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修改完成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修改完成稿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让兴趣点燃智慧的课堂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虞阿英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则是体验的过程,不单单是对知识点的体验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乃至生活的体验。前者只能帮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直至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后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和生命的魅力。在体验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亲身参与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是感受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体验的载体。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精练实效的引导作用,注重课堂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之体验知识、体验过程,最终理解知识并完全掌握。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随着全球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
2、也在不断革新、进步,机遇与挑战运营而生。当前,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也正肩负着培养新世纪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提高其生存、学习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培养其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作为引导者的我们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境氛围,亲身体验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素养,也有助于深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数学课程标准对何为有效的数学教学作了相关解释,该标准指出模仿与记忆不应成为唯一的
3、教学模式,教学也应向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方面有所侧重,并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一标准真正考虑了学生和数学的特性,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活泼的知识,但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客观矛盾。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这一矛盾不可调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意识到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情境教学能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充满美与智慧色彩的客观情境有了主观感受,有利于通过激发其情感激促进其全身心的投入,不仅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其潜力。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融入情境因素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教师
4、通过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知识,并发展其身心的目的。这一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情感”,根据情绪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动力、强化、调节等。从动力功能来看,情感对认知活动的作用是双方面的,健康的、积极的情感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非健康、消极的情感起阻碍、抑制作用。因此,情境教学法的目标即是充分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其作为学生动力的源泉,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收获快乐。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要在中学教育中关注情感的增力效能,强调情感在中学生学习动力中的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学法
5、也要基于上述观点,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更优质的情境,让学生置于轻松愉快、耳目一新的场景中。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更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其情感高涨、欢欣鼓舞时恰好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深化,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氛围中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并积极主动参与,思维也更加活跃,这有利于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且能提高其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1、创设故事情境 对于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的群体而言,好奇心是他们的特质。结
6、合这一特点,我们可对讲授内容进行故事改编,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呈现,一方面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地体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课堂更具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便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也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为例,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引入素材,将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并结合故事配以图画,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童话中。这样的情境创设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并尽其所能发现规律,最终列出第64个格子的计算算式。因此,创设故事情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学生在故事中积极学习、探究,不仅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
7、表现欲,更培养、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2、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情境的创设将抽象的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得以具象。这一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学具或实物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拼、摆、量、画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对部分结论、假想进行验证。这种情境满足了学生亲手实践操作的需求,有利于他们深刻认识事物、摄取知识,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长方体的特征”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带着学生利用土豆和小刀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跟着一起亲手操作,通过不同方式的切进而认识面、棱、顶点,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又如在介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时,可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作为
8、模具,引导学生通过亲手装沙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也使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3、创设练习情境 练习场景的创设也是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教学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适宜的障碍,培养学生在解决新问题中收获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异常顺利通常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新旧知识连接处加设一些“难题”。在学生练习中遇到旧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创设练习情境的意义,相反,学生在鼓励中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竭尽全力追本朔源,力求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竞争式的学习情境
9、中,学生的进取精神更易被激发。比如在对 “有理数运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89-56、170-67、40-53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知识的引入,并通过语言鼓励学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积极作答,面临最后一题时,发现现有知识无法解决40-53的问题,便心存疑惑,这时教师揭示课题便水到渠成,学生也自然而然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4、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也就是说,学生在疑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知识,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观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疑问进行思考进而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
10、养其探索精神。以“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问题创设情境,环环相扣。教师用纸遮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第一次露出一个直角,第二次露出一个钝角,提问让学生判断三角形类型,学生能很快指出分别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但当露出的一角是锐角时,学生按照惯性回答锐角三角形,教师便可将遮挡的纸取下,示意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也满足条件。这样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错误中探寻原因,也激发了其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这样才能使新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5、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中包含大量的数学
11、知识。创设应用情境即是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实地应用的机会,利于学生切实地通过应用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尺规作图等分圆”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只能借助尺规进行图案创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开想像和创新的翅膀,使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创新,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培养创新意识,效果颇佳。四、 创设情境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有相关要求。首先,教学要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其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以此创设生动
12、有趣的情境;其次,教学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并能就问题进行猜想、推理,进而促进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最后,要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和决心。由此可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至关重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则: 1、目地性原则。优质的教学情境必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情境不可虚设,也不可敷衍,更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情境应有其丰富内涵,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作为“敲门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其获取知识,更要作为指示灯指引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为今后的教学指引方向。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时刻
13、关注情境的设置情况,以达到最佳效果。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更能接受吸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如年龄、认知规律等,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满足学生需求,这样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情境便对知识有了更大的兴趣、更深的体会。 3、现实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要求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适应,不可脱离实际。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多个方面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加以呈现,拉近数学和生活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学生对熟悉的
14、事物有更深刻的感悟,这种基于现实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学意识,也提高了其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原则。针对这一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启示,他提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以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存在,这种心灵与精神的需求根深蒂固,在儿童时期尤为强烈。据此观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环境,一方面联系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实践机会。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再受禁锢,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自主探索的能力也随之加强。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是活泼、主动、富于个性的过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原则,开放的情境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
15、境,也才是真正培养发现者和探索者的情境。 5、思考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有诸多要点,最重要的即是“数学味”。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体验到深刻的数学内涵,获取到足够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单纯的游戏,不仅要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体会到趣味、热闹,更重要的是提出、思考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6、时代性原则。当今时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周遭的生活环境也随之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此外也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可盲目否认学生的观念。现今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在情境创设时也要契合时
16、代,将现实生活中的有效信息融入教学之中,利用多方资源丰富数学教学的素材,使课堂更具现代化气息,增强教学的时代性。 五、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重组并改造知识,也有助于其内化感悟学习过程,提升思维联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若能最大限度地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效果也能相应得到改善和提高。然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多样性,后者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问题:1、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情境的创设有其明确的目的性,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教
17、学内容,要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方式展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针对教学结构严谨的教学内容,要创设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助于学生学习知识,特别是学习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而针对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内容,要创设提供学习场景的真实情境,助于学生态度情感的培养和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启发其思维,同时也可用于渲染环境气氛等。 2、创设情境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 情境的创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包括知识、技能等,也要结合其学习动机、态度,并分析其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需求,契合其认知心理和发展规律的情境。除此之外
18、,不同学习者间的差异决定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所以情境的创设也要实现多样性,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基于已有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过程,而情境则可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加强其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以便更好地吸收利用知识。3、创设情境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 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客观现实,具备可行性。当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在真实中明确前进的方向,了解自己的任务,发挥其作为主体的职能。此外,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在完成任务中利用知识、表达知识。优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最优化教学的实现,但教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与教师、学生有关,也与媒体等密不可分,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是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而客观现实因素则是其中的关键。总而言之,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借助情境的力量,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参考书目: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维与意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与学2006.5 扬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