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规范演练3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年多时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历程表明()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A.B.C. D.解析: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进行科
2、学研究,这是科学实验,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再到第300次发射,表明实践推动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符合题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300次的发射,不是对同一事物的反复认识,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认识是如何形成的,不符合题意。答案:B2.曾经,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C.
3、 D.解析: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答案:A3.经过10多年准备,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2019年4月10日,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让人类终于看见黑洞真容。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表明受主客体因素影响,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说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成功认识世界的前提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证明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
4、之物A. B.C. D.解析:依据题意,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过程说明受主客体因素影响,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证明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符合题意;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认识世界的前提,错误;“突破客观条件制约”说法错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制约,错误。故选B。答案:B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5、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B.C. D.解析: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河流由“顶礼膜拜”到“以主人自居”,再到“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这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确。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答案:B5.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总指挥表示,建设国家实验室不是为了多发论文,而是为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标准认识的创造性决定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科学技术要服务于
6、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A. B.C. D.解析:建设国家实验室不是为了多发论文,而是为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为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表明科学技术要服务于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实践检验认识的问题,不符合题意;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因此,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并不是由认识决定的,错误。故本题选D。答案:D6.近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伦敦病人”案例,这可能是继“柏林病人”之后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第二个案例。不过,研究团队也表示,现在说“伦敦病
7、人”的艾滋病已被“治愈”可能还为时过早,仍需要对他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以确保病毒不会在未来死灰复燃。材料表明()艾滋病毒的属性随着认识的深化而改变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是终极真理A. B.C. D.解析:艾滋病毒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排除;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可能彻底治愈艾滋病,说明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符合题意;研究团队也表示,现在说“伦敦病人”的艾滋病已被“治愈”可能还为时过早,仍需要对他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以确保病毒不会在未来死灰复燃,这说明认识正确与否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
8、验,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会不断向前发展,不存在“终极真理”,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7.“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关闭一个小时灯光和其他电器。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C. D.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征。本题
9、材料中“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关闭一个小时灯光和其他电器”,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体现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由此可见,符合题意;中的表述属于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中的表述否认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因此,答案是B项。答案:B8.中学物理课上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内容。一学生在灌满水的塑料瓶上钻一个小孔,水从小孔处顺势流出,然后用激光灯对准小孔照,结果发现水让光线改变了方向。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哲学是
10、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A. B.C. D.解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通过实验,该学生对光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光沿直线传播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实现的,实验改变了这一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符合题意;中“循环过程”说法错误。答案:B9.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也是宝贵的财富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最可靠如果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高于认识A. B.C. D.解析:漫画(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
11、我们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也是宝贵的财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高于认识,符合题意;“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最可靠”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如果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夸大了精神的作用,错误。故选B。答案:B10.目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预先纠缠分发的独立量子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现有的量子保密通信主要通过量子密钥对经典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量子保密通信将会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通过光纤网络进行量子隐形传输有望极大提高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和强度。由此可见,量子技术的突破()是一个突破量子传输规律限制,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印证了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
12、步说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改造世界具有深远影响说明认识的反复性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认识事物A. B.C. D.解析:突破规律限制的观点错误,不选;量子技术的突破印证了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步,正确;量子技术的突破有助于实现量子信息的传输,会极大提高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和强度,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改造世界具有深远影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9年某班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开展了“走进故宫,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博物馆,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装饰内涵、历史故事、艺
13、术价值等,领悟“故宫博物院”的深刻内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立志“弘文化,传精神,立自信”“担当责任,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完美结合。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走进故宫,感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勇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能够丰富文化知识,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创造财富、促进社会变革的理想信念,能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促进全面发展。12.阅读材料,完成下
14、列要求。材料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解析:本题考查道德实践与道德认识的关系,应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角度说明如何完善个人道德人格。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要立足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