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绽放时作文1200字_菊花绽放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花绽放时作文1200字_菊花绽放作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菊花绽放时作文1200字_菊花绽放作文菊花绽放时作文1200字(浙江)龙翔高级中学高二(2)班 池祥祥当南飞的最终一只大雁消逝在天际,当蔚蓝的天空变得越来越高远,当落叶以蝴蝶的姿态回来大地,当原野泻出一片金黄,我知道,已到了菊花绽放时。菊 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骨子里镌刻着生是宋臣、死是宋魂的忠烈,血液里流淌着誓死不从的名贵。或许惶恐滩头与零丁洋里还留有他的感叹,但面对元朝的百般劝诱与逼迫,他却丝毫不为所动,宁用死来成全自己的忠诚,当判签落地时,照旧向南三叩,从容赴死。汨罗江畔,那满面悲怆的人是谁?曾经那身穿奇装异服,高帽入天的谏议大夫到哪儿去了?曾经那个“扈江离与辟芷,
2、纫秋兰以为佩”的灵均又迷失在哪个岔口?“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他行吟泽畔,忧国忧民,寝食难安,更向苍茫的天宇发出了一串串沉重的叩问。最终,他纵身跃入江中,带着他的王朝一起长眠。他保持了“皎皎者不污”的节操,却逃不开“侥侥者易折”的宿命。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含泪远嫁塞外,只余一缕琵琶音在风中;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却躲不了“莫须有”的阴谋,二十四道金牌刺痛了那“精忠报国”的刺青;于谦更是为了他的清白而“粉身碎骨”他们是如此忠烈,如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秋菊,虽已逝去,但折射出的生命真正的名贵恒久留在史册中,流芳百世。菊 傲他,才情过人,狂傲不羁。身在帝王之宫却如此狂放
3、,让贵妃磨墨,让力士屈膝为之脱靴。在这盛唐的辉煌中,有一半是你的光线,绣口一吐便是半壁江山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毫不留恋,挥手傲然离开这个繁华的城市,骑着白鹿尽情山水,长江边,天姥山,黄鹤楼,蜀道遍布了你的踪迹。寻常四季,平凡景物,在你的吟咏间竟有了灵气,绽放出另一种漂亮。你将每一寸山川都挥洒成肆意的浪漫,让每一处都刻上你生命的烙印。青衫落拓,雄姿英发,有着桀骜之心的东坡先生,在朝就关切社稷,在野就豪迈奔放,从京都到赤壁,一路潇洒照旧。无京官可做,便在西湖水畔修筑堤坝,吟咏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佳句;离开杭州,密州迎来了一位能与民同乐,豪情满天的太守,他能
4、“亲射虎”,也“会挽雕弓如满月”,更把密州治理得人和政通;无太守可做,便乘一叶扁舟游玩赤壁,思三国往事,抒“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慨有着“射天狼”的气魄,有着“千里共婵娟”的柔情,执一腔正气在途中奔波。在众多挫折困难中照旧面不改色,在如斯佳景中谈笑自若,袭一身傲骨行走在历史的道路中。众人为之侧目的竹林七贤,是如此特立独行,坚守着自我,只愿与清雅的竹为伍,汩汩流泻的广陵散清越潇洒;面对诱惑,苏武选择了守节,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成了一段传奇;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更是把贬谪咏成了绝唱。他们的生命姿态是这样自由、恣意而傲然,犹如独绽秋风中的菊,就算无阳光的爱抚,也能傲岸地执守心中的
5、一片净土,绽放诞生命的辉煌。菊 淡在南华的秋水中,有个“愿曳尾于涂中”的哲人,见惯了动乱,看清了社会的浑浊,悟透了荣华富贵背后充塞的是百姓的贫苦,毅然回绝官吏,只愿在濠水上畅想鱼儿之乐。化身为蝶冲破世俗的樊笼,迎向一片明媚,巨大的鲲鹏展翅载他飞往那片“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中,守着一份安静。“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不为那五斗米弯下挺直的腰,经过风风雨雨,看透富贵荣华只不过是黄粱一梦,悠悠闲解绶归去。美景、酒、山和水筑成他往后的生活,安静而恬淡。间或“种豆南山下”,体会“戴月荷锄归”的充溢,间或“采菊东篱下”,细嚼“悠闲见南山”的闲适,感悟“心远地自偏”的安静与“飞鸟相与还”的祥和。看庭中花开花落
6、,观天上云卷云舒,他们从繁华中走出,执守归真的自然,犹如绽放的菊,在柔风中散发出淡淡芳香,悠远、卓然。当忆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回望南华的山水,当细听清越的广陵散,当吟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空气中总有暗香浮动,历史的夹层中忽地漫出一片绚丽,这便是菊花绽放时。(指导老师 吴化群 举荐老师 黄燕刚)评:作者热忱洋溢地讴歌了历史上几位人品高洁之士,表达了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借对古人的赞美,含蓄、委婉地表露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文章题为菊花绽放时,为了照应,也为了详细、深化地绽开,作者奇妙地从菊的三个品性(烈、傲、淡)入手,选取历史上品德刚烈、傲岸、淡泊名利的诗人,借他们的品德去演绎菊的这些特点,同时反过来又用菊来喻其高洁。相互比称,相得益彰,显明地突出了各自的特点。语言干净利索,将诗句融进叙述中来,显得文采斐然,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在行文上,作者高度概括地叙述了几位诗人的事迹,在此基础上抒情,这样做当然是因为篇幅所限,但也正因为太过概括,使得人物的“面目”有些模糊,让人无法看到其行动、触及其心理,他们成了一种概念,读起来总有一种空泛的感觉,很难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