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34184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2021杭州模拟)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 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朝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隋朝在出现灾情时“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故选 C;“是统一繁荣的帝国”对材料理解是片面的,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滥用民力”,排除 B;材料未涉及历

2、史记载的真实性,排除 D。2.历史上的治世和盛世总能呈现其特有的社会特征。“轻徭薄赋、虚怀纳谏、和亲吐蕃、三教(儒释道)并行”,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解析】选 C。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虚怀纳谏,文成公主入藏,朝廷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史称“贞观之治”,故选 C;“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期,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 A;“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初期,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 B;“康乾盛世”发生在清代,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 D。3.(2021台州模拟)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稻米流脂粟米白

3、,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盛世的场景。下列不属于这一局面产生原因的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B.实行“两税法”C.生产技术不断进步D.统治者励精图治【解析】选 B。两税法是在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当时唐已由盛转衰,故 B 错误,符合题意;有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前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小农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粮食产量增加,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唐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社会安定,国家强盛,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4.(2021金华模拟)唐代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这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4、()A.知人善用,虚怀纳谏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蕃和亲,促进了藏汉的友好关系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解析】选 B。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羁縻府州、和亲等,使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归心,故选 B;“知人善用,虚怀纳谏”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排除 A;“唐蕃和亲”是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之一,不能使各少数民族首领都尊重唐太宗,排除 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排除 D。5.分析下表,以下与唐代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是()时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年)武则天神龙元年(705 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 年)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人口1 235 万人约 3

5、 714万人5 288 万人约 1 600万人口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工具的改进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政权割据A.B.C.D.【解析】选 D。唐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正确;曲辕犁等新型生产工具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正确;安史之乱使得人口大量减少,这是 764 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正确;五代十国时期唐已灭亡,时间不符,错误;故 D 符合题意。6.(2021温州模拟)观察下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通过和亲手段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C.凭借军事征伐加强对边疆地区的

6、管理D.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解析】选 B。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以和亲手段促进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故选 B;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属于双方之间的和亲,并非互派使者,排除 A;同理排除 C、D。7.“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体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解析】选 B。根据材料“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并结合所学可知,“方镇”是指藩镇,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故选 B。8.“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

7、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孟郊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的志得意满之情。这得益于()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 D。材料中唐朝孟郊登科是科举制推行的结果,故选 D;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制度,排除 A;察举制是两汉时期以德才选官的制度,排除 B;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以门第选官的制度,排除 C。9.“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平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量C.有利于

8、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 A。“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体现的是科举制减少了考官徇私舞弊的可能性,使选官方式上相对公平,故选 A。10.(2021绍兴模拟)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解析】选 B。唐王朝在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的执行,其中礼部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B 符合题意。11.(2021金华模拟)从唐

9、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让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B.强化对中枢决策机构的控制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解析】选 B。唐太宗任用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从而强化了君主对中央决策机构的控制,故选 B;增加宰相人数,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权,排除 A;增加宰相人数不属于精简中枢机构,排除 C;“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D。12.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

10、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A.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B.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D.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解析】选 A。两税法并未取消丁税,故 A 错误,符合题意;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下每户需缴纳户税和地税,一年分夏秋两季进行纳税,改变了以往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故

11、 D 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6 分)13.(2021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中国学者撰写的各种通史,大体都是以“单线”的方式书写,即一根主线(政治与事件)和若干支流(社会经济、对外关系),历史主线与各种支流在书中所占的比重大体固定。但在这套书中,我们则看到当下国际历史学界风起云涌的环境气候、社会生活、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各种角度,越来越多进入了历史,是趋近于“复线”形式的中国史。摘编自葛兆光推荐序材料二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有时则成立保护国,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

12、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1)按照材料一所述“单线”角度,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撰写汉武帝时期历史需突出的重要史实。(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特点。(8 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大体都是以单线的方式书写,即一根主线(政治与事件)和若干支流(社会经济、对外关系)”可知,按照“单线”角度,撰写汉武帝时期历史需突出的重要史实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对外交往等方面进行列举即可。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成立保护国,册封

13、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和亲”信息,结合所学,对应举例即可。第二问,据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实(反击匈奴,夺回河套、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多次大修长城)、材料二“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来确保友好关系”结合所学得出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特点是武力征服与怀柔并用。答案:(1)史实:确立中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打击富商大贾;反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2)措施:派大将讨伐(东突厥等);设置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册封西北各族后嗣;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特点:武力征服与怀柔并用。(或答:刚柔并济,因地制宜)1

14、4.不断加强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15、。”钱穆国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4 分)(2)写出材料二中、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指出唐代相制与汉朝比较所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积极作用。(6 分)【解析】第(1)题,据所学汉武帝时期有关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推恩令”;为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实行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为加强对郡级官员及豪强势力的巡视监察,设立刺史。第(2)题第一问,据示意图可知,负责执行政令、下辖六部,负责审议政令,负责起草政令,结合所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有关知识可知,应为尚书省,应为门下省,应为中书省。第二问,据材料二“汉代丞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可知由一相制变为群相制。第三问积极作用,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答案:(1)表现: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2)机构名称: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或实行群相制或集体宰相制)。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