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3720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摘要:膳食中的营养、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人体慢性疾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我们的营养获得有很大的关系,而营养又来自与我们的膳食选择行为。根据近年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的调查结果,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疾病,以及促进一些疾病的康复都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比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肿瘤等慢性病的膳食营养防治措施。本文详细阐述了营养和慢性病的概念,并对其关系进行了梳理论证,最后重点综述了营养与几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说明了几种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关键词:营养,饮食,慢性病,健康前言健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美好

2、目标。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但饮食营养无疑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健康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疾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科学研究表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膳食结构和模式的改变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吃的科学,促进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类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称为营养素,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素进入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营养素摄入过多和

3、过少都会影响健康,只有保持相对的平衡,才能保证健康。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过多及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一章 营养与慢性病概念介绍1.1营养“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根据黎黍匀专家的定义认为,营养是指机体利用食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分解、转运、吸收、代谢等环节摄取的过程描述。

4、1.2慢性病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而一些学者发现,慢性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有重大关联,并提出了发生规律的研究理论。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常

5、见慢性病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精神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的疾病。第二章 膳食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2.1营养及相关慢性病概述多少年来,“病从口入”的说法已深入人心,人们大多理解为食入不洁的食物而导致传染病。“病从口入”的含义仅仅是这些吗?据资料显示,国人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前两位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很多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从口入的,也就是说,不少慢性病是“食”惹的祸。美国国家研究院膳食与健康委员会编著的膳食与营养:减少慢性病风险的启示(Diet and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r

6、educing chronic disease risk)系统收集了膳食成分和食物模式与主要慢性病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不合理膳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与膳食的关系当时已有大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后,慢性病与膳食的研究证据不断积累,2003年WHO发布了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表1-1为膳食营养成分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列出了膳食因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证据强度。注:C:确实可增加危险;C:确实可降低风险;C-NR:确实没有

7、关系;P:很可能增加风险;P:很可能降低风险。表1-1 膳食营养成分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2.2 能量、脂肪与主要慢性病表1-1的证据表明,大量摄入高能量密度食物可导致肥胖;脂肪的类型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能量密度指单位重量膳食提供的能量数。高能量密度食物的特点为高脂肪、高糖、高蛋白、低水分含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分别为16.7kJ/g(4kcal/g)、37.7kJ/g(9kcal/g)和16.7kJ/g(4kcal/g),脂肪的能量系数最高,因此脂肪含量对能量密度的影响最大,食物的脂肪含量越高,能量密度也越高。对于高能量密度食物

8、,膳食脂肪与体重增长和肥胖的关系,实验室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显示高能量密度食物和膳食脂肪摄入越多,体重增长越多,肥胖患病风险越高。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却并不统一,这可能与人群膳食摄入量估计的偏性和同一人群膳食模式的均质性有关。如果保持总能量摄入不变,脂肪供能比高并不会导致肥胖,但是对自由居住的个体来说,高脂膳食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能量摄入,因为高脂食物味道可口,容易摄入过多,并且机体对膳食脂肪摄入增加相应增加脂肪氧化作用的能力有限,膳食中的脂肪相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更容易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在许多国家,高能量密度食物与低能量密度食物相比,价格更低廉,因此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居民越趋

9、于选择价廉的高能量密度食物,肥胖率也越高。肥胖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肥胖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癌症等的危险性 。80%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或目前均有肥胖史,超重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有明显的关系。肥胖能造成内分泌及代谢的紊乱,肥胖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总死亡 率升高,肥胖使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求职和工作。大量的调查显示:我国各个年龄组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迅速增加:19 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与 1982年比较,我国居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明显增加,其中畜禽肉增加了16.1 克/日 、植物油增加了 10.4克/日,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超重与肥胖率从10年前的9.7 %上升为

10、14.9 % ,农村从6.8 %上升到 8.4 % 。因此,控制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将有利于控制超重和肥胖 。大量证据证实,膳食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一项对11个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将饱和脂肪酸供能的5%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冠心病患病和死亡的风险都可明显下降。另外,如果将反式脂肪酸供能的2%分别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可分别使冠心病患病风险下降17%、21%和24%。证据还显示,膳食脂肪摄入过多可使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的研究也显示,摄入脂肪的供能比由20%增至25%30

11、%时,可增加37%的超重肥胖、10%的糖尿病和31%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基于摄入过多脂肪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WHO建议膳食中来自脂肪的能量不应超过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g或30g,尽量少食用动物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分别为35%和28%,城市的脂肪供能比已超过30%的上限。2002年中国居民平均脂肪摄入为76.2g/标准人口(标准人口指18岁从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每天能量需要量为2400kcal,即10041.6kJ),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1.6g/标准人口。中国居民食用油的实际摄入量已经超过每日推荐量

12、。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居民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2.3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与主要慢性病表1-1显示,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水果蔬菜还很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关于水果蔬菜与癌症的证据尚未得到有力的确证。最近发表的对欧洲10个国家大样本量平均随访8.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果蔬菜的抗癌作用有限。另外,随访研究显示,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对降低癌症患病风险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其中又以绿叶蔬菜作用突出。大量摄入绿叶蔬菜还可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下降14%。从不或者很少摄入水果和绿叶蔬菜的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3、水平(与血糖浓度成正比,是反映机体糖代谢的重要指标)更高。此外,英国中年女性队列研究显示,随访期间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增长越多的女性,体重增长的风险越低。水果和蔬菜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研究显示,大量摄取膳食纤维很可能对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例如,每天额外摄入1g水溶性膳食纤维,膳食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下降0.028mmol/L和0.029mmol/L,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没有明显变化。虽然没有得到一致的证据,但从生理学上考虑,膳食纤维具有增加大便水分与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减

14、少肠道癌的重要作用。为此,WHO建议每日摄入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相当于400g),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最好深色蔬菜能占50%,水果200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确定膳食纤维适宜摄入量为30.2g/10041.6kJ(2400kcal)。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口日蔬菜的摄入量为276.1g,其中深色蔬菜90.7g;水果的摄入量为45g/标准人口;平均每标准人口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8.7g,仅达到推荐量的61.9%。可见居民水果蔬菜和总膳食纤维的实际摄入量与推荐

15、量还有很大差距。2.4 盐与高血压高血压本身是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膳食因素与高血压有关,证据最多的是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充分的证据表明,盐的高摄入量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而限制盐摄入量对健康的益处很大。血压水平与盐摄入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有剂量-反应关系。一个被引用最多的经典例子是对大猩猩分别喂饲盐0.5g/d和1015g/d的试验,大猩猩的血压随膳食中盐量的增减而相应升降。有研究显示,对普通膳食组和富含水果蔬菜的低脂食物的食物模式控制高血压膳食组(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进行30d低钠膳食干

16、预,均可使其收缩压下降,并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现象、黑人和其他种族、女性和男性都有作用。多项Meta分析显示,通过4周以上限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量的50%),对高血压患者,减少食盐摄入4.6g/d对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5.06mmHg(1mmHg=0.133kPa)和2.70mmHg;对血压正常现象,减少食盐摄入4.4g/d对应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03mmHg和0.99mmHg。中国的数据显示,与每日食盐摄入量6g者相比,每日实验摄入量18g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27%。2002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口食盐摄入量为12g。为预防慢性病,WHO建议食盐5g/d(2g/d钠),我国膳食指

17、南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居民食盐实际摄入量远远高于推荐量,因此限制食盐摄入是当前高血压及相关慢性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2.5维生素与癌症预防 维生素的防癌抗癌作用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不少研究提出维生素A 及其前体胡萝卜素有预防上皮癌的作用,可能与上皮细胞的增生 、分化及基因表达有关。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和番茄红素等,还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 E是体内的强抗氧化剂,保护各种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其抗癌机制还包括降低诱发突变物的活性、抵御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攻击 、提高免疫功能等。另外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是维生素C,作为体内的强还原剂,与其它抗氧化剂一起清除自

18、由基,还原具有损伤 DNA 作用的超氧化物 、羟基等也有保护机体预防某些癌症发生的作用。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我国 DR I 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量为男8 0 0g R E 、女700g R E。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种油料种子中,某些谷类、坚果类、绿叶蔬菜以及动物性食物中也含有。我国DRI推荐里为成人男14 m g /日、女12.6 mg /日,孕妇 、乳母及老人14 m g /日。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与水果。第三章 典型的几种慢性病3.1糖尿病3.1.1概念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

19、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3.1.2判断那如何判断糖尿病呢?其典型症状:“三高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这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但最终确认还得到医院进行相关的详细检测。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波动明显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易使病情恶化;伴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的患者,如肾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眼底病变;合并心、肝、肾供能衰

20、竭,严重的心脏病变及呼吸供能障碍者。3.1.3 饮食原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原则是:1,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2,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体力和延长寿命。糖尿病患者饮食应做到合理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素配比为:糖占总热量50-60% ,蛋白质占总热量15-20% ,脂肪占总热量20-25% 。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适量的水果,但要注意以下事项: 量:水果有丰富的维生素,适量水果一般对糖尿病不是禁食的,但因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食后血糖迅速上升,所以不能多吃水果;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品种:选择含糖量低,含果胶多的水果,如苹果、柚子、橙子、柠檬等。

21、结合病情:吃水果时注意血糖的变化,如果吃血糖波动大,则暂不吃,待血糖控制满意时吃。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高于7.8mmol/L,餐后血糖大于10.0mmol/L时,暂停水果。可选择以下几种对于控制血糖有益的食物: 空心菜:胰岛素样成分+丰富的膳食纤维 柚子:胰岛素样成分+丰富的维生素 洋葱:与降糖药物相似的有机物+降血脂作用 苦瓜:胰岛素样成分+丰富的膳食纤维 南瓜:丰富的钴和环丙基氨基酸,增加胰岛素释放 黄瓜: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 胡萝卜 芹菜:膳食纤维丰富 虾皮:活性多糖甲壳素 鳝鱼:黄鳝素A和B,调节血糖3.2高血压3.2.1 概念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

22、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3.2.2 如何防治在高血压防治方面,首先是减体重,超重者和肥胖者减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策略,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高血压患者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其次是控制钠盐摄入,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12g-18g,南方为7g-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

23、mHg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控制在6克/天左右或者更低;有如下小技巧可以控制盐的食用:a.做炒菜建立减盐意识,每天少吃12克盐,直到达到合适范围b.时急火快炒,将要出锅时放盐,再翻炒一下,不喝菜汤c.使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如醋,辣椒,胡椒,香叶,淡味酱油d.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高盐食品常见加工食品,包括香肠,腊肉,腌肉e.咸菜,酱肉,咸鸭蛋,方便面,豆瓣浆,豆腐乳,酱油,味精,鸡精等f.吃面条时,少放盐,尽量不喝汤g.肉食品烹调后放盐h.使用盐勺,各市卫生局发放的盐勺为2克/勺最后是补充钾元素并且限制饮酒,如多吃香蕉、西红柿、海带、紫菜等食物,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相关联,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卒中

24、的危险。可制定如下计划表,这对降低我们的高血压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2 降低高血压的措施、目标和效果第四章 预防慢性病的措施健康膳食食谱可根据性别、年龄、劳动强度和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按照我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要多样,饥饿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的原则,对食物可进行适当调整或同类互换。对慢性病患者,如高脂血症者,每天烹调用油可降至20g以下,以脱脂牛奶替代全脂牛奶,以禽肉替代畜肉,吃鸡肉时把皮丢弃,有利于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高胆固醇者,可每两天吃一个鸡蛋;高血压患者,应控制盐的摄入量,降低烹调用盐、限制酱油、咸菜、味精和各种腌制食品(如酱菜、咸菜

25、;香肠、火腿等腌制肉食品)的摄入量。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3g,以减少钠的摄入量,这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均有益处。肥胖者可适当减少畜肉的摄入量,增加海鱼、蔬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研究表明: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营养失衡导致的各种慢性病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量食用水果和蔬菜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即控制持续上升的膳食脂肪摄入量,特别是烹调用油的消费量;城市及富裕地区农村居民适当增加粮谷类食物的摄入;农村居民在保持现有谷类摄入水平的同时,特别是贫困地区应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与此同时,

26、应保持膳食总能量的平衡,严格控制食盐等高钠食物的摄入。膳食对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的,应坚持平衡膳食,参加适量运动,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确保自己的身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结论 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条件提高的同时 ,我们越来越讲究饮食文化 ,讲营养的核心是合理营养,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又要考虑到色、香、味俱全 ,既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又要避免某些营养素的失衡。我们应根据膳食指南的原则来合理安排 日常的饮食 ,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1迟兵,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山东食品科技J2003,4:5-6.2薛安娜,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国自然医学杂志J 2000,2,3:181-183.3赵文华,李 磊.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国全科医学J2001,4, 6:421-424.4迟玉聚,王洁贞.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国食物与营养J2003,8:55-565金瑛.我国居民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状况及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2009,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姜培珍,施爱珍,颜敏.健康膳食与预防慢性病7赵法伋,郭俊生.膳食结构与慢性病8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9李园,施小明,侯培森.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科学证据10刘淮玉,单成迪,吴建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广运用后的效果评估11善本.膳食指南,你信还是不信?12余桂爵.当心食出慢性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