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532423 上传时间:2021-09-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王维(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2、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参考答案】1C(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2B(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类

3、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选项的理解只有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3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解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

4、至此。二、(201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参考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

5、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解析】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2.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题目,答出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效果即可。3.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烟与塞尘”一句勾勒边塞

6、景象的写法,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也有使用。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形成对比,强调突出友人此去路途的寂寞荒凉。C诗歌第三联借用典故,赞颂了汉使将苜蓿和葡萄带入中原的功绩。D全诗从写景到叙史,又转为抒情,自由灵活,但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对友人的深情。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形成对比”错误。第二联意思是:正值三春季节,南国正是草长莺飞之时,无奈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路上唯见偶尔飞过的归雁;平视前方、漫漫长路上极少有行人往来。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2.激越雄健。写景画面雄健,意境开阔:诗歌前四句虽然竭力渲染路途的险阻与凄凉,

7、但“绝域”“阳关道”“胡烟”“塞尘”“万里”等组成的画面开阔雄伟,能激发友人的豪情壮志。情感激越,慷慨豪壮:诗歌第四联意为“一定要使异邦震服,不敢提和亲之事”,意在勉励友人此去当建功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安边定国的理想抱负。激越雄健,表现出积极上进的盛唐气象。【解析】这首诗中,第一联中所选意象属于边塞风光,“绝域”“阳关道”“胡烟”“塞尘”“万里”等组成的画面开阔雄伟,能激发友人的豪情壮志;第四联意为“一定要使异邦震服,不敢提和亲之事”。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感情,表现出

8、积极上进的盛唐气象,语言风格激越雄健。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注】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9、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无限懊恼”不对。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2.尾联的大意是: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时间已久,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苍老了,树皮都像龙鳞一样。(2分)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吕逸

10、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的人生境界的赞美之情;(2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

11、心境。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C(C项,尾联说诗人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E项,该诗语言平白如话。)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突出了诗人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

12、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酌酒与裴迪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注】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按剑:发怒时准备拔剑动作。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

13、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D.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人们在相互庆祝”错误,从诗中来看,“朱门先达笑弹冠”,意思是“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这是说先作官的人嘲笑那些后做官的人,表现官场的相互排挤。)15. 作者为友人倒酒,进行劝慰,其实是和友人一起借酒消愁。对人情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和激愤。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解析】题干要求学生“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

14、情感。“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从内容上说,“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

15、;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表现出不问世事的旷达超脱。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储光羲:王维友人,与王维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作多情。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写诗人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

16、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起坐”一词非常生动传神,写出了对友人到来的渴望。B三四两句写诗人坐立不宁,在无比期盼的等待中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于是快步出门,迎接友人,可见诗人心情之欣喜。C五六两句写景,晚钟从皇家宫苑传来,稀疏的春雨刚刚洒过京城,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变得阴郁,愁绪不断滋长。D.七八两句写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表达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失落。尾联十字,如一声长叹,虽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2.请简要分析本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6分)【参考答案】1.B(友人并没来,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

17、的期待。)2.细节描写,“起坐”写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之情以景衬情,以晚钟、疏雨衬托此时诗人的情绪的沉郁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的怅惘。心理描写(幻觉),颔联写诗人在等待中以至于出现了幻觉,充分体现出其急切诗人由“朝”及“晚”,一直在等待友人的到来,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写诗人一往情深。【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

18、“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还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友人南归王维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注】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悬知:料想。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

19、望,盼你回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2.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参考答案】1.C(C项“羡慕”“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

20、对友人的劝勉、慰藉之意)2.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每点2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王维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注】崔濮阳兄季重即崔季重,天宝十二年任濮阳太守。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云:“观原注,似此时季重已罢濮阳

21、守而居蓝田矣。”嵯峨:形容山势高峻。故人今尚尔,出自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说的是女子思念丈夫,虽然相隔万里,但丈夫的心还是一如既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友人崔季重住所附近的景色。语言清婉、新丽,无华丽辞藻,无大肆铺陈,写景似信手拈来。B前四句点明时节、处所,秋日美景正当时,好友也正闲适,院前清清的池塘,门前绵绵远山。“闲”字点明主旨。C“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写山势险峻,一“对”一“藏”,用字平实却很巧妙地写出层峦叠嶂的险要与恢宏。D“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抒情,给此前的“闲”笼上一层哀伤,也为本诗在清新的写

22、景之外增添厚重之感。2本诗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的?试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闲”字表明主旨,表述不当,从诗歌内容可知,主旨不在“闲”)2“悠悠西林下合沓藏荆关”六句通过描绘景色的秀丽迷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荆关”一词表现了他对归隐的神往。“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两句借物抒情,同时化用了陶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句子,表现了自己的归隐之志。最后两句,“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通过隐居山中的朋友容颜不老和在官场的自己的容颜苍老的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态度把握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

23、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本题要求探究后十句是如何表现作者的归隐之意,应先读懂诗意,然后结合王维的生平、思想情趣等去思考。王维,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然理趣,虽官居王右丞,但佛老思想才是他的精神皈依。这首诗后十句:“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等描绘景色的秀丽迷人,表现了作者的喜爱。“荆关”一词表现了他对归隐的神往。“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两句借景抒情,同时化用了陶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句

24、子,表现了自己的归隐之志。最后两句,“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通过隐居山中的朋友容颜不老和在官场的自己的容颜苍老的对比,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25、一项是(3分)(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分)【参考答案】1.C(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

26、: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故选C。)2.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解析】全诗运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叙事、用典。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

27、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2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注】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勾勒出汉水雄浑开阔景象,奔涌的三湘水在苍茫楚地上滔滔汇入长江九派水中。B.颔联写汉水好像要奔流到天地之外,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C.尾联说诗人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意,想与曾在此地为官的晋人山简共谋一醉,借酒消愁。D.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格调高远、意境壮美的水墨山水画,乐观喜悦之情融于景中。2.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中哪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诗境说一说。(6分)【参考答案】1.C(诗中没有“怀才不遇、借酒浇愁”之意)

29、2.示例:最有表现力的是“动”字。颈联写出了江水激荡、波澜壮阔的宏大景象,“动”字则极传神地写出奔涌的波涛似乎把高远的天空振荡都起来。明明只有波涛在涌动,诗人却写出了动与静的错觉,感到静止的天空也在摇动;从而渲染出气冲云天的磅礴水势,抒发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之情。一个“动”字,使整个景象飞扬灵动起来。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渡河到清河作王维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选取大河、积水、天涯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开阔壮观、气势磅礴的景象。B.

30、随着船行,原来看见水天相接之处忽然分开,远远望去拥有万千人家的郡邑轮廓呈现在诗人面前。C.下了船再走进城镇近观,宛然可见一片片的农家桑麻,诗人在此勾勒出城乡自然和谐的画面。D.全诗语言凝炼自然,于清新淡雅中独具匠心,营造出一份诗中有画的意境,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2.这首诗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C(“下了船再走进城镇近观”错,诗人并未下船,而是乘船顺流前行)2.结构上,尾联写作者回首望故乡,却只看见洪波浩渺,水天又连接在一起,与前面诗句互相关联,相互照应,浑然一体。情感上,诗人因前面所见景观而联想到故乡,然而回望却是“渺漫连云霞”,乡关何处?不免生出淡

31、淡的乡愁。意境上,“旧乡国”本是人的起点和归处,可是回望却被隔绝在阔大浩渺的自然景观之外,使得意境更加开阔,别有一种人生况味。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田园乐(二首)王维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D.

32、“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2.“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1. D(D项“孤寂冷清、高远深邃”错误,“其五”的前两句通过“孤烟”“独树”营造了苍凉索寞、宁静平和的意境。)2.其四,“巷”是村里的小巷,诗句通过牛羊自己回到小巷,体现村庄的和平和安宁,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其五,用典,“巷” 是颜回居住的小巷,诗句通过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志,表达诗人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对归隐的追求。十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齐州送祖三王维相逢方一笑,相

33、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注】祖三:即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人,与王维友善。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称“祖”,后来引申为饯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真挚、深厚的;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作用。B.“天寒远山净”表现出友人离去给自己造成的空虚感、寂寞感,“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烦乱。C.这首诗运用了细节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诗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友人的不舍。D.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依次为:离别时的愁苦,相逢时的欢愉、分别后

34、的惆怅。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6分)【参考答案】1.D(D项,“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依次为:离别时的愁苦,相逢时的欢愉、分别后的惆怅”顺序错误,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2.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去,诗人仍然伫立在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久,写出诗人对朋友不舍的深情。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友人所乘孤舟已经消失不见,诗人空对无际的长河。“空”字侧重表现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解析】题考查鉴赏炼字的

35、技巧的能力。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先解释该字,然后代入诗句描述,最后分析其效果,包括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久,写出诗人对朋友不舍的深情。“空”字侧重表现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本题可答“犹”字好,也可以答“空”字好,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认可的用字,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最后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切不可仅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36、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注】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吐蕃军队正在进行围猎,借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B.颔联描绘出两幅生动传神的塞上风俗画,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C.颈联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D.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

37、题旨。2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评论本诗说 :“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C(“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错误,应是前句说防御,后句说出击。)2.“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指前四句用“驱马”“射雕”写出敌人勇猛善战,表现出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烘托紧张氛围。(2分)“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指后四句写出了唐军雍容镇静,应对自如,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2分)运用对比手法,越是渲染对

38、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1分)暗寓出诗人赞颂唐军对吐蕃作战的胜利,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和诗人自豪、喜悦的心情。(1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献始兴公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注】始兴公,即张九龄。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B.第三句中的“粱

39、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是借代手法而非比喻。“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故选B。)2.不矛盾。理由: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高、守仁的节操。所拜求之人具有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君子风格。作者以此希望得到公平 对待,以施展才华,而非屈从私心。因此,不矛

40、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此诗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接着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诗的后半转到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的意思上来,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诗人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始兴公。大君子,指张九

41、龄。他作为一个贤明的宰相,用人唯贤,而不结党营私;对于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老百姓着想。诗很自然地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本意。诗人恭敬虔诚地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这一“跪”一问中,包含着王维对张九龄由衷的倾慕,和渴求得到他的信任的强烈愿望。但是,诗人决不是向对方阿谀奉承,乞求利禄。并不希望对方为他而徇私情。最后两句即表明这种态度: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我非常感激;如果任用我而存有私心,则不是我所希望的。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也照应了上文对张九龄正直无私精神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自己讲气节、重操守的品格,使诗歌在结构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所以,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