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让北第一小学的数学教师闫绪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经过教学实践和网络教研,我对本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正式开始学习除法的意义之前进行教学的。除法的
2、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义,为下一步学习除法,打下充分的认知基础。教材设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动,将平均分的意义渗透于活动中,二、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乘法的意义,具备较好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对于平均分也有一定的体验。三、教学目标:在初稿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结合实际
3、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经过与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探讨,认为在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目标,所以我将教学目标修改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问题解决目标:能借助学具或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新的教
4、学目标中,增加了对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四、教材处理我曾经想把“分骨头”改成“18个骨头,每只小狗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狗?”突出另一种分法。但是经过研讨以及对课标相关部分的学习,我意识到教材实际上将平均分的几种情况渗透在不同的“分一分”的活动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教材要传达的信息。这样的编排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基本上尊重了教材的编排。在练习中,增加了问题拓展、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平均分的今后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确定教学重点为初步认识“平均分”,体会小数目平均分的过程。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分不完的现象体验较少,因此
5、确定教学难点为体验“分不完,有剩余”的平均分。五、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着以上原则,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卡通形象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小鹿过生日”的生活情境。伴随着动听的生日快乐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了课堂上。紧接着画面出示参加生日聚会的小动物和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好吃的应该分给谁,怎么分,分一分的问题自然提出。论坛中有老师提出这个情境过于老套,建议换一些新颖的情境。但是经过考虑,我还是保留了最初的设计。我认为对于七八岁的孩
6、子来说,“过生日”还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情境,另外,这个情境与接下来“分桃子”的环节比较统一。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利用“分桃子”的情境,学生两人讨论,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感受“随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明确“平均分”的特殊性,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层次:利用“分小鱼”的情境,学生四人一组,用小棒代替小鱼进行活动,分好后,小组表演“分小鱼”的过程。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同时,侧重学生体会小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方法。第三层次:利用“分骨头”的情境,再次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在此环节中,鼓励学生脱离学具,独立完成,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操作水平
7、引向表象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实际授课中,第一环节学生的反应就超出了预设,孩子们直接选择了把8个桃子分成4和4,对其他“随意分”的分法产生了犹豫。经过和网友们的讨论,我意识到,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应,恰恰是因为他们从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教师应该预设到学生的反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所以在本节课的详案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为什么不敢说?学生可能说觉得这种分法不合理,不公平,我接着问,怎样才是公平的分法?为什么说这种分法公平?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公平的分法“平均分”。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此环节在前期设计中,我是完全按照教材上提供的习
8、题进行设计的。在有余数的那道题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剩下的一个不能再分了?”“如果每个人再分到一个气球,至少还要拿来几个气球?”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不完、有剩余”这种情况的理解,突破难点。进过研讨,我增加了一些辨析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我将“”分铅笔“一题增加了一问,让学生将“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还增加了一道“分蛋糕”的题,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正方形的方格纸代替蛋糕,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平均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经过本次网络教研,我收获很多。对于本节课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教学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进行设计。对我自身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得
9、到了众多老师和网友的帮助,我会将教研进行到底。以上就是我的反思性说课,谢谢各位评委!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二、说目标: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三、说重、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四、教、学具准备: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五、说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二)探究新
10、知: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
11、另一个数的(几)倍。(三)课堂活动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五)作业六、教学得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观察?生:观察就
12、是用眼睛仔细的看。师:说的真好!观察就是让我们用眼睛仔细的来看一看。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本情境图1师: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学习这一课,一起来看,(齐读:从不同的方向看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小霞和小宇他们是怎么观察的?生:小霞在储钱罐的前面观察。师:小霞看到了什么?生:小霞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耳朵。生:看到了小兔子的脸。(出示小霞说的话。)师:小宇怎么观察的?生:小宇在储钱罐的侧面,看到的小兔子的一直耳朵。师:为什么只看到一只耳朵?生:另一只耳朵被挡住了。2、拿出一个储钱罐,模拟小霞和小宇进行观察。出示: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生上来观察,说:我站在储钱罐的后面,看到了
13、小兔子的尾巴。师:为什么老师在储钱罐的后面却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生:老师的个子高,那是从上面看到的。师总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眼睛要与平视观察的那个面,要不然看到的就不是这个面,观察的就不准确了。出示课本图2,小霞看到的是那幅图?生独立说一说。3、小组观察出示课本图3.(1)分小组:前后桌两人一组。(2)观察要求:拿出储钱罐放在桌子上,先各自说一说你再上面位置看到了上面形状;两人在互换位置,进行观察。(3)小组观察,说一说。师:同一个物体,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形状不同?生: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师总结:我们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有可能不同。三、课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9页1、2、3、4小题。第
14、4题:有部分学生有困难。选一个学生当猫交警做出手势,让班里的其他孩子进行观察。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情景引入1、计算比赛(1)男生和女生比赛,比一比哪队算的又对又快(2)小组内交流2、看图列式(12页练习1题)(1)学生独立完成(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3、完成13页练习3题)(1)都有哪些人来买票,你还知道什么?(说图意)(2)你想帮助笑笑买给谁票?应收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3)与小组同学交流4、全班汇报5、完成课本13页练习4题。6、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学生读收集的资料2、教学 例题看图用乘法口诀计算叶子的
15、总数3、学习例2小熊数图形个数是5个5个数的,你能帮它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图形的总个数吗?4、二年一班老师带领8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每张门票6元,超过6人每张门票5元,你能老师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5、学生自学例4明明家住在五楼,他每上一层楼要上8个台阶,你知道明明从一楼到家要走多少个台阶吗?6、全班交流汇报。三、巩固练习1、每支铅笔5角钱,红红要买4支铅笔要用多少钱?买9支呢?用乘法口诀计算2、判断题:(1)每公斤苹果5元,买3公斤苹果用的钱数为5315(元) ( )(2)5个5的和是20( )(3)2个5加上7个5的和是55( )(4)6个5减去1个5是5个5,用乘法表示是:55
16、( )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图形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以这些知识为支撑点,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按边的数量统一命名为四边形。并在此知识点上通过迁移,让学生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摸、搭、数、折、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意识。3、教学重
17、点、难点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难点: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4、教具准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本课我借助以下教具辅助教学:(1)、长方形、正方形纸张;装有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信封;小棒等(2)、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时,我采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活动教学、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然后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认识五边形、六边形,从而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这样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法:教学本课时,借助多媒体,
18、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看,摸,数,折,剪等活动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充分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三、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3分钟)新课开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再现旧知:小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已经认识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巩固旧知。(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认识四边形 (10分钟)出示地砖图,由体到面,说一说它们的面分别是什
19、么图形?然后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边,接着通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数一数边有几条?亲身经历了发现边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不断的自我探究之中。最后归纳出四边形有4条边。为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进行判断后,要求学生分别说一说为什么有的是四边形,有的不是四边形。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2、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10分钟)在学生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通过用小棒搭五边形、六边形的活动,近一步巩固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并迁移出多边形。今天我们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者以后还会遇见
20、更多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有个更大的名字,我们统称它们叫做多边形。接着让学生思考: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怎样做?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15分钟)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动脑数一数、折一折、剪一剪来巩固新知,深化思维。(四)、交流深化拓展延伸(2分钟)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我通过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1、师生共同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本课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创设情景、比赛、动手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了图形的联系和变换,发展了空间观念。实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
22、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教具准备:课件、毛线(长短不一,颜色不一,粗
23、细不一)、长方形纸片,直尺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八个部分:一。直观认识。1.请每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毛线。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观察到有长短,颜色,粗细的不一样。)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2.请每个同学在认真观察,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是一样的。这个环节学生最基本能发现手中的毛线是直的。二。讲解概念
24、1.通过直观的认识后,由教师讲解线段这个概念:像我们刚才手中这一条直直的毛线,就可以看做是线段。(这句话的讲解中,教师要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还有一个词是是看做是,数学的是严谨的,不能说这条毛线是线段,并让学生也举起毛线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2.直接告诉学生:手捏住的毛线线的两头,在数学王国里叫做线段的端点。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从而得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特征。并指导学生读读这句话。4.教师板书直接让学生明确线段是怎样表示的。三。找线段。1.让学生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里地方可以看做是线段?比如课桌的边,课本 的边,并让学生摸一摸线段,说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
25、里,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体会。2.找线段这个环节的最后,我先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四、折线段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说: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然后请学生来展示他折的线段,并说说两个端点在哪里?2.你能折出比刚才长的线段吗?让会折的同学来展示他的折法。3.你能折出比刚才短的线段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五、画线段。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两步教学:1.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教师在这个环节不做示范,放手让学生独立去画,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发挥,这
26、样才不会限制在只会用尺子画线段。2.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六。数线段。1.让学生完成教材49页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组成的?七、练习巩固,深化拓展1.完成49页第三题,用直尺把右边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说说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让学生明确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完成49页第四题,下面有三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可以连成几条线段?让学生先读题,然后再画一画,最后说说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围成之后是一个什么图形?3.完成49页第五题,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这一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可以
27、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提出每两点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就是每一点都要和其他点连一次。学生只有理解了每两点,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道题,画出6条线段。八、全课小结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线段,并能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找、折、画、数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播放动物运动的片断,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为活动3做铺垫,运用游戏性较强的活动方式,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认识梳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的运动方式
28、。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并观察结果。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动物的名称。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同的运动和变化。2.能发现动物的身体某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并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及其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引导学生总结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
29、共同特征。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动物王国看一看,请大家张开想像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过浩瀚的大海,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茫茫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来到了动物王国。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动物运动的课件。教师:同学们,请大家根据所播放的视频想一想,那些动物天上飞 那些动物地上爬 那些动物路上跑 那些动物水中游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运动。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1.观察动物运动教师: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你知道动物怎样
30、运动吗举例说说,谁能说说书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讨论,举手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到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第四页写出你的做法学生记录并且回答。2.模仿动物运动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模仿一下他们是怎样运动的。这里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学生开始模仿表演,教师适当评价。3.【分组活动】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准确教师: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再模仿一下你所感兴趣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请小组成员把每个同学的模仿情况记录在书上第五页下表中,评出你们小组的超级模仿秀。小组活动,评出超级模仿秀。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
31、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结果记录到第六页上面的方格中。活动2:报名参加运动会1.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教师:让我们回忆一下校运会的情景,想一想,运动会上都有哪些运动项目呀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填一下第六页学生运动会报名表。学生填写运动会报名表。2.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教师:大家都有参加运动会的经验,现在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帮助它们报名吧。首先各小组讨论确定一下动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小组讨论,确定动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教师:请同学们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分析动物适合参加的比赛项目,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提示:有的动物擅长2项,不要忘记填写!教师巡视
32、并指导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3.课后查询:每项参赛动物的运动速度,最长运动距离。板书设计:动物运动会活动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1.观察动物运动2.模仿动物运动3.【分组活动】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准确活动2:报名参加运动会1.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2.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3.课后查询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刘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多的启示。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让学生认识到,
33、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刘老师充分挖掘的课本的情景导图,从图中引出本节的数学知识内容,一方面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铺垫。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会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读乘法算式。难点是由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方法。那么,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刘老师不断重复连加的特点,反复让学生数加数的个数,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一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联系?即如何去确定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初步领会乘法的意
34、义)二是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深入领会乘法的意义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才能写成加法的简便计算形式,即乘法算式)。刘老师一次次在数中提示学生的一个作用是防止学生在书写乘法算式中避免写错乘数,另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反复巩固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是如何得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微之处讲的非常到位。3、整堂课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层次清晰,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出重点知识,教学策略应用相对熟练,很自然的从加法过渡到乘法,乘法的书写、意义和演练、提升训练,每个衔接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及时到位,遇到学生不会的又返回头从加法中
35、寻找,一直围绕着主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4、注重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发展其思维?在哪里发展思维?在哪里培养思维能力?课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案,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学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5、练习上也不断
36、出花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反复训练和做题,从小组中的进行比赛演练,活跃气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实际操作练习,动手做一做,从做中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意义,练习创新能力。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1、对于回答错的学生可以多说说为什么,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再让他说说看,充分发挥开始时反复强调的方法,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掌握本课的内容。2、在乘法算式中老师可以举一些相同结果的式子,如3个4相加是34=12,而4个3相加是43=12,两个意义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对比体会,从而再起强调的本课的重点,了解到两个乘数的意义,或者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编一编这个算式代
37、表的意义和问题,反过来考学生。3、动手操作更应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课中教师虽讲明了要求后再做,这是对动手有效性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摆后想一想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一数学问题。好像使操作活动显得有些多余,价值有些欠佳。4、“相同数连加”这一重要条件在改写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得不够,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尚不明确。教师刚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
38、。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5、教具、学具准
39、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于倍的概念比
40、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
41、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
42、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五、教学反思:1、数学生活化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数学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4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2、初步学会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会解诀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通过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生小棒若干。教学预设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二、展开1、师生共同学习2的乘法口诀。(1)谈话:请大家跟老师拿出2根小棒,你能
44、动手摆出一个汉字吗?师:谁来说说你摆了什么字?(学生汇报:可以摆“二”字,“十”字等)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字,我们都是用了几根小棒?也就是几个几呢?(1个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一个字用了2根就是1个2)那么一共用了几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指名回答:12=221=2) 谁能把这个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一二得二)(2)下面大家再来摆一个和你刚才同样的字。 提问:现在又有几个几?(2个2) 谁也能列出乘法算式?(22=4) 谁来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二二得四)(3)小结:一起读读2的乘法口诀。想想我们是怎么编2的乘法口诀?(2根2根摆说几个几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板书:摆-说-列-编2、小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诀。(1)谈话:2的乘法口诀我们编出了两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呢?(3句)下面我们小组两个人分工合作试着来编一编3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先看清楚屏幕上的要求,两个人再摆一摆、编一编。(2)小组两人分工合作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要求: 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几根几根地摆? 分工合作;摆-说-列-编。 编好口诀后,两个人读一读。师: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合作得都非常愉快,现在哪一组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汇报的时候,老师还要看哪一组的同学听得最认真!(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