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三角形中常见的辅助线问题(经典含答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三角形中常见的辅助线问题(经典含答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学数学三角形中常见的辅助线问题1 前言1.1 研究背景1从1952年教育部颁布第一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将三角形的教学内容分散安排在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中学数学大纲进行了多次修改,而三角形的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多次调整。2以2000年颁布的过渡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标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和增大合情推理能力,所以对初中平面几何图形尤其是三角形中的辅助线应该引起重视。1.2 研究目的在平面几何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有部分三角形问题看上去很容易
2、解决,但在实际的动手的操作的过程中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然而,如何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得解题的思路明确,过程简捷?辅助线对问题的解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能添加正确的辅助线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前人对本论题的研究成果,针对如何正确、快捷地添加辅助线,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结合历年中考考试题目总结归纳出常用的六类常用辅助线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体会蕴涵在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的思想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1.3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进行初中数学三角形的有关辅助线问题的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三角形的教学理论。 (2)实践意义:本研
3、究在丰富的理论支持下,深入三角形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建议,可帮助教师选择正确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三角形中的辅助线2.1 倍角化等腰 3当三角形中出现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时,经常通过转化倍角寻找到等腰三角形。 如图1中,若ABC2C,如果作BD平分ABC,则DBC是等腰三角形,并且ABD与CAB相似。 如图2中,若ABC2C,如果延长线CB到D,使BDBA,连结AD,则ADC是等腰三角形,并且ABD与CAD相似。BCDABCDABCDA 如图3中,若B2ACB,如果以C为角的顶点,CA为角的一边,在形外作ACDAC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DBC是等
4、腰三角。图3图2图1 例1.如图4,ABC中,ACB2B,BC2AC.求证:A90°. 图4分析:由于条件中ACB2B,可利用图1所做辅助线方式,所以作CD平分交AB于D,过D作于E,则由,知,即是等腰三角形。图4而,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又BC2AC,所以ACEC。易证得,所以。评析:此题属于较简单的题,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入手,那么对于难度系数稍微高一点的题如例2。 例2.(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在ABC中,最大角A是最小角C的2倍,且AB=7,AC=8。则BC=_ 解法一:分割法(图1辅助线方法) 如图5,作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ABCDBA, 图5
5、 评析:解法一的思路是常规思路,平分倍角构造相似三角形,通过相似比得到方程组求出线段长,进而求出BC的长。但这种方法中,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计算较为复杂。 4解法二:构造法(图2辅助线方法)如图6,延长CA至点D,使AD=AB。则D=ABD=CAB 图6=C,CBDDAB,BD2=AB·CD=7×(8+7)=105,BD=,又C=D,BC=BD= 评析:利用二倍角为外角构造等腰三角形也是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技巧。BD为相似三角形比例中项,与方法一相比,计算相对简单。 解法三:综合法 如图7,作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作BEAD。ADCBAE, ADCEBC, 图
6、7×,(x+y)2=7×15,。 评析:由ADCBAE,BEAD,方法三事实上已将方法一、方法二统一了起来。所反映的本质是相同的。2.2 角平分线问题5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2.2.1角平分线到两端的距离相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
7、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例3.如图8,已知ABC中,AC=BC,ACB=90°,BD平分ABC,求证:AB=BC+CD 分析:题目中有角平分线和垂直,故想到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D=DE,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BCDBED,可得出BC=BE,再根据ABC是等腰直 图8角三角形可知A=45°,故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DE=AE,再通过等量代换,所以AB=BE+AE=BC+CD 评析:此题难度系数不大,也可以才用后面所用的截长补短法来证明,证明过程也比较简单一般的学生都基本上能够解决。 例4.如图9,ABC中,ABAC,DF垂直平分BC交BAC
8、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F为垂足,DEAB 于E,连接BD,CD求证:DBE=DCA。分析:要证明的结论是两个角的角度相等,而图形中两个角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所以想到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已知条件中有外角平分线,且DEAB,入手,想到角平分线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故过D作DG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图9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D=C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DE=DG,然后利用“HL”证明RtDBE和RtDC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DBE=DCA。 评析:此题有一定难度系数,主要是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而此题从外角平分线入手,与常规的内角平分线有所不同,
9、基础较好学生能独立完成。2.2.2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 作法是在角平分线的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构造出对称图形,再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将角或边转化。 6例5.如图10,已知ABC中,AB=AC,A=100°,BD平分ABC,求证:BC=BD+AD。分析:结论要证明边的和差关系,首先想到截长补短法,有一定难度,已知条件中告诉了A=100°,从角平分线入手,算出所有角度大小,在BC上截取BE=BA,延长BD到F使BF=BC,连接DE、CF,由 图10BD平分ABC,1=2进而得ABDEBD,DEB=A=100°则得DEC=80°又2=20所以F=80因
10、为4=3=40°,所以DCEDCF(AAS),所以DF=DE=AD,BC=BF=BD+DF=BD+AD。 评析:此题难度系数比较大,大多数学生会从结论出发,用截长补短法证明,此种方法不能充分利用BD是角平分线这一关键已知条件。2.2.3角平分线+垂线从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角的两边相交,则截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垂足为底边上的中点,该角平分线又成为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以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如果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 7例6.如图11,已知ABC,BAC=90°,AB=AC,CD垂直于ABC角平分
11、线BD于D,AC,BD交于EAF为BC中线,交BE于G,求证:BE=2CD。 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延长CD与BA延长线交于HBD为角平分线构建全 图11等三角形ABEACH(ASA),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可证得CH=2CD,所以BE=2CD。 评析:题中如果有角平分线和垂线,可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再利用其基本性质解决要证明的问题。2.2.4角平分线+平行线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
12、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7.如图12,在ABC中,AB=AC,在AC上取一点P,过P点作EFBC,交BA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F证明:AE=AP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所以想到角平分线+平行线,则可以作AD平分,由等腰 图12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此时,故AD/EF。故可知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EAP。 8例8.如图13,BD平分ABC交AC于D,点E为CD上一点,且AD=DE,EFBC交BD于F求证:AB=EF分析:已知条件中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而要证明的时线段相等,想到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作AMEF 图13交BD的延长线于M
13、,所以ABM为等腰三角形AM=AB,再证ADMEDF,推出EF=AM,得到AB=EF。 评析:此题中的关键是利用BD平分ABC,做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将AB转化成AM。2.3 中点问题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3.1倍长中线法 9当出现线段中点或三角形中线时,常常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又可分为直接倍长法和间接倍长法。 ABC中 方式1:直接倍长 延长AD到E, AD是BC边中线 使DE=AD,连接BE 方
14、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 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E 使DN=MD,连接BE 连接CN 例9.如图14,ABC中,D为BC的中点求证:AB+AC2AD 分析:从已知条件中D为BC中点入手,想到倍长中线,延长图14AD至E使DE=AD,连接BE,构造ADCEDB,得AC=BE,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ACAE即AB+AC2AD得证。 评析:此题属于倍长中线法的简单应用,但也曾出现在初中数学竞赛中。 2.3.2中位线法 中位线既有线段的等量关系,又有平行性,而平行线又可以产生等角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涉及中点的题目中,中位线常起过渡和转化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加以利用中位线
15、的相关性质加以添加辅助线解题。 例10.(2013年数学联赛四川省初二初赛)如图1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连结EF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N,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M求证:BNF=CMF。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想到中位线定理,连接AC,取AC的中点K,连结EK,FK,则EK、FK分别是ACD和ABC的中位线,得到CD=2EK,AB=2FK,根据AB=DC得到FEK=EFK,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 图15FEK=CMF,EFK=BNF,BNF=CMF。2.3.3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 10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
16、16.如图23,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G是CE的中点,DGCE,G为垂足,证明:DC=BE。分析:要证明DC=BE,而这两条线段又没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不能直接入手,由已知条件ABD为直角三角形且E为斜边中点,所以想到连接DE,G是CE的中点,DG 图23CEDG是CE的垂直平分线,DE=DC,AD是高,CE是中线,DE是RtADB的斜边AB上的中线,DE=BE=AB,DC=BE。2. 线段和差倍问题 2.1截长法 1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此种方法在中学最常见)。 例11.如图16,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
17、B+D=180,求证:AE=AD+BE。分析:采用截长法:首先在AE上截取AM=AD,连接CM,再证明AMCADC,可得3=D,再根据B+D=180°,3+4=180°,可以证出4=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出图16CM=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可得到MEBE,再利用等量代换可证出AE=AD+BE。2.2补短法 1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例12.如图17,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AB=AF+CF。 分析:
18、延长AE、DF交于点M,不难证明ABEMCE,那么AB=CF,现在只要将AF也关联到三角形BEC中,我们发图17现,BAE=EAF,BAE=M(ABCD),那么三角形AMF就是个等腰三角形,AF=MF,因此AB=MC=MF+FC=AF+FC。 评析:在三角形中遇到求证线段间和,差,倍数关系时,一般方法是截长或补短法,在同一道题中一般两种方法都可以用。 例13:如图18: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证明:(截长法)在AB上截取ANAC连接PN , 在APN和APC中,ANAC,12,APAP,所以APNAPC (SAS)所以PC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
19、等)在BPN中,有 PBPN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BPPCABAC。图18 证明:(补短法)延长AC至M,使AMAB,连接PM,在ABP和AMP中,ABAM,12,APAP,所以ABPAMP (SAS)有PB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又在PCM中有:CMPMP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所以:ABACPBPC。2. 线段比例问题 2.平行法 此种类型的题从已知题目中不能直接得出结论,通过添加平行线,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再进行转换形成全等或相似三角形,进而解决问题,如以下两题。 13例15.如图19,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E,在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使CF
20、=BE,连接EF,交BC于点D,求证:DE=DF。 分析:因为DE、DF所在的两个三角形DEB与DFC不可能全等,又知EB=CF,所以需通过添加辅助线进行相等线段的等量代换:过E作EG/CF,构造中心对称型全等三角形,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 证明:作EGAC交BC于G,BGE=ACB,GED=F, 图19EGD=FCDAB=AC,B=ACB,B=BGE,BE=EGCF=BE,CF=GE在GED和CFD中,GED=F,GE=CFEGD=FCD,GEDCFD(ASA),DE=DF。 评析:当对某些三角形的图形无从下手时,不妨大胆加以猜想,根据某些交点,过该交点作等腰三角形的腰或底
21、边的平行线,再加以利用等腰三角形以及添加的平行线的性质来解题。此题的辅助线还可以有以下几种作法,学生的选择比较多,但他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图20图21 2.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4辅助线一般作在“已知”条件中出现的两条已知线段的交点处,且所作的辅助线与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平行。 例16.如图22,在ABC中,M是AC边中点,E是AB上一点,且AE=AB,连接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D,此时BC:CD为多少?分析:过M作MFBD,如图所示:M是AC边的中点,FM为ABC的中位线,即FM=BC,F为AB的中点,AE=AB,EF=EB,MFBC,EFMEBD图22其相似比为1:3,即FM=BD
22、,FM=BC,CD=BC,即BC:CD=2:1。3.结论与建议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发现问题、探索思路,都是这种体操锻炼的重要内容,而发现探索都离不开巧妙的联想。三角形是所有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所以我们需要透彻的了解到它的基本性质,然而,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却是一个难点.解题之难,也就在于没有一个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去打破这无从下手的窘况.虽在本文中有总结出来一些添加辅助线来解决三角形中的一些问题,可总结过后也难免会感觉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不妨跳出原来局限的范围,联想到与之相似或者近似的问题,并着力去发掘它们内在的联系。由此及彼,已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15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歌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