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3、进一步熟悉通过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诗词的方法4、对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个豪放派的词人进行横向比拟重点难点:1、 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4、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需要学生在课前作充分的预习, 掌握一定的资料5、通过对作者生平的比拟来比拟作者的创作风格。6、对豪放派词进行较深的分析。教学过程:一、课堂拓展北固楼对联对广陵烟树,望淮海平原,向往京华瞻万里;听扬子江涛,指金焦胜境,登临北固话三山。广陵是指镇江对岸的
2、扬州,三山是指金山、焦山、北固山。二、解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当时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比照,以古讽今。三、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主张收 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 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壮志未 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 苏轼合称“苏辛”。他还
3、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 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 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 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 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曾多 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概,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辛弃疾被
4、迫退隐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 启用,但都不长。宋宁宗赵括即位,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倔tu可胄企图通过 伐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任辛弃疾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虽被 起用,但他看到韩件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 而韩倔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时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 1205) 66岁时在镇江任上所做。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 世胄一伙采纳,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后来给他
5、一个降官的处分,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概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 又落空了。之后他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怨而死。四、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 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伤胄起用,任浙江东路 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僻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 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世胄把持朝政, 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倔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 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6、五、专有名词永遇乐永遇乐,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北固亭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 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营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大同十年,武帝 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封狼居胥狼居胥 ,山名,今内蒙古境内。元狩四年,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筑土为坛 祭天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四十三年即南归43年1161年金兵占领扬州一带。辛弃疾率起义军抗击金兵,使金兵以失败告终。次年,起义军 内部的叛徒张国安杀害耿京挟众降金。辛弃疾遂组织五十人的队伍闯入金营,于五万军中
7、活 捉张国安,并统帅起义军南下投奔南宋。辛弃疾时年23岁,距他写这首词时刚好四十三年。六、课文探究1 .试赏析开头“千古江山雨打风吹去“这几句。写作者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慨叹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寓无人可御外侮之意。2 .“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想借刘裕表达怎样的情感? 衬托、用典。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衬托英雄去后的凄凉;“想当年”极写刘裕北伐 时的声威,以表达作者抗敌情切。3 .试赏析“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三句。四十三年间,作者壮志未酬,南宋朝廷也始终未能振作。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今登亭 远望,山川如故而国势危殆。4 .试赏析“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几句。
8、“可堪回首”三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而人民安于金人的统治,在“佛狸祠下”迎神赛 社,非常热闹。这就使他愈加悲哀。5 .如何理解最后的用典?“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比,叹己不如廉颇。有廉颇思复用于赵之志,无奈朝廷无复用 己之心。七、资料链接刘裕北伐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桓温等人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晋元兴二年(403),刘裕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 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对抗。晋义熙五年(409)二月, 南燕军队袭扰淮北,刘裕借机上书皇帝,要求北伐。刘裕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 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
9、、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 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宋幅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称赞: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此事。刘义隆北伐景平元年(423),北魏趁刘裕去世大举南下,夺取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故宋文帝 刘义隆自即位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他一共发动三次北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第二次北伐。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 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煮亲率步骑十万南下,久攻悬瓠不下,宋文帝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 援,刘宋武陵王刘骏领兵袭击魏军,魏军被迫退兵。魏军撤兵后,宋文帝命令兵分四路伐
10、魏。西路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被拓跋奏击败,宋文帝见东路军战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 的各路军队。魏军一路深入刘宋腹地,经过刘宋的历城、彭城、叶胎等军事重镇,由于久攻 不克,皆绕过去,继续南下,最终魏太武帝率军南至瓜步山,一度威胁要渡过长江。当得知 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刘宋又遣水军自海入淮来攻时,便撤军北归。此役 过后,刘宋江北六州“邑里萧条”。八、深入探究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三句的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 他,就派人前去探视。使者
11、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 比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北伐 抗敌的迫切愿望与报国无路的悲哀和愤慨。这三句集中表达了全词的主旨。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使用了比照手法,使情感抒发委婉深沉,试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硬南宋王朝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 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将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以引出历 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 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感叹统治者的
12、长期投降媚敌把人们 的抗金热情都冲淡了;将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看望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 国无门的愤懑。这些交互重叠的比照,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先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又写“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热闹两种场景放在一起的 意图是什么?“四十三年”三句,是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 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南下,原想凭借国力,收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 统治者昏耳贵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到老年,壮志依然
13、难酬,追思往事,禁 不住感慨万千。“佛狸祠下”两句,从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 魏太武帝拓跋煮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建造的一座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 祠下迎神赛社,很是热闹。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说明统治者如不迅速谋求收复中原,沦陷已久 的江北各地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这两种场景形成鲜明的比照,说明人们已忘了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 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由此看出辛词用 典有何特点?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刘义隆北伐、拓跋煮建行宫、廉颇思赵。用刘义隆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韩僻胄急于立功,主张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 告。用拓跋煮的典故,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是作者的悲愤之词。用廉颇的典故,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然希望能为朝廷效力。辛弃疾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就本词来说,他的生 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都是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九、板书设计上片孙权I刘裕黑髓卜仰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片V借古讽今苍凉悲壮出师草草刘义隆Y封狼居胥警告当朝仓皇北顾I佛狸祠:神鸦社鼓渍斥偏安 、廉颇:凭谁问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