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研究(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研究(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研究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念和特征流转方式的法理界定各种流转之法律内涵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章“总则”第10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前,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领域拓展,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明显加快,流转规模扩 大,截至2021年年中,除西藏外,全国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为70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7,比2021年底增长多于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已呈现多样化,但目前理论界与实践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认识不尽一致,不利于达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2、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不利于真正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种种观点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前流转方式的种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许多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种1:(1)出让;(2)出租;(3)转让;(4)转包;(5)入股;(6)抵押;(7)“四荒”拍卖。 第二种观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包括2。(1)占用;(2)联营;(3)租赁;(4)转租、转包;(5)“四荒”土地使用权拍卖;(6)抵押。 第三种观点认为,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3(1)互换;(2)转让;(3)委托
3、;(4)转包;(5)入股;(6)拍卖;(7)反租倒包;(8):竞价承包;(9)抵押等。 第四种观点认为,土地流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4。(1)互换;(2)转包;(3)转让;(4)反租;(5)倒包;(6)入股。 第五种观点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出让;(2)继承;(3)抵押;(4)出租;(5)赠与、互易;(6)转包;(7)入股。 第六种观点认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6。(1)土地反租倒包;(2)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3)土地投资入股;(4)土地信托服务。 综合上述观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涉及。(1)出让;(2)竞价承包;(3)拍卖或“四荒”拍卖;(4)转包;(5
4、)转让;(6)互换或互易;(7)出租或租赁;(8)反租倒包(反租、倒包);(9)入股;(10)联营;(11)抵押;(12)占用;(13)赠与;(14)继承;(15)土地信托服务;(16)委托。 (二)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流转方式的种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7:(1)土地反租倒包;(2)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3)土地投资入股;(4)土地信托服务;(5)土地互换。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土地流转的方式上,除保留农业法中规定的转包、转让、入股、互换等四种形式外,还应增加反租倒包、抵押、出租、出让等形式,还应允许农民在推进农村市场化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式”。8 第三种观点
5、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9:(1)自由流转模式。该自由流转包括转包、转让、出租、互换、抵押等具体形式;(2)“反租倒包”模式;(3)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4)“两田制”模式;(5)“集体农场”模式。 第四种观点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0:(1)转让;(2)转包;(3)出租;(4)互换;(5)入股;(6)抵押;(7)继承;(8)代耕;(9)准占用。 第五种观点认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11:(1)转包;(2)转让;(3)退包;(4)互换;(5)委托代种;(6)反租倒包;(7)股份经营;(8)拍卖。 第六种观点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方式12。(1)出让;(2
6、)出租;(3)发包;(4)转让;(5)转包;(6)转租;(7)入股;(8)抵押。 第七种观点认为,土地流转有13。(1)转包;(2)代耕代种;(3)互换;(4)转让;(5)租赁;(6)入股;(7)反租倒包;(8)继承;(9)抵押;(10)土地托管。 综合上述观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涉及。(1)出让;(2)发包;(3)拍卖;(4)“两田制”模式;(5)“集体农场”模式;(6)转包;(7)转让;(8)出租或租赁;(9)反租倒包;(10)入股;(11)互换;(12)抵押;(13)继承;(14)准占用;(15)代耕或委托代种;(16)退包;(17)土地托管或土地信托服务;(18)转租。 笔者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前后,专家和学者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探讨,对真正界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是有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不足,见后分析。 二、农村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