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865581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最新生态类素材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录:01更好的“业态” 更美的“生态”02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0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04三江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05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正文:01更好的“业态” 更美的“生态”张坤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05日   05 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青年报社书香文化月“青·文创”欢聚荟活动,初步展示了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国青年报社,正在深度融入传播、设计、创造“文化IP”为核心的文化新业态中,正在新科技、新介质支撑下探索沉浸式、多元化的媒体发展新业态。这只是文化新业态带来的一个新趋

2、势反映。其实只要稍加关注,就会发现身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因文而化之的变化。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文化新业态带动作用持续增强。特别是当下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以及惠及文化企业的纾困政策精准实施,文化市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文创产品扮靓“文博会”,到“服贸会”上文创展厅最抢眼;从“文化”的新业态书店商场、文旅民俗、数据经济等,到“文化”的新业态科创产业园、生态康养园;从各地的文化发展论坛,到不久前在安徽举办的世界文化论坛;从中国戏遇到颐和园、敦煌遇到故宫,到昆明召开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

3、次会议( COP15)上,发布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正在推进,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覆盖全球的新媒体平台,助推优质文化内容“走出去”;从媒体融合正在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到前三季度我国文化企业延续向好发展态势,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05亿元,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0%,比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更好的“业态”,离不开更美的“生态”。对于进一步贯彻全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建设党的青少年工作领域国内一流传媒机构来

4、说,更要清醒地站在讲政治高度认识两者的关系,不断聚焦主责主业,加速发展步伐,提高创造力和贡献力。更美的“生态”,美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于作为团中央机关报的中青报,就是要按中央要求,进一步贯彻全团深化改革工作要求,全力打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阵地。涉及婚恋、就业、权益等重要方面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就是指导我们让广大青少年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美好规划和愿景。更美的“生态”,美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明确目标。今年年初,我撰写的评论青春担当文化使命 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中就提到了我们坚持自

5、我革命的决心。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战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下半场后,在全程、全员、全息、全效四个方面有作为、有效能、有作用,构建起适应并创造用户需求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就是从媒体“生态”更好的层面,推进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创新,植根青年的专注垂直,坚持融创的全程体验,用户至上的专业服务都是为了推进让更好“业态”赋能的媒体深度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美的“生态”,美在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过程中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6、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培育生态文化既是城乡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又是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升级的前提条件,还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文化动能。日前中央推动了一系列最新政策,扶持文化新“业态”的事业发展,包括支持走向世界等,都利好进一步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推动越来越与组织力的发挥、功能性的效应、产业化的效果联系在一起,越来越需要加强从视频化到直播化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需要加强与最基层一线青少年的互动,并在深度服务引导过程中,真正善用好“大思政”。在前不久的一篇小文大理好活法中,我写道,中青报近几年来全媒体报道了一系列生态文明领

7、域热点事件,中青报特色“融媒云厨”国际传播力大大加强。中青报正按中央要求,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凭借进一步提升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更好地为党育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全团。更美的“生态”,在于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好“生态”,在于创造一个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平台留人、情感留人的好“生态”。无论是举起思想的视觉锤、还是举起品牌的产业锤,中国青年报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通过以“五类融媒人才”切入的全媒体人才培养工程为牵引,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为关键,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报社正在培养造就一支心怀“

8、国之大者”的高素质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打造适应和创造新需求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断在创新更好“业态”过程中,加速事业发展。更美的“生态”,是在传媒越来越走向沉浸式、全球化、“元宇宙”的美好大趋势状态中。“中青报文化月”虽暂结束,但文化大发展之幕刚刚拉开,让我们一起努力,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创新发展,把更好的“业态”与更美的“生态”深度融合在一起,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文化的光芒照亮前方。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05日 05 版02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人民观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 (

9、 2021年11月12日   第 09 版)核心阅读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建章立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充分彰显我们党对治水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达到了新高度。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长

10、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决策部署。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蕴含着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有力推动新时代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新进展。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关乎国家发展全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文明几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沿河流繁衍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加强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和保护。”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的中国梦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大江大河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代黄河流域的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变迁有关。历史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好我们生存发展的生态根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大江大

12、河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至今仍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份,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黄河流域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又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2018年底,黄河流域省份人口约占全国的30.3%,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6.5%。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通过点上的实质性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性推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举措。大

13、江大河拥有庞大的河湖水系,独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是珍贵的生物基因宝库,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江流域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涵盖许多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长江流域还分布着众多国家级生态环境敏感区,建立了大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五大沙漠沙地,沿河两岸分布着东平湖和乌梁素海等湖泊、湿地,河口地区有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和最年轻的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有助于筑牢国

14、家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新时代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更加注重理念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

15、在保护,要在治理”,并对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立足全流域和生态系统整体性推进大江大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更加重视建章立制。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我国首部全国性流域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加快黄河保护立法进程。指导沿江、沿河省份编制印发“三线一单”,实施生

16、态环境分区和准入清单管控。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巩固现有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果,推动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体系、黄河全流域试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黄河禁渔期制度,开展禁渔专项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流域生态和渔业资源,为提升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系统质量、服务功能和稳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加突出统筹推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持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系统谋划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工作,着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持续提升江

17、河湖海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力争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紧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开展劣类水体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磷”企业(矿、库)整治等八大专项行动。有序推进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项任务;谋划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重大工程。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治理黄河源头废弃矿山,恢复水源涵养功能,水源涵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长江流域入海河流劣类国控断面全面消劣,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类水体。黄河干流全线达到类水的水质标准,水环境呈逐年改善、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新时代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

18、的经验启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带来了深刻启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新时代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之所以

19、能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与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有机结合,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产生巨大的耦合力,显著提升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深入推进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更好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

20、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突出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精准治理重在精确问诊、靶向治疗,做到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对象精准、区位精准、措施精准。科学治理重在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建立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深度融合、科学研究与治理工程方案协调推进的攻关机制,着力解决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依法治理重在敬畏法律,不断完善环境立法,强化环境执法,加强环境司法,运用好法律武器保护治理大江大河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必须从生态系统整

21、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同时,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让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长久安澜。(执笔:钱 勇) 0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观察者说)赵渊杰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第 09 版)处理好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

22、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强调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水和谐,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建起了许多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主要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重视水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历史上,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

23、于主要地位,而我国农业又以灌溉农业为主,对于灌溉、防灾等水利工程的社会需求较大,因而建成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时期的引漳十二渠、芍陂、都江堰,以及完成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在很长的时间里支撑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

24、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他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中,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刻都在与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物质和

25、能量交换,借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然界的运行,也不可避免会对人类生存发展发生作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

26、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04三江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势所必然)陈茂山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第 09 版)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

27、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江源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为维护与促进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三江源地区孕育和保持着原始、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逐步显现。三江源地区地广人稀,生态保护管理难度较大。过去一个时期,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政

28、出多门的问题。针对原有各级各类保护区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等问题,三江源地区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改革,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执法严格、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新体制全面形成,纵向垂直合作综合执法体制不断强化。目前,三江源地区草地平均盖度、产草量比10年前分别提高11%、30%以上。可治理沙

29、化土地治理率由45%提高到47%。湖泊面积有所扩大,平均每年增加70多平方公里,近千个黄河源头的高原湖泊重现粼粼波光。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作为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三江源平均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于三江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江源水源涵养区着力推进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逐步改善,湖泊和湿地面积明显扩大,林草植被覆盖度快速增加,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水资源量持续增加。调查数据显示,19562000年,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428亿立方

30、米;20052012年,通过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等,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512亿立方米;20132020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增加到约523亿立方米,比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增加约95亿立方米。2020年,青海省内地表水出境水量达到954.98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463.58亿立方米;近5年来,年均增加水量超过92亿立方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生态产品,需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生

31、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三江源地区持续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为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三江源地区民生,我国加大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生态移民补助等生态补偿政策,进一步完善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在重大政策和体制机制上,三江源地区实行先行先试。一方面,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状况动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调查、核算、评估,将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全国产生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进行折算、评估,为加快实现水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开展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32、管理体制试点,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的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开展确权登记,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屏障。(作者为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05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艺海观澜)任飞帆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第 20 版)叙事性强、节奏感好、贴近受众的短视频,由小见大地将“大象北行生态保护文明中国”的叙事线展现出来,让世界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去年春天,一群来自西双

33、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亚洲象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漫长旅程。它们一路穿森林、跨红河、越农田、访民居,受到海内外关注。前不久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一部6分钟的纪录片“象”往云南,讲述了大象这段历时17个月、总里程3000多公里的“奇妙旅程”,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卷。其实从今年5月开始,这群北行的大象就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野象监测预警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材料被截取成一条条短视频,第一时间在网上更新分享。人们可以随时跟进大象的行踪,有了一直“在场”的沉浸感。而在整个事件中,大象行程和行为的不确定性,又产生了悬念,吸引人们持续关注。也正是这一条条

34、有趣的短视频,让更多人注意到大自然赠予的这场邂逅。通过短视频,我们看到大象排着队有秩序地走入河流;它们会用鼻子拧开水龙头喝水,也会为了一袋玉米打架;当贪玩的小象不肯从泥潭里出来吃饭时,象妈妈只好用力拖其出坑这些短视频将大象可爱的瞬间进行重新剪辑,有的还配以大象第一人称的旁白进行解说,而鲜艳的花字、通俗简明的说明更贴合互联网受众的观赏习惯,让人饶有兴趣地一条接着一条看下去。其中,最受网友关注的是野象睡觉时的全家福视频。无人机先对准广袤的森林,而后镜头俯拍聚焦到一片空地上:7头大象整整齐齐卧倒在地,不时摇着尾巴,中间的小象还撒娇地抱住妈妈的大腿,周围一片宁静。在人们的日常认知中,大象在野外多站着睡

35、觉,以便危险来临时能够快速行动。而视频中,大象却是无所顾忌地躺着酣睡,这或许正是它们一路无忧的外在体现。真切的视听语言配上文字讲解,令人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这些短视频在发布的同时也会通过标题和文案设置议题。“为什么大象要往身上扬泥土?”这是为了驱赶蚊虫。“为什么大象要离开栖息地?”由于我国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亚洲象在近年来数量翻倍,超出了现有栖息地的承载能力,于是到保护区外觅食人们通过观看短视频,刷新对大象习性的认知,同时更加了解了云南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看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上的种种努力。议题设置增强了互动性,网友不仅积极参与到传播、讨论当中,还自发创作出更多的内容产品

36、,比如梳理大象活动的轨迹路线,集纳大象的尴尬瞬间,甚至还在网上为每头大象征集名字。虽然这些用户生产内容比较零散,没那么精致,但原生态和在场感大大增强了传播的趣味性、多样性和真实性。这次事件最具戏剧张力的是动物与人类、与现代环境的冲突。野象越界闯入人类活动区,面对他们的“无意破坏”,人们该怎么办?短视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把镜头也对准了被大象踩扁的汽车、破坏的农田,让人们看到镜头里萌萌的野象实际上破坏力极强,进而勾勒出“人象平安”背后当地政府和百姓所付出的努力。“看,护林员正在桥上撒香蕉,希望大象能从这里走。”在当地村民自发拍摄的短视频中,人们看到大象快乐旅程背后的一整套支援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预判预警,防止象群向人员密集区移动;护林员、森林消防队、特警等组成的“守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保驾护航;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的覆盖,减少了村民的经济损失。首次迎来大象的村民们看到一片狼藉的农田时,包容而平和,表现出对大象的友善态度。短视频体量轻巧、反应迅速,能够把丰富的场景、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令人动容的细节直观呈现。在这场“大象北行”偶发事件中,监测象群的影像素材被剪辑成叙事性强、节奏感好、贴近受众的短视频,信息与情感相互交织,由小见大地将“大象北行生态保护文明中国”的叙事线展现出来,让世界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