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_陈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_陈涛.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Use Rights A Case of Chengdu 学位申请人 陈涛 _ 指导教师 袁 _ 学科专业 国民经济学 学位类别 经济学 _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Use Rights A Case of Chengdu 学位申请人: 陈涛 _ 学 号: 209020201011 学科专业: 国民经济学 研究方
2、向: 宏观经济调控研究 指导教师: 袁平 _ 定稿时间: 2 01 2 年 4 月 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人同意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南财经大学。本人 完全了解西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3、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 权西南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在 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特此声明。 学位申请人 : 陈涛 2012年 4 月 4 日 摘要 由于中国城乡差距大,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存在,农村人多地少,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且增收难,这 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制约着小康和和谐社会的实现。 目前解决 三农 问题仍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农民问题是 三农 问题 的核心,而就是土地问题就是农民问题
4、的根本。土地资源的流转和有效利用, 对促进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土地问 题就需要进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因此新形势下完善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确 保农地能够有效利用,进行土地的规模经营的唯一途径。 以家庭承包为主,进行统分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曾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 民的积极性,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环境的变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制度的局限性慢慢显露出来。 表现出与目前的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适应的情况,就其根本原因, 还是因为它是一场不完全的产权制度改革,使
5、得农村的土地资源要素在传统 产权制度下无法有效流动,同时与现代市场对接水平不高,阻碍了城乡一体 化道路进程。不完全的产权降低了农民经营农地的收益和农村土地的流转价 格,提升了农村土地的交易成本,最终减弱了对农地的需求和供给。制度应 该随着环境的变换,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做出创新、调整,以求更好的 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加快土地流转,试着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找到出路,只有对土地制度中 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系统的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系到农 民的基本生存与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农村土地制 度的改革每次都会引起农村乃至全国的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
6、革的背后,关 系到农民对其拥有的农地财产权如何实现和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问题。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适应的调整。一方面,由于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农村的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 城市, 进行非农就业;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收入没有显著的提高,农 民开始选择到城里务工,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同时农业生产要 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是唯一的途径,而农业的规模经营需要 流转土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让农民以农地的财产权参 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平衡多元利益,是创新 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根本目标和价值。 十
7、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土地承 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不但关系着农民的收入的增长还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 发 展,同时也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关键。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拥有 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出去,即保留承包权,转让土地使 用权。虽然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保 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国情,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 转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成都本文主要分析了成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分析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求进一步释放
8、产权改革的 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 基于当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的思考,通过 对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试图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 革找到出路。第一章是包括绪论与文献综述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接着简要叙述了国内外关于学者对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土地产权的研究情况,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总 结,从而了解目前研究的现状,并可从中找到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第二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般概念和理论基础,介绍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对规模经济、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进行 了归纳与整理,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
9、理论基础。 第三章,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与劳动力转移比例相关,而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所以 经济发展了才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土地流转才会成为可能;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制度越完善农民才会对流转后的预期放心发生的流转 量也多,反之则相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 使得很多农户不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率低的 一 个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的比较收益,对于农户来讲农业经营效益大,农业收 入多,家庭农业劳动力比重就大,他才会持续的投入资本,并发展规模农业, 反之,对于农户来讲农业经营效益小,农业收入不
10、高,家庭农业劳动力比重 就会减小,他就会把资本投入到其他产业。 第四章,对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现状进行了梳理,首先总结了 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况;接着分析了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主 要包括有失地农户的安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流转产权等问题。最后详细的介绍了 温江模式 的成功经验。温江 通过 深化城乡统筹,围绕推进 三个集中 ,加速 三化联动 的要求,以坚持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农户为主体,真正做到 还权赋能 , 进行实施农村的综合改革以构建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 确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构建新型产业功能区,实现了农村土地
11、的有效流转, 产业的持续发展,群众的持续增收,农村的持续繁荣。 第五章,针对问题给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在经过对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理论的分析和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分析的基础 上,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做出如下构想:首 先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农 村土地产权制度、包括明晰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保障土地流 转流程的规范性 “ ,合理引导农村承包经营权进入市场进行流转,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配套建设,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民不敢放弃土地,影响土
12、地的流转。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劳动力转移提供物质条件等方面入手。以期建立一套适 合成都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 关键 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re of the farmer problem is land problem. To solve the land problem needs to carry on the land scale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new situation to improve and accelerate the circulation of
13、rural land i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use of land, the land scale 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Although the current Chinese rural land to the now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but still faces gre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land circula
14、tion has th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of.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general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troduced the meaning of the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of rural land, transfer of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of
15、 the meaning and leg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meaning.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right influence factors. Separately from the transfer of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law? rural land contract operation rights transf
16、er, the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circulation of landcontracting management right of the market system analysis. After the Chengdu city land contracting right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undertook combings summarizes the Chengdu city land contracting right in the presen
17、ce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ndless rural resettlement issues, land contracting management right transfer irregularities, the contractual operation right of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not to perfect a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Wenjiang moder. Af
18、ter the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 circulation theory and Chengdu City of contractual operation right of rural l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on the circulation of contractual operation of land makes the following ide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dear improve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nghts?
19、 improve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reasonable guiding rural contracting right to enter the market circulation, clear the governments service function, build perfect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et of suitable for Chengdu City the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
20、ent rights transfer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a series of conclusions. Keywords : Land contract; Right of management; Rural land propertj;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ing Management Rights 1. .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3 1.2.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3 1.2.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4 1.3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 7 1
21、.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7 1.4.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7 1.4.2本文的创新之处 . 8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基础 . 9 2.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 . 9 2.2产权理论 . 9 2.3制度变迁理论 . 10 2.4规模经营理论 . 11 3. 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 . 12 3.1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 12 3.1.1增加农民收入 . 12 3.1.2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 13 3.1.3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 . 13 3.2 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 . 14 目录 3.2.1 t匕
22、较利益 . 14 3.2.2农业科技技术 . 15 3.2.3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非农比率 . 16 3.2.4 土地产权 . 17 3.2.5社会保障制度 . 17 4. 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19 4.1成都市基本情况 . 19 4.2成都市土地产权改革历程 . 20 4.3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 . 21 4.4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取得的成效 . 24 4.4.1农民收入增加 . 24 4.4.2加快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 25 4.4.3形成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 济,带动经济发展 . 26 4.5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 27 4.5.1农户安置与补
23、偿问题 . 27 4.5.2 土地征用范围界定不明确 . 28 4.5.3 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 29 4.5.4 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 . 30 4.5.5农地流转的服务机构不健全 . 30 4.5.6农地流转价格失衡 . 31 4.6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案例分析 . 32 4.6.1前期探索 . 33 4.6.2再次探索 . 35 4.6.3 绩效 . 37 5.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 39 5.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体系建设 . 39 5.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40 5.3政府职能改革 . 43 5.4建立土地流转渠道,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化
24、体系 . 44 5.5加大支农力度 . 45 5.6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 46 5.7加快城市经济建设,为土地流转提供物质条件 . 47 5.8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 48 6“ 賊 . 49 参考文献 . 52 后记 . 55 致谢 . 56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7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化流转,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 利益,促进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国 20 世纪 80年代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导致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发 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力向非农
25、业产业转移,原有的土地制度的弊端日渐明显。 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是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 下,研究如何明晰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合理改革使用机制,以引导农民承包 经营权规范进入市场流转,从而真正的保护农民权益。 2007年 6月,继上海 和天津之后,成都成为又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开始通过实现域 乡一体化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各个领域的改革。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和土地流转,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本研究 从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际出发,探讨成都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试着从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市场建设等方面,完善 和规范
2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农民权益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及国民经济的增长与 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目标。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千百年来,农 民最为强烈的愿望就是获得土地。目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大量 农民,尤其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使农民和城市、农民和工业化,特 别是农民和土地、农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一方面,进 城成为农民改变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今天的农 民己不仅局限于依靠几亩地解决生存问题。农民与土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之 间己经形成 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新型关系,
27、即割舍不断又不甘仅束缚于其上。 这种新型关系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农民进城务工后,土地能否继续得到合理利 用。因此,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法流转,加强土地管理,盘活土地资产,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利益,对 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加国民经济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下图) 图 1研究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农 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大概包括: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土 地流转市场是否健全,土地流转有关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否健全,土地流转产 权是否完整、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等
28、方面。 1.2.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土地法律制度,完全有别于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制 度模式,甚至可以说是目前其他国家土地法律制度模式都无法包容的独特制 度。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国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果。 Feder (1973)等在文章中阐述产权清晰的土地资源对提高农业投资和农 场生产力具有重要性。安全的土地租赁将可能增加土地幵发和基本建设投资, 从而提高农场集约经营程度。明确地权还会降低交易成本,从而通过将生产 要素配置给更有效率的农户,最终提高农业生产力。目前中国缺乏一个农户 所需要且出借人 (如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权利得 到有效保障的信贷市场。在一些 发展中国
29、家,如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等地区,缺乏信贷市场是影响农业发展 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Carter和 Mesbah (2003)认为,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 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如果金融市场承认土地的担 保功能时,土地将对农民变得重要,因为他们的后代将使得其农业经营得以 延续。在利益驱动下所形成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也促进了农用地市场的发展。 Bmswanger(1995)等同样认为,持续存在的土地、劳力、信用以及商品 市场的扭曲是资源利用率下降 和经济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土地所有权和使 用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人们对土地资源幵发利用的深度投 资 (如进行
30、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 ),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土地资源获 取的限制往往会降低农户的收益率,因而也会降低农业劳动力的保留价格。 土地市场失败也会限制农民的供给反映,并对农民造成刺激,使得农民在商 品化产品上的合约更不具效率。 罗伊 .普罗斯特曼 ( 1996)认为,目前影响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原因 是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和可转让性。土地产权安全是土地产权可以转让的基础, 同时,没有安全的土地产权也会影响以土地为基础的信贷市场的发展,从而 妨碍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农村地区社会安全保障体制的缺 乏和其他一些相关制度也限制了土地市场的发展。对土地优化配置提出了一 系列的理论,主要包括
31、土地的金融功能对农民的影响,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 转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产权问题对农村生产力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是 针对土地自身特性而言,其目标在于土地的优化配置,更多的处于理论层面。 而针对我国集体土地的特征,从实践 角度提出解决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不多。 1.2.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法律制度的变革,其实质就是通过土地产权的重组,主要实现 土地权益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及农民个体之间的合理分配。 变革土地制度的观点。刘俊 ( 2006)等学者从分析潜在的社会基础和制 度环境条件入手,认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一集体组织,在法律所设计的主体 虚位无法真正履行所有人
32、职责的情况下,必然转而借助于国家权力对所有权 的保护,弱化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基础,主张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革 的最佳方案是取消集体土 地所有权,实行农村土地国有化。文贯中 ( 2000) 则认为,土地私有化是其他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中国也不例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还需妻一场土改。还有一个观点是实行土地所有权的 多元化,就是对农用土地,在所有制上实行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农民私人 所有三种所有制并存;在使用制度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 作等多种经营方式。 完善土地产权的观点。王卫国 ( 1997)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权利 的制度设计,不能超出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33、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 的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结构和基本利益格局,不能够脱离一般农民在土地权 利问题上的习惯心理和行为方式,应该采取一种渐进式、改良式的方案,维 持集体土地所有制现状,对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其措施是明确集体 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土地的流转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演进机制。周建春 ( 2007) 提出集体上地所有权界定的思路是通过 虚化 所有权、 实化 使用权 (将 所有权的许多权能让与使用者 ),达到对资源和权利配置的优化。 (二)土地征收 征收是农村土地的一种强制流转方式。林毅夫 ( 2004)认为征地制度, 主
34、要要从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及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进行。一是征 地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研究。目前的征地制度,使得政府调控资源配置没有 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府没有把土地资源作为公共干预手段,却作 为追求地方政绩,牟取地方利益的手段。低成本征地导致农地过度非农化,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导致经济虚假繁荣,使土地资源利用不可持续。二 是征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收益的影响研究 政府凭借在征地中的优 势地位,总 能攫取征地和出让之间巨大的利益空间。政府介入经济关系,强制性破坏土 地经济关系,使农村集体经济权益受到侵害。三是征地制度对被征地农民利 益的侵害研究,主要集中于征地补偿范围、补偿标准以及征地收
35、益在政府、 农民和企业中的分配格局。同时,就如何严格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拓 宽安置方式、完善征地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 (三 ) 土地流转 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研究。武进锋 ( 2002)认为,农民的土地承 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完整的产权,其原因是农村土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农民依法可以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 地进行承包经营,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的权利,却一直回避对土地的处分权利。钱忠好 ( 2005)认为规模化经营是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家庭 承包与规模经营并不是对立的,家庭承包并没有把小规模土地经营固定化, 而是为土地流转与集中提供了
36、潜力和空间,应当稳定现行的土地承包关系。 左平良 ( 2007)从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作为中国农 民重要财产权利之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什么可以流转,如何实现上地承包 经营权的有效流转。郭剑 雄 ( 1999)认为,中国独特的二元土地制度为高速 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民 土地财产权利被侵犯和土地利益矛盾加剧等问题。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对土地制度进行根本改革,核心是改变国 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格局,提高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围绕集体建设用地能否入市的研究。钱忠好 ( 2005)认为,改革开放以 来,我
37、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作为后盾。随 着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的加强,城镇国有土地可供量不足,为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下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与优化配置的要求,也是打破城乡建设用地双轨制、实现城市化和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尽管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上述成果,相关的研究也正方兴 未艾,但与亟待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实需要相比,现有的相关研究还 存在明显不足。一是这些研究大都是围绕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提出解决思 路,缺乏从土地权利、收益分析以及制度保障等系统角度的研究;二是这些 研究主要是围绕农村土地流转的某一个方面展开,
38、缺乏对农村土地制度从产 权制度变革到使用权 流转制度改革、从土地积极流转到消极流转、从土地流 转 的 理 论 基 础 到 制 度 设 定 等 方 面 的 系 统研究。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并针对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围绕中国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构建进行研究,力争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 究方面实现一定的创新。 1.3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 全文共 6部分: 第 1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国内 外关于土地流转研究动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文章的基本框架。 第 2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基础 t首先对土
39、 地承包经营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与其相关的土地产权理论和规 模经营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 3章,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探索土地流转的影响 因素。试着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方面阐述进行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流转的紧迫性,接着分别从比较收益、农业科学技术、农村社会保障 制度、土地产权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 第 4章,以成都市为例分析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简要的描 述了成都市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况其中包括了目前成都市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分析成都市土地流转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 5章,完善成都市农村
40、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设。在上述章节的基 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 6章,研究结论。 1.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4. 1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指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对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 行分析,找出流转过程中的弊端,从实际出发对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 (1) 历史分析结合规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成都土地流转的 历程,同时收集、整理成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资料,迸行深入研究, 结合理论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 (2) 运
41、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温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方面 的先进性和效力性进行介绍,结合目前的实际,提出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成功 经验。 (3) 理论分析的方法。在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定义和相关理论基 础上,进一步对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 析,提出优化和完 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大概思路及遵循的原则及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与措施。 1.4. 2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并运用案例 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成都市温江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案例进行分 析,这对认识和研究成都市土地股份合作流转以及为今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和
42、方向。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基础 2.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即农民承包地的使用权的流转,是指在农户自 愿和所有权不变的原则下(归农村集体所有),将土地的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 中分离出来,将经营权转让其他农户或是经营者,保留土地承包权的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集体所有农地的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不能改变。目前 我的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主要为土地的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方式。 2. 2产权理论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 所引起的人们之间互相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是附着在一种物品实体或资产 中的一组权利,是由社会设定的,决定由谁支配和运用这种物品或资产的收 益。产权安排确立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都必须遵 守他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1产权不是单 一的权利,而是权利束的集合。 2它包括:收益权,获 .得资产被利用后所产生 的收益的权利;使用权,在权利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资产使用的权利:转 让权,通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