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摘 要近年来,为了使教育资源得到很好地调配,以及解决农村孩子上学距离远的问题,“撤点并校”政策的出现刚好弥补了空缺。随着农村人员大量涌入城市,进城务工大趋势的发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就导致了很多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到了一定的年纪后,儿童们就得接受教育,但因为家长不在身边,很多孩子就只有选择在学校寄宿。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尤其对于从未有过寄宿体验的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独自面对校园寄宿生活是不容易的。从一个环境过渡到新的环境,入学适应性就成为了极为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孩童升入小学之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方面同幼儿园相比较起
2、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还是在课堂教学、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极其不同,他们将面临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良好的适应性关系到儿童今后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甚至作用于孩子的人生发展。而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不可避免地会和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到了学校后,其实就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开始,可能之前孩子大多只是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相处,不过到了一年级,已经开始逐步萌生人际观念,而且每天都要和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孩子受益终身,不过有些小学生难以应对人际交往方面都会有困难,这一点对于农村小学寄宿生来说更明显。因此,帮助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顺利
3、适应学校生活,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其摆脱家庭依赖,实现寄宿独立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农村寄宿小学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入学适应性,如何改善其人际交往不和谐的状况笔者采用了分析文献法,深度采访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参与观察法等方法研究,并对昆明市三所寄宿制的小学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结合前面方法探寻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人际关系方面应该处理的事项,并且提出可行性高的方法策略。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对昆明市三所附近的小学开展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寄宿制下的一年
4、级新生都面临着普遍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综合所学知识以及个人思考,笔者也从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学校系统等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多方联手,共同合作,帮助入学儿童更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尤其是寄宿学生,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人际交往VI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better allocat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childrens long distance to school, the
5、emergence of the policy of withdrawing points and joining schools just made up for the vacancy. With the large influx of rural people into c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gatrend of working in cities, this is inevitable for most people, becaus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get a higher income, whic
6、h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many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fter reaching a certain age, children have to receive education, but because parents are not around, many children have to choose to board in school. But for many children,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at the beginning, especially
7、for first-year freshmen who have never had a boarding experience, it is not easy to face the boarding life on campus alone. The transition from one environment to a new environment has made school adaptability an extremely common and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fter enter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
8、ldrens learning life has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compared with kindergarten. No matter the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requirements, or classroom teaching, working time, etc. are very different, they will face problems such as learning adaptation, life adap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9、 processing. Good adaptability is related to childrens future learning status, and then It affec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ven affects childrens life development. And people are individual individuals, with social attributes, and will inevitably have contact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fter
10、 arriving at school, it is actually the beginning of the child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ost of the children were just getting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and siblings. However, in the first grade, they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erpersonal concepts, and they have to interact with children from d
11、ifferent native families every day. Goo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ll benefit children for life, but som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have difficulties in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more obvious for rural primary school boarders. Therefore, helping first-year freshmen in
12、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to adapt to school life smoothly,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elementary school, let them get rid of family dependence, and achieve boarding independence is a problem we face together.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first-year freshmen in boarding p
13、rimary schools. It aims to clarify what are the problems in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ow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boarding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disharmon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14、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s,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related interviews of first-year freshmen in three boarding primary schools in Kunming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of rural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stud
15、ents Issues and issues that should be dealt with in term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ropos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with high feasibility.In this survey, we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of three primary schools near Kunm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year freshmen under boarding sys
16、tem are facing the general problem of adaptability. Combining the knowledge learned and personal thinking, the author has also proposed some targeted solu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personal system, family system, and school system. We should join hands and work together to help the enrolled children
17、adapt to school life better and faster, especially boarding students. We should also escort their growth.Keywords: rural boarding elementary school; first-year freshmen; school adaptabilit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目录导论1(一)选题背景11.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认识12.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的认识13.对小学生学生适应性工作的认识2(二)研究意义31.理论意义32.实
18、践意义3(三)研究现状(文件综述)41.西方国家对小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研究42.对幼小衔接的研究63.我国在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方面的研究7(四)研究思路8(五)研究方法81.调查研究法82.比较分析法9(六)本研究创新之处、重点与难点10一、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11(一)理论基础111.儿童发展阶段理论112.幼小衔接断层理论123.终身教育理论124.社会生态系统理论135.优势视角理论13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4(二)核心概念151.农村寄宿制学校152.幼小衔接153.入学适应性164.学习适应性165.农村小学寄宿生的人际交往17二、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现状分析18(
19、一)调查背景18(二)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18(三)研究结果191.农村寄宿小学新生整体适应情况192.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适应情况193.对日常寄宿生活的适应情况204.对学习的适应情况215.对人际关系、集体生活以及社会适应性的情况21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及影响因素23(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存在的问题23(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影响因素241.学生身心及个性发展特点的影响242.幼小衔接断层的影响253.家庭环境的影响26四、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措施与建议29(一)学校管理制度与理念的创新291.让入学适应性的观念深入人心292.充分
20、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293.制定相关体系保障学生入学环境30(二)创新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有效发挥其管理的功能301.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302.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31(三)加强学校、家庭双向沟通、双向合作,充分发挥家校管理作用311.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312.构建多元的家校沟通方式形成教育合力32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2(四)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321.注重对家长的的引导和教育322.帮助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33结语33参考文献35附录37致谢42 导论如今,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有关适龄儿童入学的问题,教育界一直对此倍加关注。近年
21、来,由于国家实行了“一乡一校,撤点并校”政策,农村居民分布不集中,因此一部分学生上学比较远。,再者,随着农村人员大量进城务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庭关系中他们或多或少的缺少了一些东西,所以,适龄孩子(一年级新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怎样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下的学习生活,以求未来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是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一)选题背景1.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认识在中国农村,由于居民分布不均匀,所以在建设学校时,只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需要,而且不同于城市,农村的交通相对落后,为了能够上学方便,农村寄宿制小学便应运而生。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
22、数量大量增加,很多留守儿童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独立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如何让适龄儿童(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牵动了教育部门,家长以及学校的心。2.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的认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关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1990年到1994年间,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达到了高峰。国家教委主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教育体制中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中,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教育问题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从2001年到2017年,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结果来看,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层出
23、不穷,数量已经高达了436篇。当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学校规模扩大迅速,国内基础教育迅速得到发展,学生数量基数不断得到增长而在整个学校管理中,学生是重要组成的部分,学生怎样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独立阶段的过渡,不但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办法,还要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这些办法不但要促进学校的适应性发展 ,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改善学校适应性的教育问题。 幼小衔接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它是一个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刚开使时候的过度过程有极大关系。幼小衔接工作的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部分,一方面是
24、提高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学习状态,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心理基础和思维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发展基本学习技能,能让儿童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良好的幼小衔接有助于为日后的入学做好准备。3.对小学生学生适应性工作的认识(1)基于自身的实习工作体验笔者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小学教师实习工作中,与63名一年级学生朝夕相处,发现难以适应新环境,新生入学问题很多,遍存在于小学一年级新生这一群体之中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带来的焦虑,无措,找不到方向,也不懂方法,让家长老师感到很头疼,小学生的适应性成了学校和家长高度关心的问
25、题。结合笔者本人的小学寄宿学习经历和近年实习经历,又经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更加复杂,更为普遍,却又少有被关注,因此笔者选择昆明市富民县三所寄宿制小学的一年级入学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对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从地理上看,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壑交错,绝大部分乡镇农村住所偏远,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云南历年来都基本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更是不佳,绝大部分农村家长忙于生计,适龄儿童进入校园后出现了入学不适应问题,也得不到家长们太多的关注同时,富民地区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现状不太理想,无论是
26、幼儿教师还是家长,与准一年级儿童都缺少日常生活链接互动,这对于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不容乐观的。而且,在之后,由于基础不牢固,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会比较吃力。小学生适应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笔者的实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农村小学新生及其家长,我发现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思想认识的差异,关于入学问题很多父母并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入学比较仓促,导致在一开始就难以很快适应,继而形成一个连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慢慢地,和别的同学拉开差距试图拉近新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解决寄宿制新生入学适应性的问题无可避免(2)入学适应性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随着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不断
27、在变化,以及现代社会娱乐设施,科技设备的影响,孩子接收到的信息纷繁多样,好奇心较强,思维发育的起点会比较缓慢。在进入学校后,很多新事物会让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复杂的思想可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了适应效果和适应能力。而且,孩子天生具有依赖性,学校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方案,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孩子的好奇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二)研究意义在当下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入学适应是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的火车头,也就是说,孩子能跑多快由一开始的油门决定,这个油门,可以理解为入学孩子的适应能力。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针对贫困学生和留
28、守儿童,由于家长老师认识方面的不足,以及缺少专业性的素养,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过程中,如何培养适应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1.理论意义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校情的一年级寄宿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笔者意在以农村寄宿制小学为研究背景,展开对农村环境寄宿制条件下的一年级寄宿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此外,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小学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地方性差异,很多实际情况会有偏差,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昆明市内的一所小学,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理论指导作用。2.实践意
29、义笔者通过调研富民县抽样小学在小学新生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用己有的研究数据和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中的工作,切实帮助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在总结小学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基础之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针对富民县抽样小学的小学生适应性反映出来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入学适应性。既能够给教育管理者在新生入学的教育管理方面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农村小学地区的小学适应性工作开展和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又能为其他的三线城市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相应的途径来做好小学生入学适应性工作。(三)研究现状(文件综述)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国外对于小学生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己
30、经形成规模,在一些期刊文献中也有了很多相关介绍,它们主要是涉及到幼儿园、幼小衔接、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中适应性的几个方面1.针对小学生入学的适应性西方国家所做研究美国最早开始探讨小学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美国的适应性教育起步较早,且自1960年开始,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教育领域的逐渐发展,其他国家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深度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因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教育政策的差异性,针对小学生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一大特点是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来引导教育的发展趋势,正如著名教育家袁振国所说:“教育事业己发展为仅次于经济部门的文化产业.缺乏合理的教育政策
31、的指导和协调是不可想象的”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2.从教育立法的角度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制定了相关教育实施政策与措施,来保障适龄儿童顺利入学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在小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1)美国针对小学生的适应性所做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为推动和促进教育计划的改革,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教育政策:如1989年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1998年幼儿教育五年计划、2009年“0岁一五岁教育计划法”等方案。这一系列的计划和实施都是通过完善的国家立法来保障幼小衔接,
32、为支持幼小衔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有力地解决了小学生入学适应性的问题,有效地保障了适龄儿童入学的有效衔接。在 “0岁一五岁教育计划”中,奥巴马对美国的学前教育提出更大的改革力度,延续了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全面提升“先行计划”以及“早期先行计划”, 为增强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法国对于幼小衔接、一年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在法国,幼小学教育为一个整体,其教育阶段主要分为 “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 “小学基础学习阶段”, “学生深入学习阶段”,这三个阶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结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弥补学生教育的断层缺陷,还能够使学生熟悉学习环境。不仅如
33、此,对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而言,该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熟悉学生环境,提高学习质量,甚至有利于维护并巩固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小阶段的教师一同培训职业技能,能够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在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有基本了解,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缩小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的难度和坡度,有利于一年级新生顺利过渡同时,为实现幼小教育衔接,法国由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并执行举措。这个措施使幼儿园、小学教育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衔接,有效的解决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各自独立的局面。在这方面,我国针对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借鉴一下法国的教育举措。(3)俄罗斯对于一年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研究由于
34、俄罗斯的双边教育,其设置的教学大纲多样,致使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水平不同,因此俄罗斯的小学适应过程是一个双边的过程。即在加强小学准备教育的同时继承已有的教育价值。小学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承接者,在学前教育取得的教学成果上进行再教育,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2.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在幼小衔接的研究中,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认为幼小衔接“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特点在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一文中,伍叶琴认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中间出现的断层不利于学生的持续性健康发展(1)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张倩倩(2009)在浅议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文中指出了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由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教学要求不同,学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张倩情.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J.小学时代.2009(9),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的锻炼,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黄仁颂(2001)指出,对学前教育产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人口基数等会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黄仁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3-345。马以念(1999)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农村小学生的问题更加显著。主要表现在:读写学习困难,执行任务的能力较差,缺乏遵守规则意识。(2)关幼小衔接的研究策略笔者发现,根据以往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献资料查显示,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关幼儿园改革的讨论只是风行
36、一时,并未持续很久。而在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中出现了断层现象。笔者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也应该重视一年级的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对孩子适应性的研究相对不成熟,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的侧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正常引导教学,而很少会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能力。范风华(2010)在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的新思路中提出了关于家校合作的观点,对此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希望借此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的发展 范风华.家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 (2)张倩倩(2009)在浅议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策略:为实现教育的衔接的双
37、向性 张倩倩.浅议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J.小学时代,2009 (9),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还要加强适应小学教育的能力训练。3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方面我国所做的研究根据目前的相关著作和文献资料中不难看出,关于儿童适应性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结合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专门研究人员的理论研宄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入学准备工作;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现状;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因素;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中适应不良情况的教育对策等 张亚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研宂D.陕西师范
38、大学.2011。有学者认为衡量学校适应的标准是学生对学校的逃避或者喜欢的态度也有学者对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方式和言语发展,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的五领域模型进行研究。黄宁,辛涛,晓霞则根据“聚类分析和判断分析方法”对其适应性分为良好型、闲适型、紧张型、高危型四种类型 黄宁,辛涛,晓霞.儿童学校适应的分类及判定J.心理教育与发展.2007 (2)BrichLadd将学生适应性分为学业行为、学业喜好、学校回避、班级参与、自我指导等方面 Ladd G ff. Kochenderfer B J. colem C C. Classroom Peer Acceptnce,Fr
39、iendship, and Victimization:Disti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 school mentJ. ChildreDeveloprement. 1997. 68(6)廉串德,郑日昌(2002) 考查学生的学校适应状态 廉串德,郑日昌.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则是从课业适应、日常生活适应、自我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在小学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策一文中,韩文静、谢俊霞指出,小学生入学适应主要存在学习自理、生活自理、社交能力、
40、时间观念、理解能力上 韩文静,谢俊霞.小学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30)五个方面的问题。在这些研究中,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衔接过程中的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快乐成长。然而,就目前的小学适应性研究来看,研究重心一直放在小学生的学习适应上,而学习生活中学习只是一部分。孩子在学校,尤其是在幼小衔接这个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学习上的问题。因此,一些学者就认为,学习适应性的内涵是多层次的,通过进一步分其内涵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可行措施和策略王佩丹 王佩丹.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 (3),耿向红 耿向红.小学生学习适
41、应性研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 (2),李秀芳 李秀芳.杨晓青.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孩子学习适应性的影响J.大众心理学.2007 (3)等人对于小学生适应性的分析及与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常源香 常香源.如何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对小学新生心理辅导方式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严霞 严霞.让孩子们学会倾听一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注意的培养J.作文教学研究.2007、常越 常越.小学新生入学心理分析与测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等人则是针对性地对小学生适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此类研究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大多局限于教学改革,很少从幼儿衔接的过渡过程考虑,对学习
42、适应性问题方面的东西较少。我国教育学家在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的关注点上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方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过渡过程中,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或者说是一生都有严重的影响。在学习适应性相关的研究上,国内重要的关注点从学生本身学习的角度去研究,从教育环境、学习习惯与态度、个性因素、听课方法等方面去分析;而国外主要是研究其影响因素诸如气质类型、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社会动机等。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儿童适应性的研究中,有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经验和成果(四)研究思路通过总结业内现有的研究成果,笔者概括归纳出了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及幼小衔接的内涵,以
43、及通过在富民县的寄宿制小学一年级学生有关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性的问题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寄宿学校入学儿童适应性问题的有效的策略。本论文共设计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探讨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及幼小衔接的内涵,明确研究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入学适应性存在问题的表现第四部分,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入学适应性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结合以上研究基础,提出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对策(五)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本次调研分为三个阶
44、段:(1)规划调研活动,设计调查方案、整理访谈思路、筛选抽样调查样本;(2)科学、合理地调查抽样样本;(3)对调查研究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和分析本次调研通过调查富民县三所有代表性的寄宿制小学,随机采访了 10名家长和5位教师,为获得准确、全面、深入地信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为了解到大家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基本看法和存在的基本问题,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中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从抽样样本中看出统计学差异,进而研究该课题从2019年9月开始, 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査活动,笔者先后对抽样中地三所学校中的10位家长,
45、和5位教师进行访谈。为得到第一手真实材料,本次调查活动共发放了220多份问卷,保证所得数据的可靠性。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富民县三所寄宿制小学的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全面认识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适应性对策针对富民县农村地区本文抽样选择了三所同类型的小学,三所小学的共同点为寄宿制学校,生源多为附近村乡和少量外来流动人口,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三所小学是富民县寄宿制小学的典型代表,笔者试图通过对农村地区背景下三所寄宿制小学学校的环境范围、教师收入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层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所抽样小学目前存在的小学适应性问题的异同点,得出三所小学
46、的差异性,进而分析出富民县寄宿制小学目前所面临的小学新生适应性的基本问题(六)本研究创新之处、重点与难点笔者经过查阅很多与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相关的文献期刊资料,发现目前很多的研究多是从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方面来展开的,大多关注的是小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态度等,而对小学生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身心健康 ,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同时,笔者还发现,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现有研究中,几乎没有对农村环境下的研究,更没有对农村寄宿制环境下的寄宿新生特殊性的聚焦,由此,笔者决定在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融入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新元素,创研究对象之新,寻研究范围之新,以
47、期在农村寄宿制背景下展开的对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研究,能够取得更多更新的研究结论本论文的重点就将是放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新生的生活适应和人际关系的交往处理上,辅以关注寄宿制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对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已经趋于饱和,所以笔者不再对这一方面过多赘述本论文的难点在于农村寄宿制背景下,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学校方面和家庭方面的因素,由此笔者在进行调研和访谈的过程中,就需要多走访各层面各科目的教师和各种家庭环境下的家长和学生,以求尽可能的扩大研究范围,收集更多更全面更准确的调查数据,才能为准确结论的得出打下坚实基础39一、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一)基础理
48、论1.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在他的儿童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四个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有连续性特点,后一阶段以前一阶段为基础,而进行延续与发展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儿童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儿童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并按照固定的顺序发展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104,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尤其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如果要帮助适龄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并进入小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儿童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健康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教育的问题 ,对于幼升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接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