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生物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一起看看八年级上生物教案!欢迎查阅!八年级上生物教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 1 1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
2、交换的意义。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 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方案二:上讲台演示
3、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2.2 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
4、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2.3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2.4 观察录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师的引导厂思考,并得出结论。2.5 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录像或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容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换气。2.6 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2.3 模拟膈肌运动2.3.1 观察教师的演示,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2.3.
5、2 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2.3.3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2.3.4 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教师的演
6、示实验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气体交换原理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3.1 扩散原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1.1 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理清思路,综合概括。3.1.2 回忆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3
7、.1.3 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3.1.4 小结和练习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课后实践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八年级上生物教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 2 2一.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2 课时三.教学准备
8、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和实验过程。2.教师可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开拓学生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校、市区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及告诉学生上百度、Google 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址可直接告诉学生)。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 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
9、(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创新,都应给予鼓励。五.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备注1.现在录像器材便宜,摄像技术简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合
10、自己的录像带(统一配置的录像带有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播放录像时,要注意暂停键等功能键的使用。因为一气儿将录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时候,边放边结合录像讲解效果比较好。2.教师可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制作能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也可从百度等搜索网站寻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课件做参考。3.通过搜索网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有的学生如果想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变化的话,可告诉学生直接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仪”、“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仪”等字样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时要提醒学生文明上网。八年级上生物教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 3 3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
11、意义。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重点和难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 CAI 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
12、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 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
13、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1.茎的结构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方案二:学生四人小
14、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 CAI 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2.茎各部分的作用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15、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 P111 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 Plll 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