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学第五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学第五章.ppt(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班级管理学第五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7页一、一、客体角色客体角色二、二、主体角色主体角色学生的双重角色学生的双重角色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7页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适应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适应n一、一、适应:适应:与环境要求一致与环境要求一致n二、二、主动适应主动适应:外在要求内化,变成动力,主动做,:外在要求内化,变成动力,主动做,n自愿做。自愿做。n三、三、被动适应被动适应:外在要求只是一种压力,被迫做,:外在要求只是一种压力,被迫做,n不不情愿,不得不做。情愿,不得不做。n四、四、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目标:让学生主动适应。:让学生主动适应。n五、五、影响学生主动适应的因素:影响学生主动适应的
2、因素:n(一)(一)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n(一)(一)教师个性教师个性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7页影响学生主动适应的因素影响学生主动适应的因素(一)(一)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1、学习动机与适应、学习动机与适应2、个人需求和目标与适应、个人需求和目标与适应3、参与意识与适应、参与意识与适应4、逆反心理与适应、逆反心理与适应(二)(二)教师个性教师个性1、民主与适应、民主与适应2、威信与适应、威信与适应3、交流与适应、交流与适应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7页 学生逆反,宜疏不宜堵学生逆反,宜疏不宜堵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7页n教师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逆反行为也越来越多,
3、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逆反现象尤为明显。面对学生的逆反,几乎所有教师都感到困惑,甚至愤怒,进而,采取粗暴的“堵或禁”方法,试图利用“高压”手段,消除学生的逆反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7页n其结果有三,一是逆反没有了,但学生应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也没有了,真可谓“脏水和孩子”一块泼了出去;二是学生表面的逆反行为消失了,但内隐的逆反心理不仅没有消失或减弱,反而更加强烈了,并由此与教师结下了很深的积怨;三是,学生的逆反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强烈和明显了,学生与教师情绪对立,关系十分紧张,教师一筹莫展。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7页n这三种结果显然是事与愿违,这也告诉我们用“堵、禁”的高压方法应对
4、学生的逆反并非明智之举。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学生逆反,宜疏不宜堵。为此,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并采取科学的疏导策略。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7页一、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及一、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及其它们的关系其它们的关系n逆反心理就是与外部要求相反或对抗的心理,是一种不愉快的,甚至是愤怒的心理体验,经常在主体认知与外界情境不一致时产生,如当学生认为教师的要求是错误的时候,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但有时两者一致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如学生明知教师的要求是正确的,但就是不愿接受。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7页n逆反心理具有“内隐性”,在它的支配下产生的外显行为叫逆反行为。逆反心理不一
5、定产生逆反行为,但逆反行为必定以逆反心理为基础。在教育中,经常把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混为一谈,只谈逆反心理而从不提逆反行为,似乎逆反心理中已经暗含了逆反行为,有逆反心理必然会出现逆反行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必然对两者不做区别对待,导致教育中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7页n如,我们总是试图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实际上就是想从内心到行为整体消灭“逆反”,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有时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控制人的外显行为(逆反行为)较易,而难以调控内隐心理(逆反心理)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7页n同时,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并不全是消极影响(后文将详述)。
6、同时,逆反也有程度区别。因此,明智的教育策略应是:确保学生不出现有危害性的逆反行为,至于消极的逆反心理,我们则可以予以较大的宽容,通过长期的深入细致的教育使其不断减弱即可;同时,积极利用和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7页二、对逆反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具体二、对逆反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具体的价值判断的价值判断n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多持否定态度,对它的批评和责难常有见闻,现罗列几条:“逆反心理毕竟是一种不健康和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因此,除了运用特殊教育方法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教育。”1“逆反心理制约孩子的人生发展
7、,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2“教师应不断地研究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探索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3等等。n1龙惊云.奇妙的逆反心理J.心理世界(开封),2005(6):60.n2杨震.用心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J.家教(西安),2005(4):26.n3李君.消除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几点体会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8):44.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7页n其实,对逆反心理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应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它的好与坏、积极或消极与“逆反”的对象、强度、时限、结果等多种因素有关,下面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来分析逆反心理和行为的价值或功能。现
8、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7页1、逆反心理和行为的积极作用、逆反心理和行为的积极作用n 逆反心理和行为可以使人有主见、有独立性、有创见,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加卓越,特别是在别人的要求和意见、环境的影响是错误的或消极的时候,逆反心理和行为能够促使人坚持真理,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卓越的表现。此时,若对环境一味顺从,服从他人,无主见,必然会庸庸碌碌,人格也缺乏魅力。许多成功人士“骨子”里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成分。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7页 案例案例n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在一片反对声中,力排众意,决定投资15亿人民币建海尔科技园,后来,又顶着压力决定在美国建立分厂,特别是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中
9、美关系骤然紧张、前途未卜,国内银行也停止了贷款之时,仍不改初衷。结果表明,他的每一次“逆反”都是明智之举。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7页n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一般人认为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我非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这种“逆反”使他成为国际数学界的大师。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7页n美国药厂主哈漠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两条“逆反”遗嘱:“别人都干什么时,你想想不干行不行;别人都不干什么时,你想想干行不行。”他的儿子践行了遗嘱,终成医药大亨。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7页n 这里需特别指出,“逆反”期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逆反心理和行为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
10、良影响,有时甚至是极其严重的,但我们仍然坚定地认为,它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它,人将长期处于心理幼稚阶段,很难成长为“心理”上的成人,这样的人将无法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打个比喻,我们都知道,“商品经济”是古代社会的产品经济向共产主义的产品经济过渡的必经阶段,“工业化”是农业化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这里的“商品经济”或“工业化”就是人心理发展中的“逆反”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7页n虽然“商品经济”有诸多缺点,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而且,屡禁不止,人的利己观念膨胀,等等,“工业化”也有诸如环境污染等重大不足,但它们都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否则,人为跨越这个阶段
11、,结果只能是“欲速反缓、欲快反慢”。因此,教师不要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统统视作“洪水猛兽”而试图全面扼杀,而应科学合理地疏导,充分利用“逆反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7页2、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消极作用、逆反心理和行为的消极作用 n (1)当别人的要求是正确的时候,逆反心理会使我们固执、执迷不悟,做出错误的行为,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人员,都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以至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撞了南墙都不回头。n(2)逆反心理过强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为,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强烈长期地处于这种情绪之中,不仅有害心理
12、健康,也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身体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7页n(3)逆反心理和行为过强过多的人,总喜欢与人“抬杠”,总不认同他人,往往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与他人难以维持和谐的关系,也就难以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和认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7页三、对逆反心理和行为采取科学的教三、对逆反心理和行为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育策略n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深刻理解来自教师、学校、家长的要求和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有益性”,尽量不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特别是逆反行为。一般来讲,这些要求内容是正确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学生若能认识到这一点,逆反心理和行为就有望避免.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7页n
13、2、教育学生不与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同流合污,应通过“逆反”而洁身自好。n3、当学生面对错误的或学生自己认为是错误的要求时,但双方地位不对等,学生明显处于弱势,此时,公开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将付出较大的代价,也于事无补,此时,应教育学生学会暂时的“沉默和忍耐”,或以其它更明智的方法来应对。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7页n4、在人际交往中,当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应教育学生多一点认同,少一点逆反。n5、教师要善于以尊重的、协商的、换位思考的方式和语气向学生提要求,多用“请”、“可以吗?”、“能不能”、“有个事情跟你商量”、“你看这样行不行”等语词开头讲话,这样,学生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反之,简
14、单生硬的命令,不为对方考虑的要求,都易引起逆反心理和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7页延伸拓展延伸拓展n不仅用辩证疏导的方法应对逆反,教师在处理学生成长中的其他心理问题时,也都要有“辨证”的观点,坚持“疏导”的原则,做到长善救失、因势利导。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7页n例如,面对学生的嫉妒,教师要认识到,嫉妒有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而且如果引导得当,它往往会成为人上进的动力或源泉。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嫉妒心理,而是嫉妒之心所导引出的行为,是“见贤思齐之”,催人奋进,还是深陷痛苦,不能自拔,自卑颓废,或是对嫉妒对象污蔑诽谤并试图将其“拉下马”,正确的选择当然是前者。教师不要试图彻底消除学生的嫉妒之心,而是要控制它的强度,并充分利用、转化它,鼓励学生有雄心壮志,不断进步,同时防止嫉妒之心所导引出的不良行为。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