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管理的几点调研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社会管理的几点调研建议.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层社会管理的几点调研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行的快速推进,*工作趋于社会化管理,推行”连社”合一,双重管理,面对城镇化进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秩序运转的根本保障。以下是我对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只有深入群众,掌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才能实现人们群众追求平安、和谐、幸福的新期盼,才能与时俱进的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首先,要健全体制机制,实现群众工作全覆盖。目前,在城镇化建设的过渡期,我们不得不实行”连社”双重管理的格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
2、、妇联等群众组织作用,及时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其次,要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群众工作满意度。突出民主标准,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在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中化解矛盾,在落实民权中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变政绩考核为群众评判,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以此形成鲜明的群众工作导向。 2、城镇化发展,安居稳定是前提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整合集中居住是必经之路,要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从职工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才能促进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1、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前提,积极稳步推进连队整合集中居住。从全局、长远的高度审视连队整合集中居住的重大意义,调动职工群众集中居住的积极性,应正确认识连
3、队整合集中居住不是职工居住自然点的简单合并,不是人口简单的空间集聚,而是牵动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涉及职工群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连队生产关系的变革。 2、应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农业发展力度,继续推进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外向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场职工增收致富。 第二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问
4、题。基层社会管理如何加强。如何走出新的路子。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平安、促 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近期,我们对萍乡市安源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主要工作情况 强化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安源区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制发了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法制及政法综治社会
5、管理工作。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载宣传文章、图片、音像资料200余篇;组织了50场政法综治“走基层、创平安”文艺团队在乡村社区巡回演出,观众达万人;发送短信20万条;走百村,入千户,深入村民家中关心帮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公民法制意识、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知晓度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关怀服务,特殊群体得到有效管理。打造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制度。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注重整合
6、机关干部、基层党员、村(社区)两委班子等工作力量和资源,因地制宜配置每个格内服务团队。建立特殊人群常态化管控机制,扎实开展毒品打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帮教和服务。深化“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加强未成年青少年管理和教育,“阳光学校”正积极筹建中,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强化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了重要路口、主要街道、重点部位的监控全覆盖;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安源暴雨”行动,进一步加强派出所巡防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城区见警率大幅提高;广泛开展农村群防群治活动,农村治安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治安突
7、出问题整治,加大了对重点地区和治安乱点的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打击街面两抢、入室盗劫、打击非法传销、打击黄赌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区治安形势不断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三季度人民群众公众安全感测评安源区在全省排3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强化关键突破,重点难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实施社会平安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维权、协调沟通和权益保障等机制,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延伸调解网络,全区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信访总量及进京、到省到市上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实现了信访形势的持续好转,保障了社会的和谐与平安。服务下沉,探索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城区街道选派
8、责任心强的机关干部到社区,有效破解了居民办事难的问题。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通过微博、社区论坛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控化解网上舆情,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存在问题 群众的利益诉求格局日趋多元。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大量利益诉求以矛盾纠纷形式凸显出来,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矛盾主体多元化,主要为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等方面,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兴起,群众越来越注重利用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规范,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恶炒、恶意
9、中伤、散布虚假消息等现象逐步增多,严重影响着网络舆情的正确导向。 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日趋滞后。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部门和乡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缺乏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利用不足,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公民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三是基层政法保障力度不够。基层警力有限,基层政法综治工作人员兼职现象突出且变动频繁,难以保证专职专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总量有限,而且在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依
10、然极大。一方面,群众对基础教育、就业培训及信息服务、公共 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相关服务等的需求还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导致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随之提高。另外,由农民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建议对策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基础。一是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
11、配上机会平等。三是建立健全收入平衡机制。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社区、向农村倾斜,建立符合区情、统筹城乡、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以加强社区建设为重点,构建社会管理平台。一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把能下放的职权下放到街道和社区,使其有权管事、有人做事、有钱办事。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村级组织建设。依法加强对民主直选村委会干部选举的监督和领导,设定严格的干部候选人标准,严防一些地方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插手选举,确保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有效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三是加大村(居)、社区资金
12、和政策保障力度。着力解决村(居)、社区一级组织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经费、场所的保障问题,有效提高村(居)干部工资待遇,进一步完善村(居)干部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 以矛盾纠纷化解为突破,解决社会管理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管理各类矛盾,有力促进社会和谐平安。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调处机制。四是探索建立突出矛盾纠纷长效化解机制。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完善基础性、关键性社会管理制度,做到有用的硬办法要用好、软办法要有效、老办法不能丢、新办法要跟上。一是创新社
13、会组织管理服务。二是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三是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提高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的能力,严防形成由网上向网下传导的社会破坏力量。 以推进依法治理为载体,提升社会管理固本根基。一是强化政权法治意识。二是坚持依法施政办事。法治要有法,亦要执法,任何人都不得随意突破法律法规的边界。作为行政主体,要做到用制度行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坚持按法律法规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合情合理合法办事,决不盲目决策、随意行事,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
14、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信力和满意度。三是广泛深入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四是加强依法治理社会痼疾。 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将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基层社会管理需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关注社会发展重难点,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第三篇:基层教育调研及建议基层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一个人才的培养,基层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农村第一线的教育,条件是
15、非常艰苦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陋就简使教学朴素而丰富,给学生以启迪,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知识面拓宽,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在一点点的积累中丰富知识为以后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基层的教育是长远教育重要保证 步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依然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对基层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基层教育的环境大大改善,随着义务教育的免费,基层教育的发展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基层育人环境改善的同时,基层教育的许多弊病却呈现出来,教师积极性降低,生源流失,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学校的官本位主义等等,基层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我
16、国农村教育现在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育水平很低,老人基本上是没受过什么教育,中年人受过教育的很少,小孩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虽然现在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一些新的问题又很突出。其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学校的教学设备很落后。即使配置了电脑教室的农村学校,由于不允许收取上机费,也被迫停止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投入不足也造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资助贫困学生等工作缺乏资金来源。其二是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现在的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面临着更大就业压力,在他们看来读书根本不是很好的出路。况且现在读了书出来一样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很多孩子选择了去城市打工。其次是农村
17、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改革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系统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这种分配不均的沟壑在不断扩大并且愈演愈烈。而且无论在校园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的配备等等方面乡村学校和城镇里的学校均不可同日而语,城乡的这种差距确实是常事,但我
18、们忽略的是这种差距的不断扩大,大家可想而知。基层教师工资低,福利少,基层学校设施虽得到改善,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导致了基层义务教育发展的畸形。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是长期存在的非一时所能解决,但生源流失和师资力量流失的问题一时不解决将极大的影响基层教育的发展。所以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严格控制一些学校有偿的扩招借读行为,同时要严格控制教师工作调动的审批。 学习环境对学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 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
19、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国家为了让全体国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希望孩子们都能上的起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上面说到这对于基层义务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非巨大作用,现在我阐述一下。国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那点学杂费对于现在一个家庭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免除学杂费的效果也就打了一个折扣。 然而免除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打击,学校少了很大的一份收入,这个并不说明教育的
20、功利性。虽然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后对基层义务教育学校有资金投入,但一方面投入比例不大,另一方面这个资金政府控制的很严格,导致学校的一些正常活动受到影响以及教师的福利待遇大大降低,基层教师的工资待遇本来不高,这样的举措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于是也出现了教师流失的情况,教师作为基层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积极性降低对基层教育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国家应提高基层一线教师的基本工资及福利待遇,减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帮助基层学校改善人才流失的状况。地方政府可以设专款,每年奖励那些基层义务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为主体的学校,相关领导应放下官本位主义,提拔那些为学校作出贡献的教师
21、,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关心教师队伍,物质上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提高福利待遇,关心一线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上,加强联谊活动,丰富基层教师队伍的业余生活等,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教育的一个主体,学生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到基层教育的良性发展,然而在作为基层的农村,由于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常年在外,留下了这样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大问题,随着现在社会流动人口子女与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他们普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乏管理教育的现象,这给基层义务教育的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人民的一些教育观念也发生改变,对留守在家的孩子
22、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孩子父母才能解决。作为县一级的基层政府,在发展经济时所遇到的问题无非是一些区位条件的影响和人才的缺乏。教育的根基在基层,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的受教育人口远远大于城市,基层教育是根基,根基不牢,如何向上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基层教育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在走访一些学校过程中,相关领导告诉我:近年来捐资助学的越来越多,一些企业,甚至一些在外面打拼的不错的个人都来学校捐资助学,为家乡孩子的教育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读书无用观”存在于基层学生的思想中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家长和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未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身
23、说法是最有效的,基层学校应该抓住本校毕业的优秀校友典型,对他们成长的事迹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方式可以是编写校友先进事迹书卷或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等。从而 在学生心中树立模范。同时加强对学生优良风气的引导和形成,加强学校的管理,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而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力量,也对基层义务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关注,对基层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予以曝光,对基层教育发展的一些诉求予以如实报道,反馈给政府和社会,从而为政府关于基层教育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对基层教育的大力支持,让基层教育发展焕发勃勃生机。社会各方面力量要加强对基层义务教育的关注力度,加大对基层教育的帮扶
24、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建议*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东临醴陵市、攸县,南连衡阳,西接湘潭县,北毗*市,是国家批准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核心区和前沿阵地。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总人口44.9万人,其中女性2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1%。 一、基本情况 : 全县有19个乡镇和94个县直单位(不含垂管单位),有75个 单位配备了1个以上女领导干部。目前,全县女干部(包括教师)人数占干部总数46%,其中县级女领导5人,占同级的13%;全县科级领导干部594人,科局级女领导115名,占同级的19%,其中正科实职17名,副科职女领导98名。
25、女领导干部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乡镇党政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100%,有5个乡镇配备了2名以上女领导干部;全县332各行政村,23个居委会,每个村至少有一名以上女性成员。女性进入村支两委班子100%,其中女性任村主职20人;有1278名村干部(含居委会),其中372名女性干部。占总数的29.1%;全县有女党代表43人,占14.8%;县女人大代表40人,占19.4%;县女政协委员65人,占33%,比例比上届均有所提高。全县共有18651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110名。去年发展党员400名,其中女党员120名。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环境优化。 组织部与妇联联合开展“党建带妇建,妇建促
26、党建”的活动,形成了领导重视,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妇女参与的良好局面,妇联组织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领导重视。妇联主席列席参加县委常委有关会议,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妇联工作汇报,研究妇女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妇联开展工作并出席妇联举办的重大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年来,县妇联有5名干部得到提拔,其中3名正科,1名副科,使妇联成为培养优秀女性人才的基地。还提拔了一批乡镇妇联主席,2021-2021年调整交流了10名乡镇妇联主席,且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二是政策支持。坚持妇女儿童工作“五个纳入”,并由县委组织部制定20212021年*县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2021-20
27、21年共提拔副科职女干部57名,其中正科职9名,规划的其他各项目标已提前实现。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以及女村支两委委员选举工作,电视宣传推介优秀妇女,确保了女性进入村支两委班子100%。女性任村主职20人;县女党代表43人,占14.8%;县女人大代表40人,占19.4%;县女政协委员65人,占33%,比例比上届均有所提高。三是经费落实。县政府将妇联工作经费及妇女儿童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县妇儿工委经费,“三八”、“六一”活动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四是部门配合。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不仅从各自职能上支持妇女儿童工作,而且从物力、财力上支持妇联组织开展工作,建立了密切
28、协作,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 (二)、网络健全,辐射面广。 一是巩固基础阵地,健全组织网络。把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形成了一个辐射面广、延伸线长的纵横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乡镇妇联、县直单位、村妇代会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目前,全县有乡镇妇联19个,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98个,村妇代会332个。二是拓展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妇女组织。我县的15个居委会全部建立了妇委会。县妇联专门举办了业务培训班,加强了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并就社区妇女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了详细调查,为完善社区妇女组织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成立了巾帼维权服务站,建立了“流动妇女平
29、安之家”,其中渌口镇接龙桥居委会被评为湖南省“流动妇女平安之家”。三是创新组建模式,拓展横向组织网络。积极引导兴趣型妇女组织建设,成立了笛子、舞蹈、秧歌、腰鼓、诗社等妇女组织,形成妇联组织独具特色、万紫千红的局面。县妇联依托“党建带妇建”,把非公经济领域中妇女组织建设工作主动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依托党建优势,突出配套功能,做到与党组织建设同加强、同推进,建立了20个非公企业妇委会。光大物业是县妇联先行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建立妇委会组织,开展了“比技能、讲贡献、树新风”的主题活动,得到物业公司女职工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我县的物业管理更规范,服务更好。 (三)、搭建平台
30、,创新载体。 一是搭建教育平台,提升妇女素质。与组织部,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优秀女干部培训班,每年有40人进入女干班培训;委托清华大学、省委党校举办*县优秀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把女干部“送出去”培训;2021年三八节举办“追求卓越,美丽人生”为主题的专场演讲会,特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李真顺先生和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唐娅辉女士主讲,全县女干部700多人参加,反 响很好;针对不同群体,突出办好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女青年能力提升培训等,为农村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交流合作,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70%的村妇代会主任兼任了远程教育管理员,依托远程教育培训,加强了对村妇代会主任的各
31、种培训,提高了村级妇女组织的战斗力。二是搭建成长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乡妇联主席到县妇联跟班学 习制;组织部采取女干部下乡挂职锻炼,新提拔干部到信访局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女干部的综合能力;开展渌湘女性人才论坛,建立女性人才库,关心女大学生村官、女选调生、选拔生的成长,采取座谈、调研、项目跟踪等方式发现、了解、培养人才,加大对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三是搭建创建平台,推动典型引路。开展了“学习十七大争当时代新女性”、“岗村联手,共建美好新农村”、创建“巾帼示范林”、巾帼“爱绿,养绿,护绿”等活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围绕促进妇女再就业,与县劳动局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妇女就业招
32、聘会,与明德职校联合举办了女农民工用工培训班,为妇女再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围绕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救助贫困儿童活动,春蕾行动、秋季助学等为弱势群体解决了后顾之忧,组织广大妇女捐款捐物支持四川灾区;围绕改善社会风气,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十佳儿媳”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树立典型,带动基层妇女工作全面提高。县妇联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并切实发挥好各类典型的引导带动作用。在农村,培养树立了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建立了一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和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大京管委会残梅村何雄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同时被评为省科
33、技示范带头人,县地税局办税大厅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马云舞荣获“省巾帼标兵”,县妇幼保健院被授予“*市巾帼文明岗”,肖让平荣获“市巾帼建功标兵”等,以典型的力量激发更多妇女的创业激情。并在妇联系统开展“三争、双带”(争创先进妇女组织、争当优秀妇女干部、争创一流业绩、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等活动,实行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包干到人的工作机制。开展了先进妇女工作基层组织、优秀妇女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认真干事,激情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妇女工作认识不够清。妇女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远非妇联组织自身的义务。妇联组织只是群众团体,只
34、是“桥梁纽带”,其职能、职责都不具备直接为妇女提供政策支持、培养使用,教育管理、解决问题等行政能力,对妇女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重大问题也只发挥民主监督、沟通协调的作用。妇联工作不能等同或代替妇女工作,二者除了在工作对象和目的性的一致之外,其内涵与外延、职能定位、工作方式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将妇女工作片面理解为妇联工作,使得妇女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位”。 (二)能力素质偏低。当前基层妇女干部素质能力相对较低。乡妇联主席和村妇代会主任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自身素质较低,对妇女工作认识不够,在工作目标、措施上没有超前性,不能把握妇女工作大局,有“就妇联论妇联”的狭隘意识,不知道该怎样去开
35、展妇女工作,在服务弱势人群、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上难想高招,对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没有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提高妇联干部自身素质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维权手段较弱。受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生儿防老、续继香火”等封建余毒思想的深入侵浊,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容易遭遇家庭暴力、性别歧视、遗弃等权益侵害,妇联在维权方面缺乏有效措施,事实上还处于工作上的薄弱环节。 四、建议及对策: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网络。 在农村的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场、城市的专业市场设立妇女代表会;要适应妇女组织专业化、区域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非公有制经
36、济组织等领域和单位建立妇女组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 妇建服务于党建,协助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促使规划中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提前达标。加强对妇联干部的教育,着力提升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优秀女性到妇联岗位工作,同时又要适时将妇联干部推荐出去,加快流动,使妇联组织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重要基地。 三是多措并举,积极改善基层组织的工作条件 较好地解决妇联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工作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乡镇妇联主席建议使用行政编制,对那些长期工作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又确因年龄或职数等原因不能进班子的建议为其解决副科级待遇。村妇代会主任和妇联
37、主席进村支两委和社区党政班子,其工资报酬纳入村干部的补助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享受同级党委(党组)所属部门负责人的政治、生活待遇。建议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的离任村妇女主任解决生活补贴。 第五篇: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是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显的尤为重要。“十
38、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乡镇作为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加强和完善,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切实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当前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这种管理格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话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近年来,在市
39、委正确领导下,我镇社会管理格局的创新上取得了部分成绩。然而,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陈旧的管理方式和落后的服务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的落后。社会管理需要与时俱进,管理的理念与方式要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目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还并没有完全形成、完全确立起来。一些干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对社会管理还比较陌生。部分干部对社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公民权利缺少应有的尊重,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自我意识较强,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选择性,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习惯
40、于用计划经济那套做法、那套理念来管人、管事、管物,与新时期的最大限度的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秩序要求还不能很好适应。 2、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社会管理和服务是一项专业很强的事业,需要专门的人才,特别需要大量的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才。经过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的人员编制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适应新形势的专门管理人员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我市虽然加大了公务员的招考力度,也选派了部分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但是实际情况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3、管理和服务的方式不灵活。部分机构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着简单管理甚至粗
41、暴管理的现象,主要采取单一行政干预手段,即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和指令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全社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传统社会中乡规民约、社会习俗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定的功能。但是,在社会改造的激烈过程中,对传统社会管理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硬管理有余,软管理不足,缺少柔性化的道德教化、沟通协调。 4、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随着新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等诸多的社会问题大量出现,需要建立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但是现在乡镇工作大部分跟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
42、向转,新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还没有在乡镇建立起来。因此,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自治制度执行不力。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但是由于村民自治制度配套法规的欠缺,村民自治制度在设置和可操作性上显得过于粗略和原则化,在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规范上显得空泛。由于村民自治过程受到传统观念意识的阻碍,村民普遍自治意识不强,部分村干部素质较差,思想观念未跟上,致使村民自治政策宣传不到位,工作作风、工作方式转变不到位,群众与村干部的关系不太
43、融洽,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关心程度不够,不愿意参与管理和监督,缺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群众基础,使得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最佳效应,不能很好的行使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 2、基层自治组织不完善。在社会基层管理组织,如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两种服务相关组织,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妇女组织、治安巡逻队等协调相关组织,农业合作社、文化技能培训机构、文化娱乐组织等服务相关组织。这些自治组织在服务与引导群众方面都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组织仅仅停留在形式表面上,只成立相关组织,而没有开展实际工作。一些组织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能正常的运转,但是由于组织程度不高,组织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约束,组织人
44、员流动性强,组织结构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其行使组织自身职责不力,并不能为群众带来任何效益。 从我镇现实情况以及社会管理的总体形势看,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原则,将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摆在首位,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以基层群众团体为主题的自治组织相结合的管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各类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1、围绕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干部素质。 针对当前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存
45、在的很多问题,体制机制的建设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社会管理最终要落实到“人”。要做到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必须致力激励约束的创新。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
46、”、“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通过对干部激励与约束,提升干部工作水平,融洽干群关系。在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的同时,重视社会的管理与服务制度建设,一方面用制度来约束干部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实现切实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创造良好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环境。 2、围绕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加大对阳光服务中心的投入。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不灵活的问题,建立一个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可以根本的解决好这一难题。实行便民服务中心与乡镇政务公开一体化,在便民服务建设中,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惠民服务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推进了便
47、民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便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在镇阳光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带动下,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分别成立自己的便民服务站,采用“代民办事”的方式,提供免费的咨询和代理,快速有效的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3、围绕加强经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 当前乡镇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改革创新,探索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完
48、善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 1、促进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发展。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引导。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体制。完善各类组织的工作内容,优先发展对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组织,重点培育对基层公益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对村民自治有重要作用的组织。使其在推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谋求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各类组织沟通群众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 2、加强对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监管。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对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提高政府监管效力。增强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的稳定性和时效性。实行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力度。 第 24 页 共 2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