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修改完成稿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修改完成稿3.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让兴趣点燃智慧的课堂浅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虞阿英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则是体验的过程,不单单是对知识点的体验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乃至生活的体验。前者只能帮助学生达到获取知识直至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后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知识和生命的魅力。在体验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亲身参与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是感受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体验的载体。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精练实效的引导作用,注重课堂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之体验知识、体验过程,最终理解知识并完全掌握。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不断革新、
2、进步,机遇与挑战也应运而生。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正处于优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也正面临着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挑战。基于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其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作为引导者,要善于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活泼和谐的气氛中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充分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素养,也有助于深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数学课程标准对何为有效的数学教学作了相关解释,该标准指出模仿与记忆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模式,应向实践、探索创新等方面有所侧重,同时提高学生
3、间的协作互助。这一标准真正考虑了学生和数学的特性,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活泼的知识,但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这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客观矛盾。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这一矛盾不可调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意识到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情境教学能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充满美与智慧色彩的客观情境有了主观感受,有利于通过激发其情感促进其全身心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其积极性与潜力。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强调情境因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具体而言,教师创设客观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主观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理解知识,同时发展身心。这一教
4、学法的核心即“情感”,情绪心理学认为情感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活动,包括动力、强化、调节等。以动力为例,情感对动力的影响是双向的,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可推动、促进个体的动力,而非健康、消极的情感则起阻碍、抑制作用。因此,情境教学法的目标即是充分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其作为学生动力的源泉,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收获快乐。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要在中学教育中关注情感的增力效能,强调情感在中学生学习动力中的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学法也要基于上述观点,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更优质的情境,让学生置于轻松愉快、耳目一新的场景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有同样的感受,欢快、轻
5、松的课堂氛围更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也更容易在心灵的愉悦和欢欣鼓舞中接受、理解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 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生动有趣、轻松和谐,学生在欢快活泼的氛围中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并积极主动参与,思维也更加活跃,这有利于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又能提高其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创设情景:1、创设故事情境 中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好奇心,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可对讲授内容进行故事改编,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呈现,一方面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课堂更具趣味性,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跟全身心地投入。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为例,开篇引入印度国王与发明家的故事,把奖赏象棋的
6、问题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并结合故事配以图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童话中。这样的情境创设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接下来每个格子中的麦子粒数,并尽其所能探索规律,最终列出一般的表达式。创设故事情境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积极学习、探究,不仅促使其主动参与、展示,也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2、创设活动情境 活动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学具或实物通过一系列具体操作,如拼、摆、量、画等加深认识,并在实践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对部分结论、假想进行验证。活动情境为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创造了机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
7、时感受乐趣、享受喜悦。在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小刀和土豆亲手操作,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切法认识面、棱、顶点,让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深刻。又如探索圆柱、圆锥三倍体积关系时,可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模具,引导学生通过亲手装沙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也使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3、创设练习情境 练习场景的创设也是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教学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制造适宜的障碍,培养学生在解决新问题中收获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异常顺利通常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新旧知识连接处加设一些“难题”。当学生遇到旧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燃起
8、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使得练习情境失去意义,相反,学生在鼓励中能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竭尽全力追本朔源,力求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学习,更加激发了其进取精神。比如“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教师可以“89-56、170-67、40-53”三道计算题引入新课内容,并通过语言鼓励学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积极作答,面临最后一题时,发现现有知识无法解决40-53的问题,便心存疑惑,此时水到渠成,教师引出新内容,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学习。4、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也就是说,学生在疑问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知识,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求知
9、欲。以此观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疑问进行思考并获取知识,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三角形的分类”一章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遮两角、露一角的方式前后分别露出直角和钝角,并提问三角形类型,通常学生能快而准地判断分别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接着教师可露出一锐角同时提问,学生常惯性思维回答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便可示意所有三角形都有锐角。这样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错误中探寻原因,也激发了其求知欲和探究欲,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可脱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保证新知识易接受,有探索价值。 5
10、、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创设应用情境要求教师展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感受课本知识实际价值的同时燃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实地应用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切实的应用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尺规作图等分圆”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只能借助尺规进行图案创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想像、展开创新的翅膀,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效果颇佳。四、 创设情境的主要原则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情境创设,力求生动、有趣
11、;其次,教学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并能就问题进行猜想、推理,进而促进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最后,要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其兴趣和决心。由此可见,情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理解知识的情况。情境的创设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则: 1、目地性原则。优质的教学情境要契合教学目标,不可虚设,也不可敷衍。情境应有其丰富内涵,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作为“敲门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其获取知识,更要作为指示灯指引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为今后的教学指引方向。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时刻关注情境的设置情况,以达到最佳效果。2、趣味性原则。学生往往更能接受吸收自己感兴
12、趣的知识,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如年龄、认知规律等,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满足学生需求,这样学生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情境便对知识有了更大的兴趣、更深的体会。 3、现实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要求情境高度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脱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者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实例加以呈现,拉近数学和生活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有更深刻的感悟,这种基于现实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数学意识,也提高了其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原则。针对这一原则,苏霍姆
13、林斯基给了我们启示,他提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以发现者或探索者的身份存在,这种精神的需求根深蒂固,特别在儿童时期尤为强烈。据此观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环境,一方面联系实际应用,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实践机会。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再受禁锢,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自主探索的能力也随之加强。此外,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是活泼、主动、富于个性的过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原则,开放的情境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境,也才是真正培养发现者和探索者的情境。 5、思考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紧紧锁住“数学味”。学生要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深刻的数学内涵,获取有效的
14、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单纯的游戏,不仅要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体会到趣味、热闹,更重要的是提出、思考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6、时代性原则。时代的高速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知识的更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此外也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可盲目否认学生的观念。现今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在情境创设时也要契合时代,将现实生活中的有效信息融入教学之中,利用多方资源丰富数学教学的素材,使课堂更具现代化气息,增强教学的时代性。 五、创设情境需关注的问题 教学情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创设将新旧知
15、识相联系,有利于学生重组并改造知识,也有助于其内化感悟学习过程,提升思维联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若能将情境的作用最大化,教学效果自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然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多样性,后者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问题:1、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情境的创设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内化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应创设不同模式的情境,展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针对教学结构严谨的教学内容,要创设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主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特别是概念、规律等;而针对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内容,要创设提供学习场景的真实情境,
16、助于学生态度情感的培养和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启发其思维,同时也可用于渲染环境气氛等。 2、创设情境要基于学习者特征情境要为学习者服务,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其多方面的综合情况,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等,也要结合其学习动机、态度,并分析其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由此创设学习者需求,又契合其认知心理和发展规律的情境。除此之外,不同学习者间的差异决定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所以情境的创设也要实现多样性,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需求。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基于已有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过程,而情境则可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加强其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以便更好地吸收利用知识。3、创设情境需联系客观实际情境要与客观实际相联
17、系,具备可行性。当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在真实中明确前进的方向,了解自己的任务,发挥其作为主体的职能。此外,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也更具有现实意义。优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最优化教学的实现,但教学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与教师、学生有关,也与媒体等密不可分,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是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而客观现实因素则是其中的关键。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的力量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这不仅有助于带动学生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创新,并能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其实践交流能力。参考书目: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维与意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与学2006.5 扬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