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806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6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 xx 为你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二教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篇一】【教学目标】:知人论世,李世民和魏征。理清文章的内容,奏章的结构。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明白十思的内容,君臣治理国家要义。落实文言知识考点,背诵重要语句。【教学重点】:语言峻洁,十思牧民。【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

2、公务员考试非常热,恐怕今后,未来你们也会去搅这趟浑水。公务员考试离不开“申论,申论就是面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且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贤臣的“申论。语言怎么样?逻辑如何?思想如何?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谏太宗十思疏,写在黑板上。二、解题1 1/1212谏:劝谏,劝止。唐太宗。十思指十个方面的想法。疏:指“奏疏、“奏章。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古代有名的奏疏有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按文章体裁来分,可为议论文。三、作者魏征580 年643 年 2 月 11 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又说晋州市或馆陶县,后移居内黄。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讽

3、朝政之得失,谏皇帝之功过、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古代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谏臣。百度百科四、读文先听一遍 MP3 朗读,是老师自己来范读,再让学生齐声读一遍。解决字音的正确读法。五、解文一、听一遍后,读一遍后。请同学们概括下文章的中心句。我们从题目入手,魏征向唐太宗劝谏,希望皇帝做到什么呢?文章里有没有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擦亮眼睛,找出文眼句。明确:居安死危,戒奢以俭。有些学生可能会找出其他重要的句子,譬如:“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当学生读出来之后,老师一定要具体分析不妥处。从文句入手,引导学生翻译“载舟覆舟,

4、所宜深慎。宗此十思,宏兹九德。前句是阐述君舟民水的关系,魏征是在提醒唐太宗“可畏惟人。后句是希望唐太宗能总结十思,弘扬九德,这是魏征劝谏唐太宗要求做到的十思九德,这是十思的具体表现。此句话作为全文中心句,也是比拟合理的。2 2/1212讲课时,按照以前的观念参考书上,自己并没有独立思考过,此文的中心句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但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本文的中心句应该是“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这一点,有了进步,亦步亦趋,学问最没长进。二、分析第一段魏征从“木长根固、“流远浚源等自然现象来说明“国安积德的思维道理。前者为形象性思维,生动易懂;后为抽象性思维,逻辑难解。请问同学们,

5、这是种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比喻论证。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化了。这让我们联想到劝学里的比喻论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们写文章时,需要得是这样的思维。【延伸】: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笔锋一转,魏征反面来论证,“源不深流之远、“根不固木之长,生动形象地比喻说明“德不厚而国不治的治国道理。跟学生强调作文时,善用辨证的思维来议论说明。这大概是我们学习文章思维的津要。文章有语言和思维。多背诵多阅读,方可有文才和文路。接着魏征在强调“人君的重

6、要地位和巨大责任。“神器之重神器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崇极天之峻、“保无疆之休吉庆,这在强调帝王重大的国家责任感,肩上担负得巨大责任。魏征在此根底上,来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忧虑。古人特别重视明君的3 3/1212道德责任,这是“人治社会进步的地方。但是人性永远有弱点,一个人能做到,一群人能做到吗?一时能做到,一生能做到吗?这一代人能做到,下一代人能做到吗?如何来约束制衡人的*,对于社会来说,道德不是主要的,法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站在当下,联系西方民主社会,“人治社会不可取。最后,魏征再从反面来说明,人君德不处厚,情不胜欲,这相当于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的

7、效果。文章从自然现象写起,从自然现象落笔。从反面来说明人君的道德跟国家社会的重要关系。三、讲解文章第二段。先让学生来读一遍。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这一段讲了什么,作者的意思是什么?明确:中心句: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此段在劝谏唐太宗如何来对待百臣和百姓。两个字,竭诚。魏征先讲了以往帝王治理国家的经验。帝王是继承上天的使命,来管理百姓,忧患兴国,治国显著。为国为民,成就功业,但国德却衰败萎靡了。国家存在兴亡之期的规律。魏征认为“功成德衰的原因是于“人君没有将“德治进行到底。诗经荡里曾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魏征提出反问,天下取之易守之难?这个问题,西汉的陆贾曾向刘邦提

8、及,“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汉书。大家齐心打天下,团结一致。坐稳江山后,利益冲突,斗争重重,那么国家守之缺乏,这是为什么呢?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靠德治,关键在于坚持到底。4 4/1212接下来分析殷忧,竭诚待下,得志,终情傲物。谦受益,满招损。竭诚的好处,傲物的害处,形成强烈的比照。如何对待百姓,是法治还是德治?用严刑的峻法俩督责百姓,用威严怒怨来震慑百姓,那么百姓可以免除罪责,但内心却没有感恩之心,外表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归服。这事我们想到论语为政篇第三那么: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与孔子德治理念,不谋而合。上课时,有必要引入这段的言论。

9、最后作者提醒皇帝老百姓的巨大力量。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怨不在人,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希望皇帝要很好地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第二段,中心语:元首百姓。如何调节,两字:竭诚。四、分析最后一段,读是必须的。此段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所在。题目中的十思,具体是什么呢?皇帝做到“十思后,魏征政治理想又是什么呢?我们都可以在最后一段中,找出来。建议,读了之后,请学生们来提出疑问?这一段作者写了啥?学生肯定能说出十思的表现。魏征又以打了个比喻,腐烂的绳索和奔驰的马车。难道可以轻视吗?朽索喻指昏君,奔车喻指社稷。因此,国家要永久兴盛,当然离不开人君的英明仁德。接下来,魏征向唐太宗劝谏了十个方面的想法

10、。十思都是从皇帝的意念为出发点,从文德来约束君王的言行。可欲自戒;有作安人;君民高危自牧;满溢虚怀情绪盘游三驱;懈怠始终意念5 5/1212壅蔽纳下;馋邪正身君臣恩加谬赏;罚及滥刑奖罚魏征认为皇帝能做到这十点,并且能弘扬九种德行,用人选贤与能,简能而任,择善而从,各尽其才,各守其职,智者、勇者、仁者、信者,言通力行。那么文臣武将,争驰而来,大显其能。这样,就会到达魏征理想的政治高度。君臣无事,可以尽巡游之乐,可以享松乔之寿。【延伸】赤松子一指雨神;也指晋代得道成仙的皇初平。王子乔,其子王宗敬定居太原,为王氏始祖,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文章结尾处,用人得当,就不会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劳损皇帝自己的

11、耳目,亏损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知识考点】通假字:震、无词类活用:长、固、远、浚、安、积、厚、下愚、明哲、重、大、俭、道、貌、心、安、危、长、覆、君、欲、作、安、下、乐、忧、虚、正、馋邪、恶、刑、宏、能、善、鸣、劳、苦、终古今异义:根本、休、景、元首、克、纵情、行路、董、忽、作、冲、敬、简、以为、司虚词:之、以、而、其其可忽乎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2 句、定语后置4 句、宾语前置2 句【教学板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喻、正反面6 6/1212殷忧必竭诚待下人君 VS 臣民具体十思九德、唯才是举无为大道提醒:人治小于法治【教学小结】本文是魏征劝谏唐太宗的奏章,希望唐太宗能做到具体十思,克

12、制私欲,完善德治。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强调君主的国家责任性。接着,魏征提出“殷忧,竭诚以待下,要处理好君臣民三那么的关系,尤其重视民众,引用荀子的话,“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的话,来提醒唐太宗。最后,希望皇帝能具体做到十思,要知足,要谦虚,要优乐,要奖罚,实行九德,唯才是举。这样的话,就到达了魏征的“理想政治。这篇文章语言出彩,思维严密,这值得我们去吸取消化。但在思想方面,有些不符合当今社会。治理国家不在人治和德治,而在于法制的落实。【教学反思】上古文,熟背出全文是第一。写教案时,自己理清文章思路,读懂作者的思想,这是第二。有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才是顺

13、。课堂语言典雅一点。第三,积累搜寻课文资料很重要,文章和文化,才能完善结合。上课时,自己讲得多,学生答复得少。【篇二】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2、学习课文第一局部,领会地坛使“我豁达地对待生死。3、品味语言,理解文中景物描写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7 7/1212教学重难点:1、作者传达了怎样复杂的情感。2、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教学方法:以读促悟、小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伟大的作品,可以将人的灵魂唤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这是作家史铁生自传性的散文,我与地坛。我们来看一张史铁生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你关注到什么?哪里和我们不一样?作者

14、的残疾是怎么来的呢?史铁生在 21 岁的时候,在他生日的那一天,上帝给了他一份特别的礼物,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从那以后,他再也没能站起来。我们来做一个设想,如果让你在 21 岁的时候,遭遇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样?生:是的,史铁生也很我们同学一样,在残废之初,他一度想去寻死。但是最终,他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了一位的作家。他写了许多作品,知道有哪些吗?看课*释。他的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假设琴弦。大家用波浪线划一下。那么,一个残废的,一心求死的人,最后却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到底是什么陪伴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呢,我们来看课文。二、文本研习8 8/1212文章虽然题为我与地坛,实际上有三个描

15、写对象,分别是我、地坛、母亲。这三者彼此关联,构成了文章的两局部。第一局部写的是我与地坛,第二局部写的是我与母亲。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我与地坛这一局部。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角色转换。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你,你就是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文中找一找答案。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突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2、而就在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无意中来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 地坛。从此以后

16、,发生了什么事?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再没长久地离开过,这说明地坛和你一定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3、那么地坛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板书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昔盛今衰,被人遗弃,同病相怜。9 9/1212 4、在作者眼中,地坛只是一座荒芜废弃的古园吗?那它还有什么别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中有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请你找出来。园子

17、荒芜但并不衰败。文章那个段落写出了它的不衰败?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景物 5、小组探究:第五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园墙、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逐一分析特点,是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所有的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作者,要好好活,生命来到这世界本身就是一种美丽。齐读。6、所以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呆在地坛了吗?同病相怜,给我生命的启迪 7、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在地坛一呆就是十五年。无论什么 季节,无论什么天气,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呆在地坛,你都做

18、些什么?思考、发愣 你还在思考着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你弄明白了什么事?自己读。找一位学生读。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事情,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美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比喻节日,假期,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如此,生和死的问题还需要你去考虑吗?那还剩下什么问题?怎样活。对这个问题,作者是怎么说的?1010/1212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了那这样的事情,需要着急考虑吗?不用着急,慢慢来就好。所以作者说,十五年了,我还是得到地坛中去,去

19、默坐,去呆想。十五年时间长吗,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有些东西总会在变化的。就像作者说的,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这个能理解吗?这个就好似作者一样,在社会上讨生活的时候,总是遭遇各种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改变不了的?你觉得什么东西是别人改变不了的?作者也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数一数有几个,都是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徜徉在地坛,你能看到将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的落日,看到把苍凉的歌声洒满天地的雨燕,看到雪地上让人浮想联翩的充满稚气的孩子的脚印,看到不因外物或喜或悲的古柏,不止风景,你时常还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灼烈而*的气味,闻到满园落叶熨帖而微

20、苦的味道。你的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快乐。这样的安宁与快乐,是地坛带给我的。8、理解“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古园带给我的这些正能量,这些美好的积极的感受,就好似味道一样,是难于记忆的。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或者遭遇挫折,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总会悄悄占据内心,这时候,你就需要再次回到地坛,来重新汲取这些力量。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9、经历了这些,作者还会绝望、失望、痛苦吗?不,不颓废。三、总结1111/1212 1、你觉得作者喜欢地坛吗?结合上面所学的,你能讲讲作者喜欢地坛的理由吗?2、其实在当年,陪我走出困境的除了地坛,还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作者的母亲。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下课。3、作业:小练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200 字1212/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