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说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说课材料.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一学期学科物理班级九(1)班教师刘兴盛(孝仪初级中学)孝仪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科教学计划备课人刘兴盛任教班级九(1)班制定时间201509学情分析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一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本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很好,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没有形成一
2、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班级整体而言,与九二班有一定差距。本学期要想方设法提高成绩缩小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本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指导思想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
3、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分析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
5、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
6、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教学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
7、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有关活动附:教学进度表孝仪中学九年级年级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8.288.31师生报到29.19.413.1分子热运动13.2内能9.3放假39.79.1113.3比热容本章复习测试49.149.1814.1热机14.2热机的效率59.219.25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本章复习测试9.27中秋节69.2810.2阶段测试710.510.915.1两种电荷15.2电流和电路10.17国
8、庆节810.1210.1615.3串联和并联15.4电流的测量910.1910.2315.5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本章复习测试1010.2610.3016.1电压16.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111.211.616.3电阻16.4变阻器本章复习测试1211.911.13复习1311.1611.20期中考试1411.2311.27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2欧姆定律1511.3012.417.3电阻的测量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应用本章复习测试1612.712.1118.1电能电功18.2电功率1712.1412.18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4焦耳定律本章复习测试181
9、2.2112.25阶段测试1912.281.119.1家庭电路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元旦201.41.819.3安全用电本章复习测试211.111.15复习221.181.22期末考试2016年2月1日寒假开始孝仪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电子教案主备教师刘兴盛使用教师刘兴盛授课时间2015年九月1日审核人教学内容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
10、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难点: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
11、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速度,得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而得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可以利用实验来说明,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外表现不同。利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来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
12、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美工刀、钩码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你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吗?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长喙天蛾是根据四溢的花香来寻找花蜜的。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你们能闻到味道吗?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能闻到老师身上的香水味,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新课内容(25分钟)物质的构成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
13、看到些什么?看上去连续的线条,实际是由一些细小的颗粒构成的,试想一下,看到细小颗粒也可能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展示显微镜看到的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法?展示玻璃管,如果在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加半管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应该是多少?演示实验:在一个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在管内装入酒精,直至装满。堵住管口,把试管倒置几次,观察现象。你能解释此现象吗?(可以利用水倒入沙子中进行类比)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并且这些粒子间存在空隙。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结构图,这些图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直接观察到
14、。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例: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80多年)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用肉眼看蜡笔画的是一个连续的线条,如果靠近看或利用放大镜看,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讨论、猜想,对物质的构成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型,物质是由微小颗粒构成的,颗粒间可能存在空隙。学生进行猜想。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空隙,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可能存在空隙。了解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分
15、子直径的大小,认识到分子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进行猜想,对比猜想数据与实际数据,可以体会到分子的大小。结合宏观现象,对微观结构进行猜想。利用猜想与实验结果上的差异,引起学生对物质的构成的认识。感性认识物质的构成。利用思维上的冲突认识到分子是非常小的。分子热运动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16、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视频动画: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
17、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思考: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前排同学说出现象。花露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学生举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腌菜会使菜变咸等。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观察视频,了解固体的扩散现象。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学生观察实验,热水中颜色变化较快
18、,说明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利用实验创设分子运动的情景。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实验:在一个注射器内装入一些水,用手堵住注射口,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提出问题: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水的体积没有轻易被压缩呢?请同学用力拉铅笔的两头,铅笔伸长了吗?实验:用美工刀把铅柱的底面刮干净、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
19、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并且还有引力,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借助于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但当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当于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对外没有体现引力和斥力。弹簧间的作用力相当于引力和斥力的对外表现。学生观察实验,压缩注射器活塞,对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排斥力。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铅笔没有被明显拉长,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铅块分子间
20、存在引力。学生讨论:分子间还存在斥力。学生观察实验,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并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这些特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液态: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分子相距很
21、远,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讨论:“破镜重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不同物质状态的特征。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5分钟)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举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什么分子运动也叫热运动?4说说你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认识。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本节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间存在空隙。3固体、
22、液体和气体分子均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人闻到各种味道等各种扩散现象均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分子对外表现出引力或斥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和第4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参考资料主备教师刘兴盛使用教师刘兴盛授课时间2015年九月2日审核人教学内容13.2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3结合实例分
23、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二)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
24、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
25、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演示: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演示: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水蒸气具有能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
26、的内能。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新课内容(25分钟)内能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
27、。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学生进行讨论补充。利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内能的大小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小结: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内能还与物
28、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2一杯水喝掉一半。3水结成冰。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1内能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2内能可能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含分子数量越多。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内能。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29、;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加。在鸡蛋和水的例子中,热传递的方向?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焦耳(J)。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描述。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你能举出一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吗?讨论: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小结: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也是某一时刻的状态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
30、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学生讨论,举例。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学生讨论,进行交流。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
31、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投影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分析论证:你能给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吗?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演示实验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2)实验中谁对谁做功?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
32、气,请一同学用手感觉气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是气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这里是次要的。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本实验中通过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进行实验
33、,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1用打火机去烧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2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焐铁丝。3把铁丝反复弯折,使铁丝温度升高。4用砂纸反复摩擦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方法1和2属于一类,采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两种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铁丝的内能。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
34、可以看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35、趣。讨论: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结合本节所学内能,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5分钟)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本节主要内容是内能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法。2内能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
36、多少,是能量的变化量。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通过物体温度变化反映物体内能的变化。4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利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作业布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参考资料主备教师刘兴盛使用教师刘兴盛授课时间2015年九月7日审核人教学内容13.3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三)情感态
37、度和价值观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与手段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
38、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播放视频:高温路面煎鸡蛋。在太阳的照射下,路面的温度高得可以煎鸡蛋,那么同样在太阳照射下的海水,也那么烫人吗?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得出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和海水温度不同。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非
39、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沙子和海水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新课内容(25分钟)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家中要烧开水,烧水时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吸收热量多少与加热器、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变化等因素有关。如果要研究海水和沙子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变化的情况,应如何设计实验?相同规格的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有什么好处?为了使物体均匀吸热,实验中我们利用食用油代替沙子进行实验。如何比较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40、吗?根据其中一种方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步骤:(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采用一种方法进行实验)1用天平取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利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2把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浸没于液体中,同时接通电源,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加热相同时间或观察温度计示数升高相同数值)。3停止加热,记录实验数据(相同时间内,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或升高相同温度的加热时间)。4把数据填入表格中进行数据处理。画出吸热升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你能判断出哪个吸热能力更强?分析论证: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如果使用其他物质进行实验,也可
41、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回答:烧水时间与水的质量、火力的大小、水的初温等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实验中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加热器要相等。利用相同的加热器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讨论: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等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物质水食用油质量m/kg初温t0/末温t1/(t1-t0)/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中一种进行比较。结合图像反映水和食
42、用油吸热情况,得出水吸热能力更强的结论。两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低。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等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结合烧水的生活实际,提醒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的思想。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图像的方法直观地看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比热容利用比热容来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同的性质。在比较时要让质量相等,温度升高也相等,质量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你能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吗?可以借
43、鉴密度的定义方法。比热容也可以描述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你能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计算式吗?请说出公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比热容的单位就可以使用这些物理的单位组成起来,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阅读课本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结合比热容表,说说你对物质比热容的认识。投影比热容概念辨析的例题。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无关,只是比热容的计算式。学生尝试给比热容下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学生自己在草稿纸上试着写。Q吸表示吸收的
44、热量,单位是焦耳(J),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t1表示末温,单位是,t0表示初温,单位是。学生读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熟悉比热容的单位。学生交流通过阅读比热容表获得的一些信息。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3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的物质比热容都要大。学生练习,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热容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可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解释:1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为什么中午的沙子比海水的温度要高?2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想想议议:我国北方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作为输运动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由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得多,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如果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温度上升的比沙子小得多,所以中午的沙子温度比海水温度高。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