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组最终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组最终板.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1.1根据叁桥(2005)5301、专桥设(2005)8184、津秦涵通23、津秦涵通-02.1.1.2国家铁路现行设计规范、客运专线铁路暂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规定;1.1.3施工现场的物质条件、天气状况、本地资源及交通状况等。1.1.4新建津秦高速铁路土建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遗(答疑)书、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等。1.1.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1.1.6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1.1.7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
2、暂行规定1.1.8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1.1.9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1.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1.1.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1.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1.1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1.1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强度检测规程1.1.1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1.1.16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和省政府的政策、法规、条例。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安排好水保工作,作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做好环保工作。采用新工艺
3、、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1.2.1以建成“三个一流”示范线,建成世界一流客运专线为目标。1.2.2坚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合理工期、投资效益、技术创新五位一体,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1.2.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1.2.4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1.2.5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1.2.6保持施工组织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1.2.7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1.2.8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1.2.9文明施工,保护环境。1.3.编制范围DK218+012.5(1-4m)框架
4、涵、DK226+096.5(1-2m)框架涵、DK232+063.7(1-3m)框架涵、DK232+199.2(1-2m)框架涵。主体及附属工程的施工2.工程概况新建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铁路DK218+012.5(1-4m)框架涵,轴线与线路法线夹角16.2度,全长27.34米,最大填土高度4.8米,为排洪而设。DK226+096.5(1-2m)框架涵,轴线与线路法线夹角20.62度,全长21.02米,最大填土高度2.9米,为排洪而设。DK232+063.7(1-3m)框架涵,轴线与线路法线夹角15度,全长25.34米,最大填土高度4.2米,为排洪而设。DK232+199.2(1-2m)框架涵
5、,轴线与线路法线夹角18.72度,全长28.2米,最大填土高度5.1米,为排洪而设。3主要工程数量计划开工框架箱涵共4座,其工程数量见下表:工程里程C35混凝土m3C30混凝土m3C20混凝土m3钢筋tDK218+012.5277.8129.310.222.58DK226+096.5116.0557.85.0714.297DK232+063.7204.695.96.915.34DK232+199.2163.855.69.121.844施工组织机构项目二分部四工区负责履行本工区的各项施工,指挥生产,协调解决各种干扰因素,为保证按期、优质完成施工任务,项目二分部四工区设技术室、实验室、材料室、综合
6、办公室,高性能混凝土搅拌站、各室职责如下:4.1技术室:负责本工区的所有桥、隧道、路基、涵洞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及工程创优工作、所有资料整理及上报工作、工程月计划及月计价工作、以及施工调度等工作。4.2实验室:负责本工区所有工程的现场试验及试验资料归档工作。4.3材料室:负责本工区的所有工程的材料进场及检验工作。4.4综合办公室:负责本工区日常行政事务、对外接待联络、工区后勤等工作。4.5搅拌站:负责本工区所有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工作。5技术准备在接到涵洞施工图纸后,立即对施工图纸进行内部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项目部工程部,然后对涵洞工程下技术交底
7、,进行组织施工。根据项目二分部精测队对本工区管段的平面及高程复测成果,技术人员进行涵洞的定位放样,再由项目二分部精测队进行复核。准确定出各涵洞中轴线及基坑的定位桩。所有原材料都由试验室提供合格的厂家及合格的原材料组场,施工配合比由津秦公司指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出具并严格执行。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收集各种规范、验标及施工标准图组织施工6设备准备根据本工区涵洞工程施工特点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单位规格及型号数量备注1对焊机台150型2已进场二台2钢筋弯曲机台GW402已进场二台3钢筋切割机台J3Z-4002已进场二台4钢筋调直机台GT6-122已进场二台5发电机台120 KW2已进场二
8、台6挖掘机辆R60-72已进场二台7装载机台50E2已进场二台8电焊机台500型2已进场二台9水泵组0.75kw2扬程500米10运输车辆10M344号搅拌站11全站仪台TCR1201+4002已进场二台12水准仪台DINI1已进场一台7人员准备本段涵洞工程投入主要施工人员表序号工种单位数量备注1管理人员个102模板工个153钢筋工个154砼工个206电焊工个27电工个28普工个10合计个748现场准备情况8.1目前现场条件8.1.1施工用电采用全线贯通电路,发电机补充方式保证施工用电8.1.2拌合站已建设验收完成,已达到生产、供应混凝土的要求。8.1.3便道已经修筑并通到各涵洞施工现场。8.
9、1.4 钢筋加工区的场地均采用混凝土地坪,根据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钢筋加工区顶面采用彩钢板棚顶,已完成。8.2处理及应对措施8.2.1施工用电备用一台30KW及一台120KW的发电机,保证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区用电的使用。8.2.2 因此地段秋初雨水较多,我们首先做好防排洪工作。施工前期预埋混凝土管道,改移排洪渠道,保证施工质量。9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流程见图9-1)9.1基础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在机械开挖至接近基础底面(基础底面以上的0.2m)时,由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以免破坏基底土质结构。基坑深度在5m以内且在地下水位以上时,砂粘土土质以1:0.75放坡开
10、挖;基坑深度大于5m时,将坡度放缓或加平台。开挖时根据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保证施工过程坑壁的稳定,基底以上1m范围垂直开挖,基坑底面尺寸与基础尺寸大小相同,混凝土直接靠坑壁不用模板。基础施工过程中,坑顶机械设备位置距基坑边缘净距保证在1.0m以上。为保持施工现场的文明整洁,挖出的土(石)方除予留回填外,其他均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平整。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及时核实基底地质,若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尽快提请设计单位处理。按设计单位变更意见或加固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签证后,迅速组织混凝土工施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9.2钢筋加工、安装框架涵主
11、体施工首先进行底板的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同时绑扎部分边墙钢筋,钢筋在四工区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接焊,运至现场绑扎。合格的钢筋进场后应妥善保护,防止生锈变形。使用的钢筋表面应洁净、顺直,无弯折。钢筋进场后3天内必须由专职实验员报验监理实验工程师见证取样,取样标准按照客运专线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加工钢筋时,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下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断头废料和焊接量。制作要求如下:(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要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
12、弱钢筋截面的伤痕。(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结构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序号偏差名称(mm)钢筋长度L5000L5000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10202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5)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断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
13、钢筋排架安装要平直,间距严格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范围内。(6)设计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0mm。亦不得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混凝土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垫块的标号与所施工的主体相同。(7)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主筋焊接宜采用闪光对焊。钢筋安装并要符合下列规定:在钢筋的交叉点处,要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
14、方式扎结。除设计要求外,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要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要用铁丝绑扎。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内弯曲,箍筋的接头要在角部主筋相交处,并要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8)安装钢筋骨架时,要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亦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钢筋骨架,不得妨碍浇注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得造成施工接缝。钢筋骨架经制作、安装就位后,要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并加以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需要焊接时,必须进行焊接试验。焊接主筋时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其它筋采用双面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焊缝应饱满无焊渣。箍筋的定位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所有钢
15、筋绑扎要牢固,几何尺寸正确。钢筋绑扎采用22#铅丝.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垫混凝土垫块,垫块的制作严格按照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技术指南,垫块的标号与灌注混凝土为同一标号,制作时要报验监理工程师见证,制作试块,试块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垫块。垫块支垫稳固,厚度足够。9.3模板安装与加固根据框架涵的几何尺寸要求,模板采用大体积整体钢模,全断面整体组装支立。拼装时,先进行预拼,调整板缝,并对板面进行打磨处理。模板安装前,模板表面要清洁,并在内表面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拼装时,模板间缝隙以海绵条填塞避免浇筑时漏浆,板缝以原子灰抹平。钢模板加固时采用满堂红排架,模板采用蝶形卡子双层横、立杆加固,纵
16、横架立杆间距1m,卡子呈梅花型布置。为防止钢架管变形,在纵架立杆端头及板面个别处,用1010cm带木加固,保证整体板面平整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边板之间需用方木及横撑钢筋支顶立模,确保浇筑振捣不变形跑模。支立模板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进行,几何尺寸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支架和模板均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框架尺寸准确。拆模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并且前要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以见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及光滑度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模板拆除后立即刷油保护,妥善存放以便倒用。9.4混凝土浇注混
17、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坍落度为 5-7cm,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粗骨料为 2-4cm 级配碎石,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12 吨吊车吊灰入模,50mm 插入式振动棒振动。边墙处混凝土浇注至底板斜角上部位置。混凝土中凝后洒水养生。 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边墙及顶板的施工作业,立框架边墙模板前,将边墙底部混凝土表面浮浆凿除,用水冲洗。边墙钢筋绑扎完毕,立边墙及顶板内模,然后绑扎顶板钢筋(包括耳墙及悬臂板钢筋),立边墙外模及耳墙和悬臂板模板。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证后,开始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中凝后洒水养生 7 天。混凝土由搅拌站提供、运输。12t吊车吊装漏斗或者采用泵车浇注,50 插入式振动棒
18、振捣。混凝土运送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应由工地实验员检查其均匀度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将拒绝灌注。采用吊车浇注混凝土时自由落高不得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采用窜桶或溜槽以防止混凝土落地漓淅。混凝土的振捣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外观质量,所以在施工前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岗前培训,选用负责有经验的合格人员方可进行此项工作。具体操作采用5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间为2030秒,做到快插慢拔、不过振、无漏振,且要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表面无麻面、蜂窝等通病,确保混凝土的质
19、量。此段涵洞主体混凝土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具体要求如下:9.4.1.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规定9.4.1.1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按下表划分设计使用年限级别设计使用年限一100年9.4.1.2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一般指混凝土的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00年)电通量(56d),CC302000C30_C351500C5010009.4.2.混凝土原材料9.4.2.1水泥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国家标准的规
20、定外,还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比表面积350m2/kg(硅酸盐水泥、抗硫酸根硅酸盐水泥)280m方孔筛筛余10.0%(普通硅酸盐水泥)3游离氧化钙含量1.0%4碱含量0.80%5熟料中的C3A含量8%,氯盐环境下10%6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10%(钢筋混凝土)0.06%(预应力混凝土)注:1当骨料具有碱骨料反应时,水泥的碱含量不超过0.60%。2、C40及以上混凝土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9.4.2.2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粉。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序号名称技术要求C50以下混凝土C50及以上混凝土
21、1细度 ,%20122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23需水量比,%1051004烧失量。%5.03.05含水量,%1.0(干排灰)6SO3含量,%3.07CaO含量,%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9.4.2.3.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的洁净天然中粗砂,也可采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级配区筛孔尺寸mm区区区10.00005.001001001002.503552501501.25653550102500.638571704140160.3159580927085550.160100901
22、009010090除5.00mm和0.63mm筛档外,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配合比中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状材料的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的有害物质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项目质量指标C30C30C35C50含泥量,%3.02.52.0泥块含量,%0.5云母含量,%0.5轻物质含量,%0.5氯离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成SO3),%0.5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表专色,则应
23、按照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当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细骨料的碱活性应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9.4.2.4.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颗粒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涨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
24、粒径不应大于25mm。粗骨料应采用二级配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换或冻融循环环境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当粗果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4.54.54.5不溶物,mg/L200020005000可溶物,mg/L2000500010000氯化物(以Cl-计),mg/L50010003500硫酸盐(以SO42-计),mg/L60020002700碱含量(以当量NA2O计
25、),mg/L150015001500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用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9.4.3搅拌9.4.3.1混凝土搅拌原材料应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土2%;拌合用水1%。9.4.3.2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应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26、。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两天应随时抽测,并按照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9.4.3.3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8.4.3.4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办法调整搅合物的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
27、,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加热,但不得直接加热。9.4.3.5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40。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9.4.4运输9.4.4.1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9.4.4.2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
28、,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9.4.4.3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护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9.4.4.4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9.4.4.5若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9.4.4.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JGG/T10
29、-95规定进行施工外,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9.4.4.6.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当泵送下落口固定时,固定式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3m。9.4.4.6.2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管路应分别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9.4.4.6.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
30、气引起管路阻塞。9.4.4.6.5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全部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9.4.4.6.7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9.4.5浇筑9.4.5.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的浇筑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
31、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9.4.5.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9.4.5.3混凝土入模前,应专门采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当设
32、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C。9.4.5.4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体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9.4.5.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9.4.5.6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应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现浇入50100mm后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9.5拆模、养生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毕三天后开始绑扎边墙和顶板的钢筋,边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即可拆
33、模,(按随机试件确定)。混凝土凝固后,进行草袋覆盖养生,并每2h浇一次水,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9.6沉降缝与防水层9.6.1沉降缝沉降缝与防水层所用的涂料、麻筋、木板、防水卷材均须选用合格厂商提供的产品,并需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沉降缝施工作业:沿涵身方向分节施工,沉降缝中设置JS-18防水涂料浸制的木板(板厚等于沉降缝的宽度)。沉降缝外侧作业时先清除缝内杂物,节与节之间的沉降缝应贯通涵身及基础。用JS-18涂料浸制的麻筋填塞,麻筋是先将麻丝拧成条股,放到涂料中浸透,再进行填塞,然后在外侧表面涂抹上涂料。内侧预留5cm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堵塞,其表面压光,以起到防水和美观的作用。沉降
34、缝外侧清除混凝土表面杂物,贯通涵顶及边墙两侧采用宽0.5米的THF-1型甲种防水层带包裹进行处理。9.6.2防水层本工区框架涵采用THF-型防水层和THF-型防水层两种形式。THF-型防水层:采用“一布二涂”,适用于沉降缝及涵洞填土高H1.0m时的防水。此型防水层设置在涵顶以下25cm处。THF-型防水层铺设前,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平整,基层面不得积水,保持干净,基层含水率(抹砂浆找平的)不大于10%。基层干燥后,开始涂刷防水涂料,涂两层JS-18环保型防水涂料,厚度为1.5mm,前后两次的涂层应接好茬。防水涂料应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35分钟,并搅拌至甲、乙两组分的混合液体发出黑亮。防水卷材采用J
35、S-18阻燃型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粘贴应在防水涂料每次从搅拌结束至涂刷完毕后20分钟内作完。JS-18阻燃防水卷材铺设要密室,表面平整无歪斜,无皱折,无鼓泡,无接口不严密或边缘翘起现象,搭接宽度不小于8cm。此型防水层的保护层采用M30水泥砂浆钢丝网,厚度30-37.3mm。防水层加保护层总厚度为32.740mm。防水层铺设完毕24小时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THF-型防水层:需在设防水层的混凝土上涂刷两次JS-18环保型防水涂料,总厚度为1.5mm。在防水层的外面包一层1520cm厚的不透水土壤做成的通常保护层。9.7后背填土预留涵洞缺口填土,待涵洞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根据路基填筑进度安
36、排缺口填土,其施工工艺要求如下:首先整平地面,并进行压实,然后分层回填并夯实,回填材料采用砂砾材料。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夯具时,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涵洞背后和涵洞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至基床顶面均为95%以上。涵顶填土高度在50cm以内时应采用轻型静载压路机压实,并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填筑涵管两侧路堤缺口,必须从涵管的两侧不少于涵管孔径两倍的宽度内对称水平分层填筑,以免涵管两侧因受力不均而产生位移、开裂等现象。当涵洞主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回填路基缺口土方。涵洞
37、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两侧同时分层、对称、水平填筑,逐层夯实。用机械填筑时,不得从单侧偏推、偏填,涵洞顶上方填土高度必须大于1m,机械才允许通过。回填时,为使填料能与已成路堤良好结合,可先将已成路堤挖成1m宽0.5m高的平台,从涵身两侧宽度不小于孔径2倍的范围内同时分层填筑,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但不允许用大型机械压实,以防损及涵身。9.8附属工程检查梯及出入口铺砌等附属工程施工前,必须将原材如片石,水洗砂、水泥等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坡面挂线,砌面要平顺并按有关规范及技术交底进行,铺砌应自下而上分段进行。 施工流程图(9-1)施工准备改移排水,防洪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地处理混凝土垫层铺
38、筑框架涵底板钢筋、模板安装混凝土灌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教育、训练计划和奖惩方案。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并作出决策,组织实施。 检查指导下级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调查、分析、处理伤亡事故拟订整改预防措施,全生产方针教育调查、分析、处理伤亡事故拟定整改预防措施。框架涵边墙及顶板钢筋、模板安装上部砼浇筑(剩余部分)铺设防水层涵背回填竣工验收 勾缝为凹缝或平缝压槽,缝宽为 2cm,缝深 1cm。涵内路面混凝土施工,在搅拌站拌和,运输车运至工地,平板振动器振动。初凝后洒水养生9.9涵洞沉降变形观测9.9.1.一般要求9.9.1.1.涵洞变形观测应以涵身及基础的沉降变形为
39、主,变形观测按照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津秦桥通23桥涵沉降观测标构造图”中的要求施做。9.9.1.2.涵洞除了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9.9.1.3.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应少于6个月,观测周期一周一次;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观测周期为24个月,观测周期6个月一次。9.9.2观测点的布置9.9.2.1.沉降观测点可在边墙两侧布置,每个观测点布置按“津秦桥通23桥涵沉降观测标构造图”中的要求施做。9.9.2.2.两侧边墙共设置观测点8个。10工期目标开工日期: 2009年8月20日竣工日期: 2009年11月13日共计86个工作日11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11.1质量
40、保证体系严格按照GB/T19001-2000质量体系模式标准设立质量保证体系,工区成立以工区长任组长,工区总工任副组长的两级质量领导小组,负责本工区的涵洞施工领导工作;技术主管全面负责涵洞施工技术工作;工区质检工程师任质量控制组长;工区安全管理组长任安全环保水控制组长。以形成系统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后附安全质量组织机构图12-1)。11.2质量保证措施11.2.1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加强全面管理建立并完善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三级职责清楚及权限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配齐各级专职质检人员和管理人员,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作。11.2.2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
41、铁道部颁发的有关施工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11.2.3加强施工前的技术管理控制施工前,由本工区总工组织技术主管和技术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将会审结果报二分部,然后二分部精测队组织工区测量人员进行涵洞精测放样准本工作。11.2.4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实行从放线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资料保存归档工作。11.2.5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格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做好材料进货的检
42、验和标识工作。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11.2.6保证施工中的资料完整齐全根据工程验收和施工管理控制资料的要求,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保存、归档工作,严格按照“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管理好签证、原始凭证、施工文件、往来信函等,在内容、格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文件资料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11.3基础开挖质量保证措施11.3.1基础开挖施工时,确保基础尺寸、位置正确和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基础施工时做好施工排水,快挖快灌,防止浸水降低基底承载力。挖至基底后及时进行地质核对,与设计不符时尽快与设计单位及监理联系,实施变更。基坑经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后,方可施工下一道工序,土质基坑不得积水浸泡。11.3.2涵洞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质和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经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基础砌筑或浇筑。浆砌片石采用挤浆法分段砌筑,面石与腹石交错咬合,连成一体,砂浆饱满,灰缝均匀,勾缝统一采用凹缝或平缝压槽,砌体洒水养生。沉降缝垂直宽度一致。统一砌石镶面及勾缝施工工艺标准,保证涵洞工程创优防水层材料检验合格,铺设宽度、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粘接牢固,沉降缝填塞密实。麻筋和木板须涂料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