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故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875322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故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5课《故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故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故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故乡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2.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3.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体会社会变更以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双重因素所带来的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扭曲。教学重点“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难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札记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时间阅读课文,给文章标好自然段,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第 一 课 时一、【预习-导入】提起故乡,人们就会想到那桃花盛开的美丽,小桥流水的清幽,牧童短笛的悠扬以及民风人情的淳朴。故乡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美好,令人神往。于是,人们总会在饱经思乡之苦

2、和深受辗转之累后,回到梦魂牵绕的故乡。但一切都在改变,再次展现在眼前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1.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 鲁迅先生以思想家的敏锐感觉,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他在许多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透视。故乡一文,从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言毕,老师板书课题,作者。) 2.作家、作品介绍:(展示一

3、,课代表请一位同学对鲁迅进行介绍,板书重点。)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

4、末编补充(另一部小说集是彷徨,其中的名篇是祝福;散文诗集野草,其代表作是语文版七下风筝;散文集朝花夕拾,对初一初二学过的课文简单回忆一下,可作为展示二,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口头表述即可。)3.检查词语预习阴晦(huì) 瓦楞(léng) 胯(kuà)下  獾(hun) 秕(b)谷鹁鸪(bó)(g) 髀(bì) 嗤(ch)笑  絮絮(xù )瑟(sè)索  蜷(quán)缩  寒噤(jìn) 折(shé)本 惘(wng)然 恣睢(z)(su)潺潺(c

5、hán) 黛(dài)色 愕(è)然 二、【交流-提升】1.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2.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5):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刻画了闰土与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第三部分(7888):“我”怀着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而消沉、悲观,而

6、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2. 课文在前面几段分别写到了现实故乡的景色和记忆中故乡的景色,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各有什么特点?两幅图景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现实故乡图景: 勾画了一幅萧条、荒寂的现实故乡冬景图,初步表现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旧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状况,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烘托了闰土的悲惨命运和“我”的悲凉心情。 记忆中故乡图景:景物天空、圆月、西瓜、沙地;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景象特点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艳丽,美好动人。 作者用这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的故乡形

7、成鲜明的对比。(一切景语皆情语)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展示三,给学生两到三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分配任务:可安排前三组找少年闰土,后四组找中年闰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做好标记,每个组可以派代表回答,说出是哪一自然段,并读出来,不完善之处其他同学再补充。课代表根据答题表现进行评分。)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总结: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

8、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变化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1)“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2)“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

9、老、丑且瘦。(3)“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贪婪)(4)“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动作描写,讨不来,又骂又偷。表现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5)“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表现杨二嫂自私、贪婪。(6)“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7)“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8)“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

10、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贪婪。(9)“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旦讨东西不成,便又开始造谣。表现杨二嫂尖刻、势利。(10)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贼喊捉贼)总结:杨二嫂是个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小市民形象的代表。变化原因: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三、【梳理-总结】1.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师生讨论后明确:闰

11、土是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作者满怀深情地刻画他,写他的种种不幸,正是在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的社会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要改变农民命运,必须改变整个腐朽的社会制度。杨二嫂是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形象的代表,通过这一形象,人们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益贫困化的现实。对比: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

12、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2.作者对闰土,对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对闰土,作者寄予的是深切的同情,而对杨二嫂,作者对她身上的种种自私和恶习是取批判态度的,但对她的处境也是同情的。3.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劳苦大众在封建传统观念辖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4.本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闰土是解放前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忠厚,但因长期遭受经济的压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个社会折磨得像个木偶人

13、。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作者对老一代农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关心和同情。杨二嫂是一个城镇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个既遭受压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从她身上,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她的种种恶习是持否定态度的。文中,作者着力写两个人的今昔变化,通过对比,深刻地揭示出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并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四、【检测-反馈】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阴晦( )瓦楞( ) 胯( )下 愕( )然 秕( )谷鹁鸪( )( )恣睢( )( )嗤( )笑 潺潺(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五、【课后作

14、业】完成金榜学案基础部分第 二 课 时一、【预习-导入】 1.“我”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回久别的故乡的,又因为这次是为永远别她而回来的,所以心中难免留恋、不舍,但是,当“我”见到如此凄淡的故乡,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的景和人后,我的心情满是失望。“我”离故乡而去了。可是“我”去得干脆,去得坦然吗?课文最后一部分向读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中体现了“我”对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坚信。二、【交流-提升】1.分析“我”的形象回故乡急切见故乡悲凉忆故乡沉重、忧愤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见杨二嫂惊吓、困窘见闰土兴奋、惊异离故乡茫然、气闷、悲哀、希望“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

15、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2.分析课文第7888节,理解作者的希望,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提几个学生朗读7888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师生议论后明确:先是气闷、悲哀,然后寄希望于下一代,继而害怕希望得不到实现,最后又振奋起来。“我为什么”感到气闷?“高墙”比喻什么?明确:“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儿童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

16、。“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三个“辛苦”在“辛苦展转”中的意思为奔波劳碌,在“辛苦麻木”中意思为“辛勤、劳苦,”在“辛苦恣睢”中意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我”希望下一代怎样?不希望下一代怎样?答案略(见书86-88自然段)。学生活动:哪一段哪几句话。“我”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明确:一方面,

17、“我”对自己这一代的社会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明确: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实现,如此凄惨的故乡现实,又使我觉得希望实现的渺茫。所以“害怕”。三、【梳理-总结】1.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一在故乡一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刻画形象,采用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及对比的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主题。2.本文主题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2)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3)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特色总结1.运用对比,突出主题。2.景物描写,烘托人物。3.塑造人物,手法多样。教学反思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