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盱眙县201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盱眙县马坝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秸秆(j) 百舸(g) 哺育(f) 夜缒而出(zhu)B. 遒劲(jng) 忤视(w) 创伤(chung) 度德量力(d)C. 冰屑(xu) 瞋目(chn) 参乘(shng) 横行霸道(hng)D. 漫溯(s) 从容(cng) 戮没(m) 同仇敌忾(ki)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枯稿 蕴酿 意气风发 金璧辉煌B. 嬉笑 气概 陨身不恤 出其不意C. 文采 作揖 仗义直言 歪风斜气D. 烦燥 撕杀 哀声叹气 金榜提名3下列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
2、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当一种文化受另一种更具优势的文化影响时,这种文化就开始失掉原有文化的个性,原有文化的语言渐渐退化并最终消失,被优势文化的语言所取代。当然,语言濒危禾消亡的原因比较复杂,随着近现代文明的交流和冲突,大量
3、土著、少数民族语言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某些弱小民族虽然得以幸存,但它们的语言却因文化同化而消失。当原语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遭遇种族灭绝时,语言也就消亡了。导致种族灭绝的原因大致有:战争杀戮、外来疾病、自然灾难等。现在的全球化市场使地理位置上的隔绝已不复存在。城市化和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化的语言和支配性的文化模式,年轻一代会觉得自己的土语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于是他们放弃母语,开始学习主流语言。同时族群的离散和迁移可以迅速摧毁一个语言部落。语言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人类千万年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他们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沉积、蕴含在他们的语言中,并依赖语言代代相传。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将是人类思想和知识
4、宝库的损失,都意味着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永远丧失,科学家们就无法探索人类尚不清楚的文化现象,人类也就永远摧毁了尚未了解的东西。正如奇异的植物往往具有罕见的药物价值。濒危语言往往蕴藏着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语言消亡了,那种文化特有的知识就丧失了,观察世界的一扇独特窗户就关上了。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多样性,才有稳定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样,丰富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类的天性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不同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会产生彼此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同时每一门语言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植根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一个群
5、体的语言是同他们的自我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亚于他们的宗教。丧失了母语的人会找不到文化的归属感和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反而更难融入强势文化,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的核心要素。一种民族语言就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体系,它提供给人类观察和思考世界与自身的独特角度。当一种语言消失了,使用它的族群就会失去自身特征,产生认同危机。4.下列不属于语言濒危和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A处于弱势文化的语言被强势文化的语言同化。B战争残杀、外来疾病与自然灾害导致种族灭绝。C城市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主流语言的介入。D族群语言的世代传承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5.文中“奇异的植物往往具
6、有罕见的药物价值”中的“药用价值”在文中的含义是( )A具有重要的只是经验B独特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基因C文化精神中特有的知识价值D独具特色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传统6.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语句论据的一项是( )A一种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本组人群产生认同危机,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危机。B多样化的语言课程先人类的天性和丰富的心灵世界,可使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包容。C语言多样化可增加不同族群之间的新奇感和吸引力,有利于族群之间的和谐性。D丧失母语的人会失去文化精神的皈依感与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更难融入强势文化。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宝婺生传(清)陆次云宝婺生
7、,忘其名。顺治初,我师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
8、:“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尔不可却也。”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
9、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选自虞初新志卷九)【注】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我师:指清军。健儿:指清兵。勷:同“襄”,相助。白镪:白银。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憬然:醒悟的样子。7对下列
10、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生觅耗于华亭 耗:音信、消息B困乏无聊 无聊:精神空虚C盍留我馆中 盍:何不D生难之 难:感到为难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勷若事而徐访尔妻 娶妇而失妇,不可也B何用乎 问其人何若C坐叹于旅馆之侧 金固在,还之于子D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 促妇起,不能起也9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 )(3分)主人有女,欲妻之 以告主人,俟其返 还之于子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敢不以此为报乎 吾有女,当妻还妇者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
11、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11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生 秉 主 人 之 命 至 期 往 往 见 失 金 者 之 家 乃 亦 一 善 族 也 日 未 晡 生 闲 步 溪 头 遥 见 一 叶 扁 舟 半
12、 篙 春 水 中 有 翠 袖 云 鬟 之 人 掩 袖 而 坐 云 载 新 妇 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3分) 吾勿暇,尔不可却也。(3分) 四、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见贤思齐焉,_。(论语)(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3)执手相看泪眼,_。(柳永雨霖铃)(4)弟子不必不如师,_。(韩愈师说)(5)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6)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7)_,依依城里烟。(归园田居)(8)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10)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
13、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宿广惠寺黄庭坚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13首联既交代诗人行踪,又为后面诗句做铺垫。请简要说明之。(4分)14请联系全诗赏析“数行归雁月边横”。(3分)六、作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要求:写成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篇幅在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D2D 3 A.4.D5.B6.A7B8B9D10C11(1)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答对三处1分,答对五处2分,答对七处3分,答对
14、十处4分)(2)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行”、“为所”、句意各1分)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勿”、“却”、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浙江金华有一个书生,忘记了他的名字。顺治初年,我清军攻陷了金华,金华书生夫妻两人逃难离散了。书生趴在死尸堆里,才幸免一死。他妻子逃离时迷失了方向,被清兵捕获。不久,这支清兵转移到华亭驻扎。书生便到华亭来探询妻子的消息,结果没有打听到,书生困窘疲惫无可奈何,坐在旅馆旁边长吁短叹。旅店的主人看到他这副模样,觉得很可怜,便询问他原因。书生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主人说:“你认得字吗?”书生说:“认识”“熟悉算账吗?”书生说:“熟悉。”主人说:“何不留
15、在我的店里,给你找点事情干干,以后再慢慢寻找你妻子,好吗?”书生回答:“如果能这样,真是太幸运了。”书生进了旅店,尽力为主人操劳。主人非常安闲,生意却更加兴隆,利润也成倍增加。主人有个女儿,想把她嫁给书生,但没有说出口。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就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到旅店吃饭;吃完饭,付了钱,又急匆匆地离去。书生看见那人丢失了东西,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五十两银子。他向主人报告,等候那人再回店来。等到了中午,那人又急匆匆地跑来了,汗水湿透了衣衫,气喘吁吁,仔细看了看桌上地上,显出垂头丧气的样子。书生问他干什么,那人回答:“在找丢失的银子。”书生问:“丢失了多少?”回答说:“五十两。”书生问:“干
16、什么用的?”回答说:“拿到军营去娶媳妇。如今丢失了银子,该怎么办呢?”书生说:“银子还在这里,把它还给你,不必苦恼了。”随即拿出原来的银子,那人接过银子拜谢告辞而去。过了几天,那位丢失银子的人拿着两份请柬来说:“承蒙你还了银子,事情已办妥了。已订了日子举办婚礼。这件婚事是你赐给我的,我专程来请主人和你去吃杯喜酒。”书生再三推辞。主人说:“我没有空闲去,你就不要推辞了。”书生受主人之命,按期去参加婚礼,到了那里见到丢银子的一家,也是一户善良的人家。太阳还没有下山,书生到河边散步,远远看见一条小船,荡着春水,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裙,梳着环形发髻的女子,用衣袖掩着脸坐在船上,大家都说新娘子坐船来了。书生
17、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已原来的妻子;那女子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书生,好像是自己原来的丈夫。于是书生一下子大哭起来仰面倒在碧草地上,那女子也一下子大哭起来俯伏在孤篷船中。船到门口,催新娘子起身,她已经不能动弹了。问她原因,她回答说:“刚才看见一个人像我原来的丈夫,所以我伤心得要死了。”问那人是什么模样,这女子就叙说他的外貌穿戴,恰好就是书生。于是那位娶妻的人急忙去寻找书生,看到书生正悲伤得倒在地上起不来,问他是怎么回事,书生不肯说,一再追问他,才说:“刚才我看见一个人”话未说完,就哽咽得讲不下去了。娶妻的人一下子醒悟过来,说:“我知道了,这位女子就是你的妻子吧。你已经捡到了银子,那银子就是
18、你的了。你还给我银子而赎回了这位女子,这是上天要我为你来成全夫妻团圆啊。你不要难过,我感激你的道义,岂敢不以道义来报答?”书生感到此事很为难,娶妻人请求他的主人来作主。主人说:“还银子的人,是有道义的人;还妻子的人,道义不在还银子人之下。想要娶妻却得不到妻子,是不行的。我有个女儿,应当嫁给还妻子的人;你要娶的那位妇女,应当还给还银子的人。”大家听罢都认为两全其美,双方都从命了。因此,人们愈加推崇主人的义气,把他和两位义士鼎足而三地相提并论。10(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竟无语凝噎(4)师不必贤于弟子(5舞幽壑之潜蛟(6)山重水复疑无路(7)暧暧远人村(8)不雯何虹 (9
19、)春与秋其代序。(i0)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2首联交代了诗人到层城,借宿僧舍;(1分)描写了 “鸦啼”“残照”“初寒”“夜气”的景象(1分),渲染了一种萧瑟、清寒的氛围(给全诗奠定了一种冷清萧瑟的基调)(1分),为下文写“不遑将母”“ 无以为家”“ 苦无书信”做了铺垫。(1分)12这句诗描写月边几行大雁排成一字型横飞归去的情景,(1分)天边归雁尚可归家,以此反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1分)自己“苦无书信”,不能归家的孤苦、凄凉之情。(1分)13首联为景物描写,此处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14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妈妈经常给你讲过去的事情,在这些故事中哪一个故事最能触动你的心灵?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好文章。 1、写本文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可以妈妈的口吻直接叙述,也可以用写作者的口气转述,还可以二者兼用。 2、要选择好人称。写作本文最好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从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3、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叙。可用顺叙,也可用倒叙,中间还可以用插叙,都要注意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