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学检查.ppt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657835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细胞学检查.ppt(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骨髓结构,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一)血细胞的生成目前认为,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其功能特点为: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所有血液细胞来自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不同的分化方向由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决定,(一)血细胞的生成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和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各系原始幼稚细胞阶段,然后进一步成熟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系血细胞。,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1.细胞体积大小:从原

2、始细胞到成熟细胞,胞体由大逐渐 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 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单核细胞 系和巨核细胞系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 为不规则形。,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2.细胞质胞质量:一般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着色颗粒:多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胞质中可见小空泡,其他 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 退行性变。,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的胞核则由小明显变 大。核形: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核逐渐缩小, 核染质固缩,最后脱核而消失,成熟

3、红细胞 无细胞核;粒细胞系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阶段 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 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3.细胞核核位置:居中,常偏位,侧着边。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 着色则由浅变深。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4.核质比例(N/C)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 一般规律,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血细胞的胞浆成熟规律,血细胞的胞核成熟规律,(以红细胞为例)血细胞的胞体成熟规律,

4、血细胞的胞核结构模式图,、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1、红细胞系统原红(normoblast)早幼红(basophilic normoblast)中幼红(polychromatic normoblast)晚幼红(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原红细胞: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um,细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细砂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核仁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形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早幼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

5、m。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2/3。核染色质开始凝集成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时胞质着色较原红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不含颗粒。,中幼红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818um。胞核圆形,约占细胞的1/2。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因内含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可呈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晚幼红细胞:圆形,直径712um。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核染色质凝聚成大块状或固缩成团,呈紫褐色或紫黑色。胞质量多,呈均匀的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2、粒细胞系统原粒(myeloblast)早幼粒( pr

6、o myelocyte)中幼粒(myelocyte):中性、嗜酸、嗜碱晚幼粒(metamyelocyte)杆状核粒(stab granulocyte,band granulocyte)分叶核(Segmenteel granulocyte),原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18um。胞核较大,占细胞的2/3以上,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薄纱。核仁25个,清楚易见,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不含颗粒或有少量颗粒。,早幼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22um。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开始聚集呈

7、粗网粒状分布不均。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胞质内含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中性中幼粒细胞:圆形,直径1018um。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平,或稍呈凹陷,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凝聚成粗索状或小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多,淡红色,内含细小、分布均匀、淡紫红色的特异性中性颗粒。,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晚幼粒

8、细胞,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颗粒,也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三种,颗粒特点同中幼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分叶状,常分为25叶,以分3叶者多见,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核染色质浓集或呈小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淡红色,布满细小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嗜酸粒细胞(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嗜碱粒细胞(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um。胞核与中性

9、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有折光感的桔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酸性颗粒,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um。胞核多分为近似对称的两叶。胞质中充满密集粗大、大小均匀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um。胞核与上述细胞相似,但轮廓不清,染色质结构模糊。胞质

10、内含数量不多、大小不一但较粗大、分布散乱的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颗粒也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稍小。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核直径的一半。核染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细胞呈圆形,直径1015um。胞核狭长,弯曲呈带状,两端钝圆。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中含特异性嗜碱性颗粒,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2um。胞核分叶不明显,或呈堆积状。胞质中有稀疏的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呈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常覆盖在核上,致使核的轮廓和结构模糊不清。,3

11、、淋巴细胞系统原淋(Lymphoblast)幼淋(prolymphocyte)淋巴(lymphocyte)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原淋巴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8um。胞核大,圆或椭圆形,稍偏位。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但较原粒细胞稍粗,着色较深,染色质在核膜内层及核仁周围有浓集现象,使核膜浓厚而清晰。核仁多为12个,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幼淋巴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有浅的切迹。核染色质较致密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较少,淡蓝色,一般无颗粒,或可有数颗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13

12、18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于一侧或着边。染色质常致密呈块状,排列均匀,深染呈深紫红色。胞质丰富,呈透明天蓝色,可有少量大而稀疏的嗜天青颗粒。,小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0um。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或有切迹,核着边,染色质粗糙致密呈大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量极少,仅在核的一侧见到少量淡蓝色胞质,有时几乎不见而似裸核,一般无颗粒。,4、浆细胞系统原浆(plasmablast)幼浆(proplasmacyte)浆细胞(plasmacyte),原浆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0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2/3以上,常偏位。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灰蓝色,不透明

13、,核的一侧可有半圆形淡染区,不含颗粒。,幼浆细胞:细胞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呈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消失。胞质量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20um。胞核圆形,偏位。核染色质凝聚块,深染,排列呈车轮状。胞质丰富,呈不透明深蓝色或蓝紫色,核的一侧常有明显的淡染区。常可见小空泡,偶见少数嗜天青颗粒。,5、单核细胞系统A.原单(monoblast)B.幼单(promonocyte)C.单核(monocyte)D.吞噬(maerophage),A,B,C,原单

14、核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um。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丰富,呈浅灰蓝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边缘常不整齐,有时可有伪足突出,不含颗粒。,幼单核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25um。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可有凹陷、切迹、扭曲或折叠。染色质较原单核细胞稍粗,但仍呈疏松丝网状,染淡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呈灰蓝色,边缘可有伪足突出,浆内可见许多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单核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220um,边缘常见伪足突出。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肾形、马蹄形、笔架形、“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折叠。染色质疏

15、松细致,呈淡紫红色丝网状。胞质丰富,呈淡灰蓝色或淡粉红色,可见多数细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紫红色颗粒。,6、巨核细胞系统原巨(megakaryoblast)幼巨(promegakaryocyte)颗粒巨(granular megakaryocyte)产板巨(thrombacytogenous megakaryocyte)裸核(naked nucleous),原巨核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直径1530um。胞核大,占细胞的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深紫红色,粗粒状,排列紧密。可见淡蓝色核仁23个,核仁大小不一,不清晰。胞质量较少,呈不透明深蓝色,边缘常有不规则突起。,幼巨核细

16、胞: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体明显增大,直径3050um。胞核开始有分叶,核形不规则并有重叠。染色质凝聚呈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增多,呈蓝色或灰蓝色,近核处可出现淡蓝色或淡红色淡染区,可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直径5070um,甚至达100um,外形不规则。胞核明显增大,高度分叶,形态不规则,分叶常层叠呈堆集状。染色质粗糙,排列致密呈团块状,染深紫红色。胞质极丰富,呈淡紫红色,其内充满大量细小紫红色颗粒,有时可见边缘处颗粒聚集成簇,但周围无血小板形成。,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成熟型巨核细胞):胞质内颗粒明显聚集成簇,有血小板形成,胞质周缘部分

17、已裂解为血小板,使细胞边缘不完整,其内侧和外侧常有成簇的血小板出现。其余的特征均与颗粒型巨核细胞相同。,巨核细胞裸核: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成血小板完全脱落后,仅剩细胞核时,称为裸核。,其他细胞A.网状细胞(reticulum cell)B.内皮细胞(endothelied cell)C.纤维细胞(fibrocyte)D.组织嗜碱细胞(tissul basophilic cell)E.成骨细胞(osteoblast)F.破骨细胞(osteoclast)G.退化细胞,E,D,A,吞噬细胞:单核细胞逸出血管进入组织后转变成吞噬细胞(原称组织细胞、巨噬细胞)。胞体大小变异甚大,直径1550um

18、,有时可至80um。细胞外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偏位。核染色质较粗、深染,或疏松、淡染,呈网状结构。可见核仁或无核仁。胞质丰富,呈不透明灰蓝色或蓝色,不含颗粒或有少量嗜天青嗜天青颗粒,常见有小空泡。,(一)过氧化物酶染色【原理】血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分解试剂中的底物H2O2,释出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为蓝色联苯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形成蓝黑色的颗粒,沉着于细胞质中。【结果】胞质中无蓝黑色颗粒者为阴性反应,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者为弱阳性反应,颗粒粗大而密集者为强阳性反应。,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片POX染色

19、,骨髓片POX染色,APL:呈强阳性反应,AML-M4:部分呈阳性反应, 部分成弱阳性反应,AML-M5:呈弱阳性,ALL:呈阴性,3%,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一)过氧化物酶染色【临床意义】过氧化物酶染色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阴性反应。因此,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最有价值。,(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 【原理】偶氮偶联法。染色原理是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将基质液中的-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

20、内酶活性所在之处。,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AP)【结果】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及杆状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嗜酸粒细胞-,(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临床意义】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 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 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可帮助细菌性 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减 低,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性极度

21、增 高,故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 别的一个重要指征。,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临床意义】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故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方法之一。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5.其他血液病。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NAP积分值可增高。,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铁染色【原理】人体内的总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骨髓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胞质内,幼红细胞胞质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含铁血黄素

22、。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中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铁染色【结果】1.细胞外铁 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阳性反应为在骨髓小粒上见到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状物质。,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铁染色【结果】2.细胞内铁 观察幼红细胞内的铁。正常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见到15个呈蓝色细小的铁颗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铁染色【

23、参考值】1、细胞外铁 1+2+,大多为 2+。2、细胞内铁 20%90%,平均 值65%。,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骨髓铁染色(Fe),细胞外铁:1 2+,大多为2+细胞内铁:2090%,平均值为65%,MDS-RAS铁染色,图中所指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细胞外铁观察,阳性为蓝绿色沉淀,+血色病,+AA、铁粒幼贫血,+感染,+AA、铁粒幼贫血,+NBM,IDA,(三)铁染色【临床意义】1.缺铁性贫血时,早期骨髓中贮存铁就已耗 尽,细胞外铁呈“”。因此,铁染色是目 前诊断缺铁性贫血及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 可靠和切合临床实用的检验方法。2.非缺铁性贫血如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细胞外铁多增加,常3+

24、4+。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铁粒幼细胞增多, 并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四、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免疫分型,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表面和/或细胞质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一)检测方法1、免疫荧光法2、免疫酶染色法3、ABC法,(二)临床应用1、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髓系:CD13、CD14、CD15、CD33淋系:CD1-5、CD7-10、CD19-20、CD52巨核细胞系: CD41、CD42、CD61红系:血型糖蛋白A或B,2、识别不同的淋巴细胞成熟T:CD2-4、CD7、CD8成熟B:CD19、CD20、CD22

25、NK细胞:CD16、CD56,3、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 CD3+/ CD4+ /CD8-杀伤性T细胞: CD3+/CD8+/ CD4-,4、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造血干细胞: CD34+、CD90+、Lin-髓系祖细胞: CD34+、CD33+T淋巴系祖细胞: CD34+、CD10、 CD7+、TDT+B淋巴系祖细胞: CD34+、CD19+,5、有助于识别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记忆T: CD45RO+、 CD45RA-活化T: CD45RA- 、CD25+、CD2+、CD22、 CD45RO+、 CD54+、CD58+,6、有助于对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研究用

26、免疫荧光法标记的活细胞可经流式细胞仪或免疫磁珠法 将其分离出来,并使对他们的研究成为可能。,7、可用于各种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8、可用于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一个完全缓解的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中,若出现CD19、CD22、CD10、CD7、CD5、CD13、CD37、CD34等任何一种抗原阳性同时伴有TdT+则诊断微小残留病存在。敏感性可高达10-4水平。,Monocyte Maturation,B Lymphoid Maturation,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特点1、ALL与AML细胞免疫表型特点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4、免疫学分类对

27、于双表型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细胞的分类和诊断也具有重要作用。,ALL和AML的免疫表型,注: a. CD7对少部分(10%)AML可阳性 b. 10%T-ALL病例HLA-DR可阳性表达 c. TdT在少数(20%)AML(M1)阳性 d. TdT对大多数成熟B-ALL是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ML-M2(CD33阳性,呈棕黄色沉淀),免疫分型(流式细胞仪),AML-M0(CD5、7、10、19、14、36、GlyA阴性) ( CD13、34、38、33、MPO、HLA

28、-DR阳性),细胞遗传学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出现,尤其是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应用,细胞遗传学研究在血液学领域内才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病的研究中不但确定了某些染色体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而且染色断裂点也往往成为寻找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标志。因此血细胞染色体的检查与分析对遗传性血液病和恶性血液的诊断、分型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也为遗传咨询、优生优育提供依据。,(一)染色体检查方法,见第十章分子生物学检查中第三节染色体检查。,(二)染色体分析,通常有两个或两以上的细胞分裂相中检出同一条染色体增加或结构异常;有三

29、个或三个以上细胞分裂相中有同一条染色体丢失才能作为一个染色体异常克隆。1、染色体命名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ISCN),按其长短和着丝粒的位置编为AG 7组,包括122号常染色体及X和Y性染色体;根据显带特点,将染色体划区分布,一般用4个符号表示特定区带,如“8q22”则代表8号染色体长臂2区2带。,(二)染色体分析,2、核型分析及书写核型是指中期分裂相的全部染色体按Danvers体制排列而成。其格式书写顺序是:染色体数目、性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各项之间以逗号隔开,性染色体以大写的X与Y表示,各染色变异以小写字母表示,见表5-1。一个完整核型书写方法如下:

30、47,XY,+8,t(9;22)(q34;q11)。表示47条染色体,增加了一条8号染色体,第9号与第22号染色体之间易位,断裂点分别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和第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二)染色体分析,3、染色体畸变包括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二类。 正常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方,另23条来自母方,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或称为二倍体(2n)。,(三)临床常见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临床常见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见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48,XY,+4,t(9;22),+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一)缺铁性贫血(IDA)是因体内贮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

31、致。【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3)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 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 异常。中度以上贫血 时,幼红细胞内血红 蛋白合成不足,细胞 体积减小,胞质量少。(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5)巨核细胞正常。,IDA,缺铁性贫血骨髓象,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核小而浓染,胞浆嗜碱,呈“浆幼核老”现象。,

32、(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1)急性期: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A)又称重型再障型(SAA-),起病急,发展迅速,常以严重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1)急性期:【血象】 呈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0.5109/L;白细胞明显减少;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骨髓象】 急性型再障的骨髓损害

33、广泛。 (1)骨髓增生明显减低。 (2)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 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3)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4)浆细胞分类比值增高。,AAA,急性再障骨髓象,骨髓造血岛成空网状,仅见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大量网状纤维,未见造血细胞,(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2)慢性型(CAA):CAA起病和进展缓慢,以贫血和轻度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多见,严重出血和感染少见。,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2)慢性型(CAA):【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平行性下降,血红蛋白多为中度或重度减低,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绝

34、对值低于正常,常小于15109/L;白细胞减少,多在(2.03.0)109/L;血小板减少,多在(3050)109/L。,【骨髓象】 慢性型再障的骨髓中可出现 一些局灶性代偿性造血灶, 故不同部位骨髓穿刺的结果 可有一定的差异。(1)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 减低。(2)巨核细胞、粒细胞、红 细胞三系细胞均不同程 度减少巨核细胞减少常 早期就出现治疗有效时 恢复也最慢,故在诊断 上的意义较大。(3)淋巴细胞相对增多。,CAA,慢性再障骨髓象,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网状纤维,组织嗜碱细胞及浆细胞增多。但仍可见部分中晚幼红等造血细胞,(三)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血象】(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

35、少,呈正常细 胞正常色素性贫血。(2)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数增多者,多在 (1050)109/L之间,也有白细胞计数在正 常范围或减少。白细胞分类计数可见一定数量 的白血病性原始或幼稚细胞,所占百分率不定。(3)血小板计数减少。,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骨髓象】(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 活跃。(2)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 增多,30%ANC(all nucleated cell,所有有 核细胞)。(3)因白血病细胞类型的不同, 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 而减少。(4)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 细胞增多。在急淋白血病 中,“蓝细胞”较其他类型 白血病中多见;在急粒和 急单白血病中,可见到

36、 Auer小体。,ALL,L1,L1,L2,L3,M1,M1,M2,M2,M3,M3,M4,M4,M5,M5,AML-M6,M6,AML-M7,M7,(三)白血病2、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ML为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细胞增生为主。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脾明显肿大和粒细胞显著增高。细胞遗传学的特征为具有特异性的Ph染色体。,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白血病2、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早期正常或轻度减少,随病情发展贫血逐渐加重,急变期呈重度贫血。一般为正常细

37、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疾病早期可在(20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分类计数粒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尤以中性晚幼粒细胞为多见,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高为慢性的特征之一。,五、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白血病2、慢性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血象】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疾病加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进行性下降。,【骨髓象】(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2)粒细胞系显著增生, 原粒和早幼粒细胞 10%,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也增多。(3)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制。(4)巨核细胞早期增多, 晚期减少。,C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医药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