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pptx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4916941 上传时间:2021-11-24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ppt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考点与解析考点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考点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形式,考点与解析,考点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 社会性为目标, 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 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下一页,返回,考点与解析,考点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形式 全班集体教育形式 小组教育形式 个别教育形式,

2、上一页,返回,考点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概念,社会领域的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常识, 这是因为, 常识中的社会知识, 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内容中的知识层面, 而且在以往的常识教育中更多地局限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机构、 社会成员等方面。 因此, 它不能完整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 更不能全面促进幼儿情感、 社会性的发展。 另外, 幼儿社会教育还不同于品德教育。 这是因为, 品德作为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 只是社会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的一部分。 社会教育是以情感、 社会性为发展目标的, 而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 进行社会交往、 内化社会规范、 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

3、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由此可见, 品德不能代替社会性, 品德是社会性中与社会道德有关的部分, 社会性比品德有更广泛的内涵。强调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丝毫没有削弱对幼儿的品德教育, 因为, 缺少幼儿的品德教育, 社会性的培养也只能是不全面的、 不完整的。,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一、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 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怕困难, 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 长辈、 老师和同伴, 爱集体, 爱家乡, 爱祖国。 纲要 所确

4、立的社会领域的总目标旨在增强儿童的自尊、 自信,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对人友好的态度和行为, 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二、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可分解成 个方面, 包括自我意识、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品质。,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一)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学前儿童对自我及自我周围关系的认识, 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 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等。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 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和独立性等; 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心、 自信心、 自我价值感、 成就感和进取心等; 自我控制包括自制力

5、、 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等。( 二)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学前儿童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 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等的认知, 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和对性别的认知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三) 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社会情感包括依恋感、 愉快感、同情心和责任感等。( 四) 社会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学前儿童在与人交往或者参加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包括亲子交往、 同伴交往中的各种技能。( 五) 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幼儿对新环境的

6、适应能力、 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 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 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等。( 六) 个性品质个性是在个体的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成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综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三、 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一) 模仿有意或无意模仿他人 ( 榜样) 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行动类的, 也可以是态度类的; 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也可以是电视、 图书、 故事中的虚构形象。( 二) 同化社会同化是指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他人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

7、的现象。 同化效应是指外部环境对个体潜移默化的塑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三) 强化在社会学习过程中, 幼儿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并伴随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就是说, 幼儿会根据结果和情感体验的性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改变幼儿行为的结果可以是直接的, 即自己亲身感受, 也可以是间接的, 也可以是来自内部的自我强化。( 四) 体验体验作为一种活动, 是主体在亲历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的真切感受, 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作为活动的结果, 体验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 对其中

8、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 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 尤其是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应的体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四、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 规则意识原则社会规则和生活规则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 体验并理解社会行为规则和生活规则,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有礼貌, 小朋友之间的和谐交往, 有助于幼儿民主、 平等、 公正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二) 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儿

9、童提出要求。 就是直接告诉他们具体如何做和做什么, 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三) 行为练习原则儿童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获得、 自我价值的形成以及社会态度和情感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所能达成的, 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因此, 社会教育更应让儿童在与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学习和交往中习得社会行为。( 四) 环境熏陶原则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内化规则。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一个良好的、 积极的环境意味着是一个能够激发、 维持、 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

10、行为的环境。( 五) 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把零散的、 综合的社会教育目标融入日常生活中, 借助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加以形成和巩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五、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社会教育中, 运用历史名人、 英雄人物、 时代楷模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好思想、 好品德、 好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 二) 同伴学习法同伴年龄相近, 因为有共同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经验, 同伴中出现的好人好事、 好榜样更易被儿童学习、 效仿。( 三) 情景体验法情境体验法是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的社会环境中, 儿童通过表演、 模仿、 参观和交流活

11、动体验社会行为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内容、 特点及原则、 方法,( 四) 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 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 以使儿童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 习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 五) 价值澄清法这种方法认为, 唯有通过儿童心理内部价值澄清才能建立自己清晰的价值观和恰当的生活方式。,上一页,返回,考点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形式,一、 全班集体教育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看到同伴的优点, 了解他人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幼儿集体感的形成。 这种方式也有不足的一面, 教育内容是

12、统一的, 教育要求是一致的, 教育方法是相同的, 所以, 活动中不容易顾及儿童的个别差异。 因此, 在选择内容时应选取班级幼儿社会性发展共同特点的教育内容, 选择那些班级幼儿共同关心的普遍感兴趣的教育内容, 选择那些有利于发挥集体精神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下一页,返回,考点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形式,二、 小组教育形式小组就是由几位幼儿组成一个集体进行学习或接受教育的单位。 这种方式方便了师幼交流,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指导, 便于教师观察幼儿、 了解幼儿, 便于幼儿能以适应自身特点的方式与速度学习, 便于幼儿间的合作、 交流、 评价等。 所以, 教师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教育要求要多层, 活动材料提供需多层次, 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考点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形式,三、 个别教育形式个别教育形式就是对幼儿进行个体教育的形式。 个别教育形式在社会领域中适用于那些幼儿社会性水平差异较大, 无须固定上课时间的情形, 教师可分别对幼儿进行不同的教育。其优点是适应儿童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其不足是: 面对一个班级内的幼儿, 教师个别教育同一个儿童接触时, 易造成其他儿童处于自流状态。 因此, 教师利用此方式时要把握好时机, 把握好教育的 “ 度” 。 个别教育形式往往辅助班集体教育形式、 小组教育形式进行。,上一页,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