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753279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28 大小:50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2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10105)2019年7月必修课大学语文B020100823220122. 0-0. 02第1学期开设(文科) 第2学期开设(理科)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B100104023618182. 0-0. 01第1学期开设必修课军事理论B00010102363622. 0-0. 01第一学期开设综合素 质培养 必修课军事技能B000102421121120. 0-56.2第一学期开设思政课程实践B00020341300300. 0-1.02第1学期开设社会实践B00020351300300. 0-1.02第1-4学期开设生活指导B000102323612

2、240. 0-1.02第1学期开设(文科) 第2学期开设(理科)网络 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B000203823018182. 0-0. 0第1、2学期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00020392252502. 0-0. 0第1、2学期开设合计41学分817425392-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安排在第1、2、3、4学期,学生每学期可任选2门, 每门课程为1-2学分,公共选修课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按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放眼 世界、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公民素质、艺术情操等六大模块,分课堂授 课(线下课程)和网络通识课(线上课程)2个开课模式。每届学生安排一 次。课堂授课由

3、学校统一设置,按照教师申报、专家审核、学校审定的流 程确定。表4现有网络通识课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主讲人学校职称建议学分课时数1有效沟通技巧赵永忠北京联合大学讲师1162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南开大学教授2233食品平安与日常饮食陈芳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1154个人理财规划张学谦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教授231柴效武浙江大学教授5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30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学及参考资料 通信技术基础练习与习题建议课后习题4.实施要求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权重分配根据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理论考试给出最终考核结果。20%4.1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的教

4、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 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理论+实训教学模式。4. 2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多元教学法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补充, 依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系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进行 优化设计;通过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等硬件设施的配套使用,将授课内容、 理论知识的动态解释、电路、系统的仿真过程及相关知识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资料的介绍 等各种教学信息在课堂上进行适度的表现,充分调动教与学的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 3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为专业知识课程,其评价应根据课程实施的

5、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 果进行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树立自信,促进学 生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应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 为及时作适当的安排,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课程的不断开展和完善。本课程的考核将根据以下几项综合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课堂表现: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讲时的表现、回答下列问题的表现等因素给出成绩;作业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成绩;理论考试情况:根据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考试给出成绩;最终考核成绩将按照以下公式给出:总成绩;课堂表现*20%+作业情况*20%+

6、理论考试*60%。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91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用校内实际工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先进合理、实效性强的工学结合教材;2 .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便于学生查找和参考的教学资源库。5 .其他说明无6 .课程标准论证意见负责人:年月 日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签字100物联网技术程标准开课系部:电子工程学院课程编号:Z0803004编制日期:2019年9月1日101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 适用专业: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建设

7、等相关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物联网工 程软件技术。先修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 和传感器技术。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心等基本工作素养,为学生以后从事 物联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1.2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 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开展能力。1.3 课程设计思路采用模块化课程的形式,以物联网工程实际应用案例作为载体,使学生能够在工作 工程的实现过程中完成对书本知识

8、、工作过程知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实际的 工作技能与素养。2 .课程目标总体目标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开展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 到:1 .掌握物联网的物理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熟悉物联网工程中的各种应用技术;2 .熟悉物联网在物流、智慧城市和其他领域方面的应用。3 .为其它学科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2. 2具体目标2. 2.1知识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开展与现状。2 .掌握物联网工程中典型应用技术。3 .掌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慧医疗等物联网的典型应用。2. 2. 2能力目标1021 .掌握物联网的典型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

9、题、解决问题。2 .较强的知识、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开展的再学习能力。2. 2. 3素质目标.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1 .具有团体协作的能力;2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3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4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4.1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课程内容选取方面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高职学生不愿学习陈述性知识, 而对过程性知识学习较快的学习特点,组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本专业教师一起对物联 网工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选取了九个模块内容,并考 虑学生以后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等可持续开展的需要。3. 2课程内容的组

10、织与安排课程内容按照物联网工程需要的软硬件技术和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来安排。序号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时1模块一物联网概述任务一物联网的开展和建设22模块二物联网体系结构任务一物联网的体系结构2任务二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2任务三 基于EPC的物联网结构23模块三自动识别技术任务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2任务二RFID系统组成2任务三RFID电子标签2任务四RFID识读器2任务五天线2任务六RFTD标准2任务七RFID工作频率与典型应用23模块四任务一传感器2103传感器技术任务二无线传感器网络25模块五无线通信技术任务一 Zigbee技术、2任务二蓝牙技术2任务三Wi-Fi技术2任务四超宽带技术2任

11、务五CDMA移动通信技术2任务六卫星通信系统26模块六支撑技术和物联网安全技术任务一云计算2任务二中间件2任务三GPS定位系统2任务四GIS地理信息系统27模块七物联网平安技术任务一物联网平安概述2任务二感知层平安问题2任务三传输层平安问题2任务四应用层平安问题2任务五支撑技术与公共技术平安问题28模块八 物联网在物流与供应 链中的应用任务一智能物流2任务二物流领域中的物联网技术29模块九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 的应用任务一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2任务二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2任务三 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2任务四 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合计九个模块32个任务644.实施要求4.1教材编写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

12、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编写具有教学理念先进、实 践性强的工学结合教材。4. 2教学方法与手段1044. 2.1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物联网的物理体系结构 和技术体系结构为主线,以物联网在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家居等方面的应用为案 例教学,教学模式符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理解和掌握的认知规律。4. 2. 2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采用任务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4. 2. 3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4. 3考核与评价.考核遵循“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结合”的原那么。1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逐

13、步建立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突出过程性考核。4.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4.1课程资源开发1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用校内实际工程与合作 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先进合理、实效性强的工学结合教材;.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2 .建立便于学生查找和参考的教学资源库。3 . 4. 2课程资源利用.马静,物联网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 .王志良,物联网工程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刘化君,物联网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 .李建功,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陈桂友,物联网智能网关设计与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3 .其他说明无4 .课程

14、标准论证意见105负责人: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签字106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开课系部: 电子工程学院课程编号:Z080号05课程负责人: 刘成刚编制日期:制19年9月1日107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应用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1. 前言课程性质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而检测技术那么是控制过程获取信息的唯一手段。传 感器技术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 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

15、方法,了解 传感器技术的开展动向。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 .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其前导课程主要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 子技术,后续课程有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 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1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学生将来从事的 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以工程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 体系,它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减少理论推导,重点突出应用。将学科内容按 “工程”进行整合,在

16、内容安排上也是由简到繁,逐步深入,己应用性教学为主,注重 增强学生的能力。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工程或任务式教学课程进行设计,以工程为引导,任务为驱动,内容以实 用为主,原理分析通俗易懂。各工程中典型传感器应用电路的分析和测试,融合常用传 感器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包含了传感器检测假设干个工程,每个工程又分为假设干个典型 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减少理论 推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据本课程的教学 目标,以各种测量手段为主线,传感器的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 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

17、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本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 采用新的评价方式。108序号课程名称主讲人学校职称建议学分课时数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6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林娟吉林大学讲师1107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柳肃湖南大学教授2238市场的力量:中国经济改革之思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118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林毅夫北京大学教授邓正来复旦大学教授韦森复旦大学教授茅于轼天那么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 长9企业绿色管理万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112黄启国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陈文涛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罗军重庆科技学院老师吕奇光重庆科技学院老师尹文专重庆科技学院讲

18、师唐恩富重庆科技学院讲师10老子论语今读陈怡东南大学教授22911形象管理【混合式】王红南开大学副教授22112情绪管理韦庆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11013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3014时间管理罗刚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教授11015公共关系礼仪实务杜汉荣上海理工大学教授22716应用文写作李大敏西安财经大学教授11617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费国忠上海市医疗急救 中心主任医师12018职业生涯提升陈海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1619刘剑卓越领导网董事长林俞丞北京东方经略企 业管理顾问有限 公司副总裁黄久凌北京卡耐基成功 素养培训学校校长高千帆中华企管培训网讲师102. 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课

19、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到达的预期结果。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构建测试电路的基本技能;了解传感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和开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为就业打好基础;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逐步养成科学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 实际操作技能。3. 2具体目标2.1知识目标1 .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2 .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 阻式传感器的测

20、量方法;3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 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4 .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 及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5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压电效应的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的功 能及工作特点、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及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6 .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霍尔 元件的构造及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补偿电路;.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检测的基本方法;2. 2. 2能力目标.掌握传感器的组成;1 .正确地识别各种电阻式传感器

21、及其特点和其在整个工作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准确 地判断出传感器的好坏,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2 .正确地识别各种电容式传感器及其特点和其在整个工作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准确 地判断出传感器的好坏,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1093 .正确地识别各种电感式传感器及其特点和其在整个工作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准确判断出传感器的好坏,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4 .正确地识别各种压电式传感器及其特点和其在整个工作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准确 判断出传感器的好坏,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理解磁电式传感器、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转换电路,并掌握其性能性点;5 .正确识别不同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在检测系统中的

22、作用、地位;能够正确使用 温度传感器,了解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2. 3素质目标L培养学生对应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具有元件、部件、组件、系统的明确概念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严谨的良好作风;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平安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4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选1本门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原有 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将“电子基础”、“传感器技术”和 “元件的识别与焊接技能实训”综合在一起,根据传感器的种类将课程内容

23、分类归六个 工程载体,这些工程涵盖了各种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每个工程以企业 或生活中的实例为引,采用“任务引入-分析一设计一制作一调试”的工作流程。以此 增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凸现课程的职业特色。本门课程意在使学生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开展方向,理解传感器 与检测技术的各种应用机理。掌握基本维护、维修判别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2.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学工程具体安排如下序号学习工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课时1传感器与自动 检测数据处理了解传感器的作用与 分类;学习传感器的定掌握传感器的组成与 使用。6110义、组成。2力的测量了解力传感器的分类

24、 与基本结构;学习应变 式力传感器的测量方 法。掌握应变片的贴片方 法;掌握电阻应变式 传感器的使用方法。83速度与位置的 测量学习电涡流式传感器 的工作原理;学习电涡 流式传感器的电路及 使用。掌握电涡流式传感器 的使用;掌握电涡流 式传感器的测量方 法。104位移的测量学习自感式传感器的 工作原来、测量电路及 应用;学习互感式传感 器的工作原理、测量及 应用。学习差动变压器式传 感器的使用、测量方 法。85液位的测量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 分类与基本结构;学习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 方法。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 使用、测量方法。86温度的测量学习热电偶的工作原 理;学习常用热电极材 料的类型、性能特

25、点。学习热电偶温度传感 器的使用、测量方法。8合计484.实施要求4.1教材编写教材的编写要表达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标准,用浅显易懂的方法,描述传感器的 基本知识,注重基本理论与自动检测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如果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 将有关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如果采用自编教材,教学内容按课程内容标准进行整合。假设采用参考教材,教学过 程中可挑选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学,同时补充传感器应用的相关知识。3. 2教学方法与手段2. 1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111教学环境要求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准备与 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模型或实 物传感器实验室(基础验证性实验室+ 开发型实验

26、室)工具(万用表、电 烙铁、焊锡、直流电源、配套实验 工具及实验耗材或实验套件)教学材料要求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指导书、教材教学组织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程学习团队教学4. 2. 2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建议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1 .讲授法整个的教学活动将以讲授法为主。2 .工程教学法课程中的工程来自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并且本着以最少的元件实现传感器功能的 原那么来设计。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工程的制作。3 .演示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图片、动画、模型为学生演示传感器的过程,展示传感 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使抽像的理论变为

27、直观。4 .学生互评每制作一个电路,各组同学进行互评,相互查缺补漏,以到达知识互补,培养团队 协作能力。5 .企业参观、实习利用第二课堂,带着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了解传感器生产流程、应用环境、企业 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6 . 2.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认真备课基础上要精心准备图 文并茂的PowerPoint课件和有关视频,尽可能增大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 丰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第二课堂教学112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

28、缺乏,本课程还利用网络教学开辟了第二课堂。本课程建立了 专门的网站,网站中有课件、习题、测试题和实训模拟平台,其中课件可供学生下载使 用,习题、测试题供学生在学习完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自测,学生可以登录到实训模拟平 台,根据实训要求进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2 .仿真实训技术工作是个复杂的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很难提供真实的工作让学生去动手操 作。为了弥补实训条件的缺乏,本课程安排了仿真实训。教师可以去创设情景,模拟现 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景,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 3考核与评价以具体任务为主线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使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充分 融合,传统的

29、考核方法必须改革。将课程考核分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更真实的反映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水平。考核工程所占比例备注单项工程40%将六个工程的考核成绩取 平均值综合工程40%课程设计的考核成绩课程实习30%学生在企业锻炼的表现成 绩总成绩100分4.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本课程总授课学时为:48学时。2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实际结合紧密,教学宜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在完成相关实验或训练工程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技能 知识的掌握。3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训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工程的教学实施可采用小组合作

30、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团队 协作精神的培养。4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本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教学过程 中应采用文字教材,以及尽量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本 课程的知识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5 .其他说明113无.课程标准论证意见负责人:年月日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签字114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课程标准开课系部:电子工程学院课程编号:ZX803004编制日期:2019年 9月 1日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课程标准115课程名称: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适用专业: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1 .前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的职业必修课,

31、它面向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技 术支持以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局部和实践局部,理论讲解移 动开发的基本内容。其中理论局部主要包括资源访问、用户界面、组件使用、数据存储、 多媒体程序设计、图形处理、互联网应用、GPS定位服务等。实践局部又包括两局部, 一局部是针对前面基础理论设计的案例实践,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另外还包括企业的 真实工程,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工程以及企业兼职教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1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按照理论实践一体、课内外互补、课堂教学与培优工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指 导思想,以任务或工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做” 的有机融

32、合;通过班级讲授、团队学习、个体辅导、展示交流、技能大赛等手段,实现 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的高职学生递进式培养。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针对不同环节,采用特 定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融入到实际的教 学过程中。1.2 课程设计思路首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其次,结 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以工程化教学来组织 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软件工程研发的不同阶段、典型任务为载体,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景;第三,通过对各学习情景中学习目标、主要内

33、 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的描述,来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2 .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相关知识、良好的编程习惯 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能胜任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软件相关工作任务。同时,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116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素质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从事更专业化的软件 开发工作奠定基础。2. 2具体目标2. 2.1知识目标1. 了解Android平台的基本架构。2 .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3 .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调试、

34、发布流程。4 .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工程的基本框架。5 .掌握 Activity、Service ContentProvider、BroadcastReceiver 以及 Intent 组件的使用。6 .掌握常见UI Widgets的使用方法。7 .掌握Android平台数据存储的设计。8 .掌握Android平台异步任务的设计。9 .掌握Android平台网络服务与数据解析的设计.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工程的测试技术。2. 2. 2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Eclipse开发和调试Android应用程序。1 .能根据用户界面设计文档,完成相应移动客户端界面设计工作。2 .能根据需求及设计

35、文档,完成数据存储业务、界面逻辑、控制业务逻辑、服务器 的通信交互等开发工作。3 .能按照工程管理的要求,对开发的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并重构代码。4 .能根据开发过程中的实际变化更新文档。2. 2. 3素质目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1 .良好的编程习惯。2 .查阅相关手册及资料能力.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培养严谨工作态度。3 .自我展示与语言表达能力。4 .责任意识。5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76 .科学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7 .获得适应未来岗位转变的迁移能力。8 .从事某一岗位可持续开展的能力。9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学内容选E9.1.1 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 简介

36、搭建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开发Android程序3. 1. 2 Android 资源基本资源其他资源3界面设计布局管理器Android 组件事件处理对话框3. 1. 4基本程序单元Activity使用 Activity使用多个ActivityFragment4. 1.5信使、广播与Handler消息处理Intent信使服务Handler消息处理1. 6 Service 应用Service 服务远程Service调用3. 1. 7 Android数据存储Shared Preferences文件存储118序号课程名称主讲人学校职称建议学分课时数20创新创业【混合式】朱恒源清华大学副教授33

37、621创新思维训练王竹立中山大学副教授11022微商创业指南冯凌凛工信部全国微商 专委会秘书长1823大学生创新基础冯林大连理工大学教授228徐斌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教授24大学启示录:如何读大学?【混合 式】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编审22425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张绪山清华大学教授118刘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顾肃南京大学教授郭齐家北乐师范大学教授孟建伟中国科学院研究 生院教授古南永中山大学教师段可杰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6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甄宏丽中国性学会副主任118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27形势与政策(2017)【混合式】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22

38、1陈述中央党校教授祝志男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卫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姚小玲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教授秦国伟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讲师28思想和体系概论(新版)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448姚小玲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教授祝志男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2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冯秀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336陈文娟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邢国忠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11SQLite存储数据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1. 1. 8多媒体开发音频播放视频播放音视频的录制相机控制1.9图形与动画读取图形文件绘图技术图形特效制作动画技术3. 1. 10网络编程Socket编程 网络编程WebService 编程We

39、bView编程GPS定位3.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序号内容教学时数小计理论实践1Android开发环境5412Android 资源5413界面设计6424基本程序单元Activity6425信使、广播与Handler 消息处理5416Service 应用6427Android数据存8441198多媒体开发5419图形与动画54110网络编程541合计564.实施要求教材编写教材选用罗文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Android应用开发教程,该书全 面、细致地讲解了 Android应用开发的各种技术。全书以Eclipse Juno开发环境为基 础,面向Android 4. 0全面讲解了开发环境的搭

40、建,Android资源的使用,Android界 面设计技术(Android组件),Activity的使用,信使、广播与Handler消息处理,Service 的使用,Android数据存储处理,多媒体组件的使用,图形特效与动画技术,网络编程 等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每个技术模块都精心设计了一个实践工程,在 工程解决过程的处理中,力争使学习者对基本开发技术的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到达灵 活使用的目的。同时每章配备了练习题供学习者练习使用。4. 2教学方法与手段2.1教学模式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采用“工程导向、任务驱动” 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

41、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与应用能力。4. 2. 2教学方法精心准备各种典型案例,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例如,手机通讯录、多媒体播 放器、个人日记客户端、新闻发布客户端等。以假设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 类多样的工程群,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1 .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学表达“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那么,课堂上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第1个阶段,案例引入,提出问题。根据M00C视频学习的知识点,案例演示,提出问题,讲解案例应用背景

42、,给学生 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 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120 第2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我校以及互联网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和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第3个阶段,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每次课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本次课的实际意义、重点、难点、容 易出错处等及时进行总结。并针对案例的缺乏之处,进行引申和提高。注意在这个阶段, 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老师讲解。第4

43、个阶段,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案例源于生活,最终要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每次教学结束时及时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并且将课后 作业纳入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给出下一次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在课下完成 视频学习和测试。4. 2. 3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网络教学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 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包括:1 .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广播教学。把学生的共同问题(需要提示的重点)通过“广 播教学”,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即时看到操作效果。2 .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