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教案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爱好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常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育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
2、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根据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
3、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进展想象力和制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进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进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4、,形成对数学的乐观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进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
5、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沟通。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
6、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阅历和方法,进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沟通的过程中,进展数学学习的爱好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
7、式,注重进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育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讨论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
8、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 1.223
9、.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_.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
10、了整个钟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 。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_.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作业。 P65-66 第3、6、7、9题 教学追记: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来的,都是值得学生讨论的问题。因次,教学中,我着力于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想等过程来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因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课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资料及讲述了
11、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学生对 的含义就理解得特别透彻,也学得有爱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教案3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沟通、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
12、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育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沟通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堂好的数学课,最终目标是学习能力和数学思想的培育,而应用于生活则是这个目标的价值所在。为此,在本课中我将主要采纳以下教学策略 1.探究沟通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沟通、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习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13、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收集的数据你能计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沟通,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 选择这一导入而没有选择复习导入有以下3点考虑:1.这样导入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2.对恩格尔系数的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3.如果选择前面学过的列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或用分数问题复习导入,虽然能帮学生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和链接点,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但压
14、缩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所以不设相应的复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培育。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沟通,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平从贫困温饱接近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
15、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沟通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沟通,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沟通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沟通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以达到自主建构。沟通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习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
16、%-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X-35%X=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X、35%X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
17、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育,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比较优化,激活思维环节:新课标提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因为这种顺向思维的方法,既化难为易,又加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因此,针对学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术2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讨论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
18、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20_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习。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习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所以我在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习
19、题。 1.某班在一次数学单元训练中这道题是从扇形图的练习形式以及涵盖了基本训练、变式训练、发散训练的练习内容两方面丰富了本课,其意图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的培育。 第二道题选用的材料是我国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情况的财经报道。 2.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局面下,我国经济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1.6%,地方本级收入23992.07亿元同比增长9.8% 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道题的数据虽然复杂不方便计算,但
20、是体现了数学材料的真实性。其倾向性在于培育学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板书: 因为本课本着放手让学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书的设计遵循黑板是学生的试验田的原则,除了老师板书课题及一些重点要求外,主要是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展空间观念。 3、培育学生
21、的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比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具准备: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 教学过程: 一、 沟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 1、 多媒体出示:带着问题欣赏奥运会场景, 问题:20xx.8.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当天晚上8:08的开幕式,看了吗?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开幕式好吗?这些图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 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这些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开幕式的镜头入手,很自然的把点线面体这些知
22、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就存在于身边。) 2、点动成线 我们看看燃放烟花的图片,烟花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烟花是很多点运动形成,成了一条条的线)。 看过流星吗?流星划过星空会形成什么?(演示多媒体) 同学们还可以自己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吗?(风扇转动,风扇上的一点快速转动成一条曲线;车轮上的蝴蝶结经过转动后成一条曲线;射击时子弹的运动轨迹) 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点快速运动可以形成了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3、线动成面(演示多媒体) 奥运会期间,中国迎来了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这么多人他们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宾馆。而各个比赛地点离住所较远,他们要从住所到各个
23、比赛地点,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 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条什么?(线段)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雨刷擦玻璃的过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过的面是个扇形,雨刷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平面), 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过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 可以自己在举个例子吗?(线编织而成布;卷轴展开时)刚才举的例子都说明了什么?经论:线经过运动会得到一个平面。 4、 面动成体(演示多媒体) 比赛完了,运动员们回到酒店,他们开门了,你们看酒店的旋转门,观察这个旋转门,你们想象得出这个门经过旋转后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吗?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圆小旗,这些都是平面
24、图形,先来看长方形,猜猜它转动后成什么图形,(圆柱)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向一个方向旋转,转动小旗。你发现了什么?绕哪里旋转?(长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旋转形成圆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两个图形,绕轴旋转,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刚才我们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圆小旗,经过旋转分别成了什么立体图形? (圆锥、圆柱、球体,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5、 总结 能用自己话总结一下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吗?(板书:点-线-面-体) (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圆柱形的压路机经过旋转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的面,长方形的面经过折可以得到
25、一条线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个点呢?点是构成线的基本要素,线是构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构成体的基本要素,这里点是最基本的要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知识,使学生在动态中充分感悟点运动形成线,线运动形成面,面运动形成体,很好的进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模型 颗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体,在这些立体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我们已经讨论过它们的特征、还学过表面积和体积。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师板书课题。) 1.圆柱的认识。 把你们准备的圆柱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圆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师将圆柱
26、体透视图贴于黑板。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征?先独立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沟通。 沟通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并在圆柱透视图旁板书。 2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个圆 1个侧面,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无数条高 (在教学侧面展开图时,师让学生用剪刀将圆柱形纸筒剪开,体会沿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斜着沿直线剪,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 (在教学圆柱的高时,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让学生描述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高?体会圆柱有无数条高及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再让学生指出透视图上圆柱的高) 学生边总结圆柱的特征,师边演示课件,
27、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圆柱、圆台、圆锥的过渡与比较。 师课件出示圆柱透视图,演示上底面逐渐缩小,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现在还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师告诉学生这样的形体叫做圆台。 课件演示上底面继续缩小,变成一个点,它叫什么? 3.认识圆锥。 能不能和圆柱对比着讨论一下,圆锥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沟通、讨论。 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有序归纳,并在圆锥透视图旁板书。 1个顶点 1个底面,是个圆 1个侧面,展开是扇形 1条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有几条高?先让学生尝试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再让学生尝试在透视图上画出圆锥的高) 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4.圆柱与圆锥有哪些
28、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 不同点: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形。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1条高? (设计意图: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让学生制作圆柱和圆锥,所以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不必老师的讲解,就可以自己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三、练习应用 1.下面哪些形体是圆柱体? 2.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四面第四题)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
29、圆柱和圆锥,圆柱是圆锥体积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对:“是3倍”。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还是3倍?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讨论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班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30、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 教法选择: 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制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加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
31、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沟通中学、学后沟通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沟通与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 (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
32、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平移 直线) (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旋转 曲线。) 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 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 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移,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长方形 平移 长方体 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 揭示
33、课题:面的旋转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 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1、学生活动。 2、沟通结果。 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
34、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 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沟通。 学生汇报。 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
35、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
36、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总结反馈 1、今天大家的学习乐观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讨论这些学习问题的?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