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74699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能培训-事故预防原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可预防性理论根据事故特性的研究分析,可认识到如下事故性质:事故的因果性: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防范。事故的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事故的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

2、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掌握了事故潜伏性对有效预防事故起到关键作用。事故的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事故的宏

3、观战略预防对策采取综合、系统的对策是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和有效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随着工业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科学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法制建设等学科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在职业安全卫生和减灾方面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安全法制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经济手段等都是目前在职业安全卫生和事故预防及控制中发展起来的方法和对策。1.安全法制对策安全法制对策就是利用法制的手段,对生产的建设、实施、组织,以及目标、过程、结果等进行安全的监督与监督,使之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制对策是通过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的: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职业安全

4、卫生责任制度就是明确企业一把手是职业安全卫生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全面综合管理,不同职能机构有特定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如一个企业,要落实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度,需要对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制定出具体的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并通过实际工作得到落实。实行强制的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就是指国家授权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监督机构,以国家我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企业、事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劳动保护职责、执行劳动保护政策和劳动卫生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的监督、纠正和惩诫工作,是一种专门监督,是以国家名义依法进行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公正性的监督执法活动。建立建全安全法规制度。这是指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

5、理要围绕着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条例、工作程序、生产规范,以及生产责任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实现专业管理的目标。有效的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指在工会的统一领导下,监督企业、行政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法律、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参与有关部门制定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制定;监督企业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经费的落实和正确使用情况;对职业安全卫生提出建议等方面。2.工程技术对策工程技术对策是指通过工程项目和技术措施,实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如,对于火灾的防范,可以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技术对策;对于尘毒危害,可以

6、采用通风工程、防毒技术、个体防护等技术对策;对于电气事故,可以采取能量限制、绝缘、释放等技术方法;对于爆炸事故,可以采取改良爆炸器材、改进炸药等技术对策,等等。在具体的工程技术对策中,可采用如下技术原则: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基础。例如,用不可烯材料代替可烯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致火绳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队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

7、情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使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冗余性原则。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能量屏障原则。在人、物与危险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

8、。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距离防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 崐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可采用这一原则减小其危害。化工厂崐建在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的危险距离控制,均是这方面的衫例子。时间防护原则。是使人暴露于危险、在害因素地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之内。如开采放射性矿物或进行有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时,缩短工作时间;粉尘、毒气、噪声的安全指标,随工作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薄弱环节原则。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熔栓、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溶器的泄压

9、阀等。它们在危险情况出现之前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坚固性原则。这是与薄弱环节原则相反的一种对策。即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其安全性。如加大安全系数,提高结构强度等措施。个体防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采取被动的措施,以减轻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或损失。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在不可能消除和控制危险、在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机器人代替人或人体的某些操作,摆脱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或其它标志等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宣传画、安全标志、板报警告等。显然,工程技术对

10、策是治本的重要对策。但是,工程技术对策需要安全技术及经济作为基本前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条件下,这种对策的采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安全管理对策管理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能进行协调的工作,从而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安全管理是通过制定和监督实施有关安全法令、规程、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等,规范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使劳动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制手段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安全管理对策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的、重要的、日常的对策。工业安全管理对策具体由管理的模式,组织管理的原则,安全信息流技

11、术等方面来实现。安全的手段包括:法制手段、监督、监督;行政手段,责任制等;科学的手段,推进科学管理;文化手段,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经济手段,伤亡赔偿、工伤保险、事故罚款等。4.安全教育对策安全教育是对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工人进行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法纪。通过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法规政策,增强保护人、保护生产力的责任感。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寓于生

12、产技术知识之中,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含企业的基本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作业方法、设备性能及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含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危害特性,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形成事故的规律,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和有毒有害的防治方法,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方案,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等。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是针对特别工种所进行的专门教育,例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气、焊接、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防尘防毒等专门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应做到应知应会,不仅要懂得方法原理,还要学会熟练操作和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及其他防护设施。安全

13、教育的对策是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实验实习法、宣传娱乐法等,对政府官员、社会大众、企业职工、社会公民、专职安全人员等进行意识、观念、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安全教育的对外通常有政府有关官员、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教育的形式有法人代表的任职上岗教育;企业职工的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教育、企业日常性安全教育;安全专职人员的学历教育等。教育的内容涉及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安全观念知识、安全决策能力、安全管理知识、安全设施的操作技能、安全特殊技能、事故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等。人为事故的预防人为事故在工业生产

14、发生的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有效控制人为事故,对保障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人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在研究人与事故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与构成事故的要素,因此,要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发生,依据人的安全与管理的需求,运用人为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实际,而产生的一种对生产事故进行超前预防、控制的方法。1.人为事故的规律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人既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又是生产中安全与事故的决定因素。在第二章中我们已清楚地揭示了人方面是事故要素,另一方面是安全因素。人的安全行为能保证安全生产,人的异常行为会导致与构成生产事故。因此,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

15、,必须做好人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强化和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改变和抑制人的异常行为,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以此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表3.14为揭示了人为事故的基本规律。为了深入的研究人为事故规律,我们还可利用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关内容见有第七章。 表3.14人为事故规律异常行为系列原因内在联系外 延 现 象产生异常行为内因一、表态始发致因1.生理缺陷耳聋、眼花、各种疾病、反映迟钝、性格孤僻等。2.安技素质差缺乏安全思想和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低,无应变能力等。3.品德不良意志衰退、目无法纪、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等。二、动态续发致因1.违背生产规律有章不循、执章不严、不服管理、冒险蛮干等

16、。2.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神志恍惚、力不从心、打盹睡觉等。3.需求改变急于求成、图懒省事、心不在焉、侥幸心理等。产生异常行为外因 三、外侵导发致因 1.家庭社会影响情绪反常、思想散乱、烦脑忧虑、苦闷冲动等。2.环境影响高温、严寒、燥声、异光、异物、风雨雪等。3.异常突然侵入心懂意乱,惊慌失措、恐惧失措、恐惧胆却、措手不及等。四、管理延发致因1.信息不准指令错误、警报错误。2.设备缺陷技术性能差、超载运行、无安技设备、非标准等。3.异常失控管理混乱、无章可循、违章不纠。在掌握了人们异常行为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后,为了加强人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7、1)从产生异常行为表态始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其外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人为事故,必须做好劳动者的表态安全管理。例如,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提高人们的安全技术素质,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从而为有效预防人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基础保证。(2)从产生异常行为动态续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其处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必须做好劳动者的动态安全管理。例如,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等,促使人们的生产实践规律运动,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变人们在生产中的异常行为,使之达到安全生产要求,从而预防、控制由于人的异常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发生。(3)从产生异常行为外侵导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

18、其外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还要做好劳动环境的安全管理。例如,发现劳动者因受社会或家庭环境影响,思想散乱,有产生异常行为的可能时,要及时进行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消除后顾之忧等,从而预防、控制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人为事故发生。(4)从产生异常行为管理延发致因的内在联系及其处延现象中得知:要想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还要解决好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消除违章指挥;加强工具、设备管理消除隐患等,使之达到安全生产要求,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由于管理失控而导致的人为事故。2.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是指通过开展

19、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产生安全行为,做到自为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开展好安全教育,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自为能力;二要抓好人为事故的自我预防。如何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人的预防、控制事故的自为能力,在第四章第二节已做了叙述,下面仅就人为事故的自我预防加以概述:(1)劳动者要自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思想,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支配行为的思想保证。(2)要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素质和应变事故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支配行为的技术保证。(3)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律,不能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即只有用安全法规统一自己的生产行为,才能有效预防事

20、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4)要做好个人使用的工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的日常维护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并要做到正确使用,当发现有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控制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5)要服从安全管理,并敢于抵制他人违章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分担的生产任务,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求得解决确保安全生产。3.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是继强化人的表态安全管理之后的动态安全管理。通过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从而达到超前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目的。如何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主要有如下五种方法:(1)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在认识到人

21、的异常意识具有产生异常行为,导致人为事故的规律之后,为了保证自身在生产实践中的自为改变异常行为,控制事故的发生。自我控制是行为控制的基础,是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关键。例如,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之前或生产之中,当发现自己有产生异常行为的因素存在时,像身体疲劳、需求改变,或因外界影响思想混乱等,能及时认识和加以改变,或终止异常的生产活动,均能控制由于异常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又如当发现生产环境异常,工具、设备异常时,或领导违章指挥有产生异常行为的外因时,能及时采取措施,改变物的异常状态,抵制违章指挥,也能有效控制由于异常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发生。(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是指运用事故预测法,对已知具有

22、产生异常行为因素的人员,做好转化和行为控制工作。例如,对已知的违安人员指定专人负责做好转化工作和进行行为控制,防其异常行为的产生和导致事故发生。(3)安全监护。安全监护,是指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生产活动的人员,指定专人对其生产行为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监督。例如,电工在停送电作业时,一般要有两人同时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防止误操作的事故发生。(4)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指运用人自身技能,对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人员的行为,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从而发现并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人为事故发生。(5)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指运用安全技术手段控制人的异常行为。例如,绞车安装的过卷装置,能控制由于人的异常行为

23、而导致的绞车过卷事故;变电所安装的连锁装置,能控制人为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高层建筑设置的安全网,能控制人从高处坠落后导致人身伤害的事故发生等。4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下重要的生产要素。物作为事故第二大要素,已在上述的安全系统论原理中得到揭示。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设备导致的事故发生,运用设备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生产或工艺实际,即提出了这种超前预防、控制事故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设备是决定生产效能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生产设备特别是现代生产是无法进行的。同时设备的异常状态又是导致与构成事故的重要物质因素。例如,没有机械设备的异常运行,就不会发生与锅炉相关的各

24、种事故等。因此,要想超前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设备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强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变设备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运行要求,才能有效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1.设备因素与事故的规律设备事故规律,是指在生产系统中,由于设备的异常状态违背了生产规律,致使生产实践产生了异常运动而导致事故发生,所具有的普遍性表现形式。(1)设备故障规律。设备故障规律,是指由于设备自身异常而产生故障及导致发生的事故,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认识与掌握设备故障规律,是从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出发,确定设备检查、试验和修理周期的依据。例如,一台新设备和同样一台长期运行的老、旧设备,由于投运时间和技术状态

25、不同,其检查、试验、检修周期是不应相同的。应按照设备故障变化规律,来确定其各自的检查、试验、检修周期。这样既可以克服单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表态管理的弊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试验、检修的次数,节约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效益,又能提高必要检查、试验、检修的效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设备在整个寿命期内的故障变化规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备故障的初发期;第二阶段,是设备故障的偶发期;第三阶段,是设备故障的频发期。设备故障初发期是指设备在开始投运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对设备不够熟悉,使用不当,以及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而故障率较高。这段时间也称设备使用的适应期。

26、设备故障偶发期是指设备在投运后,由于经过一段运行,其适应性开始稳定,除在非常情况下偶然发生事故外,一般是很少发生故障的。这段时间较长,也称设备使用的有效期。设备故障频发期是指设备经过了一段、二段长时期运行后。其性能严重衰退,局部已经失去了平衡,因而故障修理使用故障的周期逐渐缩短,直至报废为止。这段时间故障率最高,也称设备使用的老化期。从设备故障变化规律中得知,设备在第一阶段故障初发期,尽管故障率较高,但多半是属于局部的、非实质性故障,因而只需增加安全检查的次数,即检查周期要短。其定期试验、定期检修的周期,可同第二段故障偶发期的试验、检修周期相同。但到了第三阶段故障频发期时,随着设备故障频率的增

27、高,其定期检查、试验、检修的周期均要相应的缩短,这样才能效预防、控制事故发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与设备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不仅因自身异常能导致事故发生,而且与人、与环境的异常结合,也能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要想超前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发生,除要认识掌握设备故障规律外,还要认识掌握设备与人、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并相应地采取保护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才能达到全面有效预防、控制设备事故的目的。(3)设备与人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与人相关的事故规律,是指由于人的异常行为与设备结合而产生的物质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例如,人们违背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超性能使用设备,非法使用设备等,所导致的

28、各种与设备相关的事故,均属于设备与人相关事故规律的表现形式。(4)设备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设备与环境相关的事故规律,是指由于环境异常与设备结合而产生的物质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其中又分为固定设备与变化的异常环境相结合而导致的设备故障,如由于气温变化,或环境污染导致的设备故障;另一种是移动性设备与异常环境结合而导致的设备事故,如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由于路而异常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等。2.设备故障及事故的原因分析导致设备发生事故的原因,从总体上分为内因耗损和外因作用两大原因。内因耗损是检查、维修问题,外因作用是操作使用问题。其具体原因又分为:是设计问题还是使用问题;是日常维修问题,还是

29、长期失修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操作问题,还是设备失灵问题等。设备事故的分析方法,同其它生产事故一样,均要按“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的责任者及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通过设备事故的原因分析,针对导致事故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改进操作方法,调整检查、试验、检修周期,加强维护保养,以及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等,从而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3.设备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与设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没有人的作用设备是不会自行投入生产使用的,同样没有设备人也是难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只有把人与

30、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是人与设备又不是同等的关系,而是主从关系。人是主体,设备是客体,设备不仅是人设计制造的,而且是由人操纵使用的,服从于人、执行人的意志。同时人在预防、控制设备事故中,始终是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因此,对设备事故的预防和控制,要以人为主导,运用设备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按照设备安全与管理的需求,重点做好如下预防性安全管理工作:(1)首先要根据生产需求和质量标准,做好设备的选购、进厂验收和安装调试,使投产的设备达到安全技术要求,为安全运行打下基础(2)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使其掌握设备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并要做到专机专用,为

31、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人的素质保证。(3)要为设备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为设备安全运行保持良好的环境,安装必要的防护、保险、防潮、防腐、保暖、降温等设施,以及配备必要的测量、监视装置等。(4)配备熟悉设备性能、会操作、懂管理,能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工人。其中危险性设备要做到持证上岗,禁止违章使用。(5)按设备的故障规律,定好设备的检查、试验、修理周期,并要按期进行检查、试验、修理,巩固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6)要做好设备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保养,如该防腐的要防腐,该降温的要降温,该去污的要去污,该注油的要注油,该保暖的要保暖等。(7)要做好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

32、之保持安全运行状态。(8)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步骤、有重点的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之达到安全运行和发展生产的客观要求。(9)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台帐,做好设备事故调查、讨论分析,制定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10)建立、健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及责任制,用以指导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4.设备的检查、修理及报废设备的检查、修理及报废,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管理,保证安全运行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5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安全系统的最基础要素就是人机环管四要素。显然,环境因素也是重要方面。通过环境揭示环境与事故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认识异常环境是导致事故的一种物质因素,使

33、之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异常环境导致事故的发生,并在生产实践中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需求,运用环境导致事故的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实际,最终对生产事故进行超前预防、控制的方法,这就是研究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目的。1.环境与事故的规律环境,是指生产实践活动中占有的空间及其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状态。其中,又分为固定环境和流动环境两种类别固定环境是指生产实践活动所占有的固定空间及其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状态。流动环境是指流动性的生产活动所占有的变动空间及其范围内的一切物质状态。环境包括的内容,依据其导致事故的危害方式,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内容:环境中的生产布局,地形、地物等;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中的尘、

34、毒、噪声等;环境中的山林、河流、海洋等;环境中的雨水、冰雪、风云等。环境是生产实践活动必备的条件,任何生产活动无不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没有环境生产实践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例如,建筑楼房不仅要占用自然环境中的土地,而且施工过程还要人为形成施工环境,否则是无法建筑楼房。又如,船舶须置于江河、湖、海的环境之中才能航行,否则寸步难行。同时环境又是决定生产安危的一个重要物质因素。其中,良好的环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物质因素;异常环境是导致生产事故的物质因素。例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中的温度变化,高温天气能导致劳动者中暑,严寒能导致劳动者冻伤,也能影响设备安全运行而导致设备事故。又如,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有害气

35、体能引起爆炸事故和导致劳动者窒息;尘、毒危害能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以及生产环境中的地形不良、材料堆放混乱,或有其它杂物等,均能导致事故发生。总之,环境是以其中物质的异常状态与生产相结合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其运动规律,是生产实践与环境的异常结合,违反了生产规律而产生的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2.环境导致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异常环境是导致事故的物质因素及其运动规律之后,依据环境安全与管理的需求,对环境导致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四个方面工作:运用安全法制手段加强环境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治理尘、毒危害,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应用劳动保护用品

36、,预防、控制环境导致事故的发生;运用安全检查手段改变异常环境,控制事故发生。因此,为了使生产环境的安全管理、尘毒危害治理及劳动保护用品使用,均能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防其发生异常变化,就要坚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变生产的异常环境,使之达到安全要求,同时对不能加以改变的异常环境,如临电作业、危险部位等,还要设置安全标志,从而控制异常环境导致事故的发生。6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时间导致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是在揭示了时间与事故的联系及其运动规律,认识到时间变化是导致事故的一种相关因素之后,为了有效预防、控制由于时间变化导致发生的事故,依据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需求,运用时间导致事故的

37、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实际,而产生的一种对生产事故进行超前预防、控制的方法。1.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任何生产劳动无不置于一定的时间之内。时间表明生产实践经历的过程。正确运用劳动时间,能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异常的劳动时间,则是导致事故的一种相关因素。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是指生产实践与时间的异常结合,违反了生产规律而产生的异常运动,在导致事故中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其具体表现如下:失机的时间能导致事故:失机的时间能导致事故,是指在生产实践中,出现了改变原定的时间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火车在抢点、晚点中发生的撞车事故;电气作业不能按规定时间按时停送电,发生的触电事故等。延长的

38、时间能导致事故:延长的时间能导致事故,是指在生产实践中,超过了常规时间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职工加班、加点搞大干,或不能按规定时间休息,由于疲劳而导致的各种事故;设备不能按规定时间检修,由于故障不能及时消除,而导致的与设备相关的事故等。异变的时间能导致事故:异变的时间能导致事故,是指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时间变化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由于季节变化而导致发生的各种季节性事故;节日前后或下班前后,由于时间变化,人们心散意乱而导致发生的各种事故等。非常时间能导致事故:非常时间能导致事故,是指在出现非常情况的特殊时间里,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在抢险救灾中发生的与时间相关的事故;在生产中争时间抢任务,而导致发

39、生的各种事故等。2.时间导致事故的预防技术在认识到正常劳动时间能保证安全生产,异常的劳动时间具有导致事故的因素及其运动规律之后,依据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需求,对时间导致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要正确运用劳动时间,预防事故发生;二要改变与掌握异常的劳动时间,控制事故发生。正确运用劳动时间预防事故发生:正确运用劳动时间预防事故发生,是依据劳动法规定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劳动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保证必要的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此预防事故的发生。改变与掌握异常劳动时间控制事故发生:异常劳动时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时间变化而具有导致事故因素的非正常生产时间

40、。为了控制由于异常劳动时间导致发生的事故,依据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需求,运用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要做好如下工作: (1)限制加班、加点控制事故发生。职工在法定的节日或公休日从事生产或工作的,称为加班。在正常劳动时间外又延长时间进行生产或工作的,称为加点。加班、加点属于异常的劳动时间,具有导致事故的因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严禁加班、加点,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加班、加点,但必须做好在加班、加点中的安全管理。例如,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加班、加点及时抢修时,在抢修前要有应急的安全技术措施,抢修中严禁违章蛮干,不要因抢修而扩大事故的发生。 (2)抓好季节性事故的

41、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事故,是指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导致发生的与气候因素相关的事故。如,雷害、火灾、风灾、水灾、雪灾,以及中暑、冻伤、冻坏设备等季节性事故。季节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要认识与掌握本企业可能发生的季节性事故,根据季节的特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如,夏季要做好防雷、防排水、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冬季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工作等。然后还要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具体做好防范工作,如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思想,加强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以及开展安全检查,整改存在问题,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季节性事故的目的。 (3)做好异常劳动时间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要掌握在异常的劳动时间里导致生产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的动态,如停电作业为什么不能按时停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提出应变措施,如作业前必须检电、接地等,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做好在异常劳动时间里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信息沟通,如在抢险救灾中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忙而不乱,有序地完成任务,不能因抢险而扩大事故。再次,要及时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有效的排除异常变化中的问题,如抢修线路、排除设备故障、救护人员等,要努力缩短异常变化的时间,控制事故的扩大,减少灾害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