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外国文学史分析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专题:外国文学史分析题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析题目录1.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命运观有何不同?3.1结合作品分析哈姆莱特形象。3.2结合作品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7.1.结合作品分析于连形象。8.1.结合作品分析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原因。9.1.结合作品分析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成因。10.1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0.2结合作品分析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分析题答案1.1.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命运观有何不同?答: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一个常见的主题。由于人与命运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人的命运观念受社会背景的制约,因此,反映到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中,命运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埃斯库罗斯深信命运的存在与
2、不可抗拒,他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但有时也强调人的意志力。他笔下的命运通常都站在正义事业一边,带有惩恶扬善、主持公道的性质。索福克勒斯也相信命运,但命运在他的心目中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虽然是不可抗拒的,但命运有时是不尽合理的甚至是邪恶的。他强调人应该向不合理的命运提出抗议,进行斗争,以表现坚强意志在精神上的胜利。欧里庇得斯对命运的存在表示怀疑,而且也不再相信命运。他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强调普通人应该而且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3.1结合作品分析哈姆莱特形象。答: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形象极好地诠释了作品的基本主题。哈姆莱特是一个
3、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曾经是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青年王子,对天地万物、人和社会都寄予美好的希冀。在他看来,人世间是一座美好的花园,人是宇宙间最值得骄傲的生灵。那时的他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以人文主义观念指导他的爱情和友谊。可是,严酷、丑恶的现实打破了他昔日的梦幻,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破灭了。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噩梦连绵,惶惶不可终日。当亡父的鬼魂告诉他,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是弑君篡位的凶犯时,他再一次受到极大的震动。现实使哈姆莱特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负载万物的大地,这座美好的框架,只不过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顶壮丽的帐幕,这
4、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结合。”至于人,“在我看来,这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人类不能使我产生兴趣,”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他行为上的犹豫,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作为一个理想破灭的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显示了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势力之间力量的悬殊。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无法胜任“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不仅如此,哈姆菜特还是一个深沉的思想家。究竟如何拯救人,改变人类的混乱状况?这些难以一时、一地、一人解决的巨大问题使哈姆莱特陷入深深的忧郁和痛苦之中。哈姆莱特的延宕实
5、际上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莱特对人性的深沉思考,也成为近代以来欧洲文学关于人的问题思索的一个开端。3.2结合作品分析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答:在艺术上,哈姆莱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首先,在结构方面,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莎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不仅有巨大的包容性,而且也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剧中除哈姆莱特复仇的线索外,还有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线索。三条线索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三条线索相互穿插和衬托
6、,而又主次分明。三条线索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使喜剧场面不断转换,推进情节矛盾,逐渐走向高潮,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哈姆莱特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在性格。哈姆莱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富魅力的典型,这种魅力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心理蕴涵的丰富性。哈姆莱特的内心冲突是随着为父复仇的戏剧情节逐步展开并激化的,而复仇的外在冲突又逐渐让位于内心冲突,从而揭示出犹豫延宕的本质特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说明了这个形象内在世界的极其丰富和复杂。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莎士比亚十分善于运用内心独白的
7、艺术手段。哈姆莱特多次内心独白,表达出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哲学探索,披露出他内心的矛盾、苦闷、迷惘和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内容,有效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再次,为了使人物形象达到丰富性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莎士比亚还成功地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塑造。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如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同样肩负着“为父复仇”的责任,但雷欧提斯动机狭隘,行动鲁莽,福丁布拉斯目标恍惚,稍遏劝阻,就改弦易辙,只有哈姆莱特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虽然行动犹豫,但思虑细致周密。通过对比,人物的性格特色更加鲜明。在语言上,莎士比亚表现出大师的风范。他将无韵诗体与
8、散文、有韵的诗句、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丰富多样,生动传神,它们不仅构成了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大厦的基石,更加强了英语语言的表现力。7.1.结合作品分析于连形象。答: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初出茅庐的于连不仅不愿接受别人的恩赐,无法忍受市长的训斥和蔑视,还敢于提出请假,并以占有市长夫人作为报复。在贝尚松神学院期间的所作所为是于连在野心和虚伪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神学院内的党派斗争、猜忌和尔虞我诈,使于连逐渐地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并决心忍辱负重,用两面派手法对抗社会。进入巴黎以后,于连的内心矛盾斗争更为激烈。仕途的顺利,侯爵的重用,女人的青睐,使他飘飘
9、然陶醉在“音乐、花朵、美丽的女人”之中,愿为给他勋章的政府肝脑涂地。但是,于连不可能彻底出卖灵魂,监狱中的反省使他终于认清了社会的本质,最后以死表明了与上流社会决裂的决心。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但他既不同于只求温饱的青年,也不属于甘愿出卖灵魂、最终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的一类,他是有理想、有抱负、不满现状、要求民主平等、富有反抗精神的“理想型”青年。因此,于连也是“性格分裂”的人物,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曾以不凡的勇气、激情、自尊和胆量与命运进行抗争。但他不是命运的宠儿,每一次努力都在即将达到胜利彼岸时成为泡
10、影。于连的悲剧告诉我们: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厚颜无耻地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8.1.结合作品分析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原因。答:(1)形象:苔丝具有劳动妇女的美好品质:坚强、勤劳而富于反抗性。自食其力的尊严感和意志,使她在困难和磨难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她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虚伪的道德充满憎恶,并不断与它作斗争。她不慕虚荣,从不稀罕贵族的祖先;她爱克莱,主要是因为他思想开明,心地善良,可以倾心相与;她对宗教的反抗也表现得大胆而坚决。其次,苔丝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出生在一个没落小贵族世家的
11、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观念和宿命观点,都对她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她把人生的苦难归结为命运作祟,所以常常陷入自卑自叹和悲观失望。这里体现出作家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表现出的命运观念。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在资产阶级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典型,受到残酷无情的迫害。(2)原因:美丽、高尚和纯洁的苔丝却偏偏要遭到不可避免的毁灭。作家把苔丝的悲剧首先归因于社会。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经营农业的迅速发展,威塞克斯这个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已经到了它最后的悲剧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民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经济上的彻底崩溃。作为农民出身的苔丝,她的毁灭就是这
12、个历史过程发挥作用的象征。苔丝的毁灭代表着破产后的威塞克斯农民的悲惨命运,她的历史反映出威塞克斯农民在寻求出路过程中遭到的各种各样的灾难。此外,在哈代看来,神秘莫测的命运也是导致苔丝不幸命运的重要因素。苔丝的一生都充满着偶然性和命定的色彩,它们交互扭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制约着苔丝的人生。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却形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将她推向悲剧的结局。同时,还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将苔丝置于悲剧境地。这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宿命论色彩。9.1.结合作品分析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成因。答: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哥萨克青年,他的悲剧首先是和历史因袭的重负联系在一起的。在葛利高里身上,一方面可以看到哥
13、萨克中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战、勤劳热情、诚实正直和富于同情心,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哥萨克落后的传统和道德偏见的影响,盲目崇拜军人荣誉,把争取哥萨克人的生存权和自治权看得高于一切。正因为这样,造成了他接受革命的艰难。他寻找中间道路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一再碰壁。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葛利高里两次参加红军,三次投入白军和叛军,同各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冲突。葛利高里的矛盾和痛苦显然与他所属的那个特定的群体不可分开。葛利高里又是一个爱好思想,勤于探索的年轻人。葛利高里在寻求正确道路和对历史进行思考当中的迷惘和苦闷、悔恨和彷徨,他失去亲人后的刺痛肺腑的悲伤,这许多的感受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时代的巨大
14、痛苦。他有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一生都在寻找真理和正义。囿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葛利高里一直处于摇摆之中,而每一次摇摆都是他的一次艰难的抉择,一次精神的探求。尽管有偏见和某种思想枷锁制约着他,但是这种精神探求的本身是真诚的。作家在这里写出了葛利高里的“人的魅力”,尽管他的探索是悲层性的。10.1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答: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欧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西方社会各种矛盾日益激化,不断爆发政治、经济危机,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
15、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人在现代生产中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度加深。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人们对理性、人道的崇拜和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信赖。传统的价值观念崩溃了,新的观念尚未建立,人们被抛入了精神的荒漠之中;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悲剧感成为现代意识的主要内容。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这种畸形的社会现实以及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在文学领域的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非理性主义思潮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随后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与思想依据。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有其特定的文学渊源及条件。首先,它的出现是对以模仿
16、说为基础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一个反拨。其次,现代主义文学尽管以反传统为旗帜,但它的基因却隐含于传统文学之中,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在艺术领域,印象派、抽象派、象征派绘画、音乐以及有机形式主义美学,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有过重要影响。10.2结合作品分析变形记中的异化主题。答: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普遍现象。作为文学家的卡夫卡基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体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最早以文学的形式进行了成功的艺术表现。变形记中的
17、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即外在的物的世界和异己的环境对人的挤压,如何使人失去自我、沦为“非人”。小说所揭示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工作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十分冷漠、无情的“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际间的情感交流被“物”的“金钱”方面的关系所取代,人的自由属性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具有的铁的法则所扭曲,生活其中的格里高尔,感受不到人际交往中人情的温暖,没有思想活动的自由,作为人本质的东西自由的天性、思考的自由等早已被剥夺殆尽,实际上早已变成了一个“非人”。以此看来,他形式上的“变形”,只不过是对他“非人”实质的最后确认而已。作品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正在于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的异化现象做出深刻的艺术揭示。因此,联邦德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汉司·迈耶把卡夫卡誉为在用文学反映现代人的异化方面的当代德语文学最伟大的作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