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卷第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 月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赵曦赵洋(、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四川郫县;、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广汉)【摘 要】羌族文化与藏族文化相邻共处,两个民族文化互相采取了对话方式而共享共生。在对话语境中,羌族释比以本文化核心信仰与信仰的表达方式为元话语。把认同藏传佛教与本教文化中相似部分作为共享平台,成为本文化自我价值实现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机制。在对话中显示与发展了羌族文化硪西纳谷价值与归约,也成就了羌藏文化和平、和谐、共处、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关键词】羌族;释比文化;藏族文化;生态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2、】【文章编号】()在各个民族文化对话中,宗教是其文化的最核心派、觉囊派、格鲁派,它们基本上由西藏传入。的层面,也是其对话、发展的核心主导部分。克劳福德宁玛派是八世纪时期传人,“宁玛”是藏语“古”、格尔兹在其影响巨大的文化的解释中论述到:作为“旧”的意思,即坚守古老佛教传统。其传人的路线是西文化的宗教是:“、一个象征体系;、其目的是建立人方路线:沿雅鲁藏布江甘孜大渡河壤塘类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其建立方一线。在八世纪末,宁玛派的白诺杂纳在大小金川、马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给予这些尔康、红原、壤塘、理县等地传教扬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十四
3、世纪西藏觉囊派兴起,觉囊派教义的核心是具有独特的真实性。”“它空见”。藏文化中的藏传佛教,本教与羌文化中的释比宗曲结寺是阿坝州第一座觉囊派寺庙得到明清历教文化是各自建立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其代中央王朝认可与支持。“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藏羌萨迦派的传人从北方路线:萨迦是藏语“灰白色土文化对话中的释比文化的生态发展,正是在两者间建地的意思,由此建寺而成为寺、教派名并进入阿坝构的“一般存在秩序”的基础上,由对话成为发展的归若尔盖、红原、松潘。在十三世纪之间,萨迦派在元朝的约与生机。支持下得到空前弘扬,到十五世纪,形成若尔盖求吉一、藏羌宗教文化一般存在秩序与历史概况寺
4、为中心的萨迦派藏传佛教势力。(一)与羌族相邻的藏传佛教概况格鲁派在十九世纪经由北方路线传人阿坝,格鲁羌族聚居地的茂县以北和以西是以藏族为主的松派是宗喀巴在对于各个教派的继承与创新基础上进行潘,黑水。理县是藏羌民族共居一县。汶川的卧龙、绵厩宗教改革后产生的一个重要教派。阿旺扎巴于年是羌族藏族共居。北川的西部北部是藏羌民族。总体说在阿坝县建立第一座格鲁派寺庙安斗寺。来,羌族处于汉藏之间。阿坝州的藏传佛教大体经历了三个兴盛发展期:藏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藏传佛教和本教。阿坝藏从世纪末到世纪是第一个兴盛传播期。这个时期族羌族自治州的藏传佛教中有着宁玛派、萨迦派、噶举的寺庙规模很小,但是开了派,为以后发展奠
5、定基础。【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曦(一),男,四川成都人,阿坝师专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羌族;赵洋(一),男,羌族,四川汶川人,广汉民航飞行学院教师,美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美学美育。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其重要的特点是藏传佛教与当地的苯波教紧密结合在这一阶段两藏吐蕃王朝向东扩充其势力达到岷江上游,在汶 绵厩境内的瓦寺土司,带米了当时的藏传佛教和本教文化,这对羌族文化占主体地位的汶川地区宗教文化的多元格局产生了影响第二个阶段,以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开始。觉囊派、萨迦派藏传佛教大规模的兴起,迫使苯波教转移。觉囊派于年,主要传人阿坝、壤塘,理县、马尔康县,其势力一度发展到理县。世纪理县杂
6、谷脑建有创建觉囊派的宝殿寺与九层 间佛菩萨室的大佛塔一(该塔毁于年火灾)。萨迦派在世纪传人若尔盖北部地区到世纪时建立了求吉寺为中心的萨迦寺座,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南坪县(今九寨沟县)、阿坝县、马尔康县。从地域分布看,它们与岷江上游相邻,但是还没有进入岷江上游的羌族文化腹地。噶举派传人阿坝地区是在元代时期噶举意为口传,重视口耳相传的密法修习 ”。其重要发展时期是乾隆时期,与梭磨土司共创了两巴寺。这个时期的苯波教在大小金川、马尔康、汶川草坡、卧龙一带占有优势。成体系的有寺庙的苯波教和阿坝州原生态的苯波教一起生长着藏族宗教,对于汶川草坡、卧龙以及理县的杂谷脑上下的部分羌族地区和靠近黑水的茂县赤布苏一
7、带部分羌族地区的民间宗教有一些影响。在赤布苏靠近黑水一带的羌族人和理县包括大蒲溪五寨,木卡等寨把羌族的宗教核心建筑纳萨神塔叫做藏族宗教的玛呢堆。第三个阶段是 年乾隆皇帝灭本兴佛到解放初期,藏传佛教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格鲁派是在阿坝地区最晚建立的一个藏传佛教教派。到解放初,格鲁派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建立了座寺院。阿坝州由于自身复杂历史宗教格局的特点因此历史上其他一些教派也有立足之地。阿坝州区域内的藏传佛教呈现出藏传佛教与本教教派共生、林立的宗教局面。民改以前,阿坝州有余座藏传佛教 本教寺院座。羌族聚居地除茂县没有藏传佛教寺院与本教寺院外,理县、汶川、松潘、黑水均有藏寺院。而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的
8、汉庙宇堂观有余座。单纯从寺院的角度比较,藏传佛教与本教对于羌族文化的影响较汉文化影响要小得多。这个时期藏族宗教对于羌族的部分土司有较大影响。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土司都要念经,土司官寨里修有转经堂。如赤布苏的曲羌族大头人王泰昌家,羌族坤性土司、陇木上司,小托土司官寨也有念经堂室(二)本教与茺族宗教本教也称为苯波教,其历史悠久,其表征是萨满教,巫术,占,祭祀,信鬼神,以驱鬼祛邪祈求福祉为目的发展成为系统的苯波教。根据土观宗教源流的论述,本教分为:“笃本,迦本,原始本教,即黑教:觉本是经发展完善后的系统本教,即白教。”位于金川县安宁乡的雍仲拉顶寺庙为成体系的本教重要标志。其规模非常宏大,占地约一百余亩
9、,本教的势力遍及大小金川流域和理县、汶川,如松潘的尕咪寺、山巴寺、对河寺、九寨沟县的扎如寺,汶川县的卧龙寺,理县的禅姆寺等。翻本教与释比宗教非常相似,这从本教的经典也可以看出。本教经典共分“九乘”即九部。“乘”指佛教之人修行的工具,比如船一类,佛教有小乘、大乘,藏传佛教也有大小乘,本教经典分为九乘是认同与接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本教的前四部分为“因乘”第一乘叫恰辛,为本教的占卜仪式。第二乘叫殊辛,为巫术、诅咒仪式。第三乘叫朗辛,为颂赞与祈求法。第四乘叫斯辛,讲解死法即丧葬,驱邪。这些与羌族释比经典及作法基本相似。从第五乘至第九乘大量吸收了佛教教义,称为“果乘”,通过“见修,行”达到“阿罗汉”终极
10、之果。“因乘”四部与羌族的释比宗教较为接近。在羌族和藏族接邻的地方,双方互相影响。比如在羌族释比中有占卜经典与仪式;有巫术、诅咒的羌语经典仪式;有颂赞与祈求神灵的羌语称为“国若”“刮巴尔”的经典与仪式:有讲解死法即丧葬,驱邪的经典与仪式。从历史与现实的调查看,本教与藏传佛教对于羌族地区的影响远比汉族的道教,佛教,儒教的影响少。羌族有老君会、玉皇会、川主会、汉传观音会,但是没有藏传佛教的各种仪轨与活动,没有修寺院,没有作僧人的传统,也没有政教合一的格局与文化模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专门的宗教普查报告文献中,也没有调查到这方面的材料。二、核心信仰的交流与对话:“自然神”与“佛”的各自光耀对话是一种
11、广义的文化交流形式,两个民族文化问的对话,必然要表现在其宗教信仰的层面藏传佛教与本教有着自身的信仰,有着阐释自己信仰的教义。宗教简史中解释“佛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找到“初转法轮”与“佛、法、僧三宝由此被称第期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为“佛陀”,简称:“佛”意为:觉者、知者、智者。【佛教在关于人廿苦难,人的灵魂与转世轮回之说的基础上建构了对于佛的信仰。“绋”信仰的是“涅檗寂静”的永恒不变,无始无终最上境界,以此引导世人信仰佛教。并且创造了多种方法、观念,如“小乘”、“大乘”、“宗”“密宗”广建表现佛境的曼陀罗天国寺院,广招信众信教念佛
12、,慈航普度。藏传佛教是在印度佛教与汉传佛教基础上与藏族本土本教融合,藏传佛教和本教以广义的形式对羌族宗教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形成一定意义的对话。根据笔者在羌族地区的四个县数十个寨的调查,理县蒲溪的王真元老释比、王宝山老释比、韩廷玉老释比、桃坪增头寨的老释比杨茂山,汶川绵篪羌锋课若寨的老释比王治国、和平寨的王海云,茂县纳普寨的龙国治老释比、沟口二里寨的肖永庆、黑虎寨任永清,他们及其上辈释比师傅与藏族宗教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藏传佛教的一些概念、用语都出现在他们的讲述中间。在羌族释比经典中有着三个序列的交流,三个序列指:、祖师序列;、神序列;、巫术序列,即黑、黄释比作各种黑、黄法事(指凶,血,恶之法
13、事,要请汉族的法师与藏族的喇嘛大师,这些黑法事,或者黄法事是要救人,是把死者还魂接骨生肉的法事)。纳普寨龙国志传承的释比经典中有藏人喇嘛的高祖师傅“吉约”,汉族道教高祖师傅“伯瓜哈卓”与羌族释比祖师一块作法事的记述。释比经典中有藏人的神“泽赫乌瓦”,汉人的神“嘎扎觉竽”,羌人的神“勒主勒朵呼巴竽”一同敬请以帮助羌族释比进行某种法事的经典,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在历史深处藏羌宗教文化的对话史影。同时,释比的经典中也有羌汉藏三族在各种建筑活动中如“汉族青年去运土,藏族青年去挑水,羌族青年砌石板”;“汉人青年去找铁,藏人青年去找铁,羌人青年去找铁”等共同活动的内容。这些材料,深刻地反映了藏族文化,宗教对
14、羌族释比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反映了释比文化对藏族宗教文化的认同。远古以来一直到明、清、民国时期,羌族人做“额撇国若”(意为:白毛牛还天愿)的盛大仪式时,都要到草地换、买白牦牛,与草地寺院高僧问有着交流、对话,讨论彼此间宗教信仰活动的问题。一些草原的寺院高僧也来羌族聚居地观察羌族宗教,进行传教。理县蒲溪的王真元、韩廷玉、王宝 等老释比说,他们祖师讲过,理县有藏族的禅母寺、宝殿寺、下孟寺。清嘉庆年间,杂谷脑修建了一座高达米,层,道门的大佛塔。数藏族人,部分羌族人,少部分汉族参与了修建,前后耗时十余年。羌语称为“小赫色纳萨巴尔”(意为“天菩萨的大纳萨”)“纳萨”是羌族的神塔的意思。藏族的喇嘛大帅到过大
15、蒲溪寨,看蒲溪的水势 形,认为这是一座有神灵的神山他们也知道蒲溪五寨的羌族人以之为神山。喇嘛高僧大师曾在这里传播佛法。王真元的祖师傅辈中,有与藏族喇嘛共同比式念诵经典的传说,羌族的释比大师念唱了七天一夜,藏族的喇嘛大师念了七天七夜,两位师傅都很厉害。藏传佛教有佛经西来之说,羌族释比也说释比经典是祖师与神猴到西天取来,分为白(白释比经)、黑(黑释比经)、黄(黄释比经)三界经部,也有说分为端公上、中、下三坛经典,也有说分为“国”(国若,天神经典)、“萨”(萨硪,黑神经典)、“诉”(诉硪,驱鬼邪经典)、“竽”(竽初巴,驱农害经典竽嗟。驱邪鬼)四部之说。另还有部曲之说。王真元的高祖师傅讲过,喇嘛高僧对
16、他们说:“你们的阿巴木巴色(羌族的最高天神)就是佛主的护法神,要护佛法,佛法有苦、集、灭、道四大宗。“苦”说的是人有劳苦病瘟之苦,有生死轮回之苦。佛说要把这些原因消除,达到涅檠的极乐世界。如何达到,就要信佛修佛道。“道”就是找方法。方法有小乘法、大乘法,有显宗、密宗。这些都要“修习”,建寺庙。“喇嘛高师说他们传教是经过皇帝赐封印信(史载,藏传佛教从觉囊派,伽迦派,格鲁派,本教,都主动朝见中央王朝,得到中央王朝的管理与信执。)王真元、王治国,龙国志等释比以及他们的师傅说,我们这族规矩中没有佛教,我们的神就是给凡民解苦的。我们的经典中没有轮回之说。人死火化,跟火走了。我们的神木比塔就是我们的天菩萨
17、,他不为难人、偏待人。我们有难,阿巴木比塔要帮忙,释比就是天菩萨木比塔派到人间帮助人解罪的。羌族的神不说凡间人天生有罪,要一生一世求佛改罪,解罪。释比经典也说万物都有罪 人也有,牛羊鸡树山天,日月星辰都有罪。有罪就要解罪。释比就是木比塔派来帮人解罪的。每年作国若,刮巴尔(还天愿),一个寨子的人都汇集到神树林里,烧起火堆,会首牵牛羊,释比敲鼓念诵经典“措学”解秽,解罪。释比也有罪,也要“措学”。由此,羌族人的国若、刮巴尔就是解罪的最好的方式。作国若时,一个寨子的人都解了罪,神,山,树,牛,羊,野物都解罪;官,皇帝也解罪,日明,山清,水秀,人发畜发,天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生地康福以上浣法比较普
18、遍,话晓得很平常,但是其义化哲理非常深刻苑族的神灵信仰,核心是自然之道,人是自然之子,追逐水草,循服春秋,自然牛态如何运转,人生世相就如何运转。不会离开自然之道而去“轮回”,或者修炼永恒的“涅檗”。信仰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体系,各种宗教信仰都深深地:扎根于某种或者几种古老的文明或文化土壤,都是世世代代的信仰者探求智慧或真理的果实”。:羌族释比文化与藏传佛教、苯波教都是本民族世世代代文化探索者智慧的成果。但是在核心信仰上,羌族释比在对话中,固守了本民族的核心信仰,核心是自然之道,由此保持了释比宗教文化的自身发展。羌族人中几乎很少有信仰藏传佛教的。三、信仰表达方式对话的不同归约:恪守与认同在羌藏文化
19、的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上,我们从羌族袁正棋老释比传承的释比经典中可见一般:“藏人修寺,穿红衣:汉人修庙,穿青衣;羌人纳萨敬白石,穿白衣。”这则释比经典所表达的含义,道出了羌藏汉三个民族在各自宗教信仰表达方式上的某种特征,也是其在这方面对话的大格局。羌族没有庙宇与神像。汉族的道教,汉传佛教,儒家的文庙孔庙在明清时期的羌族聚居地约余座,作为汉族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之一。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在阿坝州个县共建有余座寺院。在羌族藏族聚居县,有座藏族寺院。以藏族寺院而言:藏传佛教研究专家王辅仁论述道:“与其说他是个寺院,不如说他是个城镇更合适”“所有的范围内除了殿堂、僧舍、佛塔、经幡外,还有街巷,有私人宅第,
20、有一个个小院落”。而寺院主体建筑一般三段层次向上累进,正是藏传佛教关于三界和涅檠圣境的象征。寺院整体以“圆形布局,主殿居中,配殿僧舍,层层辐射延展,由如波推浪逐,是典型的曼陀罗结构”,即佛教认为世界中心是须弥山山腰为四天王,周围七香海、七金山,外又有铁围山,围绕是成海,四周是四大部洲,八小部洲。辉煌的寺院与世俗的民间百姓的低下简陋的民居,形成极乐世界与苦难世界的强烈反差,彰显佛法天国的佛性招引。同时也是政教合一的管理机关。这种表达方式在羌族释比看来,招收弟子传经拜佛 数十年集众修寺院、佛教徒修习终生而不得婚嫁与从事生产,匪夷所思,这不是人生最好的、终极的路径。羌族的神也不喜好这种表达。(一)羌
21、族神灵核心祭祀台“纳萨神台”纳萨就是为作为信仰的表达式。苑族人没有为自己的信仰的神灵塑像建 南。这是羌族人的建筑文化滞后或者原始所致羌族的石砌建筑是人类古老最为辉煌的建筑。早在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寺院修建、百年前,羌族人就有着高者十余丈的邛笼高碉建筑文化。但是羌族人始终不塑神像,不为神修庙宇,其观念是:“神”在自然万物中,任何广宇巨庙高堂寺院不能容纳于中。汶川羌锋课若寨释比王治国说:太阳神在太阳中,月神在月亮中。我们羌族的山神千千百百,有那个寺院庙子装得下,摆得下。羌族人的房子顶上都是见天日的。房顶上是照圈平台,即向天照圈平台向日照圈平台,向山照圈平台。我们在房顶平台照圈最高处修“纳萨”,在
22、纳萨前杀羊子祭神,神都看得见,享受得到。我们的山神就在山上神树林中的纳萨上。万物为神,万物为寺院神庙。神庙、寺,羌语是“赫斯基”。山是山神的“赫斯基”,河是水神的“赫斯基”,树是树神的“赫斯基”,白石是白石神的赫斯基,羊是羊神的“赫斯基”太阳是太阳的“赫斯基”,青稞是青稞神的“赫斯基”。我们祭祀就是一块白石,一支神树枝。我们牵起羊子。敲起羊皮鼓,在神树林纳萨那里所有的神都祭祀了翻。由此,羌族人不修寺庙是本文化中自然为尊,自然为神、佛的终极选择。(二)从表达信仰的主体人的宗教角色看。羌族释比文化中。释比是神灵的助手释比是师徒制,年学成,是半神半人。释比可以结婚,可以生产,荤素都吃。从人修炼成为大
23、释比,过程远远比世俗之人修到喇嘛,活佛要容易。因此羌族释比是自然的人与宗教(巫师)的人共同角色的承载体。他们的自我主体地位感非常强烈。卡西尔在人论中曾经论述说:“巫术可以被说成是原始人必须通过的第一个学校。即使它不能达到意欲的实际目的,即使他不能实现人的希求,它也教会了人相信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看成是这样一个存在物,他不必只是服从于自然力量,而是能够凭着精神的能力去调节和控制自然力。”“。卡西尔的这段论述明确地指出,巫文化中巫师是人类社会中人的主体精神高扬的一个表征。人作为掌控巫术的巫师,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人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凭借通天树可以自由来往天地,通过鼓声可以交通神灵,巫舞以呼天风电雨
24、,诵祝咒可杀死敌人,交感巫术可以穿越现实与超现实,接触巫术可以让人与万物互渗。由此巫师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美国哈第期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晚,中困夏商周代帝王均是大巫师。巫在人类侧重现实这一方面发展成为深度关注现实世界,改变现实世界的宗教角色不是抛去自然需求只满足宗教需求的角色。释比是朴素的“人本”文化,而非神本,佛本文化。(三)羌族释比以自身的信仰表述方式为本民族和藏族民众、土司服务表现一:释比为汶川绵厩瓦寺土司管辖藏族寨子罗汤寨、克哟寨时服务。这个地区是羌族释比文化保存得特别完整、深厚、最为活跃,发展到鼎盛
25、时期的地区之一。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在清朝时期,每年的迎春春官会,县衙门要请寨的羌族释比击鼓到衙门大堂跳鼓祀神祈福。属于藏族聚居地的罗汤寨世代都请羌族释比作他们的主持大师。每年由各个家庭轮流承担羊或者牛等祭祀用品,绵篪羌族一般在农历月到月初一由羌族释比主持进行“国若”仪式的传统。表现二:释比为“其俗信佛,每年遣僧人藏”的汶川的藏族瓦寺土司服务。来自西藏的瓦寺土司世代都有请羌族释比到其官邸为其作太平保福、驱邪法事,解秽法事的习惯。汶川羌锋课若寨王治国释比、和平寨的王云海释比说师傅带着他到过土司官寨,并按照羌族的规矩作了三天两夜的击敲羊皮鼓打“太平保护”,土司也按照羌族的规矩,杀羊祭祀,并且馈赠了羊腿
26、与青稞太阳饼。瓦寺土司请羌族释比作法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因为明清王朝对于释比的持宽松态度,请他们参与迎神祈福活动;其二是为笼络土司所在地的羌族民众的感情;其三是瓦寺土司本身的本教文化与羌族释比文化相似。从表达方式与宗教角色的角度的羌藏宗教文化对话看,总的格局是各自坚持恪守与认同,和平与共生。四、结论比较而言,佛教的佛、灵是高度人义化礼会化的是最高佛与教主的统一,其信仰学说博大精深,数十个教派包括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各种智慧汇集其中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而羌族文化中释比宗教信仰及其理念也是人类的另一种宗教信仰精神遗产与智慧的显现。羌族释比宗教与藏族文化的对话,是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交流、
27、和平、共生、共享与发展,在共同的探知人类对自然、社会、文化的认识过程中,交流有价值的思想与实践方法,共享彼此创造的文化成果,以对话作为彼此亲和的平台,共同和平的建设本民族的文化,也共同为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它不仅仅有着个案的价值,对于整个人类的多元文化的生态发展,也有着一般性与共同性的价值。【参考文献】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史略编写组藏传佛教史略【】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赵曦,赵洋羌汉文化生态对话发展中释比文化】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安修宗教简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赵曦四川岷江上游羌族释比经调查中国社科院民间文学论坛,()】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赵曦,赵洋非战祀和的宗教圣境心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祝世德民国汶川县志瓦寺土司(卷六)【】民国木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