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7课 《兼爱》.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792093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第7课 《兼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导学案:第7课 《兼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第7课 《兼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第7课 《兼爱》.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兼 爱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例证法说理的写法。3.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资料链接】识作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的主张。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一书是墨

2、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探背景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纷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墨子的思想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

3、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由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

4、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整体感知】“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父与子、兄与弟、君与臣,都是更加爱自己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文脉梳理】_【任务探究】任务探究一朴实无华,百无疏漏分析墨子的论证说理艺术 任务导引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出现的第二位文化伟人。墨子的说理与众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样气势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庄子那样纵横跌宕、

5、变幻莫测,而是朴实无华、推理严密,用词准确,语言缜密,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学习时要注意品读其论理方法。任务设计1.本文运用“譬”式证明法,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任务探究二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 任务导引墨子以“兼爱”为理论基础,主张不兴战争,兼爱天下人。唯此,才能使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最终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任务设计3.墨家“兼爱”思想和儒家“仁爱”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参考答案】文脉梳理【答案】兼相爱禁恶劝爱任务探

6、究1.【答案】一是运用比喻论证。“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以此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二是运用例证法。文章在论述乱起于“不相爱”的观点时用了大量的例证。墨子认为造成国家混乱的根源主要是人与人“不相爱”:臣、子不孝,君、父不慈;盗贼之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而如果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兼爱”,就不会有“不孝不慈”的现象产生;如果人与人之间“兼爱”,就不会有盗窃的事发生;如果大夫与大夫、诸侯与诸侯之

7、间“兼爱”,就不会爆发战争。这样便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2.【答案】(1)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2)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3.【答案】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

8、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墨子的“兼相爱”和“交相利”是相结合的,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不“兼爱”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4.【答案】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