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50180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 1、2,怕丢分不妨 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一)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一、梳理文章的线索(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1理清散文线索,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线索类型。常见的线索类型有: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空间线索游记散文中的空间方位变化。2其次要掌握几种方法: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

2、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此句。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因为“情”通常是记叙文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2)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在概括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力求准确。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用要素归纳法进行概括。将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记叙要素进行梳理、合理组织,从中概括出文章大意的方法,我们叫要素归纳法。2答题的基本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三、根据文意,在空白处补充情节。1根据题干某些部分已给的内容,及其在文章中相应的位置,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3、2在每层中找出关键词或中心句。3整个关键语句,概括层意(或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概括)。四、理解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境,推测词语的语境义。2联系人物形象,分析词语含义。3推敲词语含义,还有结合修辞方法。五、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侧重于理解其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1从修辞角度入手。2从词语运用角度入手。3从表达方式入手:议论句点明时间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句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句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六、理解语句的内涵侧重于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语句的内涵,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或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联系选文的内容与主旨,

4、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或哲理。七、分析语言特色分析语言特色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八、分析事物特点或人物形象1把握事物的形象,首先要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2其次,要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拟人、象征、比喻、联想等,把握事物的内在精神特征。3在一些散文中,牵涉事物或人物的形象刻画时,往往有评价性的语句,在答题时要尽量引用这些词句,可使答案更准确。九、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1首先,要着眼于上下文的联系。排比、

5、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内容的前后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构思之妙。先抑后扬使文章波澜起伏。2其次,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分析。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3再次,分析段落作用。分析段落作用,其实是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考查。分析段落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段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

6、读者;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等。中间承上启下,引出全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括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等。“铺垫”是“打基础”,伏笔是“作暗示”。铺垫时,所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是“显性”的;伏笔时,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往往是“隐性”的,甚至貌似“闲笔”。使用时,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十、破译作者的情感密码根据以上分析,把握散文的情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解读文题。对文章情感的品味,

7、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中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分析标题,是把握散文主旨的一种方法。2分析内容。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各部分的意思,然后提炼整合。3在阅读时要找寻文章的关键句,即体现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句子,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比喻句、过渡句等。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在其中。十一、准确说出自己的感悟1首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2其次,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可以讲道理也可以摆事实。3表述要准确,语言要流畅。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应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字数等要求。4所选观点要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正能量。5在畅谈感受时,

8、尽量和选文的主旨保持一致,所列举的生活现象和选文内容有关联。十二、答题格式1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答:词语意思+体现+突出。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例:XX 强调了,YY 突出了。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鲜明有力地体现了。3从划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答:具体细致地展现了动作过程表现。4第几段中 XX 指什么?答:表层意思+深层含义。5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答:修辞手法+作用;具体词语:描写/修辞方法+表达。6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修辞方法+用比喻+体现。描写手法+对进行刻画+体现7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答

9、:修辞手法+体现。8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某一句的理解。答:整句翻译+重点词语意喻。9说说作者以 XX 为题有什么妙处?答:修辞手法+作用;含义+作用;线索+作用。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意蕴,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以为线索,思路清晰。10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例:结构点题,收束全文。内容深化主题,写出了+表达了感情。通过议论点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升华的主题。11请你联系全文的内容,说说对问题的理解。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2在作者看来,的原因是什么?答:表面原因+深层原因。13作者为什么要写?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答: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思

10、考。例:通过对比,突出的特点,为后文作铺垫。14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形象的特点。答: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他人评价)来看。15作者认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选择+理解+实例。16理解词句的含义及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词句的本义。联系描写和修辞的角度,了解其表达作用。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理解其深层含义。必须依据全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和感情基调领会词句的语境义。(二)小说阅读(二)小说阅读一、梳理故事情节1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可采用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部分,然后用简明的一句话合理组织出答案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要素归纳法。要素归纳法一般由人物和事件两部分组成

11、。答题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2题目扩展法: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或对文章题目扩展充实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层意归纳法:对于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阅读时先理出一个顺序划分层次,然后进行概括。二、揣摩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形象,要找到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等的句子,分别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归纳,这种方法可称为“正面描写分析法”。2答题格式:运用 XX 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 XX 的性格特征。三、分析环境描写1交代时令、季节、地点等。环境描写可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能够增强事情的真实性,并且选取典型时间、地点也有利于突

12、出故事的典型性。2渲染氛围,为下文作铺垫。小说在写到比较紧张或轻松的气氛时,作者往往不直接描写这种气氛,而是通过描写一些看起来显得有些压抑或轻松的环境来间接表现这种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情感、心理等。环境描写可以衬托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通过描写小说中人物的某种心理色调一致的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反衬则是通过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衬托人物的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往往还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作好铺垫。5深化作品主题。环境描写最终是为小说的主旨服务的,因此分析环境的作用时一定要考虑到它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

13、。当然,有时运用环境描写很难直接表达出小说的主旨。四、体会写作技巧小说情节的铺设大都是有所讲究,悬念、铺垫、伏笔、照应、倒叙、插叙、抑扬、巧合、对比等都是小说最常用的手法。但无论哪一种构思手法,都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塑造服务的。五、答题格式1“XX”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线索作用,XX 多次出现,起到了贯穿情节、连接人物的作用。暗示作用。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2照应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3情节的特点及作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层层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引人入胜。4对小说中“XX”这一人物谈谈你的看法:形象特

14、征。现实意义。5插叙的作用:对人物和事件的补充,对主要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6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再次强调什么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三)记叙文阅读(三)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1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 B 什么怎么样)2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3主旨

15、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2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四、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4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16、(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1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2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17、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七、评价感悟类(1)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2)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3)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

18、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4)词语品味答题方法:1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2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5)句子品味答题方法:1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2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

19、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1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2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3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1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0、。2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十二、赏析表达技巧1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2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3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4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

21、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四)议论文阅读一、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1关注文章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主要有两种:论点式标题;论题式标题。这两种标题与文章的论点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议论文的标题上得到启示。2关注议论文的开篇和结尾段。比较规范的议论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的,提出论点后就进行论证,因此,论点大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部分。3关注论点的标志性词语。论点出现前,大多有诸如“启示我们”“告诉我们”“我明白了”“我懂得了”“由此可见”“总之”“综上所述”“所以”“因此”等词语,这些就是论点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后面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论点。4关注论据。议论

22、文中,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从论据可以推断文章的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应该重视对论据的阅读,看论据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来证明的,如果两个论据是对立的,那就找对立中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准确地把论点找到。5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含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6从内容上比较,所谓中心论点式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而论题只是交代需要阐述的话题。从形式上比较,中心论点一定是表示明确判断的

23、句子,而论题就不一定是句子,不少时候是词或短语。二、分析论据(1)选择论据。选择论据的主要依据是该论据能为证明选段或全文的论点服务。(2)补充论据。1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名言还是事例。2其次要紧扣中心论点,注意答题格式。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总所周知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事实论据的表达格式一般为:人+事+结果。3最后要注意论据的准确性。应对策略:1首先,补充事实论据要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此句应该重点提到。2其次,所补论据要力求典型、真实、确凿,有代表性,说服力强(多列举名人事例)。3再次,语言要简洁概括,表述时可以采用“人物+事+结果”或者“人物+事例

24、+简短评价”这样的格式。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3)概括分析论据。概括论据和记叙文中概括事例相近,一般采用“人+事”的格式,形成主语、谓语同时具备的完整句式,且指向论点。分析论据作用,就是指出该论据直接证明哪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可能它只是一个分论点。三、品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词句的含义1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2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四、辨析论证方法1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的特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

25、喻论证: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2其次,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需要把握住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使论证更为具体,增强说服力。道理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权威性。比喻论证:则使论证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答题格式:这一段(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使得说理(好处)。五、分析论证思路1分析论证思路,就是把论证的思路展现出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论证什么观点。2议论文的行文思路一般为:提出问题(引出观点)分析问题(运用论据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3答题的一般表述方式如下首先,直

26、接(通过)提出(引出)的论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举了的例子或引用的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的结论。首先在开头提出了的分论点(观点),接着用的事例加以具体论证,最后用的话进行归结,深化了分论点(观点)。这种论证思路作用是使论证更为严密。六、答题格式1议论文论据的作用。答:论据类型(判断)+证明(说明)某种观点(论点)即可。2体会下面这句话在选文论证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答:论据类型(判断)+证明(说明)什么(观点、论点)即可。3识记议论文的结构类型,并明确每一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懂得依据具体段落和上下文来分析。答:首先,直接(通过)提出(引出)的论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举了的

27、例子或引用的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的结论。4联系全文,说说不能删去的原因答:前文具体论述了,本段则联系的实际,强调的必要性,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七、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1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2开篇点题;3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4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方法: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

28、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八、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1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2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方法: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1概

29、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2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3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九、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2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3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4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

30、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十、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十一、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1开头作用: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提出论点。2结尾作用有: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十二、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

31、;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十三、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十四、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五)说明文阅读一、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抓标题法: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抓关键语句法: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代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善于抓住文段中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除此之外”“另一个”。3材料分析法:即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

32、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二、筛选提取信息1摘用原文法:在阅读过程中能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敏锐地提取全文的中心段落或某个段落的中心句,这些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许多时候你只需要将原文抄录在答题处即可。2“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这里的“点”是指各个段落的说明对象,“面”则是整篇文章的主题说明对象,将两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借用原文重点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便是你所得到的答案。三、判断说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1采用层次梳理法。2认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空间顺序实体性

33、的事物/结构/布局逻辑顺序事理性的说明文时间顺序生长过程/工艺流程/历史3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四、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从哪些个方面开始解说1首先,逐段概括要点。概括要点时,要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把握关键性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理清指代成分。2接着,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3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时间、空间顺序层进逻辑顺序五、分析说明方法和作用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主要特点“分类

34、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出现“例如”“比如”等词,一般是举例子。有“如”“像”等比喻词,常常是打比方。看到数据就要想起列数字。发现几种事物一起说明或存在数据的比较,就要想到作比较。如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是分类别。下定义要揭示本质属性;作诠释只是一般特征的阐述。3答题格式: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对象的特征。4基本句式:这句话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之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六、体会说明语言1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表现为准确选用

35、表修辞限制的词、表确数概数的词、表猜测估计的词、同义词等。2解答“加点词能不能删去的题目”,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答题: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解释词语的含义。定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3至于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可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用了 XX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七、解答材料链接题的技巧1献计献策,有的放矢。献策类的题目,要求考生针对选文说明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

36、发和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完成这类试题,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准答题角度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说明文中,一般都会对所说明的对象或事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会更为准确、快捷。2运用知识,依托原文。知识运用类题目要求考生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解释类似现象。完成这类试题,首先必须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找出选文说明对象或现象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选择选文中相应的答题知识点;最后运用文中知识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3设计语言,结合主题。语言设计类的题目,常要求考生结合环境保护、能源应用、科技动态等方面的

37、主题,设计警示标语、广告语等,有时命题人也结合相关主题考查句子的仿写。4这类题解答时既要从题目中推敲答题要求,又要揣摩评分要点,还要遵循具体题型的答题规范。补例子或想象,既要紧扣原文,又要联系实际。仿句要注意句式和手法一致。谈感想和启发,要联系实际谈具体,谈深刻,注意阐发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提看法要言之有理。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八、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九、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十、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A、总分;B、总

38、分总;C、分总)十一、说明文开头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引出说明的内容提出说明的问题。结尾作用有:总结全文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十二、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便于读者理解。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

39、了的特点.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十三、感悟说明语言。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十四、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1“”词好在哪里?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判断,一般是不能删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十四、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十五、答题模式1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几段中加点的词语进行简要分析。答:词语意思+表明+说明+体现。2为什么说 XX 是什么?答:因为 XX 符合什么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