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ppt(1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94页引子引子为什么进行岗前培训?为什么进行岗前培训?n n如何努力才能实现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智慧)n n如何满足学生挑剔的需求和期待的目光?(需求、动机)n n如何通过教书实现育人?(知识、情感、能力)n n怎样撑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n n“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方法、艺术)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94页引子引子高校教师的角色?高校教师的角色?n n演讲?单口相声?说话的活儿?嘴皮子功夫?演讲?单口相声?说话的活儿?嘴皮子功夫?台上慷慨激昂,台下昏昏欲睡 n n老师导演;学生导演;学生演员n n老师老师主导;学生
2、主导;学生主体n n老师不是陈述现象、说出答案;老师不是陈述现象、说出答案;n n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现象、寻找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探索现象、寻找答案。n n“教”是为了“不教”,“助”是使其“自助”n n老师的活儿老师的活儿方法、智慧(激疑、设问、挖坑、设套)n n教材教材小说;教案小说;教案剧本。剧本。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94页章节安排章节安排n n第一篇第一篇第一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总论总论n n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 n n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其研
3、究方法n n第二篇第二篇第二篇第二篇 学生与教师心理学生与教师心理学生与教师心理学生与教师心理n n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展与心理健康教育n n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展与心理健康展与心理健康展与心理健康n n第三篇第三篇第三篇第三篇 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学习心理n n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 n n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
4、激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发发发n n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知识的学习与教学n n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八章 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技能的获得与培养n n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 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性学习学习学习学习n n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的形成与培养n n第四篇第四篇第四篇第四篇 教学心理教学心理教学心理教学心理n n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有效教学与教学设有效教学
5、与教学设有效教学与教学设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计计计n n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学成效的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教学成效的评价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94页第一章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概述l l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l l第二节第二节 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94页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n n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n n(一)心理学知识(年龄特征)是教师选择教学行(一)心理学知识(年龄特征)是教师选择教学行为的基础为的基础n n(二)心理学知识(认知与学习)是建构科
6、学教学观的(二)心理学知识(认知与学习)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二)心理学知识(认知与学习)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二)心理学知识(认知与学习)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基础基础基础基础n n(三)心理学知识(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三)心理学知识(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n n(四)心理学知识(群体心理)是班级管理的依据(四)心理学知识(群体心理)是班级管理的依据n n(五)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五)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五)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五)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94页n n二、心理
7、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n n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心理动力(一)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二)心理过程(二)心理过程知、情、意知、情、意(三)心理状态(三)心理状态注意注意(四)个性心理特征(四)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气质、性格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94页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三、心理学的发展简史n n(一)冯特(一)冯特1879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实验手段研究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心
8、理学实验室,以实验手段研究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成为独立学科。n n(二)亚里士多德(二)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心理现象的著作。n n(三)华生(三)华生行为主义代表,反对研究虚无的意识,行为主义代表,反对研究虚无的意识,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动物行为。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动物行为。n n(四)格式塔学派整体大于部分之和n n(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n n(六)人本主义学派(六)人本主义学派无条件尊重每一个人n n(七)奈瑟美国认知心理学于于19671967年出版,标致认知心理学独立。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94页第二节第
9、二节 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n n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n n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个体心理发展规律n n1、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与阶段性n n2 2、方向性与顺序性、方向性与顺序性n n3、差异性、差异性n n4、不均衡性、不均衡性、不均衡性、不均衡性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94页n n二、心理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理论n n(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n n1 1、婴儿期(01.5岁)信任与不信任n n2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怀疑和羞怯n n3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性与内疚性n n4 4、学龄期(
10、、学龄期(612612岁)勤奋与自卑n n5、青春期(1218岁)同一角色与混乱的角色岁)同一角色与混乱的角色n n6、成年早期(、成年早期(1825岁)亲近与孤立岁)亲近与孤立n n7、成年期(2565岁)创造力与停滞感岁)创造力与停滞感n n8、成熟期(、成熟期(6565岁以上)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94页n n(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n n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心理的主要特点是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也离不开环境和教育。教育要促进儿童心理的的发展必须遵循规律。n n1、最近发展区n n2、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n n3
11、、学习的最佳期限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94页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n n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n n1、教育内容的正当性n n2、教育要求的适合性n n3、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n n4、教育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94页第二章第二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n n第一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n n一、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n n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规律的科学。n n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条件
12、下教与学的心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n n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点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点n n1、是有序地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n n2、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94页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n n(一)萌芽时期(20世纪之前)n n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散在于孔子、孟子、荀子的哲学思想中。n n国外:教育心理学思想散在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
13、哲学思想中。n n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科学教育之父n n实践经验基础:洛克、卢梭、詹姆斯、霍尔、卡特尔、杜威、乌申斯基n n综合基础:桑代克、伍德沃斯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94页n n(二)诞生及初创时期(20世纪初上世纪20年代)n n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94页n n(三)纷争阶段(上世纪20年代上世纪50年代)n n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认知主义教育心理学思想相互碰撞,出现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阶段。n n行为主义流派: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格斯里、赫尔、伍德沃斯等
14、。n n认知主义流派:苛勒、考夫卡、维特海默、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海德、韦纳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94页n n(四)兼容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n n此阶段,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心理学中,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n n(五)成熟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今)n n此阶段,各种理论纷争趋于缓和,学者们汇集百家之长,将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社会文化学派、人本学派等融为一体,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94页n n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n n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n n五、学习高等
1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n n(一)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念n n(二)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n n(三)有助于开展品德教育工作n n(四)有助于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科研工作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及方法n n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伦理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n n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二)实验性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94页第三章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
16、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n n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n n一、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n n(一)社会快速转型,现实问题复杂多变n n(二)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n n(三)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大学生成长中获得关注少n n(四)互联网普及,开阔视野,也有负面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94页n n二、当代大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n n(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n n(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n n(三)师生关系中的主体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94页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n n(一)认知特征上,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n n(二)情绪
17、特征上,情感强烈,积极乐观(二)情绪特征上,情感强烈,积极乐观n n(三)人格特征上,个性张扬,渴望关注(三)人格特征上,个性张扬,渴望关注n n(四)信仰追求上,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n n(五)人际交往上,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n n(六)恋爱与性观念,渴望正视爱情,性态度开放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 n一、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张伯源(一、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张伯源(19921992)n n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n n2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n n3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n n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n n5 5、能
18、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n n6、人格完善和谐n n7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n n8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94页n n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n n(一)人际关系方面:缺乏经验、能力和勇气,导致回避、焦虑和恐惧。n n(二)学习方面:1、内容陈旧,脱离实际;2、学习价值指向自我,理想、信仰缺失;3、学习投入实用、功利;4、学习自主性能力不足;5、学习方法应付考试。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94页n n(三)危机心理问题n n生活富裕缺乏挫折经验;n n文化、价值多元冲突焦虑;n n网络虚拟人际交往减少,苦闷;n n独生子女关注自我,自我中心;
19、n n破裂家庭人格偏差。n n(四)恋爱与性问题n n缺乏经验紧张、恐惧、羞涩、不适当行为n n恋爱受挫痛苦、迷惘、消沉甚至轻生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94页n n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 n(一)原则:全体性、主体性、差异性、预防调治发展相结合n n(二)内容及途径n n1、内容n n(1)心理素质培养:智能、非智力、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健康人格。n n(2)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卫生知识、挫折教育、心理疾病防治。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94页n n2、途径:n n(1)开设讲座n n(2)建立机构n n(3)组织活动n n(4)营造氛围n n(5)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n n(6)建立档案n
20、 n(7)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94页n n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n n(一)理念上,重“发展”,轻“矫治”n n(二)目标上,重开发潜能,轻“治疗、解压、预防”n n(三)途径上,各科教学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94页第四章第四章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n n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n n一、角色及教师角色n n(一)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以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责任的行为。n n(二)教师角色: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
21、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94页n n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n n(一)形成过程: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n n(二)促进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的主要条件n n1、正确认识n n2、树立榜样n n3、积极实践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n n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n n二、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n n三、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意:信念、情感、性向(个性倾向)、自我(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对任务的知觉、个人未来前景)现在学
22、习的是第31页,共194页第三节第三节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n n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意识的、持续的、复杂的过程。n n二、教师的成长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解决问题的高效率。3、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94页n n(二)熟手型教师的特点(第73页)n n1、教学认知上n n2、人格特征上n n3、工作动机和成就目标n n4、职业心理n n5、学校情境心理n n(三)教师的成长历程: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94页n n三、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n n
23、(一)观摩与分析n n(二)微格教学n n(三)教学决策训练n n(四)教学反思训练n n(五)教师行动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94页第四节第四节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n n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n n1、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育工作。n n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n n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n n4、具有教育独创性。n n5、在工作和生活中能真实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控制和表达情绪。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94页n n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角色冲突、职业倦怠、人际适应不良。n n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情绪衰竭(无气力)、去个性
24、化(缺乏同情心)、个人成就感降低(自信心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94页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n n(一)社会层面(一)社会层面n n(二)学校层面(二)学校层面n n1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n n2、提供进修机会,提高教师业务能力n n(三)个人层面(三)个人层面n n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n n2、了解并悦纳自己、了解并悦纳自己n n3、悦纳、善待学生、悦纳、善待学生n n4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n n5 5、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心态、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心态n n6、学会休闲和放松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94页第五章
25、第五章 现代学习心理现代学习心理n n第一节 大学生的学习n n一、什么是学习n n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变化是学习产生的标志。n n狭义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94页n n学习的含义:n n(一)学习的对象是知识经验n n(二)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n n(三)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n n(四)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n n(五)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94页n n二、学习需要学习者主体性参与n
26、 n(一)人的主体性:人的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行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地位。n n(二)人的主体性存在的条件:行为的自律性、自觉的能动性、自由的超越性n n(三)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行为特征:外部行为的自律、内部意识的自觉、在此基础上的自我超越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94页n n三、学生学习的特殊性n n接受性、构建性、间接性、连续性n n四、大学学习的特点n n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探索性n n五、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n n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n n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n n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
27、、斯金纳、班都拉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班都拉n n理论观点:学习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理论观点:学习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成“刺激刺激反应反应”之间的联结。由此,教育可以塑造、之间的联结。由此,教育可以塑造、强化学生合适行为,矫治、消除不合适行为强化学生合适行为,矫治、消除不合适行为n n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者看成是对环境中的条件作出反应的人,不需要担负起积极主动责任的被动者。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94页n n(一)学习的发生过程n n华生:学习就是重复、强化刺激反应联结。n n桑代克:以桑代克:以“情境情境”代替代替“刺激刺激”,融进了主观因素。,融
28、进了主观因素。强调多奖励,少惩罚。强调多奖励,少惩罚。n n斯金纳:提出学习历程分两种:应答型条件作用、操作斯金纳:提出学习历程分两种:应答型条件作用、操作型条件作用。华生支持前者,斯金纳支持后者。认为学型条件作用。华生支持前者,斯金纳支持后者。认为学习是习是“刺激刺激”,经验是,经验是“反应反应”。经验越丰富,越发增。经验越丰富,越发增加好奇,强化学习。加好奇,强化学习。n n班都拉:提出“观察学习理论”。学习不一定都是直接经验学习,榜样的作用,替代强化。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94页n n(二)影响学习的因素n n表面上强化、学习者、情景n n实质上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行为的后果。
29、n n(三)提倡的学习方式n n(四)倡导的教学模式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94页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二、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n n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n n理论观点:n n摒弃人与动物等同,关注人类复杂认知;n n否认“刺激反应”联结,注重中间过程n n否定学习的被动反应,强调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194页n n(一)学习的发生过程n n苛勒:学习苛勒:学习“顿悟顿悟”说。说。n n学习是组织、构造完形,不是简单“联结”;n n学习是“顿悟”,不是尝试错误;n n重视刺激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是旧结构的改组、新结构的形成。n n托尔曼:将SR,
30、改为SO-R,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重视对环境、条件的认知。n n布鲁纳:学习是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强调发现学习,注重积极主动性。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94页n n奥苏贝尔:学习是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动态重组,不断同化、丰富的过程。n n学生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主动参与、新旧联系,重视知识内在逻辑。n n加涅:学习是外部信息转入内部,内部加工以作业形式输出的过程。教育是外部条件,关键是有效利用学生的内部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194页n n(二)影响学习因素n n除强调环境条件如示范、矫正、反馈、强化、惩罚的作用之外,更注重学习者主动性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同时关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
31、、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n n(三)提倡的学习方式n n(四)倡导的教学模式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94页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n n代表人物: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n n理论观点: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简单纯粹反应,而是一种解释、假设、假说,随着追求真理的推进,对现实的认识不断变革、升华、改写。n n具体解决问题时,再加工、再创造。n n知识获得是学生盘活资源,有选择知觉外部信息,有意知识获得是学生盘活资源,有选择知觉外部信息,有意义建构过程。由于主客观的差异,学习是仁者见仁,义建构过程。由于主客观的差异,学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智者见智的效果。现
32、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94页n n(一)学习的发生过程(一)学习的发生过程n n学习不是教师或学生的单边活动,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n n建构包括两方面:新信息意义建构,旧经验的改造和重建构包括两方面:新信息意义建构,旧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组。n n夏尔和西蒙斯建构性学习的六大特征:n n主动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性、诊断性、反思性。n n(二)影响学习的因素n n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n n(三)提倡的学习方式n n(四)教学模式与设计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194页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人本主义
33、学习理论n n代表人物:罗杰斯n n理论观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教育的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情感方式也用认知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n n(一)学习的发生过程(一)学习的发生过程n n“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是自由的有意义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94页n n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n n2、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n n3、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n n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n n(二)影响学习的因素n n1、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n n2、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n n(三)提倡的学习方
34、式n n(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194页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的迁移及其教学策略学习的迁移及其教学策略n n一、学习迁移的概念n n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n n迁移是学习新知识的条件,也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的条件。n n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都是迁移的表现。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194页n n二、学习迁移的实质n n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n n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n n(一)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二)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三)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四)定势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
35、194页n n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n n(一)合理编排、组织教学内容,促进迁移n n(二)教授学习方法,促进迁移n n(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迁移n n(四)形成、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迁移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194页第六章第六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n n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概述n n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n n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194页第一节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学习动机的概述n n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学习动机的含义1
36、、含义:学习动机就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含义:学习动机就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的功能、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2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与诱因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194页n n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性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或不一致。2、学习动机
37、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倒U”曲线。总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双向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194页n n四、学习动机的类型四、学习动机的类型1、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2 2、内部动机、外部动机。3、普遍型学习动机、偏重型学习动机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六、动机性学习模型六、动机性学习模型六、动机性学习模型六、动机性学习模型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
38、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五种理论。重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194页 第三节第三节 以动机为着力点的教学以动机为着力点的教学 n n一、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一、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一、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一、学习动机的教学设计n n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n n(一)激发学习兴趣(一)激发学习兴趣n n1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兴趣n n2、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39、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激发学习兴趣n n(二)增强教学吸引力(二)增强教学吸引力n n1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n n2、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n n3、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n n(三)进行归因训练(三)进行归因训练(三)进行归因训练(三)进行归因训练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194页第七章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知识的学习与教学n n第一节 知识分类与表征n n一、知识的含义及其时代特征n n(一)知识的含义: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
40、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n n(二)知识的时代特征n n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文化性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194页n n二、知识的分类n n(一)根据知识描述的内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n n(二)根据知识能否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显性知识、隐性知识n n三、知识的表征n n(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符号、概念、命题n n(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n n一、知识掌握的实质n n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n n二、有关知识掌握的理论n n(
41、一)诺曼和鲁磨哈特的知识掌握理论生长、重构、协调三阶段理论n n(二)冯忠良知识掌握理论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194页n n三、知识的理解n n(一)知识的直观n n(二)知识的概括n n(三)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n n1、激发学习动机n n2、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教学形式n n3、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n n4、提供丰富的变式n n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比较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194页n n四、知识的巩固n n(一)影响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3、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度4、对所学材料的合理组织5、尽可能多的运用多重编码6、提高学
42、习者的觉醒状态7、树立识记的信心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194页n n(二)知识保持的实质与遗忘规律n n艾宾浩斯遗忘曲线n n(三)合理复习,防止遗忘n n1、复习时机得当n n2、复习方法合理n n3、复习次数适宜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194页第三节第三节 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n n一、知识的转化:n n是指人们利用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向另一种知识、能力以及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转化过程n n二、知识间转化的模式n n(一)知识转化的模式(一)知识转化的模式n n1、潜移默化、潜移默化社会化,隐性向隐性转化;社会化,隐性向隐性转化;n n2、外部明示外
43、在化,隐性向显性转化;外在化,隐性向显性转化;n n3 3、汇总组合、汇总组合组合化,显性与显性的组合;组合化,显性与显性的组合;n n4 4、内部升华、内部升华内隐化,显性向隐性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194页n n(二)知识转化的情景n n1、创始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n n2、对话场隐性知识的外在化n n3、系统化场显性知识的组合化n n4、练习场显性知识的内隐化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194页n n三、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机制n n(一)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n n(二)策略性知识的条件化(二)策略性知识的条件化n n(三)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三)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n n(四)策略性知识的自
44、动化n n四、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n n(一)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n n(二)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二)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n n(三)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194页第七章第七章 技能的获得与培养技能的获得与培养n n第一节第一节 技能概述技能概述n n第二节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教学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教学n n第三节第三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与教学智慧技能的形成与教学n n第四节第四节 认知策略的形成与教学认知策略的形成与教学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194页第一节第一节 技能概述技能概述 一、
45、技能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技能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技能的概念(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活动方式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活动方式的复杂系统。的复杂系统。(二)技能的特征(二)技能的特征1 1、与知识经验相联系、与知识经验相联系、与知识经验相联系、与知识经验相联系2、通过练习而形成、通过练习而形成、通过练习而形成、通过练习而形成3、是一种自动化的、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完善
46、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72页,共194页n n二、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互相转化、促进n n(一)联系:n n首先,知识的获得是技能习得的基础。掌握知识的多少影响技能形成的快慢和深浅。其次,技能的掌握反过来又影响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获得为获取新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现在学习的是第73页,共194页(二)区别(二)区别功能:知识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释;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释;技能用知识完成活动的能力。测量方式:知识“表述、告诉”直接测量;技能观察行为和结果间接测量。心理表征:知识心理表征:知识命题网络;技能产生式系统。激活与提取速度:知识激活速度慢;激活速度慢;技能技能激活速度快。学习和遗忘速
47、度:知识习得快,忘的快;技能技能习得慢,忘的慢。习得慢,忘的慢。三、技能学习的类型三、技能学习的类型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74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教学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教学n n一、动作技能的形成n n认知和定向联系协调和完善n n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n n学习、示范、练习、反馈n n三、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n n(一)提高学习者的期望和动机n n(二)动作示范和有效指导相结合n n(三)练习和反馈相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75页,共194页第三节第三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与教学智慧技能的形成
48、与教学现在学习的是第76页,共194页第二节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n n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一、桑代克的联结说n n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一)两种行为和两种条件反射(二)强化(三)消退(四)惩罚现在学习的是第77页,共194页第三节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一、一、布鲁纳的认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论(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的(三)教学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四)提倡发现法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78页,共194页二、二、二、二、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泊尔的
4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一)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 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 2、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 2)主观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第:第一,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第三,新旧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
50、识。第三,新旧知识必须能发生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知识必须能发生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现在学习的是第79页,共194页(二)先行组织者1、概念:“先行组织者”实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实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高于学习任务,且与旧知识相联,成种引导性材料,它高于学习任务,且与旧知识相联,成为一种桥梁与纽带。为一种桥梁与纽带。2、分类:陈述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可利用的观念;比较性组织者比较新旧知识,避免混淆。3 3、作用:桥梁和纽带,在信息编码时发生作用。:桥梁和纽带,在信息编码时发生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80页,共194页三、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一)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