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968643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氐顿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 家乡的愁苦之情。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

2、理。(2)、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烧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成尘。【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 零。(1) .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2) .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3、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 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 意思又很含蓄。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 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 制的豪情。(2)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

4、主要写作特色。4、古诗文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 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 山的真实情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C. “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

5、自己的愿望。两 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 并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2)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请描述诗歌前

6、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 .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7、古代诗歌阅读鹏鸿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久【注释】鹏料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 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骚 人”二句:“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

7、飘人间, 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赢得了世人的敬佩。8.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 见她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 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 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8、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乙】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O(2) .【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 词句结合人物身份力口以分析。9、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 .这首诗后两句蕴

9、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3)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释】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 平镇。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 (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几 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 寄雁”句:传说雁南飞

10、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靳(qi):祈求 瘴(zhdng) 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1)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 “北” 一 “南”,已露怀念友人、 望而不见之意。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 海”相照应。(2)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

11、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 平之意。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和李上舍冬日书事6宋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释: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顾 藉:顾念。(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

12、处处显得萧瑟残败。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 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 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 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土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 低落。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

13、 诗人的心境。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 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D. “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 “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 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 依的身世。12、诗歌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1) .词的上阕描写了 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 . “持节

14、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1) . “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 .三、四句运用 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15、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 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 旧年未过新春己来”。C. “水面初平云脚低”意为“春天湖水没有风浪,显得很平静;浮云看上去很低”。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春草 还没长高,刚刚没过马蹄”。(2) .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 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

16、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B.次北固山下颈联“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鼓舞力量。C.钱塘湖春行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D.次北固山下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 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有人评价此诗“起伏跌宕,

17、沉郁中见豪放”,请结合全诗四联的内容简要分析。(2)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 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

18、 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 途中遇雨一事。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 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2).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 迪?17、古诗文阅读水调歌头定王台宋袁去华,雄跨调庭野,楚望古湘洲。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累生关塞,万里云理陵 阙,耿耿根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注

19、释】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 名。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约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绍兴末前后 在世。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 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依约:连绵不断。一夜寒生 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攻破关塞。(1) .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氐硬的两项是()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雄跨” 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 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图。B. “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画面,想当年西

20、汉国力 强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C.词的下阙“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作者用白描的笔 法来绘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D. “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家乡祖坟所在,从前都是作者心底事,但 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E.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末句“霜风”“落日”两个意象组合, 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2) .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词所蕴含的情感。1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东溪【北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

21、无丑枝。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B. “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 一词相互照应。C.野凫、老树、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可见诗人带 着欣赏的目光赏景。D. “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 留有遗憾。(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

22、物恬淡悠然的心 绪得到深化。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 孤愁的复杂感情。()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 具体细致的刻画。()前两联写登高闻见

23、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 生动形象,精练传神。()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 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 对“风”,“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2)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2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注释】陇西行:古代曲名。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

24、战士。无定河:在陕西北 部。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1) .首句表现了将士的,第二句表现战争的.(2) .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 情感有何不同?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如梦令龚自珍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巴春住!春住!豌为了人家庭宇。【注】浓絮:柳絮。腕(yu6):色败坏。污迹。(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2)词中“春住!春住! ”,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从军行唐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咒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

25、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汽【注】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1)下列对本诗体裁、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分)A.乐府诗B.古体诗C.边塞诗D.咏史诗(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礴。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3)联系全诗,赏析“拥” “思” “静”三个动词的运用。(5分)2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促织二首宋

26、洪咨夔一点光分草际萤, 催科知要先期办, 水碧衫裙透骨鲜, 隔林恐有人闻得,绿车未了纬车鸣风露饥肠织到明。飘摇机杼夜凉边。报县来拘土产钱。【注释】 促织:蟋蟀的别名,其声如急织。绿车:抽茧出丝的工具。纬 车:纺车。(1) .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两首诗内容相关,完整统一。B.两首诗体裁相同,属于古体。C. “一点光分草际萤”句,侧面衬托促织鸣声之晚。D. “水碧衫裙透骨鲜”句,直接刻画促织形象之美。(2)以下评价适用两首诗歌的一项是()。(2分)A.雄浑豪放 B.幽冷峭拔 C.蕴藉有致 D.华美绚丽(3).两首诗歌借“促织”之题发挥,言在此而意在彼,独具匠心,请

27、加以赏析。 (5分)2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北宋王安石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橘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出使辽国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 阴知军,是王安石好友。末路尘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当于郎官)担任国使出任 辽国。(1) 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1分)A.介甫古体诗B.半山格律诗选C.临川长短句D.王荆公辞赋选(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景象阔大悠远。B.第一联写景点面结合,立

28、体而有层次。C.第二联写港口热闹非凡,富有生活气息。D.第二联写海外物产入市,叹民生之艰辛。(3)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2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江津送刘光禄不及陈阴铿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ng。【注】鼓声:古代开船时,打鼓为号。江汉:指今湖北省一带。城I第:城 门,此指作者所在之城。(1)对标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江津”是人名,“光禄”是地名官职C. “江津”是地点,“光禄”是官职地名(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和陶渊明饮酒

29、都是五言古诗。材相同。C.本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思想感情。言清新。(3)本诗围绕“不及”层层抒发了作者的情感,(1分)B. “江津”是人名,“光禄”是D. “江津”是地点,“光禄”是)。(2 分)B.这首诗与李白送友人的题D.本诗描写细腻,想象奇丽,语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2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秋怀(其二)唐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竦,声响如哀弹。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叙事诗

30、。B.本诗着重写诗人秋夜的感受。C.本诗虚实相生摹写老病情怀。D.本诗情景交融意象新颖独特。(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沉郁峭拔B.清新流畅C.深沉刚劲D.含蓄委婉(3) “老客”主观感受融入全诗景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5分)2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 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

31、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律诗集粹D.诗余选集(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语言明快活泼。(3)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时,发现本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内容为:“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 入海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劳歌”指忧伤离别之歌。)不同版本的差别让小明产生了困惑,他感到两诗结尾两句所表达

32、的感情有明显的不同。请你为小明 解惑。(4分)2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水调歌头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橘。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 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口。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遍天 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1)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是()。(2分)A.狂B.香C.长D.快(2)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雄浑旷达B.清新飘逸 C.清幽郁结 D.洗练自然(3)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2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33、成问题。满庭芳夏日深水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莺自 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 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此词是作者任漂水县令时所作。无想山在沸水县南十八里。(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 分)A.从篇幅上看,本词属于长调。B.从题材上看,本词是怀古之作。C.从押韵上看,本词一韵到底。D.从风格上看,本词是婉约(2) .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对仗工整,“老” “肥”两字

34、活用为动词,极其生动。B.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两句形象写出深水地区地低近山久雨湿重的环境特点。C. “人静”三句写出空山人寂,鸟儿逍遥,水色澄清,水声溅溅,又与前几句呼应。D. “凭栏久”三句从上文的虚写转入写实,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的白居易相似。(3) .本词下片的抒情曲折回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分析。(5分)3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宋司马光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遮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 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 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

35、在天涯。(1)词牌是()。(1分)A.苏幕遮 B.水龙吟C.雨霖铃 D.锦堂春(2).对上片景物描写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1A.刻画庭院中光影变化,体物入微。B.以工笔细腻描绘烟霭,色彩鲜明。C.虚写蝴蝶绕阶寻花,衬托春色之美。D.实写残红风中飘舞,笔调婉约动人。(3)画线部分运用典故深化了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5分)3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妥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注释】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 到洞庭湖,

36、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 诗。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1)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写景抒情B.羁旅生活C.凭吊怀古 D.送别(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3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37、成问题。宋代苏轼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修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1)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测它的词牌是(1分)A.踏莎行 B.念奴娇 C.沁园春 D.渔家傲(2)对于本首词作小序部分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A.交代写作缘由是送别王胜之。B.奠定了全词伤感作别的感情基调。C.交代了共游赏景的地点、人物。 D.点明朋友因官职调动将离开金陵。(3)假如你是王胜之,这首词中哪几处让你感动?请说明理由。(5分)3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38、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1)这首作品最有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1分)A.唐宋词简释B.唐人七绝诗浅释C.宋诗选注D.古诗源(2)对作品前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的“咸阳桥”“雨”都直陈景物,直接入题,用语平实。B.首句写桥头所见雨景,“悬”字写出雨多且急,连绵不绝。C.次句以“万点”与首句紧密衔接,写出空阔水面上的雨景。D.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3)这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还似”勾连,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

39、友别墅用 了同样的写法。请辨析两处“还似”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5分)3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松滋渡-望峡中唐刘禹锡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的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注: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夷陵:楚 国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内,秦军曾焚烧夷陵。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十二碧 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永安宫:三 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荒台:传说中神女的阳台。(1) 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1分)A. 写景诗 B.怀古诗

40、 C.羁旅诗 D.游仙诗(2)下列对本诗首联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使全诗笼罩在凄迷氛围中。B. “溶溶雪水”喻指轻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诗的迷离之感。C. “渡头”与“云际”表明作者移步换景,由渡口登上高峡。D. “洒”字描绘出寒梅花瓣如雨飘下的情景,增强凄美之感。(3) 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本诗“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 说去,大气直喷”。请对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5分)3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送李将军赴定州唐郎士元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鼓蒙悲绝漠,烽成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注送李将军赴定州:

41、诗题一作“送彭将军”。这首诗有多个版本,此处取其 -O双旌:唐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山间 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1)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2分)A.送别诗B.边塞诗C.记行诗D.咏史诗(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丽。D.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A.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C.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3) “莫断阴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 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的理由。(4分)3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月下听砧唐刘长卿 夜静掩寒城,清砧发何处。

42、 声声捣秋月,肠断卢龙戍汽 未得寄征人,愁霜复愁露。夜听捣衣东晋曹毗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衿。 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 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清风流繁节,回飘洒微吟。 嗟此往运速,悼彼幽滞心。 二物感余怀,岂但声与音。【注】捣衣: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繁节:繁密 的节奏。卢龙戍:即卢龙塞,边防军事驻守之地。(1)选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诗描绘的场景都与思妇怀人相关。B.两诗都从旁观者角度描摹女性心理。C.两诗都以秋夜月光的朦胧烘托气氛。D.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 “声声捣秋月”在语序安排上独具匠心,赏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2分)

43、(3)两首诗都围绕“听捣衣”声展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异,对此加以分析。(4分)3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踏莎行初春清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春魂:春日情怀。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金衣:指黄莺。月痕:月影, 月光。(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B. “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C. “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

44、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2)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叠B.隐C.画D.藏(3)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 妙。(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1)、A(2)、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 了边塞特异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2、【答案】(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 花,妖娇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

45、,如雪般落于 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 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3【答案】(1). D, (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 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 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从中任选一个方面 做答,言之成理即可)4、【答案】(1)、B5、【答案】(1).修辞角度示例:“双关”:“惶恐”和“零丁” 一语双关,既指两 个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 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2)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的民族精神。6、【答案】(1)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时, 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2)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答案】(1).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