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369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98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pdf(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必修 3 3稳态与环境教案全集稳态与环境教案全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能力方面: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

2、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课板书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答师提示1.图 1 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思考回答创造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探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

3、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问什么是体液?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思考与讨论1同师提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

4、活的环境。2.血浆组织液淋巴阅读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板书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异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淋巴细胞等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所含的化学成分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

5、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老师提示。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分析回答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

6、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旁栏思考题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思考与讨论师提示1Na+和 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

7、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 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与 H2O 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HCO3-。思考讨论回答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思考回答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

8、呼吸系统有关。3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 2 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 CO2分压大于肺泡中 CO2 的分压,CO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小结略。八、板书设计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9、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淋巴等二、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2、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精液等。呼吸道、肺泡壁、尿道、消化道、生殖道属于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细胞中的各种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血红蛋白。3、人体细胞的内环境(1)血细胞: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液(3)淋巴细胞:淋巴液(4)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4、成分(1)相同: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

10、物、气体、激素等。(2)不同: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5、三者的联系: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特点: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关键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自于钠离子与氯离子。3、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千帕,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2)维持稳定:与缓冲物质有关,如H2CO3/NaHCO3、NaH2PO4/NaHPO4 等。3、温度:维持在 37左右。四、内环境的生理意义: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

11、质交换的媒介。五、构建模型九、布置作业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 ATP 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

12、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拓展题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和_。(2

13、)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此时,机体可通过_和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3)由 于 体 温 过 高,引 起 死 亡 的 原 因 主 要 是_。10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 H2CO3/NaHCO3 这对缓冲物质中的 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9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肌肉运动0C死亡体温过高静息范围4443424140393

14、837363534中暑发热体低温温过疗低法死亡 低温麻醉素 2)40;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增多 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 10()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 p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力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情感

15、态度价值观: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 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问题探讨”老师组织和引导生答师提示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

16、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学意图(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

17、吗?板书思考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一、内环境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的动态变化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调节作用_,使各个器官、系统_协调活动 _,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 _相对稳定 状态 _叫做稳 态(Homeostasis)。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思考与讨论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目前普遍认为,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

18、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师引导提示1.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

19、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 个月至 4 岁的幼学生思考与讨论社会联系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

20、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师提示、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

21、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生思考回答 板 书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思考回答三、内环境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稳 态 的 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实验并讨论师提示1.生物材料加入 HCl 或 NaOH 后 pH 的变化更像缓冲液。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 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 NaH2PO4/Na2HPO4,其中 NaH2PO4

22、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 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 时,可以中和 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 变化明显。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 和水。血液中的 C02 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 C02 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23、pH 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看或做实验,思考小结八、板书设计略(黑体字部分)。学生小结第 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九、布置作业典型例题例 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

24、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答案:B例、(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提供能量供给营养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

25、渗透压的平衡。基础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温度酶p渗透压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使体液的值维持相对稳定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

26、一叙述是()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 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 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27、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 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拓展题9、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 2000 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

28、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二)实验步骤:(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 两组。(2)A 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3)继续实验:A 组_,B 组_。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三)预测实验结果:A 组鼠:_。B 组鼠:_。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

29、生长素,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健康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长素的羊毛脂,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A AB B叶片叶片叶柄C C剪刀等步骤:第一步: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分别标号甲、乙。第二步: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 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第三步: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 的情况。问题: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该同学用叶片 C 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为什么?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设计?参考答案:5、C 6、D

30、 7、C 8、C 9(3)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注射等量的生量盐水(三)注射利血平后出现运动震颤(1 分),注射多巴后运动恢复正常(1 分)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10、有,避免顶芽产生生长素的影响 有不当,应选用 A 作研究对象,如选C 还有 AB 叶片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叶柄脱落 不能 另设第三组丙 去掉 A 叶片 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 叶柄 A 不脱落。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3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教学课时:2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思考讨论引发兴趣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思考与讨论(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提示及板书(黑体)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32、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

33、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板书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思考回答思考回答(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考与讨论 2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讲述及板书(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

34、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资料分析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

35、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2言语区(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思考讨论回答提示 1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阅读分析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回答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和迁移能力思考回答思考与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

36、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提示可能是 H 区出现了问题。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讨论 3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

37、能被长期旁栏思考题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小结总结总结能力八、板书设计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条件反射(后天的)。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性)(1)未受刺激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2)某部位受刺激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由“正”“负”膜内由“负”“正”(3)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

38、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3)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作用(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2言语区(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9、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九、布置作业典型例题例 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 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 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解析: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剌激后发生电位逆转,成为内正外负。而在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答

40、案:C例 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 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2)刺激图中 b 点,则 b 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图中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 d 点,图中_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其

41、原因是_。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而在突触部位的兴奋传导,具有单向性,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答案:(1)神经中枢(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 acde(3)ce(4)胞体或树突 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基础题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

42、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 是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D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C树突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5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6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代表传出神经 B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CM 代表效应器 DS

43、代表感受器(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A冲动在 S 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中单向传导C冲动在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中单向传导(3)在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_。(4)假设 M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 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处,肌肉_;刺激处,肌肉_。(5)在离肌肉 5 毫米的工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 35 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 50 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 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毫米毫秒。答案1B 2D 3 A4D 5B6(1)A(2)C(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4)收缩无反应(5)30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

44、命活动的调节第 2 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能力方面: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2、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2)血糖平衡的调节。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 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或板书“问 题 探讨”教师引导和组织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

45、动员只能跑 1 min 左右(0.81.2 min)。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学 生 活动思 考 回答教 学意图一、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二、激素调节的实例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引导学生“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阅 读 思【提示】1.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考 讨 论2.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

46、促回答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思考与讨论师提示。1.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这是因为这些被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了,部分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还有一些被氧化分解了,所以血糖含量很快恢复正常。组织【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提示1.乙代表胰岛。2.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

47、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应用模型进行分析提示: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提示反馈调节有正负反馈之分,其中负反馈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理活动中都很常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冰思 考 回答模 型 建构分 析 讨论 交 流分 析 回答箱、空调等的调温系统都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来设计的,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如绝大多数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等都是负反馈调节的最好例子。正反馈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也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日常生活

48、中也不乏正反馈的实例,如某位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与社会的联系生思考师提示。提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从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积)等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等多种应激状态,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大量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经常参加

49、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适当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1 微量和高效;2 通过体液运输;3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小结略三、激素调节的特点八、板书设计第 2 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有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进行调节。二、激素调节的实例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九、布置作业典型例题例 1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

50、,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D例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解析:该动物的垂体被切除后,失去了生长激素的产生场所,所以血液中该激素的浓度会下降,这样就排除了 C、D。同时也失去了产生各种促激素的场所,也就没有了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A基础题1.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雄性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