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苏轼(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苏轼(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苏轼(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7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
2、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1BD(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
3、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2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竹阁苏轼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
4、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注】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后,唐代白居易知杭州时所建。海山:海中的仙山。兜率:即“兜率天”,佛教用语,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院,故白居易答客说诗有:“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白鹤”二句: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祷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苍龙:此指翠竹。萧郎:萧悦,善画竹,曾为白居易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的逼真。维摩洁:毗耶离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迎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询的含利弗
5、、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又是怀古,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B.颔联中以有竹(竹阁)衬无白鹤,抒发了“前不见古人”的“茫然”之感。C.颈联对句以白居易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D.苏轼诗题材广阔,多用比喻,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2.诗中“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D(D项,“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分析错误,本诗运用比喻仅有一处,“两丛恰似萧郎笔”。故选D。)2.苏轼以维摩诘代指白居易,既然见不到白居易
6、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遗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抒发了苏轼对白居易的思慕之情和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解析】此题考查把握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这类理解句子的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本诗尾联,苏轼以维摩诘代指白居易,既见不到白居易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诗人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流露于言外。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壶中九华诗苏轼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7、。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注】苏轼南迁之时,在鄱阳湖口见李正臣藏石“壶中九华”,十分喜欢,写成此诗。玉女窗,嵩山古迹之一,宋时已不存在,传说汉武帝于此窗中见到玉女(仙女)。仇池:是苏轼在扬州所蓄异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从眼中消失。B“翠扫空”是说苍翠的山色,就像画家用大笔横扫,涂抹在广阔的天宇中的一幅画图。C第三句说苏轼虽被贬千里之外的岭南,但他却不觉得愁苦,以此抒发了诗人的豁达之情。D壶中九华是一个“广袤尺余”的石山,经过诗人吟咏,此石和仇池石一样传为
8、石中珍宝。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后人传诵,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C(C项,“他却不觉得愁苦,以此抒发了诗人的豁达之情”错,应是“愁苦之情”。)2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层层见”言山石的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显现出来,使人玩赏不置;“处处通”,写山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的特点。“天池”泛指天上之池,“玉女窗”源于典故,诗人发挥想象,用“天池水”“玉女窗”构设一个优美的、惝恍迷离的仙境。“层层见”和“处处通”运用叠词,既能够突出壶中九华的情态,使诗句描写细腻,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解析】首先读懂全诗。首联,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
9、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离家乡越来越远。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强作欢颜,聊以自慰。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写山石层叠多姿,玲珑宛转有如窗棂。诗句尾联,倾吐欲买壶中九华之意。“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然后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第一,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层层见”,描写山石的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显现出来的样子。“处处通”,写出
10、了山石玲珑宛转,像窗棂一样的特点。第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发挥想象,用“天池”“玉女窗”典故,勾勒了一个迷离的优美仙境,表现了一个老年诗人面对着这小小盆景、一往情深的孤苦的内心感受。第三,从词语的运用角度赏析。运用叠词,“层层见”和“处处通”,既突出壶中九华的情态,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据此,赏析颈联从以上三个角度回答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
11、的战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6分)【参考答案】1.B(B项“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2.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
12、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答对一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其四)苏轼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宿昔约。南斋读书处,乱翠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注】此诗写于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期间,时苏辙留京侍父,这是兄弟俩第一次远别。三年多里,诗赋往还,唱和甚多。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A“亭亭”写萱草高高挺立的秀美姿态,突出其孤秀自拔的精神丰姿。B“芽蘖”“走寻”写牵牛生长蔓延的生命姿态,是其“独何畏
13、”的具体表现。C“南斋读书”暗点园中主人的生活,“乱翠”“如泼”视听结合,突出景物特点。D全诗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描绘景物,形象鲜明,既具情趣,又兼理趣。2诗人借萱草、牵牛寄寓怎样的情感哲思?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C(C项,“视听结合”错,没有听觉。故选C。)2.萱草之花虽“微”,却能孤拔秀丽,优异突出,诗人借以表达超拔自取、卓然独立的人格追求,暗含对弟弟自信人格的赞美。牵牛花忍隐屈曲,奔走追求于荆榛之中,无所畏惧,诗人借以表达于逆境中乐观进取、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暗含对弟弟乐观人生的激励。萱草、牵牛,如泼乱翠,在一年一度的秋雨中凋零衰败,自然也会在一年一度的春风中再
14、度蓬勃、满目泼翠,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考验,诗人借以表达一种超然达观的生命态度,这既是对弟弟淡然自取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也是自我勉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中,萱草之花虽“微”,却能孤拔秀丽,优异突出,诗人借以表达超拔自取、卓然独立的人格追求,暗含对弟弟自信人格的赞美,如诗中说“萱草虽微花,孤秀自能拔”。牵牛花忍隐屈曲,奔走追求于荆榛
15、之中,无所畏惧,诗人借以表达于逆境中乐观进取、勇于追求的人生态度,暗含对弟弟乐观人生的激励,如原诗“牵牛独何畏,诘曲自牙蘖”。萱草、牵牛,如泼乱翠,在一年一度的秋雨中凋零衰败,自然也会在一年一度的春风中再度蓬勃、满目泼翠,如原诗“偏工贮秋雨,岁岁坏篱落”,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考验,诗人借以表达一种超然达观的生命态度,这既是对弟弟淡然自取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也是自我勉励。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石苍舒醉墨堂(节选)苏轼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注】石苍舒,字才美,京兆(即
16、长安)人,善草隶书。柳子,柳宗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交代醉墨堂的建造以及命名,第二句表现堂中练书心情。B诗人借用柳宗元的形象比喻表现石苍舒对书法嗜好的极致程度。C诗人认为石仓舒的书法技艺已达到完美境界,但也有不少瑕疵。D兴致来时,石苍舒练习书法挥笔神速,如同骏马瞬间踏遍九州。2石仓舒“醉墨”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C(C项,“但也有不少瑕疵”说法错误。“堆墙败笔如山丘”中的“败笔”指的是用完作废的笔,这是说石苍舒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这是诗人对石苍舒长期积累,勤学苦练的赞赏。)2为练习书法,专门建堂,且命名“醉
17、墨”。对书法痴迷,从书法中获得无穷快乐,甚至消除了忧愁。为追求技艺,勤学苦练,用废的笔堆积如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中,诗歌首句“近者作堂名醉墨”,是说石苍舒最近建造了“醉墨堂”,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一:专门建堂练习书法,命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病嗜土炭如珍羞”两句,是说石苍舒练习书法,如同啜饮美酒能消除烦恼一样,如同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二:石苍舒痴迷于书法,从中获得无穷快乐。“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这几句是说石苍舒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
18、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从中可以概括出“醉墨”的表现之三:为了追求技艺,勤学苦练。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
1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2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读五、六二句,觉旄丘(诗邶风篇名,旧说诗为黎臣怨卫伯不救而作)之何多日也,何其久也,殊少含蓄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1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2“新扫旧巢痕”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
20、不满,内心的忧愤。“渐成终老计”表现出诗人贬谪数年回朝无望,只得终老于此的无奈。诗人与沙鸥相熟,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得温暖了,流露出诗人想退隐江湖之意。借梅花二度开放,表达自己被贬斥后企望被朝廷重新任用的愿望。【解析】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本题要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可逐句分析,然后总结情感。诗歌的首联通过“乱山环合”、“水侵门”、“准南尽处村”来交代他此时居住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第二
21、联通过“渐成终老计”可见诗人因朝廷不重用他有终老于此的打算,表现了他的无奈。“九重新扫旧巢痕”指朝廷近来实行新的举措,扫除了我昔日栖身的窠巢不留旧痕。所以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内心的忧愤。第三联诗人说与鸥鸟已熟,钓石已温,含有甘心退隐,忘掉其他想法的意思。第四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长久与东风约定,到了正月里,梅花的香魂先返回去,梅花再一度开放。即他希望自己能再回朝廷,宋神宗能再用他。梅花的花朵通体像玉,湖南梅花一冬两次开,第二次开好比魂的返回,借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比喻他在罢斥后能再回朝。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22、。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
23、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伤感之情,溢于言表”错误,应为初到黄州的喜悦之情。)2难言的伤感。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初到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山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
24、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解析】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诗以自嘲口吻开头,“老来”,诗人当时方四十五岁,这个年龄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苏轼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词中便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句。“事业转荒唐”指“乌台诗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无端的牢狱之灾更使他检点自己的人生态度,“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却含有几分牢骚。面对逆境,苏轼以平静、旷达的态度对待之。颔联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后四句为作者自嘲,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
25、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却以苦为乐,以祸为福,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调侃。其心胸开阔,个性旷达便跃然纸上。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身为“员外”,却没能为国家出力办事,而又要白白花费国家的钱银,实在是惭愧。“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自得。据此整理作答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
26、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却是柳丝披拂,春风荡漾。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溪流潺潺之声,小草新绿之色,用词准确形象,画面春意盎然。C颈联写送别情形,作者用“留我住”“待君温”表达朋友们的盛情,突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2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中说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
27、尾联说明之。(6分)【参考答案】1D(D项,“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理解错误,诗句“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的意思是“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由“去年今日关山路”可知,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故“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表述有误。)2用典: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点明诗人“在路上”,既指仕途,也指人生。对比:将“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对比,写出去年的孤独寂寥的迁谪之苦,也表现出今年朋友饯行的深情厚意,从而消解诗人人生旅途中的诸多凄楚。(意思对即可)【解析】
28、本题是对诗歌鉴赏中“诗评题”的考查,“诗评题”选用的“评语”涉及诗歌的结构思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特色等内容。具体而言,此题题干拿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的评论,引出所要考查的内容,汪师韩“说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尾联说明之”。考生须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手法,与“送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首先运用典故,化用杜牧清明中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尾联可译为“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这是诗人在送别之时想到“去年今日”的情景,属于虚写,此时此刻朋友正送别诗人,朋友之间洋溢着深情厚谊,而去年
29、的今天,诗人只身一人行走在旅途之中,只有梅花细雨相伴,凄苦无比,今年和去年的情形构成对比,突出朋友之情对诗人孤苦寂寥的人生旅程的安慰之状,看似与“送别”无关,实际恰恰展现了友人之间的情深意重。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即可。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定风波苏轼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注】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
30、竹。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2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C(C项“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不合文意,原文“人画竹身肥拥肿”中“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而非“萧悦”。故选C。)2综合运用多种感
31、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巧妙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巧妙运用“洗”“吹”“侵”“过”等动词,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正侧结合,既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秩晚”“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解析】解答时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模式作答,题目“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考生应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视听等,有修辞手法的需一并说明。本诗中描写竹子的诗句是“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
32、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其中“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为正面描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出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的情景;“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为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侵”“过”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点绛唇杭州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
33、:“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B上片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反问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C下片第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B(B项,“反问”错误。三四句运用了拟人、设问的手法。“暗示
34、词人心境的悲伤、落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故选)2.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对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解析】词的上片,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从室内视角摄起的两个镜头,一为词人自己的闲适倚床的风姿。“闲”字突出了东坡的寂静舒坦的心态;“倚”字描绘了坐靠“胡床”的美姿。“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镜头转到室外。开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无有同玩、同坐的生活空间。词的下片,特写与袁公济畅游湖山的独特享受。“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叙述宾主唱和赠答。是时词人知杭州,袁公济悴杭州。正当词人独
35、自“闲倚胡床”时,这位副使驾着车子来了,打破了词人孤寂的沉闷世界,同游杭州湖山,“相得甚欢”,唱和诗词。“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进深一层,与上片对应,道出湖山之乐就在于袁公济的到来,打破了东坡的沉寂感,获得了情感上和语言上的共鸣,凝聚到一点就是:清风、明月,我们平均地享受吧,是画龙点睛之笔。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
36、,还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流光归于破灭的恨事,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消极和厌世的情绪。B“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则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C“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是典型的秋色秋景,作者借此感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D下片写酒贱客少,浮云遮月,中秋团聚无人,只好独自把盏北望,把作者中秋之夜独自一人居于异乡的孤寂落寞和伤时感事的愤慨、落寞之情表达了出来。2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是写中秋,分别用“人生几度新凉”的“凉”字和“高
37、处不胜寒”的“寒字表达情绪意境,试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6分)【参考答案】1A(A项,“表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消极和厌世的情绪”错。开篇以梦表达人生短暂,浮生若梦的感叹,有对自身遭际不平的无奈,但“消极和厌世”之说过于夸大。)2相同之处:都有中秋时节天凉之意,都表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不同之处:“凉”字表现作者慨叹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之感。“寒”字表现虽月宫好,但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作者虽然被贬,人生不如意,但还是愿意留在人间,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充满热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本题是比较鉴赏,要求分析两首诗中“寒”“凉”二字表达情绪和意境的异同。
38、相同之处主要结合两个字的字面意思透露出的节令特征,以及注释中交代的作者“被贬”的经历,不难理解都有悲凉的心境。不同之处,首先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人生几度新凉”,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高处不胜寒”,在那样的高处我经受不住寒冷。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一个“寒”字让读者体会到月光的寒气逼人,坚定了自己留在人间
39、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江城子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时。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勿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语出杜甫诗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使君:此作者自指。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
40、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B本词上阙“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来表达留恋之情。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2本词下片“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三句艺术手法多样。请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C(C项,“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错误。末尾“莫忘”三句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
41、句时浮现之。是对光阴的留恋、眷念。故选C。)2.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化用诗句,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借景抒情,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解析】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此句意思是: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去翩翩,点轻烟”的
42、意思是: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此处写动景。借景抒情,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六幺令天中节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注】天中节即端午节。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
43、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
44、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1.C(C项,“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错,应是通过下片屈原的经历抒发情感,阐发主旨的,故重点应在“下片”。故选C。)2同意“异客”是屈原。因“怀王昏聩”“秦终吞楚”而“垂涕淫淫,鬓发花白”,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所以“异客”是屈原。陵阳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时最后到的地方,词人借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悲痛心情,所以“异客”是屈原。自投汨罗,斯人已逝,只留下万千断肠的诗句,所以“异客”是屈原。【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通过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结合意境和诗句分析情感。本题中,如果考生
45、同意“异客”是屈原。可从以下角度入手:因“怀王昏聩”“秦终吞楚”而“垂涕淫淫,鬓发花白”,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两句的意思是:感叹楚怀王不明事理,悲叹楚国被秦国灭掉。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两句指屈原已经远离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两鬓白发如霜。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所以“异客”是屈原。“泪竭陵阳处”一句中“陵阳”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时最后到的地方,词人借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悲痛心情,所以“异客”是屈原。“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一句中写道:自投汨罗,斯人已逝,只留下万千断肠的诗句,所以“异客”是屈原。如果答“不同意”,将“异客”理解为苏轼
46、,或“异客”既指屈原也指苏轼,言之成理亦可。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1.D(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