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年下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三年下语文教案.doc(1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1、燕子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习本单元,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导入、揭题。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
2、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7、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8、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1、我们
3、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6、朗读第一自然段。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板书设计: 外形活泼机灵燕子 赶来飞行轻、快 休息音符教学反思:课题1、燕子课时第2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具体句子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教学目标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
4、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学重点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3、学习第三句句子。(1)我们再来
5、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4)什么叫“赶集”?(5)齐读第三句。4、学习第四句。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6、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
7、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10、看图试背。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外形活泼机灵燕子 赶来飞行轻、快 休息音符教学反思:课题2、古诗两首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已会背这首诗,但对诗意不一定了
8、解,对诗的意境,寓意则更难理解体会。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2、背诵咏柳这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难点记背诗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9、,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
10、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柳叶柳树 美 咏柳柳条教学反思:课题2、古诗两首课时第2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春日是宋代朱熹所作,既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是一首劝学诗。我们已经学了较多的古诗,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感知,但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11、古诗的意境仍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利用词语手册,教师的指点,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并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出来,达到体会意境的效果。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春日这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难点记背诗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
12、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指名读诗句,想象画面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
13、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背诵古诗。板书设计: 春 日 朱 熹 万紫千红教学反思:课题3、荷花课时第1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可以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学
14、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1.感悟文中”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运用的精妙2.观察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引题。1.板书课题,读题。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
15、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
16、开时花骨朵的样子。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五、总结学法。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板书设计
17、: 荷花叶 花 教学反思:课题3、荷花课时第2课时课型精读学情分析课文第二、三段描写了不同姿态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叶,要重点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感受荷花美
18、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1.感悟文中”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运用的精妙2.观察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1.精读第1部分。(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4)质疑: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多媒体,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
19、文句子的写法。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5)多媒体出示: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6)练习:刚开的白荷花()。全开的白荷花()。将要开的花骨朵()。2.导读第3自然段。(1
20、)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3.自学第4、5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背诵课文。四、提导书写生字。板书设计: 荷花叶 有的 全 花 有的 才 有的 花骨朵儿 亭亭玉立 含苞欲放 千姿百态教学反思:课题4、珍珠泉课时第1课时课型略读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通过描写珍珠泉的美丽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由于课文层次清晰,描写景物时富于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使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理解起来应该很轻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22、想感情。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二)范读课文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自由读,给文章分段。文章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降24自然段)。第三段(第56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读第二段。(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
23、?好在哪儿?(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读第三段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五)总结、扩展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六)布置作业请你选取你最喜爱
24、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板书设计: 4 珍珠泉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第1课时课型口语交际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家乡景物实际进行教学。学习前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
25、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板书设计:口语交际家乡的景物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2、3课时课型习作学情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结合上节课的口语交际内容,注重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6、。教学重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第一课时习作-、激发兴趣,导入主题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自主习作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2课时修改习作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
27、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二、修改习作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板书设计:习作:家乡的景物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课时4课型复习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观察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发现新知,掌握新知。教学目标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重点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
28、量词。教学难点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个性修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大小多少东西来往二、日积月累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1)自由读成语(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板书
29、设计: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课题5 翠鸟课时1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主要的困难是对翠鸟不够熟悉,包括教师也很陌生,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翠鸟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教学目标1、会认“秆、绣”等11个生字,会写“翠、秆、腹”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苇秆、腹部、衬衫”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了解翠鸟的特点。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具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 导入:平时,我
30、们见过许多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咱们这里不常见的鸟翠鸟。板书课题,提示 “翠”的写法。关于翠鸟,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梳理问题,板书23个重点问题。二、 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认读词语:浅绿 衬衫 疾飞 等待 逃脱 隐约可见 蹬开 刹那间 像箭一样腹部:“腹”读第四声。摸一摸你的腹部。苇秆:这个“秆”专门指一些植物的茎,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有秆吗?(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有无错误。三、深入学习课文:1、导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31、象?板书 色彩鲜艳或美丽 小巧玲珑(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像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学生来结合图片介绍翠鸟。自己试说。指名说。表扬按顺序、熟记或运用书上语言的学生。同桌互说。(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2、导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快速浏
32、览课文。指名说。(由收集的资料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易于理解;在教学时将图文结合起来学习,便于理解和掌握内容。)(1)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也可以简单的做一些批注。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句的。(2)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谈到“一眨眼的功夫”、“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时,可结合生活实际或动作演示来理解;朗读时注意体会句子中的快与轻,如“一眨眼的功夫”、“像箭一样飞过去”和“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等。(3)小声读第二自然段
33、,你能口头填空吗?翠鸟捕鱼的动作。板书 动作快(或迅速、敏捷)(以学生自主、合作的自学方式为主,抓重点词自己去领会文章的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通过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也拓展了学生的词语。)3、导语: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着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板书设计 5、翠鸟动作敏捷动作快教学反思:课题5 翠鸟课时2课型精读学情分析学习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
34、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教学目标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手段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学习生字:1、自己认读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2、 扩词训练:疾、待、脱、隐、深等字集体练习,其他生字同桌练习。3、观察生字每一部
35、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范字书写生字各两个,巡视了解书写情况,指导书写“蹬”、“腹”、“箭”、“衫”等。教师请生展示资料,教师出示课件资料: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二、仿写。导语:读完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就好像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翠鸟。这节课,我们仿照这种写法,把观察到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给大家看。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翠鸟的哪几部分,画一画。订正:描写了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眼睛、嘴、小爪。2、
36、出示句子:“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头部的?思考后和同学交流。简单汇报。小结:作者描写了翠鸟头部羽毛的颜色,还用比喻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其他的部分也是这样描写的。小声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写法。3、仿照这种写法,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1) 学生书写,巡视指导。(2)指12人朗读自己的习作。(3)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5翠鸟 动作快(敏捷、迅速)喜欢住在 石壁上教学反思:课题6燕子专列课时1课型精读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在营造民主平等的阅读心理环境下,引导学生体验理解,珍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师适当让学生自己动笔书写,
37、记录自己的思想轨迹,表达自己的体验和创造这样他们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勇气,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师生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个性化的阅读乐趣长期的实践,必定会让他们树立个性化阅读的信心,促进阅读个性化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手段多
38、媒体 学具教学过程:个性修正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骤”不要读成zu;“濒”不要读成pn。3交流。(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
39、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政府的呼吁;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四、指导朗读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
40、“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板书设计6、燕子专列专列人们 爱 燕子教学反思:课题6燕子专列课时2课型精读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