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248475 上传时间:2022-04-09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陋室铭教学设计陋室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打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凹凸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陋室铭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三、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四、课时支配共1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

2、: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来宾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作者刘禹锡,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

3、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终让他住进了一所特别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挥而就,写成了陋室铭,并请出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三)、板题并解题: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四)、朗读并感知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熟识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五)、驾驭重点词语和语句1山不在高,有仙

4、则名。 则:就 名:出名。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奇妙。译: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推断词 惟:只。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分析:以上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示意虽陋室而不陋。陋室因主子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这就点明白短文的主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分析:这是一联

5、工整的对句。这个对句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美丽,烘托陋室不陋。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译: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高校者,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 分析:这也是一联工整的对句,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衬托陋室不陋。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身体。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

6、身体劳累。分析:三是生活情趣高雅。“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说,是写实,表现室主子的从容淡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子对世俗生活的厌弃。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记,无实义。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分析:最终几句,总结全文。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示意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小结: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

7、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六)、整体感知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详细比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方、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方,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奇,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子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

8、”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3、陋室不陋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呢?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子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子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子在

9、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朝气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挚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子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挚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子必是高雅之士。主子德才兼备,表明主子高雅脱俗的情怀。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子的情趣),反映出室主子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

10、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比照,虚实相生,表明白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子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好像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5提

11、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老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理想。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6、赏析诵读观赏形式美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

12、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7、“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详细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志向的寄予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七)、总结: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八)、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本文的主旨句是

13、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表现陋室主子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安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用比方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 孔子云:“何陋之有?(九)、对比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

14、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来宾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1.说明加横线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出名(闻名) ) (2)妻子不觌(妻子和儿女(子女) )2.翻译下面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

15、书窝吗!”六、教学反思: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详细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子交往状况怎样?陋室主子有怎样的爱好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需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子

16、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探讨:“今日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加学生的探讨,导致学生没有充分探讨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3、培育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实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质疑发问的环节,激励学生从读书中发觉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足够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何以陋室铭为题?”“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结束语?”“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为何将平民比作白丁,是否卑视平民

17、?”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索着如何解答这些问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喜闻乐见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尝文字的美感。陋室铭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学问:驾驭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4、看法: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设计理念:张扬师生特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探讨、渗透时代观念-与时俱进。教学过程:

18、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假如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样喜爱简陋的居室,今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原委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老师适当补充)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马上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闻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三、初读课文,熟识课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留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19、)。2、指名读(订正错误读音,留意句读)。3、范读(听课文录音)。4、齐读。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探讨)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3、指名翻译。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齐读课文,出示思索题,四人小组探讨。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探讨并归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芜、冷落,极为简陋。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探讨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安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

20、琴,阅金经)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知我们陋室的状况吗?探讨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六、课外拓展1、看材料,思索问题。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思索:()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那么应当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

21、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看法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探讨,自由发言)1、称颂:人品高尚。2、指责:躲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八、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反思:陋室铭 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2、注意学生的主体参加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到课堂教学

22、中来,比较注意渗透学法的指导,注意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实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3、本文留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美丽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相识。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留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留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激励。最终,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4、注意学生合作探究实力的培育,因此,采纳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

23、学习的爱好。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精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再说,要深化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需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学问,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6、让学生参加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学问和思维的主子。学生们对于语文学问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学问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更包括课后对所学学问的消化和演绎。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加学习学问的整个过程,做学问和思维的主子。7、奇妙的设计提问,采纳小组合作、老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

24、化文本。细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化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动身,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终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穿,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从屋外到屋内,从景到人到趣,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沟通探讨深化进去,使学生在深化的过程中理解全文。 这其中,注意学生的自主参加,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学习爱好。8、对于课堂的时间支配如再紧凑些,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

25、,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驾驭。又有一次面对镜头的经验,让我在课堂中又多一次历练,信任,以后,我会比这次更镇定自若、沉稳镇静地应对课堂,和学生的互动会更加融洽、自然。总之,这一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我想,我只能够脚踏实地,认仔细真的.思索教学中问题,我才可能在老师成长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陋室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二、了解“铭”的特点,驾驭相关的文言词汇。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设想一、以敬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仔细体会“铭”文句式

26、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三、支配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精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自由大声朗读。同位相互听读。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问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比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沟通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点评正误。留意以下词句的说明:馨xn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使混乱。乱耳:扰乱听觉。劳:使劳累。庐:简陋的房屋。何陋之有? “有何陋”的倒装。之:宾语前置的标记。齐读课文,

27、读出节奏和语调。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子情趣(陈设少、作为少)。“陋室”真的“陋”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南阳诸葛

28、庐,西蜀子云亭” 用古代名贤类比。“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明明是陋室,作者为何觉得“不陋”?沟通对作者的了解,体会作者的难言孤独。作者是唐代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他求异心理很强,如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但遭到保守派的排挤,被贬官降职十年。好不简单被召回京城,又因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作先后两度被贬。刘禹锡写此文时,正被贬为和州刺史,其时唐王朝正一每天地衰落下去。朝廷任人惟亲。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

29、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对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齐读课文,假想自己就是刘禹锡,读出作者的心态和感情。五、四读课文,体会“铭”这种文体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读注释,了解“铭”的含义。(文字文体。押韵)找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齐读课文,读出韵味和美感。韵脚要读得清楚洪亮。六、小结。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备课后记:陋室铭篇幅短小,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加之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驾驭了肯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粗通文意的目标较易达到。因而在设计教学中,把着力

30、点放在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上。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这一字眼。作为教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一种活动结果。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事实上也就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接触文本,探究文本,感悟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对语调,读清思路,读出感情体验。陋室铭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课前打算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31、。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培育爱好,强化动机1观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2由很多人都喜爱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净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宠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诞生字词。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2、。(4)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疏通文意方法:(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精确。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说明为主。同时师生评判、探讨、辩误。老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推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

33、也与此相同。四、齐读课文,正音老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五、深化阅读,理解文旨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明哲保身,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行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明哲保身,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看法。六、拓展练习你喜爱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爱?请口述一篇“爱_说”,要求有思想,有学问,有文采。七、朗读并

34、背诵本文八、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完成课后练习。陋室铭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陋室铭这篇文章立意显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和节操的表明,谈到了学问分子处世立身的看法。所以,学习这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能体会到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并潜移默化的受他的感染和熏陶。但是在吸取传统阅历中有益的部分时,也应引导学生留意敢于创新,不墨守陈规。以课文为载体,培育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爱好、习惯和驾驭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能运用所学学问举一反三的正确朗读。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朗读已经并不生疏,也应当零零散散的会一些阅读的方法。然而系统的指导,特殊是以文言文为例子的系统指导还不太有。正确的朗读是深化理解文章的

35、基础;有感情的朗读是和作者产生共鸣的前提。所以,培育较高层次的朗读还是很有必要的。2、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我们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的观念,使得孩子们对于古人“安贫乐道”的节操和志趣缺少领悟。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会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污浊世风中保持心灵的纯净。然而,学生所处的又是竞争激烈、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这又须要引导学生古为今用的理解“安贫乐道”。三、学习目标:1、娴熟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提高朗读水平。2、驾驭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了解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古人高尚的情操,领悟“安贫乐道”的含义,并正确的看待“贫”、“富”和“

36、道”的关系。四、教学协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爱好。五、本节课人教八上想要实现以朗读的方式带动文言字词的理解、带动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带动本文写作手法的了解。在朗读成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挖掘“安贫乐道”的深层含义,并古为今用的理解它。六、实际教学过程:(一)导入1、假设你的眼前有两座房子:一个是王公大厦,华丽无比,里面有绫罗绸缎的床铺,有山珍海味,就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似的。另一个是茅屋草房,绿草茵茵,不过你可能得吃粗茶淡饭和布衣裳。你喜爱哪个?老师要听真心话啊。(找两名学生回答,只要是真心话即可)再追加一个条件:假如你选择第一个,你可能被迫要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还要做你良心上不愿去做的

37、事。但是假如你住其次个房子,则会有知音相伴,可以坚守真我,率性而为。那你又做何选择?(两生沟通)那我们学习以下陋室铭,看看刘禹锡住的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他喜爱这间陋室。学完之后,你是否变更原先的选择?2、文学常识学生沟通“铭”的文体和刘禹锡的简要资料。韵脚在朗读时留意清楚、洪亮。由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别人悲秋,他却喜秋,他就是这么别出心裁。世人都喜爱住大房子,他却独爱陋室。还写了这篇陋室铭。(二)朗读1、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打算展示。2、一生展示,其他同学仔细听读,打算做点评。3、学生在互评的基础上,归纳朗读的方法。(1)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2)要分清句读(dou),不读

38、破句两个事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理解“乱、劳”的用法,知道“丝竹、案牍”的意思,体会“之”的用法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学生通过反复试读,依据句子的意思,依据语感就可正确断句,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正确的读出其他句子的节奏。(3)要读出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4、分层朗读,试图读出语气。(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生试读。其他同学做点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把握。引导学生找出三句该重读的句子,体会前两句的“铺陈”的作用。解决重点字词“名、灵、德馨”的意思,并留意这几个词语的重读。师范读,学生都不由自主的自己朗

39、读起来若干生再读,有进步。(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第一句,学生能把握句子的美感,并知道试着读出这种美,可借助想象,想象成你就在这种环境中。其次句,学生能感觉出作者因交往之雅而产生的骄傲感。生读出这种感情。第四五句,读诞生活的闲情逸致之情。学生在自己总结语气、语调特点的基础上能自主朗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应起一个垂范的作用。小组内部沟通朗读,声声互评。展示小组成果,班级内部相互比较。(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把握反问句的语气特点,理解引用孔子这句话的作用。了解“之”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都能

40、把握如何读了。注:为了保持诵读的连续性,必需采纳“短兵相接”的方式,无论解词、串句、说大意、指示读法都只能用三言两语,点到即止,切忌繁琐、拖沓。5、“忘我”的读学习古人诵读诗文时的状态沉醉。学生可以采纳各种姿态,只要是找一个最能投入的状态“忘我”地读。自己试一试展示全班诵读6、背诵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便于背诵。学生找找对偶句背诵一下。全班背诵。(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作者称他的居室为陋室,那么他认为这个房子“陋”还是“不陋”呢?生齐答问题:那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明确:(1)主子“德馨”(2)环境美丽、交往之雅、生活有情趣(3)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并引用“何陋

41、之有”。问题:作者为陋室写了一篇“铭”,仅仅是写它吗?有没有言外之意?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明确作者安贫乐道、明哲保身的高尚情操。(四)深化探究问题:你理解安贫乐道么?明确:所谓安贫乐道,即安于贫困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问题: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具有这种品质?现在还有这样得人么?学生沟通的基础上,老师有所打算。例如:孟子的“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贫贱至极,笔耕不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还有抛弃都市生活选择支教的年轻人,例如徐本禹,还有守着清贫在自己的岗位上静默奉贤得人问题:古人把安贫乐道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你怎样看待?在今日这个社会,“乐道”

42、就要“安贫”吗?学生探讨沟通,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安贫乐道”的核心在于什么?是“安贫”还是“乐道”?学生异口同声乐道生活中有没有“富而有道”的人吗?学生沟通老师小结:你可以富有,也可以贫困,但你肯定得把“道”放在心中,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得敞亮,活诞生活的味道,活得有志趣。(五)作业必做:默写课文,自己修改。用学过的朗读方法试读爱莲说选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文字,用这个物来托你的志。附板书:教学反思: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较好的整体思路,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本堂课作到了从学情动身,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起了学生学习

43、的爱好。其次,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本课中,我努力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同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再次,时刻关注学生。留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点优点、一点缺点、一点思维的火花运用教学机灵使这些细微环节变成一个个闪光点。最终,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注意“引而不发”适时的点拨,所以难点突破较自然。陋室铭教学设计6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描绘陋室,表现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的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分析实力训练与朗读实力训练同步进行。教学过程一、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标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给这些字注音。2.放声读课文,在读准每个字音的基础上,按标点读出停顿。二、探

44、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作者写“山不在闹,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比方因“德馨”而陋室不陋。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绘了陋室四周的环境,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这里环境的特点?提示:环境幽雅。3.对居室四周环境的描写,与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绿苔漫上阶沿,青草长满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丝毫不感到荒芜、孤独。这种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怎样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与“鸿儒”交往,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与表明“德馨”有什么关系?提示:作者用“调素琴、阅金经”的恬淡生活与“丝竹”“案牍”的烦乱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抒发了安居陋室的情趣。这种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诸葛庐”“子云亭”都因主子“德馨”而不陋。作者用来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诸葛亮、杨雄自况,表明自己非凡的理想。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提示: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内容上,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