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1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毛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重点难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二问题导学 1.如图,将木条,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 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 和直线 与直线 相交 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
2、 , 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中直线 , 称为两被截线,直线 称为截线。 2. 如图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 的 ,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的 ,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 ,在截线EF的 ,形如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讨论与沟通: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
3、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F 字型,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 内错角:Z 字型,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U 字型,之间同侧 三典题训练 例1. 如图中1与2,3与4, 1与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小结 将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组成一个角,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反向的时候,组成内错角; 两食指相对成一条直线,两个大拇指同向的时候,组成同旁内角; 自我检测 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2是同位角 B、2与3是同位角 C、1与3是同位角 D、1与4不是同位角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和 是同位
4、角,A和 是内错角,A和 是同旁内角. 如图, 直线DE截AB, AC, 构成八个角: 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A与5, A与6, A与8, 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角? 如图,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 指出当BC、DE被AB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试说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 课型:复习课: 备课人:徐新齐 审核人:霍红超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如图,ABCD(已知) BOC=90( ) 2、如图,AOC=90(已知) ABCD( ) 3、ab,ac(已知) bc(
5、) 4、ab,ac(已知) bc( ) 5、如图,D=DCF(已知) _/_( ) 6、如图,D+BAD=180(已知) _/_( ) (第1、2题) (第5、6题) (第7题) (第9题) 7、如图, 2 = 3( ) 1 = 2(已知) 1 = 3( ) CD_EF ( ) 8、1+2 =180,2+3=180(已知) 1 = 3( ) 9、a/b(已知) 1=2( ) 2=3( ) 2+4=180( ) 10.如图,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二.基础过关题: 1、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 证明:A=F ( 已知 )
6、 ACDF ( ) D= ( ) 又C=D ( 已知 ), 1=C ( 等量代换 ) BDCE( )。 2、如图:已知B=BGD,DGF=F,求证:B + F =180。 证明:B=BGD ( 已知 ) ABCD ( ) DGF=F;( 已知 ) CDEF ( ) ABEF ( ) B + F =180( )。 3、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H, GM、HN分别平分AGF,EHD,试说明GM HN.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7、过程,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倒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2块平行四边形彩色纸片、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生指出它的底和高。你能画出它一条底边上的高吗?(在平行四边形图片上画一画,
8、并标出底和高。)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喜高兴羊羊的动画片吗?据说羊村的牧草越来越少,村长决定把草地分给各个羊自已管理和食用。懒羊羊分到的是一块长方形地,喜羊羊分到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它们认为自已的草地更少,争了起来。同学们想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2、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口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2)师:你能帮它们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操作沟通 1、大胆猜想 师:在学习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最
9、初使用了什么的方法?(数方格)今天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生看大屏幕,仔细数方格)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都是18平方米) (知识点) 师: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两个图形,并完成的表格。完成后想一想,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生看图猜想。) 生汇报猜想结果,师随机板书。 师:如果有很大很大一块草地,需要求它的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方便吗?再则刚才数方格时,我们都是把不满一格的当半格去
10、数,这样也不一定准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2、操作验证 提示: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师参加到小组活动中,巡视指导。) 3、汇报沟通 师:你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上来演示并说一说呢? (学生有的拼成三角形,有的拼成梯形,有的拼成长方形,还有的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已学过的图形,你们真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懂得计算呢? 生:
11、长方形。 师:怎样剪才能拼成长方形呢? 师:请大家拿起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吧! 生再次操作。 4、发现方法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请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动动脑筋想一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沟通。 (电脑显示思考题) 小组讨论沟通。 (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实物图片展示拼剪过程同时回答上面的讨论题。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知识点)(能力点) 5、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结合课
12、件演示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2)指名说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出来的? 6、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平行四边形式形面积用字母S表示,底用a高用h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吗?(指名说说,师板书:s=ah) 7、记忆公式 闭上眼睛记记公式。 如果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8、尝试运用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不是对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适用呢?请同学们用面积公式帮喜羊羊算一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看计算结果与数方格方法求得的面积结果是不是一样? (出示喜羊羊的草地图)(说明格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运用,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
13、,它们两人的草地面积相等吗?(相等)它们终于消除了误会,破涕为笑,齐声说:“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原来这么简单,我们也会了。” 1、算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考查点) 课件出示图形 (羊村长看到小羊们的进步很兴奋,说:“再出几个选择题考考你们吧。”) 2、选一选。(题目见课件) (考查点、能力点)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边对应的高) 你有什么结论?(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3、(羊村长说:我老了,你们能帮我算需要多少棵白菜秧苗吗?) (考查点、能力点)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15米,高是10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种8棵白菜,这块地能种多少棵白菜?
14、 四、解决问题,应用拓展 1、小小设计师 羊村小学教学楼前要建造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它们设计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为整米数),可以有几种方案? 2、喜羊羊准备在草地的四周围上篱笆,你能帮它算算篱笆长多少米吗? 五、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是怎么来学会这些知识的?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公式的本质,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培育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进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育学生
15、的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制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公式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问题1:请说出平方差公式,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问题2:平方差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问题3:平方差公式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举例说明. 问题4:想一想、做一做,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a+b
16、)2(2)(a-b)2 (此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别说说理由,并且不直接给出正确评价,还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新知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1)四块面积分别为:、; (2)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整体看:边长为的大正方形,S=; 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总结:通过以上探索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1:通过以上探索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提出的问题4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了吧? 问题2:如果还有同学不认同这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继续探索.(a+b)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请你用多项式的乘法法
17、则加以验证.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提到猜想、感觉得到的不一定正确,只有再通过验证才能得出真知,但还是要鼓舞学生大胆猜想,发表见解,但要验证) 问题3:你能说说(a+b)2=a2+2ab+b2 这个等式的结构特点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结构特点:右边是二项式(两数和)的平方,右边有三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乘积的二倍) 问题4:你能根据以上等式的结构特点说出(a-b)2等于什么吗?请你再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加以验证. 总结:我们把(a+b)2=a2+2ab+b2(ab)2=a22ab+b2称为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语言描
18、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和是加来差是减.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x-3)2(2)(4x+5y)2(3)(mn-a)2 解:(2x-3)2=(2x)2-2o(2x)o3+32 =4x2-12x+9 (4x+5y)2=(4x)2+2o(4x)o(5y)+(5y)2 =16x2+40xy+25y2 (mn-a)2=(mn)2-2o(mn)oa+a2 =m2n2-2mna+a2 沟通总结: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系数与符
19、号,得到结果. 四、练习巩固 练习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3: (练习可采纳多种形式,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也可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互相批改,力求使学生对公式完全掌握,如有学生出现问题,学生、老师应及时帮助.) 五、变式练习 六、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2、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2)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3)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也不要与平方差公式混在一起. 七、作业设置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4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
20、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育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
21、的思想感情,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爱好,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
22、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老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老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1、老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
23、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乐观性,达到人人参加的效果,接着全班沟通。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老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全都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
24、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实行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老师可以实行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乐观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育。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5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
25、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讨论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
26、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育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
27、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老师要仔细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
28、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