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植树的牧羊人学习目标1.能快速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正确划分文章段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3.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中心。4.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和回报的精神,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预习课前,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3.能梳理课文内容,准确概括故事要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植树的牧羊人(板书),这篇课文介绍一位孤独的农夫在荒原上种树,数十年如一日,最终,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
2、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出示图片),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本节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二、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体会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回报的精神。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3.能梳理课文内容,准确概括故事要点。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测生字词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解释生字词的请举手。好!下面检测预习效(一)屏幕出示植树的牧羊人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一、指名读生字,解释难理解的字词。坍塌(tn)(彤) 废墟(x)(嘘) 戳(chu) 酬劳(chu) 干涸(h) 沉默寡言(gu) 刨根问底(po)(bo)二、解词。1、
3、干涸:干枯,没有水。(出示图片)2、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出示图片)3、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刨:用锄头等向下向里用力。4、沉默寡言:不爱说笑。寡:少(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理清故事的节。(一)出示植树的牧羊人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情节自学指导比谁朗读课文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比谁能理清故事情节。(二)教师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提醒其他同学边听边准备概括段落大意。
4、1.指名读第1段。师:第一段写了什么?生:概括了人物“难得的好人”形象(或: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是什么)。师:有什么作用呢?(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教师出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 指名读2-12段师:2-12段写了什么?(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生:“我”第一次见牧羊人的情形和高原的情况。师:作者初遇牧羊人,当时牧羊人是什么情况?高原是什么情况?(请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在表内出示答案)3. 指名读第13-17段4. 师:13-17段写了什么?(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生:“我”再次见到牧羊人的情形和高原的情况。师
5、:作者再次遇牧羊人,当时牧羊人是什么情况?高原是什么情况?(请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在表内出示答案)5. 指名读18-20段师:18-20段写了什么?(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生:“我”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的情形和高原的情况。师:作者最后遇牧羊人,当时牧羊人是什么情况?高原是什么情况?(请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在表内出示答案)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1913年)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不太爱说话,自信、平和;生活一丝不苟;牧羊同时种树;到处是荒地;村庄成了废墟;泉眼干涸。 再见牧羊人(六年之后)身体还很硬朗;不再放羊,改养蜂;依然沉默寡言,依然种树,种的树品种增多。 树木已蔚
6、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溪水。 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已87岁;住在原来的地方。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如今生机勃勃,已成一片沃土;人们搬了回来,生活得幸福、安适。 师:(师指着图表)同学们,大家来看,这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生:时间顺序。师:这部分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原种树的故事,这是这篇叙事小说的主体。那么,最后一段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来接着朗读。6. 指名读第21段师: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生:高度赞扬牧羊人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的敬佩之情。过渡语:我们理清了故事情节,那么,牧羊人身上有哪些优
7、秀品质呢?第二节课时我们学习。下面进行当堂训练。五、当堂训练(一)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D )A.数落(sh) 坍塌(t) 微薄(b) 挑头(tio) B.琢磨(zu) 溜达(li)山毛榉(j) 流淌(tng) C.白桦(hu) 薄荷(b) 鲜嫩(nn) 干涸(h) D.酬劳(chu)薰香(xn)废墟(x) 呼啸( xio)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C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校长的一
8、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D.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二)临摹生字当堂训练(二):临摹生字 认真观察楷体字的笔画、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的字和田字格里的字一个样。1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间架。(重点观察“溜达”的“达”最后一笔;“微薄”的“薄”结构)。2.学生临摹生字。3.出示学生写的字。点评:课文后田字格里的字是标准,请大家找出他的哪个笔画和田字格里的不一样。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楷书。)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认会写生字了,最后听写生字。(三)听写生字当堂训练(三):听
9、写生字学生准备,2分钟后听写。比谁能得满分。学生准备,2分钟后听写。比谁能得满分。教后记: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和回报的精神,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中心。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植树的牧羊人。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和回报的精神,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中心。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要进行两次先学后教。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分析人物形象(一)出示自学指导植树的牧羊人第一次“先学
10、后教”: 分析人物形象自学指导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二)讨论、纠错。指名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后出示答案。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文中“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的话语都不多。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是一个勤劳的,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主旨(一)出示自学指导植树的牧羊人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文章主旨自学指导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谈谈你对课文
11、主题的认识。(二)讨论、纠错。指名学生回答,回答正确后出示答案。文章的主题是赞扬牧羊人是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一个人就是值得敬佩和伟大的人。(三)教师小结: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对于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好好学习,乐观向上,多为社会做贡献。过渡语: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榜样,你如何评价呢?四、当堂训练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200字左右。时间:10分钟。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