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旧变化对比及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完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二)总目标(三)学段要求四、课程内容(一)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五、学业质量(-)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描述六、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附录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前言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 要求,体现国家意
2、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 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 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 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 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 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一、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 落实劳动教育。
3、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 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 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 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 要求,全面落实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 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
4、对实 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 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 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 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 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 时代性。三 主要变化(-)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
5、实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 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 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 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 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 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 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三 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
6、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I、教科研提出具体要 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 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 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 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 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
7、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 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 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 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 “为什么教”“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 “怎 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 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
8、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 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 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 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
9、读写活动以及文 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 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 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
10、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 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 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 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 课程理念1 .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 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
11、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 课程目标体系;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 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 全面发展。2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 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 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 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3 .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
12、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 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 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 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生 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六三学制和五四”学制各自特点,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4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 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
13、 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 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 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 能力。5 .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 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 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 关注学生学习过
14、程和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 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 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 革。三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 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 .文化自
15、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 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 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2 .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 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 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3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
16、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 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 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 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4 .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 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 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 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 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
17、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 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 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 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总目标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3 .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
18、究 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4 .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 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 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 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 和想法。6 .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
19、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 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7 .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 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8.感受语言文 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 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9 .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三)学段要求依据“六三”学制设定学段要求。“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主要参照“六三” 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确定,适当
20、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在“六 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 9年级)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进阶更加科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 左右会写。2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
21、、端正、 整洁。4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阅读与鉴赏】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 读。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 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 阅读。3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 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 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
22、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5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表达与交流】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 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 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 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4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3、梳理与探究】1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 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 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落实以上 要求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初步感受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初步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对革 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24、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 典。2 .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 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3 .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 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阅读与鉴赏】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 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 词典和生活积
25、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 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3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4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 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 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5 .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 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
26、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 量不少于40万字。【表达与交流】1 .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 .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 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 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 貌地请教、回应。4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 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
27、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 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 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梳理与探究】1 .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 字、写字。2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 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运用表格、图像、音频等 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3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 他学科知识解决问
28、题。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 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 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 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 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2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 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阅读与鉴赏】1 .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29、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 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 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3.在阅读中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 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 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
30、求美好的理想。5.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 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进行阅读。6 .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7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扩 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表达与交流】1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乐于表达,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 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2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
31、的发言。3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 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 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5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 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 左右。【梳理与探究】1 .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 写字能力。2 .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
32、理和呈现信 息。3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 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 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和形象,通过调查访 问、讨论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在落实以上要求过 程中,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 感受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 体会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伟
33、大精神。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左右。2 .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 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阅读与鉴赏】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 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
34、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 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5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 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 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35、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 结论。6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 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7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 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8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 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9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
36、己的阅读计 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表达与交流】1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 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2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 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3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 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 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4 .多角
37、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 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5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 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 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 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 换文章的文体
38、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7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 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 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 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梳理与探究】1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 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2 .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 究结果。3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39、,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 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 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掌 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 资料的出处。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注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 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 长期奋斗
40、历程中培育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认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 培育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四 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 题,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 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 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 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 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2 .
41、革命文化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主要载体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及反映他们生平事迹的传记、故事等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革 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 品,阐发革命精神的作品,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等。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突出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主要载体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涌 现出来的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的作品;反映当代中国从站起来、
42、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和重大事件,以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作品;反映和谐互助、 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作品。在突出上述主题的同时,还应选择 反映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特别是儿童生活等方面的主题。主要载体为外 国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实用性文章、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各类主题的主要载体 还应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沟通、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特点, 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
43、 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 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 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 综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 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
44、可有所侧重。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 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 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 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 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 认识声
45、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 通话。(4)诵读、记录课内外学到的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感受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1)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 间的联系。(2)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 互相正字正音。(3)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 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语言积累和 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
46、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第三学段(56年级)(1)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 己的询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2)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 自己的发现。(3)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自己积累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 并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第四学段(79年级)(1)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 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 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2)梳理学过的语
47、言现象,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初步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 规律。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 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教学提示】(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 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写字、诵读、积累、探究的兴趣,并注 意将语言积累、梳理与体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 学生在识字、写字、语言积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2)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
48、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 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 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 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一年级第一、第二学期会认的字大致安排250个和 350个,其中二分之一的字会写。应先认先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发 挥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组字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打好基础,举一反三。应重视学生 的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诵读、积累与梳理,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 的意识,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诵读材料要选择 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内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积月 累,不要贪多求快;提倡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汇总、 梳理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