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整理)《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陋室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陋室铭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描绘陋室,表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的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分析能力训练与朗读能力训练同步进行。教学过程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标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2.放声读课文,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基础上,按标点读出停顿。二、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写“山不在闹,有
2、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比喻因“德馨”而陋室不陋。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周围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3.对居室周围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凉、寂寞。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怎样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与“鸿儒”交往,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
3、:作者用“调素琴、阅金经”的恬淡生活与“丝竹”“案牍”的烦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安居陋室的情趣。这种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诸葛庐”“子云亭”都因主人“德馨”而不陋。作者用来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诸葛亮、杨雄自况,表明自己非凡的抱负。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内容上,总结全文。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哲理。8.试用简明的话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着诸葛亮、杨雄那样的抱负。三、朗读:
4、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按下面提示练习读出相应的语气:1.“山不在高惟吾德馨。”要读出议论语气,即用“有仙”使山着名,“有龙”使水灵,并证明“德馨”使“陋室”不陋。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要读出描写语气,也就是要再现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喜爱这幽雅的环境、安居陋室的感情。3.“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要读出叙述语气,仿佛在向人们介绍自己日常在陋室中的活动。要流露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安居陋室、自得其乐的感情。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要读出抒情语气,仿佛作者自豪地说:我的陋室啊,多么象南阳的诸葛庐,多么象西蜀的子云亭。我感到骄傲!5.“孔
5、子云:何陋之有?”要读出反问语气,表达作者以“行馨”自勉,甘居陋室的思想感情。(二)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谈谈作者表明的“德馨”有哪些积极意义。提示:作者恬淡乐观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他蔑视那些当朝权贵,厌恶污浊的官场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诸葛亮、杨雄自比,正是他正直、高尚节操的反映。2.作者的“德馨”反映出怎样的消极因素?提示:自命清高,超然脱俗的情调是消极的。反映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背诵这篇课文 陋室铭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1.品千古铭文。2.悟万世雅人。【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初
6、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1.陋室铭篇幅短小,韵律十足,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地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是目标设计之一。2.陋室铭借陋室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借助文章论文知人,并借助拓展材料论世知人也是本文达成目标之一。【故事导入】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倔强的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
7、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此人毫无怨言,随手写下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他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见知县如此欺人太甚,此人愤然提笔写下千古铭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此人何许人也?刘禹锡刘禹锡何许人也?唐代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千古铭文是什么?陋室铭【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引
8、发学生兴趣,背景材料早知,引导学生更深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借背景了解作者、引出课题,水到渠成。韩愈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样的故事背景介绍也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解题深入】陋室即是?简陋的房子什么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学,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见的有座右铭和墓志铭。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在这篇千古铭文里自述心志的。【设计理念】铭这种文体在课文底下的注释里有,学生应该不难找到,通过学生的回答,既了解了铭这种文体,也在老师“通过课文底下的注释获取文言知识”的引导下,让学生习得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9、【美文美读】1.读准字音。(温馨提示:借助课文底下的注释疏通文意。随手圈划生字词语,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辨音识字德馨xn 鸿儒hng r 苔痕ti 案牍d 调素琴tio辩词释义斯是陋室:斯,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在唐朝,穿衣服能体现人们地位的高低,以黄赤最为高贵,红紫为上等,蓝绿次之,黑褐为低下,白色是没地位的,所以,“白丁”指平民百姓。)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何陋之有
10、:有什么简陋的呢?【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初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辩音识字,辩词释义,夯实基础。2.读出韵律。用韵: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用韵:ing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朗读指导铭是韵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韵脚稍微拖长音。3.读出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11、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指导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重音的体现。【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读出画面。让我们化身陋室的主人,描绘一下室外景、室中人、室内事的画面,并赏读。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从这句话可知“陋室”简陋,环境幽雅(板书)。这句话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
12、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赏析示例青苔绿绿的,密密的,像一方绿绿地毯,像一袭翠翠衣衫,像一片碧碧彩云,落在我陋室的阶前。阶前的石头和那细细的石缝里,都渗出来流出来那醉人的绿呢!阶前的丛丛青草,青青的茎,青青的叶,青青的露水,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我那稀疏的窗帘,打量着我呢,于是我的陋室一片青翠。室中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交际来往的人儒雅(板书)。赏析示例“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绿意方好,日光正暖,我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抚案叫绝,笑声串起优美的乐章飘过窗帘,飘向远方室内事
1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可以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生活高雅(板书)。赏析示例轻抚我的素琴,简单的音符在我的指尖跳动,手握泥金书写的佛经,一股悠然涌上心头。坐在我的小屋子里,没有灯红柳绿的杂音,没有世俗的公文,心情惬意舒畅。“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这才是真正的乐趣啊!朗读指导“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两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本,并展开联
14、想和想像用语言文字描绘画面的方法,品味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细解文意】陋室陋吗?从文中哪儿看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1.由于人的品格高尚,忘却了陋室。2.由于人的品格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小组合作: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句的?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2.作者既写陋室,为何又写诸葛庐和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3.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
15、?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朗读指导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主要内容。“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悟万世雅人】【论文知人】我眼中的刘
16、禹锡同学们还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吗?面对淤泥,陶渊明选择了远离,他在心中幻化出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通过学习,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教学预设1.和陶渊明一样的避世,否则怎会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想法,而且他的陋室的环境和做的事情,都看出他的隐逸之心。2.品德高尚。虽身居陋室,但安贫乐道,即使遭遇贬谪,但有高洁傲岸的志趣。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可以看出。【论世知人】一个永恒的刘禹锡刘禹锡,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每贬到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郎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夔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连州:猜鹰
17、虑奋迅,惊鹿时跼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扬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安贫乐道;他高唱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沉吟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秋天里诗意盎然,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房子里坚守理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齐背陋室铭。【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在刘禹锡的精神
18、里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板书设计】室外景:环境优雅 安贫乐道陋室 室中人:交往儒雅 不陋 铭室内事:生活高雅 高洁傲岸【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陋室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喜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
19、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衬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而作用各别,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其二,运用了拟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似特点中
20、,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正之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茎贯通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香远益清,写莲清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莲外。显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纵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文中写了莲的七种可贵的品质,一一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第一,出淤泥
21、而不染(在恶劣污浊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涟而不妖(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怀豁达);第四,不蔓不枝(行为正直);第五,香远益清(美德远播);第六,亭亭净植(洁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气节高尚,英姿威仪)。(2)运用映衬,烘云托月。爱莲说主要写莲,但用菊和牡丹来作映衬。首先,要明确作者所写的三种花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把菊花比作花之隐逸者,是说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贵者,是说牡丹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
22、的庸碌之辈。把莲花比作花之君子者,是说莲花高洁清逸,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明确了比喻义,再看看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对莲的褒扬显而易见,是全文的重心,而对菊和牡丹又是什么态度呢?叹惋菊花,鄙薄牡丹。真正爱菊的隐逸者陶潜,因蔑视世俗,厌恶官场而返归田园、寄情山水。应该说,陶潜的品格也是高尚的,但其不足因而为之叹惋的是:陶潜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君子则不同,他们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相形之下,花之隐逸者就比花之君子者略逊一筹了。至于牡丹,李唐之世,每当盛开,则权贵趋之若鹜,有种植求利者,株价数万。文人墨客争相
23、赋诗,推波助澜。周敦颐目睹当时世风日下,官场混浊,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正表现了作者对那些追名逐利、蝇营狗苟之辈的鄙薄和憎恶。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3、陋室铭的结构是怎样的?全文81个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开头至惟吾德馨):比兴起篇,引出主题。第二层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日常生活,表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 (南阳诸葛庐到结尾):以类比法说明陋室不陋。比兴起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推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之人:谈笑
24、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之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至此陋室不陋的蕴义已然写足。陋室不陋:以两个历史人物类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最后引论语之典,束住全文。孔子云:何陋之有?4、陋室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 虚实是我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概念,也是艺术辩证法的总纲。陋室铭是虚实结合的佳作。全文81个字,虚实相生,变化有致,耐人寻味。开篇以形象的议论起笔: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推出全文题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虚代实,出笔不凡。德馨,一语统摄全篇,突出道德的作用。第二层进入对陋室的描写。先写清幽景物 苔痕上阶草色入帘,渲染恬静气氛,反映出主人的淡泊心志。此为实景描
25、写。次写陋室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相配,尽写陋室儒雅之风。最后写陋室中生活之事。调素琴,阅金经为实写,表现主人高雅的生活情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为虚写,反映主人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这一层没有出现德字,但处处扣紧惟吾德馨这一题旨。在对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的实写之中,巧妙地穿插了三无的虚写,加上 引入题旨的二有虚笔,真是虚实相间,烘托有术。最后的结尾,又用诸葛庐子云 亭孔子云三个历史掌故,类比、引证,以虚映实,反映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寥寥81字,虚写占一半有余,如果我们把文中虚写部分去掉,不仅内容会显得单薄、无味, 题旨难以酣畅表达,文章
26、的形式也将变得局促、呆板,绝无此文之多彩风姿。(2) 若把陋室铭作议论文分析,则明显地具有论点、论证、结论,符合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二有类比推出。再看论证。 物证。绿苔上阶草色入帘可谓陋矣。但作者却以拟人手法,用了上入二字,把苔藓急上阶头,青草欲进住室写得栩栩如生,原因是什么呢?是它们羡慕主人的才德,作者虽未直说,但含蓄地表现出来。 事证。先说往来的是鸿儒,又说室内的活动调素琴,阅金经,再说室内无丝竹无案牍。静以养身,俭以养德。作者强调德之难得,而陋室皆有。 人证。列举诸葛亮,扬雄居陋室的事例,证明德馨可使陋室不陋。 言证。引孔子之语,使人加深对 德馨的认识,启发大家
27、遥忆颜回为人,理解德与陋的关系。四个论据层层递进,而结论就在言证当中,论证推到言证结论已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题目有陋室,文中也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 还是不陋呢?从建筑和屋内布置看并不豪华,甚至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是个品德高尚,有着高洁生活情趣的人,所以这座小屋就变得别有韵味而不显得简陋了。这正应了孔子说的那 句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课时安排:第1、2课时:学习爱莲说第3、4课时:学习陋室铭爱莲说一、组织教学二、直接导入三、解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说,(同前面学过的马说)。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部
28、分和注释,了解作者及出处。四、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谓 隐逸 君子 噫 鲜 宜乎 者也2、教师带读3、分组朗读五、分析课文(一) 分析第1段。1、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归纳: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主谓关系,不译。焉,语气助词,啊、呀;焉,兼词,于之、在其中。中,名词,里、内,读zh ng;中,动词,射中目标,读zh ng。而,连词,修饰关系,不译;而,连词,转折关系,但是、却。2、同学齐读第1段。3、讨论、讲析。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
29、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申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4、
30、朗读,翻译(二)分析第2段。1、朗读读第2段,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归纳:鲜,形容词,少,音xi n;鲜,形容次,鲜艳,音xi n。3、再读本段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
31、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4、朗读,翻译六、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 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l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2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交融,相得益彰。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 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
32、错有致。陋室铭一、组织教学二、直接引入三、解题。1、陋室铭是一篇记物的铭文。2、体裁:铭。 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格调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 本文的韵脚共八个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3、作者:刘禹锡。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四、通读课文1、学生自读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名 灵 馨 鸿儒 白丁 素琴 金经 丝竹 乱耳 案牍 劳形2、教师带读3、分组朗读,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五、分析课文。1、比较下列
33、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归纳:之、,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名,形容词,著名;名,动词,命名。鸿,形容词,大;鸿,名词,大雁。是,判断动词,是;是,指示代词,这。2、同学齐读课文3、讨论、讲析。全文81个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开头至惟吾德馨):比兴起篇,引出主题。第二层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日常生活,表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 (南阳诸葛庐到结尾):以类比法说明陋室不陋。4、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 (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提问:开
34、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5、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苔痕漫上石阶,苍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归纳:表达出洁
35、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定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6、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提问:在描写陋室时,突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还含蓄地以古贤自况,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志趣、抱负。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 全文,有
36、什么好处?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六、教学小结七、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学生试读课文。、学生质疑
37、(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二读 品析诗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
38、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
39、句与首自互相呼应。、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三、教学小结(略)四、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 陋室铭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
40、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
41、: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3、范读(听课文录音)。4、齐读。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3、指名翻译。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讨论并归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
42、凉、冷落,极为简陋。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六、课外拓展1、看材料,思考问题。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
43、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1、称颂:人品高尚。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八、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反思:陋室铭 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