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6720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精品文档】第 4 页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记叙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表现手法:象

2、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七、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九、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结

3、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评价作家作品:、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补充: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心。文章中心思想可通过分析最后一节来获得。最后一节的作用一般是呼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抒情。2、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3、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有感染力。)对比(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 排比(加强气势)4、语句赏析题:评价、

4、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语言特色、写作特色,如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鲜艳,表现作者对花的喜爱,富有感染力。5、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人的某种性格特点等。7、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

5、铺垫;推动情节发展。8、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需在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可选用文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一定要多写几句,因为言之成理就可得分。9、选用文中语句回答的题目:应删除枝节。10、问划线句的深刻含义:应由表及里。要看清题目中是否已说明问题在文中第几节,要按提示做题。尽量从文中找答案,或者找到关键词、句加以组合。答题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文章中心,要围绕中心答题。说明文一、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

6、、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三、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六、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八、说明文

7、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议论文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三、议论文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

8、论据五、常见论证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

9、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

10、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补充:议论文解题思路和技巧一、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淡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

11、。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二、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

12、是道理论据。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三、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六、阅读议论文,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七、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