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芒市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题号1303132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设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 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2、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根据以上材料对梭伦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D改革带有“折中”色彩3、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
2、位是(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4、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小国,一跃成为“虎狼之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5、商鞅变法后,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
3、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7、“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9、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
4、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间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10、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赔款 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11、韦驤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
5、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戌法12、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13、庆历新政和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措施过多,没有切中时弊B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D君主易位保守派上台14、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们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
6、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钱财C.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它受到教会压榨最严重15、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16、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 B. C. D. 17、十八世纪下半叶
7、的中国和埃及( )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对外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内部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济上都实行包税制 A. B. C. D. 18、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近代化的措施有( )阿里采用西方机器大生产发展军事工业 阿里聘请外国专家到埃及讲学和传授技术阿里规定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都由他亲自任免 阿里聘请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军事教官,为埃及培养新型军官A B C D19、阿里改革的性质是( )A.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改革 B.一次成功的富国强兵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C.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 D.一次失败的封建性的富国强兵的改革20、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
8、)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21、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获得解放的时候可获得一块份地C.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22、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
9、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2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政权面临的主要内部危机有( )农民的反抗斗争 城市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 强藩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反抗思想A. B. C. D. 24、日本的福津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及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25、“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10、(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26、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有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27、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
11、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用意是(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29、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
12、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30、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这充分说明( )A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B绝大多数官员很顽固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道路走不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设2个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
13、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材料二】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
14、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戊戌政变记(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哪些?(4分)(2) 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4分)(3)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
15、不倦;四、破旧采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维新五条誓文【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6分)(2) 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6分)(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8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