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信息系统的精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信息系统的精品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系统的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1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8.1.1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息资源是指为方便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有用的知识、情报、信息的结合体。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可选择性等经济特征,同时还具有它自己独特的依附性、转换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无限性、增值性等特征。信息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它对政治、科技、文化和军事的发展长期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摆脱了迟缓、封闭的传统模式,代之以高效率、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模式,使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信息与物质(材料)、能量(能源)一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信息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武器,是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组织的其它资源(包括人、财、物等)都要通过信息资源来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
3、发利用的全局管理,这种管理独立于信息技术,从经济的角度来管理信息,重视人和社会因素,追求一种将技术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的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独立的管理领域。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已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数字城市、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ERP等都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范畴,都旨在通过挖掘信息资源管理的潜力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资源管理的使命是在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运用适应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理论、技术、组织和规范来持续提升信息资源应用水平,使得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积累起来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
4、管理8.1.2 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要素1.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信息资源规划是以架构设计为主线而不是以进程计划为主线,总体的架构设计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总体架构如图8.1所示,包含门户体系架构、数据体系架构和应用体系架构。这些架构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入手,对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设计了一套合理的框架。只有在这个框架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布局,才能有效满足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信息资源
5、管理的环境是指通过制定统一的、强制的、自上而下的法规、标准以及规范以明确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各种技术框架与规范,所有相关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都必须遵循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4.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服务是要通过整合服务记录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管理对象资源目录库、服务管理规则库,以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求助响应管理、变更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等级协议管理等多项功能。鉴于服务技术性与专业性的不断提升,一些单位越来越不能胜任服务管理的要求,因此催生了外包式系统服务管理,把服务管理外包出去是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新趋势,也必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
6、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是基础构架平台软件技术,该技术包括整合平台、安全平台、系统支撑平台。基础构架平台位于硬件网络平台和系统平台之上,应用平台与应用软件之下,用于实现门户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内容整合以及流程整合。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完整的信息管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信息的上、中、下“三游”。信息的上游指了解信息的本质、特征、种类,产生过程,产生机构,以及如何传播等(这是信息资源管理者的必
7、备知识);信息的中游指信息的搜集、整理、组织与分析(核心的专业知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信息系统,信息的储存、检索、深加工等;提供下游的服务指了解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员应该“了解信息的上游,掌握信息的中游,提供下游的服务”。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高效的信息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网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信息资源网和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的,见图8.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构筑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肯花费一定的投资就可以买来。而信息资源网和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则必须组织大量
8、的人力,选择科学的策略方法,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逐步建立起来。实践证明,要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1.做好总体数据规划工作做好总体数据规划工作总体数据规划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业务战略规划。必须对业务进行全面规划,不断修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注重采用高新战术,提高市场竞争力。(2)信息技术战略规划。规划未来信息技术基础结构的发展战略,包括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战略、数据管理策略、整体网络设计策略、信息的分布处理策略和办公自动化策略。(3)总体数据规划。包括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重新设计,使业务
9、过程和业务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使企业管理更能满足计算机协同工作方式,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和效能,从而提高竞争力。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信息资源分类管理信息资源分类管理信息资源有多种类型。从信息的来源看,可分为企业组织内部业务数据、企业组织与外部的交换数据;从信息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结构化的信息、超文本信息、图像和声音信息;从安全保密看,可分为机密信息和可向社会公开的信息等。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办法来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如对内部的业务数据,大多是机密的且可以转化成结构化的信息,对这类信息可以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根据业务主题建立一系列主题数据库,使信息资源保
10、持高度一致性,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需要内外交换的信息,借助Internet技术的Web浏览器,把需要交流的信息制作成Web页面,彼此通过浏览器交流等。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包括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用户视图、概念数据库和逻辑数据库等标准。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标准 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信息组织、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础,是数据对象的抽象。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对所有的数据元素进行命名和定义,并控制数据元素在系统中的一致性。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信
11、息分类编码信息分类编码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和特征,将信息对象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信息分类编码则是指对已分类的信息对象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标准 用户视图标准是一组数据元素的抽象,它反映了最终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对数据实体的看法,是信息人机交互、人际交互,以及组织数据输入、存储和输出的基础。该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证、报表、账册、屏幕格式等。通过该标准的建立,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需求表述清楚。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是最终用
12、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用户的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的列表来表达。规范概念数据库需要广泛深入的业务知识和经验,需要业务行家的参与,共同分析、识别、定义出数据库的标识与名称以及主关键字和数据内容。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 逻辑数据库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观点。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逻辑数据库标准涉及各基本表的命名标识、主码和属性列表,以及基本表之间的结构关系。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4.使用集成化的辅助工具使用集成化的辅助工具现代信息系统建设融合了各种信息技术,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工作,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集成
13、化的计算机辅助工具的支持。针对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可以把集成工具系统分为规划工具、系统分析设计工具和系统建造工具,它们之间的衔接是通过元库实现的(元库中包含了数据字典等系统建设的一切文档资料)。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1.4 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1.技术管理模式技术管理模式技术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按实用、先进、性能价格比高的原则,开发管理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以及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保证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有效应用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有效地采用信息网络和多种信息系统对企业所需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
14、工、传递,并产生高价值决策信息;普及应用防火墙、信息加密技术等措施,增强各类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增强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管理,实现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按信息经济学中有关信息资源的成本、价值与价格的形成规律,开发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保证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资源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合理配置信息资源,评估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信息成本,确定信息商品价格,预测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预测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研究竞争对手,了解商
15、贸政策等。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人文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是根据企业信息化战略发展要求,按照现代管理科学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原则,重视企业员工信息行为,关注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安全环境,保证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性运营的管理手段。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企业信息人才的配备,电子商务信息战略的规划,制定信息政策,保证信息资源(营销信息、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设备等)发挥最大效益,利用信息法律解决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隐患等。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1.5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信息技
16、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构成了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背景。(1)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信息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知识是信息深加工的产物,因此,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目的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予以拓展和深化。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注重国家层次上的信息资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诸如信息安全、国家信息主权、信息产业的垄断和竞争、信息市场的规范、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活动中的利益分配、跨国数据流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政
17、治利益,不是依靠个人或组织的力量所能解决的,需要在国家层次上综合运用法律、政策、伦理的手段予以协调和解决。信息法律、信息政策、信息伦理是信息资源人文管理的三种基本手段。(3)三大管理模式的深化和融合趋势不断强化。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模式的交叉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资源,拓宽它的学科范围,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及学科体系的成熟和完善。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8.2.1 概述概述1.什么是项目管理什么是项目管理英国建造学会项目管理实施规则将项目管理定义为:“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
18、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得以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简言之,项目管理就是追求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项目管理的过程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是将抽象的需求规格进行归纳、裁减以及将其整理成一个可实施的、可验证的、可度量的过程,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现预定的结果。基本目标有三个主要的方面:专业(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目标,工期(时间)目标和费用(成本、投资)目标,它们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一般来说,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
19、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不考虑成本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一般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项目管理的目的是谋求(任务)多、(进度)快、(质量)好、(成本)省的有机统一。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的;(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地被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
20、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鉴于信息系统项目的上述三个特点,以下重点从信息系统的计划、进度、成本、人员、文档、质量监测、对外关系等角度来具体论述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8.2.2 计划、进度、成本管理计划、进度、成本管理1.信息系统计划信息系统计划1)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总目标规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则提出具体的发展步骤和每一步应达到的子目标,同时还应给出衡量具体工作完成的标准。
21、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了解用户单位当前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状况,包括软件、硬件设备,人员,各项费用,开发项目的进展以及应用系统的情况,同时,对用户单位当前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进行分析。(3)对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进行预测,提高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的正确性。2)子系统界定和分解子系统界定和分解 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进行独立开发再最终集成,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并使程序结构清晰。在系统划分前,需要按系统构成对系统分解,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之间进行的数据传递。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对
2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费用、人力、进度进行估算和安排,并确定各个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具体内容和方法见本节后续内容)2.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随着系统的类型、范围及功能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可以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将系统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根据项目的目的进行逐级细分,见图8.3。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测算,就是根据待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成本特征以及当前能够获得的有关数据和情况,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做出尽可能科学的
23、估计。在图8.3中,最难确定的是开发成本中的软件开发成本,而硬件成本和其它成本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估算出来。至于运行维护成本,则可根据开发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比值的经验数据和测算出来的开发成本一起计算。所以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测算的重点是软件开发成本。然而,由于软件是逻辑产品,成本估算涉及人、技术、环境、政策等多种因素,因此在项目完成前,很难精确地估算出待开发项目的开销。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四种: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1)参照已经完成的类似项目,估算待开发项目的软件开发成本和工作量。(2)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小的子系统,在估算出每个子系统软件开发成本和工作量之后,再估算整个项目的软件开发
24、成本。(3)将软件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解,分别估算出软件开发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成本,然后汇总,估算出整个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成本。(4)根据实验或历史数据给出软件开发工作量或成本的经验估算公式。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信息系统进度控制信息系统进度控制 对信息系统进度进行控制有两个普遍使用的工具:一是程序评估和检查技术(PERT)网,二是甘特图。PERT网将任务以精心计划的、关键路径网络的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甘特图以条形图的方式来表示项目任务及其持续的时间。在项目开始之初,这两个图都可以对项目进行规划和估计。一旦项目开始,实际的结果可能代替估计(PERT)网或同时与估计结合
25、起来(甘特图),以便能够反映项目进展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并对项目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1)PERT网网PERT网是项目任务的可视化计划图。每个项目决定自己的任务、相关的时间以及依赖关系。通常,任务总是从系统开发组织建立的可能任务的标准列表中选择出来的。PERT网使用的符号见图8.4。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4 PERT图符号标记法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4中圆圈代表一个任务的起始节点或终止节点。对于一个PERT网,只能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止节点,网络中的其它节点将最少有一个任务起始于该节点,并且最少有一个任务终止于
26、该节点。每个节点包含3个数:左边的数字(即图中的n1)是节点的标识号,右上方的数字(图中的n2)是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右下方的数字(即图中的n3)是节点的最晚完成时间。关键路径指从项目的开始节点到项目的结束节点的最长时间路径,也即项目的开发周期。细线箭头代表不在网络关键路径上的一个任务,粗线箭头代表所有处于网络关键路径上的任务,虚线箭头代表没有时间要求的任务。每个任务箭头左边或上边的字母(即图中的字母A)是任务标识符。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每个任务有一个惟一的字母标识符,可以使用任务标识符在任务列表报告中查找实际的任务名。使用任务标识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图与实际的任务名混在一
27、起。每个任务箭头的下方或右边的数(即图中的n4)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期望时间段,所有的时间段必须使用相同的单位来表示。建立PERT网的步骤如下:(1)建立项目任务的列表;(2)对每个任务分配一个项目标识符;(3)决定每个任务的大致时间段;(4)决定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B和C必须在A完成后才能开始进行;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5)画出PERT网络,将每个任务用它的任务标识字母标记,每个任务从头至尾连接每个节点,并将每个任务的时间段放在网络上;(6)确定每个任务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7)确定每个任务节点的最迟完成时间;(8)验证PERT网络的正确性。图8.5为某项目PERT网的一
28、个实例,由图8.5可以看出,该项目的总周期为19周,项目的关键路径是ABDG。A、B、D、G项目的延误和提前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执行周期,所以对整个项目的周期控制重点在于对A、B、D、G子项目周期的控制。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5 某项目PERT网实例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利用PERT网进行进度管理的缺点是:只有在对子任务的执行周期的估计相对准确的情况下PERT网才是有意义的,并且基于PERT网的进度管理必须清楚地定义项目任务之间的关系,假定前序任务结束后开始后续任务,则不能很好地处理任务重叠的情况。2)甘特图甘特图甘特图是基于二维坐标的项目进度图示
29、表示法。例如图8.6所示的某项目计划的简略甘特图,纵坐标表示组成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任务A、B、C等,横坐标表示完成整个项目的估计时间,时间单位可以是天、周或月。图中用长方型的进度条来表示某一个具体任务。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从图8.6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项目任务之间开始或结束的时间顺序关系。每个进度条的阴影表示目前某任务项的进展状况。在重要的日期时间上,甘特图简单地在图上自顶至底画竖条,即可观察该时间项目的进展情况,并且可以看到重复或并行的任务。如在图示的虚线时间,正在进行的任务项有A、C、E,而已经结束的任务项有B,待执行的任务项有D和F。第第8
30、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6 简单的甘特图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2.3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1.项目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分配项目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分配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时间主要决定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时间。信息系统项目中表现出人员与进度的非线性替代关系,即当开发人员以算术级数增长时,人员之间的通讯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可能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经验表明,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力分配呈现出前后用人少、中间用人多的不稳定人员需求情况。但是,作为技术工种,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不是一旦需要马上就能找到的。人力资源计划平衡是制定使人力资源需求波动最小化的进度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为了尽
31、可能均衡地利用人力资源并满足项目要求完成的进度。下面举例说明人力资源计划平衡的使用方法。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7为书店信息系统人力资源需求的网络图。为了讨论方便,假设参加该项目的所有成员都可以胜任彼此的工作,相互替代。一般地,人们都希望各项活动尽可能早开始,早结束。现在假设网络图中每一项活动都在其最早的时间开始,可以绘制相应的人力资源分配图,见图8.8。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7 书店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需求的网络图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从图8.8(a)中可以看出,书店信息系统项目共需32周的时间,总工作量为91人周;从8.8
32、(b)中可以看出,前3周需要5个开发人员,第4、5周需要4个开发人员,第620周只需要3个开发人员,第2131周需要2个开发人员,第32周需要1个开发人员。显然,该项目的人力资源波动较大。为使人力资源尽可能地平衡,现考察该项目的网络图。从图8.7中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关键路径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与集成、文档写作三个活动,而其它三个活动处于非关键路径上,这样就可以把设备采购活动推迟到第6周开始。调整后的人力资源分配图见图8.9。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8 基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的人力资源计划图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9 基于资源平衡的人力资源计划
33、图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个人软件过程个人软件过程PSP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是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一套旨在提高软件人员业务水平的训练教程,它是软件工程由定性走向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PSP为基于个体和小型群组软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控制质量,如何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等。在软件设计阶段,PSP的着眼点在于软件缺陷的预防,其具体办法是强化设计结构准则,而不是设计方法的选择。PSP为提高软件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方法。PSP训练分为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如图8.10所示,每一个步骤都要做
34、相关的练习,完成相应的报告。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10 PSP过程进化示意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由图8.10可见,PSP进化框架分为以下四级:(1)个体度量过程PSP0,目的是建立个体过程基线,通过这一步,学会使用PSP的各种表格采集过程的有关数据,作为测量在PSP的过程中进步的基准。PSP0.1增加了编码标准、程序规模度量和过程改善建议等三个关键过程域,以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过程意识。(2)个体规划过程PSP1,重点是个体计划,引入了基于估计的计划方法,用自己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新程序的大小和需要的开发时间,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估计参数,确定置
35、信区间以评价预测的可信程度。PSP1.1增加了对任务和进度的规划。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个体质量管理过程PSP2,重点是个体质量管理,根据程序的缺陷建立检测表,按照检测表进行设计复查和代码复查,以便及早发现缺陷,使修复缺陷的代价最小。(4)个体循环过程PSP3,目标是把个体开发小程序所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迭代增量式开发方法延伸到大型程序,即先把大型程序分解成小的模块,再对每个模块按照PSP2.1所描述的过程进行开发,最后把这些模块逐步集成为完整的软件产品。统计数据表明,经过PSP训练的软件工程师在以下几方面有极大的提高:(1)对程序大小和所需时间估算的准确性
36、;(2)对软件质量和开发过程中所引入的缺陷的控制;(3)生产效率。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群组软件过程群组软件过程(TSP)TSP(Team Software Process)是在PSP的基础上提出的软件开发群组管理模型,其目标是创建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小组,实施集体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最终指导开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预定的费用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TSP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小组开发过程的定义、度量和改进。在实施TSP的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贯彻集体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开发人员要努力完成已经接受的委托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要做好工作计划。开发小组一
37、方面应随时追踪项目进展状态并进行定期汇报,另一方面应经常评审自己是否按PSP的原理工作。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小组成员应按自我管理的原则管理软件过程,如发现过程不合适,应及时改进,以保证用高质量的过程来产生高质量的软件。项目开发小组则按集体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全体成员都要参加和关心小组的规划、进展的追踪和决策的制定等项工作。按TSP进行生产、维护软件或提供服务,其质量可用两组元素来表达,一组元素用以度量开发小组的素质,称之为开发小组素质度量元,另一组用以度量软件过程的质量,称之为软件过程质量度量元。通过对必要数据的收集,项目组在进入集成和系统测试之前能够初步确定模块的质量。如
38、果发现某些模块的质量较差,就应对该模块进行精心的复测,甚至对质量特别差的模块重新进行开发,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且能节省大量的测试和维护时间。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按TSP原理,可以在一个软件开发小组内把管理的角色分成客户界面、设计方案、实现技术、工作规划、软件过程、产品质量、工程支持以及产品测试等八类。如果小组成员的数目较少,可将其中的某些角色合并,反之,则将其中的某些角色拆分。总之,每个成员都要独立担当一个角色,独立负责。这将提高企业职责划分的层次性,形成分工协作的组织环境。4.项目团队的管理与激励项目团队的管理与激励团队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建设、时间管理和对员
39、工进行不断地激励。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1)团队建设。将项目目标确立为团队的共同目标,按照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团队分为若干程序员小组,形成有效的组织结构,明确角色的任务分配。有效的团队应该具备良好的内外沟通关系,大家相互支持,通常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2)有效的时间管理。这里指进度管理的微观方面,即将进度管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把任务安排给适当的人,并要求其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安排的任务要及时检查并给出评价,组员的任务通过任务书的形式下达。任务书控制流程包括:任务下达人、要求完成的时间;任务接收人认可,实际完成的时间;任务检查人的结论等。任务完成情况与奖金的分
40、配挂钩。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除了开发中心制度所规定的激励机制外,项目经理还应把激励理论应用于日常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帮助员工发挥潜能,把项目做好,并激发下一阶段的工作热情。8.2.4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1.信息系统质量的指标体系信息系统质量的指标体系1)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模式,其目标是:被业界普遍接受,与当前技术协调,与未来发展协调,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ISO9000系列标准自从1987年发布以来,已经陆续发布了十几个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41、,形成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体系,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我国1992年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制定了GB/T190001994系列标准。该标准颁布实施后,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受到了各行业、企业的极大关注。ISO9000系列标准包含了综合的质量管理概念和指南,是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理论的结晶,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对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以及在提高企业素质、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在ISO9000系列中,ISO9001是一个可以适用于所有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尤其是2000版的ISO9001
42、,将产品的实现过程流程化,并以板块化的形式对生产组织的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产品实现、测量与改进等提出质量管理的要求,更加适合软件行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我国以等同采用ISO9000族 标 准 的 方 式 建 立 了 我 国 的 质 量 保 证 标 准 族GB/T19000,我国作为ISO9000认证的国际互认发起国之一,成功地通过了首批国际同行评审,成为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国家之一。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建立了规范化的认证机构和审核员管理制度,确保了我国认证行业的国际地位。这些都为建立基于ISO9000的软件质量保证平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随着软件质量管理和认证工作在我国IT业
43、的开展,其支撑技术的研究、支撑工具的开发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用于描述有效软件过程中关键成分的框架,是国际标准ISO/IEC TR 15504:1998“信息技术软件过程评估”的基础。该模型的战略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能力来提高软件组织的能力;确保软件开发能力属于组织而非个别人;使员工的个人动机与组织保持一致;使组织能留住关键人才。CMM模型的5个等级如图8.11所示,其详细内容如下:(1)初始级。其特点是软件过程无序、没有经过定义;成功取决于软件人员的
44、个人素质。(2)可重复级。其特点是已建立基本的项目功能过程,以进行成本、进度和功能跟踪,并能使具有类似应用的项目能重复以前的功能。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已定义级。其特点是管理活动和工程活动两方面的软件工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已集成到软件机构的标准化过程中。(4)已管理级。其特点是已采用详细的有关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度量,并使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定量控制。(5)优化级。其特点是能及时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以不断改进软件过程。从第1级上升到第2级称为“有规则的过程”;从第2级上升到第3级称为“标准一致的过程”;从第3级上升到第4级称为“可预测的过程”;从第4级上升到
45、第5级称为“不断改进的过程”。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图8.11 CMM模型的5个等级 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 软件产业经历了三个时代:结构化生产时代、以过程为中心的时代和工业化生产时代。美国从1995年开始进入工业生产时代,而我国尚处于从结构化生产时代向以过程为中心的时代的过渡阶段。管理是影响软件研发项目全局的因素,技术只影响局部,而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必须关注技术、过程和人员这三个相关的因素,它们被称为软件产品的质量三角。可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全面质量控制:(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如
46、对小组成员进行PSP和TSP培训;(2)采用国际通用软件质量评测标准,如ISO9001和CMM;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进行软件配置管理,对软件的变更实施严格的控制,建立和维护在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的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7)进行全面测试。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2.5 文档管理文档管理文档是记录信息系统开发思路、过程、方法及运行状态的书面形式的文字资料,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是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工具。规范的文档意味着系统是按
47、照工程化开发的,意味着信息系统的质量有了形式上的保障。文档的欠缺、随意性和不规范,极有可能导致原来的开发人员流动以后系统不可维护、不可升级,变成一个没有扩展性、没有生命力的系统。系统文档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文档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文档编写的指导与督促;文档的收存、保管与借用手续的办理等。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2.6 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对外关系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信息系统能否顺利实施。从开发方的角度看,对外关系主要是指与用户方的关系,一个信息系统从规划到实施,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开发方的任何人员都应有足够的敬业精神,不要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
48、更要从全局出发,从项目出发,正确处理与用户的关系,尽量主动多与用户沟通,争取用户的支持以满足系统需要。开发方与用户的关系往往与开发质量有关,但关系的变化,首先又要损害质量,认识到这一点,用户方也要从大局出发,与开发方密切配合,提供所需的一切资料。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8.3 运行与维护管理运行与维护管理 8.3.1 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管理1.系统运行情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有正常、不正常与无法运行等,后两种情况应对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的原因进行尽量详细的记录。运行情况的记录对系统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项工作应作为一项规章制度,由使用人员完
49、成,或在系统中设置自动记录功能。系统运行情况记录应作为系统的基本文档长期保存,以备系统维护时参考。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系统运行日常维护系统运行日常维护 系统维护根据其目的可分为日常维护与适应性维护。日常维护是定时定内容地重复进行的有关数据与硬件的维护,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在数据或信息方面,需给日常加以维护的内容建立备份、存档、整理及初始化等。大部分的日常维护应该由专门的软件来处理,但处理功能的选择与控制一般还是由使用人员或专业人员来完成。为安全考虑,每天操作完毕后,都要对更改过的或新增加的数据作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于不同的磁盘上或其它存储介质上。第第8章章
50、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在硬件方面,日常维护主要有各种设备的保养与安全管理,简易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易耗品的更换与安装等。硬件的维护应由专人负责。对于系统运行中的突发性事件,应由信息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处理,有时要由原系统开发人员或软硬件供应商来解决。对发生的现象、造成的损失、引发故障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等必须作详细的记录。第第8章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3.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适应性及生命周期。系统的适应性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工作,并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其内容包括下列几项:(1)系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