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 次北固山下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自然之景言语为声览物抒情”,重在引导学生把握“借景抒情”这一手法,通过提取景物特点,结合创作背景,把握自然景物与作者情感的关联,理解作者情感。次北固山下是诗人王湾春日于江南所作。诗人触景生情,首尾联紧扣题目中的“次”字,点明羁旅之思,抒发了思乡之情;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江春之景,从细腻的观察体验中生发出含有理趣的佳句,表达了作者在漂泊途中的情感变化和哲思。这首诗在创作思路及景情关系方面,与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商山早行相似度很高,两首诗都属于格式相对规范的律诗。适合带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借助律诗的结构特点,把握诗人思想情感。2.学情分析
2、: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观沧海潼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秋词(其一)五首诗歌作品,初步掌握了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关注诗题、知人论世、聚焦意象、把握景情关系等方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对于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有了较好的把握能力,对思乡主题诗歌的意象特点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可能对景情关系的理解相对标签化、刻板化,产生“哀景-思乡”的思维定式。解读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歌,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在羁旅漂泊的境遇下,诗人笔下的景物特点和特殊感受,以及在具体诗句上呈现的情感差异。3.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关注诗题,提取意象,整体把握诗歌内容。(2)分析景物和意象特点,把握景情关系,结合诗人
3、经历,深入理解诗人情感。(3)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不同诗句间的情感关联和差异。4.学习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景物和意象特点,把握景情关系,结合诗人经历,深入理解诗歌情感。(2)教学难点: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不同诗句间的情感关联和差异。5.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回顾所学,设疑导入教师活动1观沧海天净沙秋思都是关于秋景的作品,但因诗人的境遇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观沧海因曹操处于_的境遇,抒发了_的豪情;天净沙秋思因马致远处于_的境遇,抒发了_的悲情。提问:相同的境遇下,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一定相同吗?学生活动1回顾所学,思考回答。评价设计1补充空白,总结回顾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中
4、诗人的不同境遇及不同情感。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已学古诗,明确诗歌的描写对象、诗人境遇与诗歌情感的关联。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环节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师活动2阅读次北固山下商山早行,回答问题:(1)诵读感知:用1-2个词语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题间寻情:题目中哪个字/词暗示了作者境遇?从中能够推断出作者的何种情感?(3)意象呈情:两首诗中出现的典型意象是?诗人借助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展示“雁”的相关诗句)学生活动2朗读诗歌,回答问题。阅读题目,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聆听记录。评价设计2完成诵读诗歌、题间寻情、意象呈情,回答相关问题链,逐步完成整体感知。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已经
5、学过的诗歌阅读方法,强化诵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诗题,聚焦典型意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为后续理解景情关系、深化情感理解做铺垫。环节三:逐联品读,析情明情教师活动3(1)分析次北固山下的景物特点,体会诗人情感在每联诗句中的变化。(展示表格)(2)总结律诗的结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思路和情感脉络。(3)讲授王湾的人物生平,对比王湾与马致远的相同境遇和不同经历。(展示表格)学生活动3自主完成表格,分享展示。体会律诗特点,思考记录。对比探究,补全表格,分享回答。评价设计3学生自主完成景情分析表格,包括每联的景物、景物特点、诗人情感。活动意图说明:把握具体诗句中的景情关系,体会不同诗句间的情
6、感关联和变化;知人论世,对比探究,理解在相同境遇下,诗人的不同心境及对应的景物特点。回扣导入环节的提问,深化对思乡主题诗歌的认知。环节四:课堂总结,再悟景情教师活动4(1)总结: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关注具体诗句的情感差异;两种情景关系:一致/不一致。(2)布置作业学生活动4思考记录。评价设计4完成课后作业。活动意图说明: 总结本课所学,深化对景情关系的认知,灵活把握诗人情感。迁移运用,巩固并检验所学。6.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 王湾7.作业设计: (1)完成商山早行景情关系表格,并根据律诗的创作思路,仿照课堂示例,概括每句的结构和内容。(2)在次北固山下和商山早行中,任选其一,进行诗歌扩写,不少于250字。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