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4901056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八年级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教案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详细内容,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了解卢瑟福试验现象和建立猜想的过程。 4.让学生感受模型建立的发展过程,体念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个关系。 原子模型的渐渐完善的过程。 卢瑟福试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得出。 课件、原子核和原子体积比的资料查找布置。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当你看到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原子 你会给原子一个怎么样的模型呢? 没有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那个时代,原子是怎样的

2、微粒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科学家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踏上了探究之旅的。 1.结合图形,学生谈一谈。2.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自己的模型。实心球模型的得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坚实的、不行再分的实心球,建立了原子的实心球模型,为近代原子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学家究竟是了不得,没有看到,但建立的模型和我们看到后建立的模拟差不多。 问:我们给这个模型起个什么名字呢? 1.在草稿纸上画图,画出道尔顿的模型。 2.起名道尔顿的模型。 西瓜模型的得出 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匀称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一样镶嵌在

3、其中。 汤姆生的模型继承了道尔顿模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不同? 照旧是球体,且是实心球, 但是可以再分,电子镶嵌其中,因为发觉了电子。 行星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学生一起,用带正电 荷的粒子轰击金属箔 动画显示试验的结果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试验现象, 与学生一起探讨对应的试验现象推导的结果 1.大多数的粒子干脆通过。 2.少数粒子发生偏转。 3.极少数被弹回。 1.大多数的地方是空的,中间有一个核,电子分布在核的外面。 2.核很小、但是所占质量很大的核。 3.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卢瑟福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

4、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建构出核式结构。 另:“电子绕核高速运动”不是凭试验现象所能推想的。用粒子撞击探测、推断微粒内部结构是现代常用探讨方法。原子很小,原子中的电子更小,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比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行星模型和西瓜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画出氢原子的行星原子模型 1015分之一,假如原子有鸟巢那么大,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乒乓球。 共同点: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 不同点:带正电的物质不是均有分布的,是以一个微小的核存在的。电子不是镶嵌在其中,是在核外高速运动的。 由于试验的结

5、果得出了这个相应的结论。 电子分层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波尔认为,带负电的电子之所以不会掉到带正电的电子核上的缘由是由于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展示碳原子的模型,让学生找出分成几层,每层有几个电子,感受分层模型。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 两层,第一层2个,其次层4个。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基本相同,但是对核外的电子排布做出了修正。 分层模型和行星模型基本相同,但是对核外的电子排布做出了修正。 电子云模型 动画模拟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通过试验发觉,电子在原子核外有点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

6、点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假如将每次出现的地方都点上一个点的话,这些点就会像云雾一样覆盖在原子核的四周。 观看动画演示感受电子云模型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原子模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新模型的建立分别和什么新的发觉有关。自己预习书本了解原子核的隐私。P44页内容 你能说一说水层次结构吗? 几个重要概念: 1.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2. 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3. 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4.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阐述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进步的不易。 感受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道假说的修正离不开试验的证据。 针对表格,从上表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说一说。 学生记一记。 学生谈一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