慢的速度,这样能够避免因过快的穿刺刺破血管的后壁,在见回血后再降低穿刺的角度,并沿着血管再前行1至 2cm,在留置针外套管的尖端全部的进入病人血管后,用右手固定住针芯,然后左手缓缓的推入留置针的外套管

6、,这样就完成了穿刺,然后松开缚住的止血带,用透明敷料或者胶条进行固定9。在对病人进行穿刺的实践中还发现,留置针是直接与肝素帽、三通、静脉输液管相连接的。对病人进行血标本的采集或血管内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时,按压留置针的外套管口的顶端,能够有效的防止病人血液的外溢,并能够使病人的血管壁紧贴着留置针的外套管口,这样就有效的封闭了血液的外溢通路,避免了血液的外溢,并减少了病人的机械压迫性疼痛10。对于因疼痛、失血、禁食、创伤、体循环不良、环境温度低等状况造成的病人躯体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情况,可在穿刺前对病人扎止血带,然后用手轻轻的摩擦病人穿刺部位的皮肤,接着放松止血带片刻后再对病人扎止血带,使所穿刺部位

7、充盈不佳的血管在进行穿刺时能够局部的恢复正常的充盈,在送管后再松开止血带,这样可以很明显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11。1.2.4留置时间: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 5天。赵改婷12等研究发现在留置针留置保留7296小时后,病人血管内的血栓还是以新鲜的血栓为主,并在留置针取出之后血栓很容易脱落,容易被血流所冲击,并在破碎之后能够通过纤维蛋白的溶酶系统的溶解之后吸收,对病人的机体无害。而在留置120168 小时之后,病人血管内的血栓则主要为机化血栓,并且一旦血栓在脱落之后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甚至是梗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给出建议,应该尽量的保证外周的静脉留置针留置在96个小时之内。通过临床观

8、察13,14,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在5天以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为0,因此建议将5天作为套管针的留置时间。戚红15则认为,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留置针没有发生渗漏与堵管,留置时间为7天完全是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输注的药液长期的刺激血管,从而造成的化学性静脉炎,以及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而引起的堵塞,因此建议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要超过7天。2、结果在100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93例,成功率93%的留置时间最短的是2天,最长的为7天,平均留置时间为4天,且无并发症发生。3、留置针的各项护理3.1以健康教育为前提在选用留置针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及其家属讲述选择使用留置针的意

9、义、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并让其对使用留置针所引发的常见并发症有所了解,并介绍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说明决定病人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病人的年龄、病情和所输注的药物的性质,应该尽量的避免病人所置管的肢体进行过度的活动16。而且在置管期间,还要多注意病人穿刺部位的清洁,尽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并禁止病人在置管期间淋浴等。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预防堵管、液体渗漏、脱落、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病人穿刺的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渗液等情况,要即时观察并避免病人穿刺部位的局部炎症反应,及时的发现病人所产生的并发症等早期的症

10、状。一旦发现病人身体发生了局部的并发症,并出现了局部的红、热、肿、痛等症状,就应该立即的拔管,并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血管恢复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3.3置管堵塞处理由于选择了不当的封管液和不正确的封管方法,以及输液导管扭曲或病人血液粘滞等原因,或者在对患者输入剂量较小的药物时选用微量泵,都会导致部分的管径堵塞。在中心静脉进行置管时,如果置管导管发生扭曲,就会导致血液发生回流,并且如果血液在硅胶管回流、停留的时间太长,就会使药物产生沉淀,如输入血液制品或脂肪乳剂就会发生沉积,上述这些情况均可能会致管腔的堵塞。一旦发现了堵管现象,可以用少量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去冲洗

11、导管,并尽量的往外吸出堵管的血栓,不可往内推入,以避免因此所形成血管的栓塞。在对患者输入药物时要注意先输入乳剂,而后输入非乳剂17,在输入刺激性的药物或具有较强粘附性的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在从中心静脉置管处抽出血样本后也要立即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18。3.4置管期间的护理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期间,要加强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全面的护理。病人所穿刺的部位及其周围的皮肤应用碘酊、碘伏或酒精每日至少消毒1次,并用无菌敷贴对穿刺部位进行盖敷,在敷贴上要标注置管的具体时间。对于连续输液的病人,要每天更换一次输液器,每周至少更换一次肝素帽19,同时还要注意留置针输液通畅的情况。在病人输液的过

12、程中,还需要密切的观察输液的滴速,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负载过重等现象,此外,还要注意液体的滴空,防止意外的发生。对病人进行刺激性的药物输注时,如发现药物渗漏,早期可以采用冷敷法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硫酸镁加甘油的持续外敷或中药的外敷。3.5输液产生的静脉炎预防护理对病人静脉使用留置针而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有机械损伤和药物的刺激。特别是老年人,因其血管的弹性较差、脆性大,抵抗化学药物的性能和机械损伤的能力较之年轻时均会下降很多,所以很容易就会产生静脉炎。研究发现,管径小于3毫米的血管置留套管针4天内所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达到了100%,因此老年患者应尽量的选择管径大于3毫米的静脉进行套管

13、针的留置,比如其手背或四肢的其他分支静脉等。管径尺寸小于4毫米的血管,留置的最佳时间为 3天,而大隐静脉、颈外静脉、正中静脉等静脉管径尺寸大于4毫米的血管,留置的最佳时间可达5天。因此要计划性的保护静脉,并根据血管的条件严格的判定,对静脉合理的使用,在操作时要保持动作的准确、迅速和轻柔。总而言之,因老年患者的疾病易反复发作,且对其静脉进行输注是主要的主要治疗手段,理应合理的保护其静脉血管,灵活的掌握留置的时间,把套管针的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血管好坏是引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根据所要输入的药物,选择最为合理的血管,所选择的血管直径要与留置针的管径相匹配,同时要避免穿刺部位的反复穿刺,

14、这也就要求护理穿刺人员要具备熟练的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求穿刺部位易于固定、观察。在对病人进行穿刺之前,要严格的检查所选用的留置针包装和有效期,一旦发现破损或过期了,就要严禁使用,而且还要一次性的使用,不可反复使用。穿刺时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穿刺完毕后要用无菌的敷料进行固定,并根据敷料的污染状况进行随时的更换。这样就符合了无菌操作的原则,同时又减少了保护膜的更换次数和针头的脱出频率,还会减少穿刺血管的肿胀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延长了留置的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病人中心静脉进行置管的注射帽每周至少要更换一次,在抽取病人血液标本只后的注射帽也要立即更换。3.6每次输液前后的护理在每次输液的

15、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20。4、结论在对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治疗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的性质、治疗的目的,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首先要对所要进行穿刺的部位和血管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的减少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产生影响的因素。对封管药液的种类和剂量要严格掌握,并要求保持正压封管,对病人的留置针处于留置期间要加强护理,尽量的减少病人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留置针能够持续留置的这一优点,尽量保证选择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都能够得到舒适、安全的护理,从而

16、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静脉留置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病种患者的输液,大大降低了反复穿刺的几率,减少了病人多次穿刺的痛苦,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因此,静脉留置针非常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并且随着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技术的日益完善,了解并正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是广大医护人员的必修课。参考文献1 侯燕,乔云丽,皮芳等.护理干预减少小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护理研究,2010,24:22042206.2 刘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医学信息,2011,24(1):200.3 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

17、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2010, 15( 2) : 78- 88.4 肖金平, 陈奇志, 肖清秋. 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10, 15(7) : 420-421.5 吕金萍.套管针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08,33( 4) : 201-203.6 张友华.静脉套管针引起静脉血栓1例报告. 实用护理杂志,2009, 15( 12) : 41.7 俞淑荣, 周春芳.静脉留置针在胸腹壁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2008,33( 8) : 483.8 彭翠香. 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10, 15(

18、 10) : 617.9 孙艳平, 杨佳涛, 常雁军.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33( 7) : 409- 410. 10 唐荣珍.退出留置针针芯避免血液外溢方法的探讨. 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6( 2) : 37- 38.11 魏晓霞, 王翠花. 在充盈不佳血管中止血带对套管针穿刺的影响. 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6( 2) : 7- 8.12 赵改婷, 高荣华, 耿少英等.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3):211.13 李晓燕, 刘洋, 陈卫东. 套管针常见时间的探讨. 中华护理杂志,

19、2010, 35( 5):300 -301.14 黎燕清,李卡露.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6.15 戚红. 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2000, 15( 2):78 -79.16 许燕.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求医问药,2012,10(6):743-744.17 王利端, 王涛, 张学娥等.中心静脉置管发展现状. 现代护理,2010, 9( 1) : 23- 24.18 戴建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并症的护理对策.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 16: 29.19 杨宝霞.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天津护理,2010,18:55-56.20 任焕茹.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1):36-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