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让兴趣点燃智慧的课堂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虞阿英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是生活的体验。课堂教学正是这一体验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并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去体验、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当今,全球高新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到处充满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我们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新一代合格的建设人才,全
2、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实现的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知识,数学知识本身又具有它的抽象性,这一组矛盾是客观存在而又无法改变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
3、中,我领悟到情境教育是缓和这一组矛盾的重要方法。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
4、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有利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也常常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欣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三、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
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故事情境 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把教材中的内容编成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新课引入中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在列出计算第
6、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边讲故事边配合画面,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活动情境 操作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学具或实物通过拼、摆、量、画等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对某一些结论或假想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亲手实践操作来认识事物,摄取知识,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 “长方体的特征”时,可让学生带上土豆和小刀,并跟着教师切一刀认识面;再切一刀认识楞;还切一刀认
7、识顶点。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也可让学生比比看,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沙做试验,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这种设身处地的活动中,不仅主动性强,而且对事物的认识极为深刻。 3、创设练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设置一定的障碍,使学生在异常顺利地练习中,突然遇上用原有知识和方法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使之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于是,渴求知识的欲望将迅速把他们带入追本朔源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竞争式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 “有理数运算”时,可激励学生:“下面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89-56、170-67、40-53”。当学生遇到40-5
8、3不够减,所以不知所措,此时,教师揭示课题便水到渠成,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4、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疑获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秘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老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个三角形,用纸遮住,露出一角,当露出的是直角时,学生很快地作出判断:直角三角形。教师解开谜底,是直角三角形。当露出的是钝角时,学生也很快地作出判断:钝角三角形。教师解开谜底,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角是
9、锐角时,学生猜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出示出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产生急于知道探寻判断错误的原因,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很快地进入探索的境界。这样学生的求知欲高,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5、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地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一次次的实际应用中
10、,深切地感到课本里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通过应用,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尺规作图等分园”一课时,我让学生完成一份作业:“设计几幅图案”要求只能用尺规作图。这一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展开想像和创新的翅膀,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四、 创设情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
11、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实施好新课程,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地性原则。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12、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现实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开放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注重实际应用,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主实践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
13、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切实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培养,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5、思考性原则。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 “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6、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
14、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 五、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而且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情境创设运用得好,能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但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
15、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内容,提供学习场景的情境创设易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内容。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而真实情境则易用于态度情感和技能的学习,此外,还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创设情境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
16、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创设情境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即情境创设的可行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书目: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维与意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与学2006.5 扬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