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867928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胡静宜摘要: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前中小学信息 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仍面临着一些困 难。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中小学教育需 要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信息 技术与个性化教学相连通,形成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下 的双向融合。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双向融合中图分类号:G623. 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2) 07-0004-0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对社会经济开展起

2、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教育领域的应 用并不明显。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 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下的内涵与关系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是从技术与教育的双重视角来 看,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向中小学个性化教学靠拢,使两者寻找 到最正确连接点,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技术教育形态。中小学信息技术 “融入式”教育创新不仅需要重新构建中小学教育,丰富教育资源, 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教育信息流动,形成健全的教 育信息体系,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 的创新和培养。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一种新的人才培

3、养模式,“融入式”教育强调在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新型教学主体关系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教学 目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方面开展教学,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 培养,构建具有技术性的新型教育体系,完成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 中,而是从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双重视角来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开展和信 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在培养目标方面,将个性化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入 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人才的高素质、高能力。在融合方式方面,通 过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从技术角度推动和 开展信息技术的“融入式”教育,将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入到教 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

4、习者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的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是能够满足学生学习且有效的 教学方式,它对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业质量都有所影响。中小学信息 技术“融入式”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要以创新人才需求为导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在人工 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影响下,教育也面临着很大挑战,教育要紧 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开展相适应,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实 现教育创新改革和开展。第二,技术与教育共同开展。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既关注信 息技术对教育的支持与创新,又重视技术与教育创新的可持续开展关 系。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持,例如通

5、过虚拟现 实等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虚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通过移 动终端设备,使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得到有效促进。再如一些 教育开发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使个性化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形成。第三,构建新型教育生态关系。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尊重学 生的主体性,根据中小学学生的开展需求,制定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 教育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 教育。可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使教学主体关系得以 重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得到相应加强,这也要求教学环 境、资源设施和学习活动都需要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例如通过虚拟现 实、物联网等技术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6、和新型师生关系提供支持, 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生成更符合师生关系的动态学习活动。第四,打造优质教育服务产品。教育主体具有多元性等特点,这 也说明优质的教育服务是中小学教育服务的核心。影响中小学优质教 育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 优化程度等。其中,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根本方式是优化教 学过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个性化 需求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同时通过分析实现自动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行 为,并通过成绩给学习者做出阶段性评价和反应,为其开展个性化学 习提供优质服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关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 用,信息技术的开展为教育创

7、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但是信息技术无论 多先进,都应当在相应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应用,回归教育本身。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相关问题。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 模式的引领,不仅推动了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共享,也成为创新开展的 方向。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一)从技术角度推动“融入式”教育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对教育生态平衡产生较大冲击。信息 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弥补教育的缺乏,还能使知识传播方式得以优化, 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面临着多 元化和个性化的开展形势,信息技术的开展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借助大数据和学习分析

8、等技术, 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同时提供个性学习服务。学习者 可以通过数据库,随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同时可以实 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分析反应,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调整和优化教学形式和进度,满足学习者的个性 化需求,确保其能够最大化地完成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对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有 很大作用,也成为学习者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手段。擘习 者能够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到达知识的建 构与应用。通过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 兴趣,强化他们的创新活动,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将信息技术教

9、 育逐渐转化为更具重要意义的教育成果。从技术角度推动中小学信息 技术“融入式”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还能够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推送相关 的知识,解决学习者的知识失衡,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信息 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合不仅表达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也推动了 中小学教育的创新开展。尤其是学习者较多的班级,教师通过运用学 习分析技术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分析,更准确地调整和优 化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精准有效地支持和服务。(二)从教育角度推动“融入式”教育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也成 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育角度来看,将

10、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当 中,能够构建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知 识建构,解决相关问题。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使新型教学主 体关系得以生成。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如借助信 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学习,能够使学习者更自觉主动地进 行学习,表达课堂教学的发散性和适应性,具有差异的学习者能拥有 更符合自己风格和学习进度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将信 息技术融入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学习者能 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开展学习。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学 习平台,通过社交软件等工具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构建更加 开放的学习环境,随时随

11、地完成个性化学习活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学为主,忽略了学习者的体验与创新培养。 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更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学习者 能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 者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向融合能够优势互补,产生深度 的联系,形成稳定均衡的融合状态。首先,将各种具有核心价值的技 术与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合起来,如利用教育平台或数字图书馆等,为 学习者提供丰富信息,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从具体的学 科及教育需求着手,选择适当的技术加以运用。例如在开展学科教学 时

12、可以构建虚拟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从而 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满足学习者的 个性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挖掘内在潜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 要驱动力。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能够全面地收集学习者的学习 数据,将评价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学习者的情况呈现在教师面前, 从而获得更专业的评价和指导。此外,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使有学习 障碍的学习者跨越障碍,实现更健康有效地学习和成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融入式”教育的双重融合,能够对原有的信 息技术形态进行创新。在推进与“融入式”教育双重融合的过程中, 还需要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生成,构建

13、新型教学环境,支持学习活动的 设计开发,最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参考文献: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一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 展规划(2022-2022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2, (05).2李艳燕,马韶茜,黄荣怀.学习分析技术:服务学习过程设计 和优化J.开放教育研究,2022, 18 (05).3左明章,卢强,杨浩.协同推进机制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 育深度融合的可能之路J.现代教育技术,2022, 27 (04).4郑旭东.智慧教育2. 0:教育信息化2. 0视域下的教育新生态 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2022, (04).5任友群,吴旻瑜,刘欢,郭海骏.追寻常态:彳他生态视角看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22, (01).6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