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饲料行业发展规划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二五”饲料行业发展规划草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3页 共13页n安徽省“十二五”饲料行业发展规划(草案)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 饲料行业是农业领域种植业与养殖业转换枢纽,它以种植业为依托,服务于养殖业。为促进饲料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饲料安全,实施饲料拉动健康养殖战略,根据全省农业和畜牧、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安徽省“十二五”(2011 -2015年)饲料行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全省饲料业得到持续发展。2009年全省饲料业产品总产量246.06万吨,其中配合饲料220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89.5%;浓缩饲料21.5万吨
2、,占8.7%;预混合饲料4.3万吨,占1.8%。预混料配制饲料为86万吨,浓缩料配制饲料为107.5万吨。2009年全省饲料工业提供养殖业配制配合饲料约410万吨,其中预混料配制饲料占20.80%,浓缩饲料配制饲料占26%,配合饲料占53.21%。2009年全省饲料工业产品产销总量较2005年的189.84万吨,增加了56.22万吨,增加29.6%;平均年增长率6.7%。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8.9亿元。目前全省饲料生产企业385家,其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生产企业216家,预混合饲料及添加剂饲料生产企业142家,单一饲料生产企业21家,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6家。全省饲料企业双班生产能力达到
3、469万吨,其中时产5吨(双班2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146家。根据09年全省畜牧业养殖量统计,全省养殖业(不含反刍、水产)配合饲料总用量约1620万吨,其中养殖业自配和外省提供配合饲料约1400万吨,占86%,饲料工业配合饲料220万吨,仅占14%。其中,肉鸡(以非白羽鸡计算)4.3亿羽,肉鸭1.3亿羽,基本使用工业饲料产品,而种猪207万头,商品猪3323万头,蛋鸡8350万羽使用预混料或浓缩饲料配制饲料。(二)主要成就1、产业规模升级和集群现象显现。肥东形成了饲料工业产业园,引进了新希望、大北农、唐人神、通威等大企业入驻产业园,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蚌埠、合肥形成了发酵类饲料产品和添加
4、剂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新增苏氨酸、色氨酸、酵母硒、那西肽、恩拉霉素、酵母细胞壁、生物氮素、益生菌、人工鱼粉等十多个添加剂品种。两地的添加剂企业蓬勃发展,丰原、正正、格拉特、泰格、安佳等品牌型公司,饮誉国内国际市场。蚌埠地区发酵副产品DDGS、玉米蛋白饲料已成为我省供应量较大饲料原料,并行销全国。在饲料工业的明显拉动下,宣城地区形成了家禽产业集群,其饲料报酬等技术指标和家禽饲料品种优势,全面超越周边地区,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竞争力,其家禽羽毛粉也成为重要的饲料资源。宿县、淮北、蚌埠、阜阳等玉米种植带地区,饲料工业集群发展迅速,饲料企业数量、产量明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猪饲料产销量占全省的60%以
5、上。亳州、合肥等地绿原酸、虫草等中草药无抗饲料发展迅速,预混料品种也有较大发展。到09年底,全省饲料工业产量和产值在全国位次由05年的23位提升到19位,前进5个位次,发展速度开始加快。2、饲料行业推动养殖业作用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有20多家专业饲料企业,如合肥华仁、滁州志诚等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业方向延伸产业链。全省饲料企业以养殖市场进行产品定位,大力实施技术服务营销,在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养殖培训。全省饲料企业每年培训1200多场,规模达72000人次,内容涉及科学养殖、疾病防治、饲料配制、良种推广、饲养管理等内容。安徽大北农每年培训场次达700多场次,合肥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赠送种公
6、猪,实施改良用户猪种;合肥正大推广标准化养殖猪舍技术,控制猪“高热病”的流行。合肥通威、安徽华亿、安徽天邦、合肥金农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成效显著。这些举措客观上提高了我省养殖技术水平,一些饲料企业还建成了自己的技术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全省绝大多数饲料企业普遍进行了产品调整,使其饲料产品更加符合养殖业发展的新要求,如肥东东升、宣城华栋等,开发推广了一批无抗饲料、风味畜产品饲料。3、饲料安全状况良好。“十一五”期间省兽药饲料监督检验所主要围绕畜产品瘦肉精、非法添加有害化学物质、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反刍动物源性饲料、三聚氰胺、禽蛋产品质量、各类饲料产品的常规、卫生指标和违
7、禁药物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监督检查。共进行饲料常规和卫生指标抽检1023批次,合格率为89.3%;违禁药物抽检,共计1163批次,合格率为99.7%。总体良好,饲料常规和卫生指标最低合格率为73.13%(2007年下半年),最高为100%(05、06下半年);违禁药物抽检除06年上半年为97%外,其余年度均为100%,基本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饲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为零。我省连续制定了全省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省饲料质量安全整治深化工作方案和安徽省打击违法添加非饲料添加剂、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滥用兽药专项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的规范了我省饲料市场。在建设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的同时
8、,市级饲料检测所在全省分步建设,安庆、芜湖、蚌埠、阜阳率先投资建设。饲料企业也积极推行危害分析于关键点控制(HACCP)安全管理体系与产品认证,目前已有10家企业公司通过认证。4、省行业协会产业助推能力增强。安徽省饲料工业协会05年换届以后,加强服务能力和自身建设,会员单位发展到406家,成为一支推动行业发展重要力量。具体工作成效:一是,通过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在有关部门的产品的监督下,全省水产饲料实现了全面禁药;各类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料全面实施停药期规定,饲料产品药物残留下降;矿物元素和氮、磷排放减少。二是,推广科技成果,提高产品竞争力。协会制定的常用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变幅值标准,五
9、年中始终贯彻如一,克服了企业盲目使用添加剂,纠正不合理的产品配方,甚至重新设计饲料配方,应用了一批新成果,新技术,一大批企业实现产品配方得到优化,一些产品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一些产品功能特点更加突出。三是,帮助企业完善新产品、新配方,实行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累计帮助37企业制定57种新产品投产,其中有:DDG饲料、酒糟粉、复合酸化剂、酵母蛋白、复合光合菌、宠物犬配合饲料、饲用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复合添加剂、膨化(水解)羽毛粉蛋白、血粉蛋白、饲用大蒜素、饲用甜味剂、饲用防霉剂、饲用香味剂、饲用复合酶、饲料用混合油、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维生素E粉、渔用微生态水质改良剂、饲料添加剂芽苞杆菌、饲料用复
10、合酶制剂、奶牛蛋白补充料、饲用肉粉、酵母菌剂、酵母细胞多糖、饲用复合抗氧化剂、发酵菜籽粕、50%包膜维生素C微囊、嗜酸乳杆菌水剂、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粉剂、发酵蛋白饲料、小麦DDG等,2007年在合肥召开了“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安徽省座谈会”,规范饲料新产品申报和生产,丰富了我省饲料产品,提升了竞争力。四是,关注行业热点,解决企业难点。每年就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人才和技术问题,举办论坛和研讨会,发挥更新知识、交流人才、配置资源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每日更新创办网站,每2个月出版一本饲料与饲养杂志,每周3次发布平台短信,为企业继续跟踪服务。协会帮助企业还着重解决企业一些具体生产和销售问题如:
11、分期培训班普及了套期保值知识,一批企业应用期货工具,锁定成本化解市场风险;针对饲料产品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每年举办饲料产品质量与标准培训班,使得发展中企业被处罚数量明显减少;针对国家给予东北玉米收购补贴政策,组织了企业收储备;针对大企业,帮助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一批企业在协会的帮助下,获得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等等。五是,扩大全国影响力,推动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十一五”期间,创办了两年一届“中国(黄山)饲料原料技术论坛”,已成为全国行业品牌会议;制订的国家标准,通过第七次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正式定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产品企业标准营养指标指示指南;创办“
12、中国饲料资源网”,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协会与各省协会和全国知名饲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信息、经常来往;选拔一批优秀企业,参与全国大型饲料企业联谊会活动等。通过渠道的各种活动,让我省饲料企业与全国知名人士和企业建立联系,一大批饲料企业,特别是预混合饲料企业开始关注全国饲料市场,外销量连年上升。安徽广通、合肥大西农、全椒未来等十几家企业,省外市场规模连年上升,合肥华仁与山东六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安徽正大源在省外连续建立两个分厂。企业竞争力明显超过“十一五”。六是,坚持双向服务,满足政府与会员的需要。在行业自律方面,宣贯农业部1224号公告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完成了全省大部分饲料产品添加剂
13、超标纠偏;发起“饲料企业质量安全倡议书”活动,饲料生产企业积极参加,企业法人代表签名向社会公开承诺质量安全,在全省引起强力反响,有效地打击了饲料中非法添加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组织8次职业技能鉴定,累计参加鉴定374人,包括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和加工设备维修工,通过鉴定考核合格362人;组织实施了农业部“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一批企业纳入协会作为师资骨干培训,技术骨干再培训基层养殖人员,成为“金蓝领”项目实施新模式。此外,还承担了有关工作,包括行业统计,行业调查,重大行业政策论证,安徽省畜牧兽医局网站等工作,自06年开始每年坚持发布安徽省饲料工业生产统
14、计形势分析报告。在会员服务方面,每年接待会员600多起,其中有标准、维权、咨询、典礼、送检、项目、培训等多种服务,引得入会企业不断入会,目前协会会员总数量比05年增加了149%,会费收缴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显示其活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5、企业科研成果超过院校,成果应用加快。据统计,“十一五”我省饲料行业项目科技成果共148项,在研项目13项,大幅度超越“十五”。其中企业项目科技成果131项,占88.5%;院校科技成果17项,占11.5%。共15家单位参与科研并取得科技成果,企业占80%,院校占20%。在企业项目科技成果131项成果中,专利成果107项,占81%;鉴定成果24项,占19%。企
15、业自发性科研和投入经费占项目总数的90%以上。在企业获得专利成果中,实用新型15项,占14%;发明81项,占76%;外观11项,占10%。在全省行业31项鉴定科技成果中,企业24项,占77%;科研院校7项,占23%。这些科技成果多数从生产实际研发,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十一五”全省普及的科技成果有以下四方面:(1)、植酸酶得到广泛的应用,降低了无机磷矿物盐的用量,提高了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养殖动物磷排泄量降低达30%以上。同时提高了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2)、苏氨酸开始得以应用,使畜禽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开始在一部分饲料厂和养殖厂应用。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的应用,使畜禽粗白质含量约下降2%,
16、畜禽粪尿氮的排泄量降低10%以上。(3)、根据不同非常规原料的饲料配方,采用不同的复合酶运用技术。例如小麦杂粕型日粮,运用小麦杂粕复合酶,提高了日粮中NSP的消化率,从而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降低料肉比约5%,同时也降低了畜禽的排粪量。(4)、微生态制剂在畜禽水产饲料的使用,对于降低氨气等毒害气体的排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利于规模化健康养殖。二、“十一五”发展环境(一)背景概括我省“十一五”饲料业特点:家禽饲料生产水平继续提高;蚌埠地区形成添加剂产业群,合肥肥东地区形成饲料加工产业园,淮北宿县地区饲料产业相对发达;宣城地区的家禽业及其饲料业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生物发酵饲料不断增加;08、09年预混
17、料增幅较大,一条龙企业发展加快;水产饲料开始加快发展,安徽省饲料行业协会作用突出。我省饲料原料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用副产品中,本区油菜(双低)菜粕具有优势,主要分布区域为合肥、六安、巢湖、安庆、滁州,但近年油菜种植面积减少较多,米糠、水稻主分布区为合肥、六安、巢湖、安庆、皖南、滁州;玉米、小麦主要分布亳州、阜阳、淮北、宿州;棉粕主要为安庆、巢湖;DDG、DDGS、酵母粉主要为丰原和酿造企业,集中、量大。规模较大生产企业的蛋白质原料,主要为依靠进口大豆生产的豆粕和鱼粉,每年从沿海地区购买豆粕达60万吨以上,玉米供应不足,每年需要从东北等地调入150万吨左右。中、小饲料企业和养殖单位
18、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如食品、发酵、屠宰加工业的副产品情况较好,但安全卫生质量需要加强管理。全省每年需要各类蛋白质原料300万吨。2008年全省白酒产量2.9亿升,啤酒产量13.9亿。据了解,每生产一升酒可得2.1公斤酒糟,其中约0.75公斤酒糟被淘汰用于饲料等其它途径。因此按照产1升酒得0.75公斤酒糟计算,我省白酒产酒糟21.8万吨,啤酒产酒糟104.25万吨。另外我省丰原生化有巨大的玉米发酵生产能力,每年生产的DDGS等产品约160万吨。风干的酒糟和DDGS中含有粗蛋白约20%-25%,富含丰富的磷和B族维生素,但其中含有酒精、醋酸和霉菌等有害物质。根据调查,本区域未来五年饲料产业重点发展的
19、优势产品有:(1)、水产料,附加值高。安徽水域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湖北第一),但水产养殖落后湖北约10年,利润空间会驱动企业发展。(2)、特色产品。根据企业所在地的优势,发展当地养殖特色产品;开发无抗绿色饲料、生物饲料,环保型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残留。(3)猪料。重点开发教槽料、乳猪料、母猪料。中小型规模养殖猪场/户,可以利用浓缩料或预混料自配生长育肥猪料,如猪料、公猪料,但很难自配较好的乳猪料、教槽料。二种料对产品配方技术、制造原料品质、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一般养殖单位很难做到。附加值高,企业利润空间较大。本区域前十强饲料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趋势:一是,专业
20、生产饲料,共3家企业。目标95万吨,猪料、水产料为主要增长点,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度构建完善的饲料供应链、市场网络,均为省外投资企业;二是,一条龙发展,共5家企业目标,180万吨,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自用为主,外销为辅,多为本地投资企业;三是,多元化,2家企业,企业进行农牧绿色食品企业转型,发展饲料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销售网络,建设城乡一体化、上下游一条龙、产供销相配套的产业链,目标70万吨。(二)有利条件1、养殖方式转变,为饲料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省养殖业正处于散养型向集约化养殖的转型过渡时期,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广特色养殖,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的建设,并给予资
21、金扶持。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2009年全省肉蛋奶产量620万吨,年增3.7%,而且还承接“长三角”畜禽养殖业转移,养殖规模和水平将会不断提升。养殖业的发展必然拉动饲料业发展,为饲料业留下更加广阔的空间。2、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饲料业发展提供区域优势。我省处于南北交汇之处,连接着畜产品高消费区沪、宁、杭等大城市,为畜产品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蚌埠、阜阳等是铁路枢纽地带,安庆、芜湖、铜陵等是水路运输的必经之地,交通的便利与发达为饲料贸易提供了有力运输保障。3、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提升饲料生产能力。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业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例如对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饲料增
22、殖税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的逐步落实,为饲料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06年,肥东县政府还承诺对新建企业,除享受国家有关饲料优惠政策的同时,享有增值税“一免一减半”,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支持新建企业发展,吸引更多投资者落户工业园。(三)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应该指出,我省饲料行业在全国的处于相当落后状态,产值不足70亿元,位居全国20位左右,本省培养的品牌企业仅1-2家,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饲料企业50强,企业小而全,经营成本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品牌和人才,技术辐射能力弱,饲料推动养殖发展战略能力有限,已经成为我省畜牧、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年虽有省外大型企业投资,但
23、内生动力不足。质量卫生安全、数量安全和政策环境成为饲料业重要制约因素。1、饲料卫生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动物食品健康。一是,养殖生产单位的自配饲料,其添加的违禁产品往往不在饲料监控之中,只有对动物产品进行残留检测才能发现,生产环节的饲料安全管理任务艰巨而且复杂,因为它摆脱了整个饲料监管,生产者在追求高效生长,解决防病治病中,添加剂超量使用,甚至使用违禁产品,使用人用药品屡见不鲜。二是,目前的监测手段只能是针对性检测,没有列入检测的品种无法检测,如三聚氰胺,早先不再政府的监控之列,无法事先监控,且很多违禁产品往往缺乏检测方法标准,即使有方法标准也很难全面将违禁产品都列入其中。一些自配料、预混料和
24、浓缩饲料经常有违禁产品添加现象。三是,药残、矿物质和添加剂使用超标,追求动物表观健康和产品外观色泽,大量使用砷、铜、锌、铬等制剂,有的造成动物残留巨大,有的造成环境污染;四是,不法的动物源性饲料依然行销,成为病原扩散源,助推畜禽疾病的传播。2、数量安全,关系粮食安全。主要表现为粮食、饲料资源的浪费和资源紧张。(1)粮食、饲料资源浪费严重。据测算,全省配制饲料超过800万吨,是饲料企业的生产量的3倍,主要为利用预混料和浓缩料配制育肥猪、蛋鸡、蛋鸭、肉牛、奶牛、羊和兔类等饲料,肉禽和鱼类自配料数量较少。自配饲料的报酬率比工业配合饲料报酬率一般低15-20%,就全省总体饲料报酬水平而言,我省不论自配
25、料还是工业产品,都比周边水平低,每年浪费的粮食、饲料资源至少100万吨之多,至少相当于110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2)玉米缺口巨大,依靠省外调入为主。饲料生产大宗原料主要为玉米和豆粕。玉米占饲料配制成分的50-60%。据统计,全省饲料企业每年玉米需求量为285.6万吨,本省收购仅有40.2万吨,从东北三省、山东、河南采购246.3万吨,占总需求的86.3%,相当于310万亩以上耕地的产量。据企业反映,本地玉米的品种不统一,能量不如东北玉米,水分、黄曲霉毒素等偏高,质量不稳定。有的企业反映,如能在省内建立玉米烘干厂,企业愿意采购本地玉米。在调查企业是否参加订单采购玉米中,有22%的企业不同意;1
26、1%同意;67%的企业表示在价格合理、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愿意采购本省玉米。(3)豆粕一般占饲料组成的15%以上,全部为进口大豆供应。每年企业从沿海榨油企业购买豆粕65万吨,配制420万吨全价饲料,如果折合为本地生产大豆,需要540万亩耕地。可见,我省饲料行业需要的大豆、玉米全部为本省供应,需要拿出850万亩的耕地,才能满足饲用粮缺口,饲料资源短缺非常严重。所以,我省饲料的数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对此,一方面需要提高现有饲料原料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和推广小麦、菜粕、稻谷等日粮替代玉米、豆粕技术;一方面,需要研究推广新型的种植模式,提高单位耕地年产可消化利用营养量指标。3、政策与环境制约。首先,政
27、府关注少,缺少政策支持和投入。饲料行业管理最初为粮食或经济部门管理职能,那时政府对饲料工业非常重视,完成了全省每市县的饲料企业的建设任务。但是自1996年划归农牧部门管理以后,具体纳入畜牧领域的发展计划,由于过去畜牧管理部门没有饲料投资和政策支持措施,所以,我省饲料行业就没有安排过任何投资、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项目。省政府及相应管理部门自90年代以后,再也没有政策支持和设立饲料行业发展专项经费。2000年1月14日,时任副省长张平同志就饲料工业发展专项经费问题批示:“饲料工业发展的经费应同水产、畜牧等经费统筹考虑或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但至今没有做出安排。其次,缺乏鼓励投融资政策。在我省经济实力
28、不强的条件下,完全依靠市场进行投入,投融资渠道单一。因此,生产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差、劳动报酬水平低、管理营销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企业科技投入不足,饲料产品只是市场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时,企业才开始进行研发,但是基础研究太少,饲料报酬水平低于周边市场。再次,政府工作轻重不清,饲料行业缺乏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和落实政策,产业经营缺少服务与管理机构,各项工作处于一般性应付状态,其质量卫生安全和数量安全的制约,至今没有拿出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措施、支持政策和资金,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一筹莫展:针对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引导产品饲料报酬水平提升,引导风味、肉质、促进人身健康
29、功能性特色饲料产品开发;引导无抗、健康养殖饲料开发;引导低磷、氮、锌、铜和砷排放饲料开发;引导饲料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引导种植业合理种植模式,摆脱过分依靠外援的原料供给等。针对我省养殖单位自配料和中小型饲料企业,应加强其服务平台建设,培训饲料与养殖技能人才,缓解人才匮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普及饲料安全知识和科学饲料配方,给出正确导向,减少处罚面;开展生物学效价评定、原料检测和养殖经济核算,沟通产销、利用闲置资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服务与监控养殖环节的饲料、环境污染、饲料卫生安全、饲料报酬和市场信息,把自配料和饲料原料使用情况纳入统计范围,纠正饲料统计严重失真,发挥监控粮食安全和
30、养殖状况,为正确技术措施、投资决策、经营管理、政策服务;在政策解决一些安全的中草药添加剂、具有良好效果的新原料、新饲料品种和添加剂受管理制约,解决推广难;针对我省肉鸡出口销售受阻问题,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等。上述工作或者上面有号召而为落实,但目前我省仍处于无人问津的局面,也难免我省饲料行业处于全国十分落后的位次。4、饲料企业发展面临多重矛盾。(1)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连包装袋都有相似之处,质量等级、价格体系彼此为参照;我省饲料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大路货”,缺乏科技含量,又存在许多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和实用的技术,很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投诉多、生产性能低、适销不对路等,不少企业技术人员陷于
31、解决市场投诉中,无暇专心技术研发。(2)缺乏新、特、奇产品,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在一个纯利率不到销售额1%的企业,其科技研发投入受到严重制约,远远低于国家统计的工业行业1.2%的比例;(3)以饲料为主业,向相关产业延伸力度不够,产品销售完全依赖于养殖业,不仅受制于养殖业,而且受制于原料短缺,一旦遇到“风吹草动”,极易受到打击、挫折,首先表现为让价、让利、质量折冲、损失赔款、原料涨价亏损等,因而饲料企业难以保障自身的利益,这也是导致该行业利润率低的重要原因;(4)企业经营各自为政,自律性不强,也缺少一个有力的、公正的、能够办实事的行业协会组织来引导它的健康发展。(5)各级财政直接支持
32、非常有限,近五年来,直接投入到饲料或动物营养技术专门研究的,能够列入科技项目的,省级科技项目12项,有的年份还处于空白,省级财政每年专项资金不超过50万元,市县级的还更少,财力较好的合肥市也很少;(6)企业自筹研发经费捉襟见肘,每年拿出10万元的企业凤毛麟角!但是,国内如通威、希望、六和、恒兴、天邦、铁骑力士等都有自己的专门研究院或技术中心,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和配备良好的研发手段,充足的研发经费。铁骑力士就有以冯光德总裁命名的实验室。反观我们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研发中心。(7)企业的高端或后备人才不足,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在职博士,硕士也有限,而国内一流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产品研
33、发和营销技术支撑。而社会上的科技人才,由于缺少项目、经费和渠道,科研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存在着企业有问题不知道何人可解决,而科技人员又不知道何企业有问题,有何问题,二者的沟通不足,缺少一个院企研发交流平台。从而在全省表现出为“三少”,重大突破性成果少,专利产品、技术少,核心技术少。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的转变,需要我们更加务实地关心农民增收和动物产品安全,实施饲料推动养殖战略。对养殖业来说,必需高度重视发展高效、健康、环保的饲料业。因为饲料是农民养殖最大的投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70%。作为动物食品,它决定着养殖产品的饲料报酬、生
34、长速度、品质等性能,直接关系着养殖产品的销售难易和盈亏,也关系人类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安全。因此,要从产业政策上,逐步把饲料行业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重视产品发展转变为兼顾产业过程发展方式。养殖生产过程决定养殖结果,把饲料行业摆在应有的位置,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投资、科技、人才和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由狭义农业产业化转化为兼顾社会服务组织发展的广义性农业产业化,强化各地饲料行业协会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形成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体系;三是,由学术性为主的科研转变为以生产实际应用为主的研发,形成政府、科研和企业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开发特色产品,提升饲料报酬、生长和安全性
35、能;四是,由重数量与规模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质量与效益,企业稳定发展模式上来,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药物残留。五是,由重视大企业发展转变为兼顾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当地资源、增加人员就业和开发特色产品。以饲料卫生质量和数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安全环保,资源节约”的饲料业增长方式。增设政府投入渠道,建设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和养殖生产引导、服务和监管,推动饲料与养殖融合,坚持贯彻“安全、节约、健康、环保”的指导思想,开发利用和节约饲料资源并举,在保障饲料安全,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同时,提升饲料数量。降低药物残留,减少氮、磷、铜等矿物元素排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走新型饲料工业发展道路
36、。(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 大力增加科技和政府投入,建成饲料行业产、学、研体系,建成覆盖主要市级和重点县级的饲料饲养服务与监管体系,工业饲料产品报酬率提高5%,自配料报酬率提高10%,节约饲料粮150万吨。饲料产品年增长率由年均6.7%增加到10%,即5年计划增长160万吨,企业研发应用的科技成果达到100项,新型饲料添加剂、新技术、新外观设计和饲料产品80项,其中申报国家新产品达到5项。到2015年,全省饲料工业产品总产量达到420万吨,增加160万吨,年均增长10%,我省饲料工业在全国位次由现在的19位提升到15位。2、具体目标。到2015年底,计划全省饲料工业配合饲料产量达420万吨以
37、上,增长160万吨,年均增长率10%以上。其中:水产配合饲料18万吨,增加10万吨,年均增长率17%;禽配合饲料280万吨,增加100万吨,年均增长率9%;猪配合饲料86万吨,增加37万吨,年均增长率12%;反刍和其它料配合饲料5万吨,增加2.5万吨,年均增长率15%。浓缩饲料26万吨,增长4万吨,年均增长率3.4%;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5万吨,增加0.6万吨,年均增长率2.6%。产品质量和安全得到较大提高,基本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其他药物残留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率控制在0.5%以下。四、“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及重点建设项目(一)项目建设思路“十二五”期间饲料业以
38、“安全环保,资源节约”为主题进行项目规划。围绕饲料品质与数量安全展开项目规划,其中包括:降低药物残留,减少氮、磷和矿物元素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在提升饲料品质安全的同时,提升其数量安全,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饲料利用率,推广应用“安全、健康、高效”添加剂和配方技术;开发利用我省特色饲料资源,重点发展富营养水体水生植物饲料、秸秆饲料和优化单位耕地年产可消化营养量。在一些地区建设饲料检测服务站,解决中小养殖单位自配料服务与监督问题;在大中企业实施饲料品质与数量安全工程,提升畜产品风味和畜产品品质,进行健康养殖饲料配套,降低药物残留,减少氮、磷、矿物元素排放,节能减排;依靠企业、院校、协会和地方站实施特
39、色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二)、扶持立项原则 一是企业应用为基础,市场前途良好。产品应具有提高饲料安全品质,一般添加剂应以猪禽饲料为重点;内容上,重点降低畜禽产品药物残留,减少氮、磷等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肉质和风味,提供快速检测和饲料生物学效价测定,增加营养物质利用率。二是促进监管工作深化,突出服务性和示范性。有利于政府加强监测的信息化工作,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政府对参与的各方协会、企业进行适当补贴或购买服务。三是企业、院校、协会和地方推广站联合开发,分工合理,整体协调,运行有效。四是开发和应用相结合,成果迅速转化,推广规模趋势良好,知识产权关系明确,
40、项目效益测算合理。具体建设内容为:1、安全、高效、低排放项目。重点扶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降低环境污染的特色饲料资源的研发、“安全、健康、高效”的低碳低排放添加剂的研发应用技术,包括相应技术的引进转化。主要内容有:生物饲料资源和秸秆草叶类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替代药物添加剂、促进饲料效率和低排放、提高饲料原料与产品贮藏的低毒害低残留的添加剂如中草药、发展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氨基酸、酶制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原料毒害物质处理技术;集约化养殖饲料配方技术。鼓励支持企业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引进转化工作。逐步形成一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饲料生产新技术,增强饲料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2、产业
41、集群项目。以蚌埠地区中心,打造氨基酸、酸化剂、微生物等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合肥为中心,开发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科研基地,发展微生态制剂、生物饲料、酶制剂,实行动物屠宰蛋白原料(羽毛、蹄角、皮革、血液)处理应用技术;以宣城地区为中心开发家禽饲料及其资源开发基地;以亳州为中心,打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巢湖等水域治理地区为实施地,进行水生植物饲料资源开发;以省内二级城市为依托,实施餐厨剩余物饲料资源开发;以国家、省级牧业龙头和科技型企业为依托,实施饲料品质与数量安全工程。 3、监管与服务项目。项目要实现软硬结合管理手段,创新服务与管理机制。“十二五”期间,要从机制入手,配套相应的建设项目,
42、消除我省“自配料”生产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要在全省逐步实施有效的“自配料”监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监察与服务检测并举。加快饲料监测与服务机构建设,形成饲料服务与技术推广体系,市级以下监测内容要实现理化指标、饲养试验、信息平台、咨询服务和饲料安全执法,加快机构服务的能效性。省级检测服务要除包含市级单位服务内容,还应包括卫生指标、代谢试验、饲养安全试验等。要为基层饲料生产单位建设一批中心化验室,实施分级检测,扩大饲料监测项目和范围,提高检测频率,逐步扩大检测内容,实现在线监测。要加强饲料生物学评价检测工作,从测定料重比、生长速度入手,进而开展代谢试验和安全试验。要以服务的形式
43、进入“自配料”监管,健全技术咨询网,堵塞饲料管理漏洞。4、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项目。要以发展健康养殖为目标,以饲料推动畜牧养殖。积极鼓励企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所配套的饲料产品、原料、设备和添加剂。在大型集约化养殖龙头企业,推广散装饲料;以市场为导向,组织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开发以肉质优良,适合相应加工烹饪的风味,延长货架存放时间,品种特征的外观明显等特征的专业化饲料产品;以防病为主要功能,推广营养免疫技术,生产适应一定品种或杂交组合的新型抗病性能强的饲料产品;普及推广功能性饲料如母猪、仔猪专用饲料;高锌、高硒、营养性终端产品,如富硒鸡蛋、高钙奶的专用饲料;土种良法的饲料配套
44、;以科技型或大型企业为依托,推广低氮、低磷、低砷、低药物残留、低微量元素排放技术;以风味畜产品生产企业为依托,推广健康养殖、风味和良好肉质的配套饲料技术。5、行业服务平台和技术推广项目。“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支持政策,以协会、地方畜牧站、企业、学校、科研单位构建饲料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利用其广泛联系行业的优势,开展“安全环保,资源节约”实施以下项目:一是,以推广秸秆饲料和草食家畜全混日粮技术为主,综合解决秸秆利用问题;二是,单位耕地可消化营养量优化模式推广,发展饲料稻、饲料专用小麦、玉米、牧草等,推动种养结合;三是,金融信用担保、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交流合作、人才培训
45、、管理咨询和原料、政策、养殖业、人力资源信息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撑;四是,对饲料原料、添加剂、产品等做出科学的评价,为饲料企业进行产品选择、产品开发,为养殖业提供经济、高效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业部“金蓝领”项目,提高饲料养殖单位的人才素质。六是,开发推广饲料工业管理和安全监控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深化监控与服务信息工作,提高饲料和畜牧生产管理水平;七是,组织全国饲料资源学术交流平台,开展棉粕、菜粕脱毒技术攻关,陈化小麦、水稻粮饲料技术开发,生物饲料技术研发与推广,饲料资源开发、毒害物质控制技术等;八是,针对水体污染,组织水生植物饲料攻关,推广利用技术,变废为
46、宝。实现政府向服务机构实行购买服务,按农业部1224号公告和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饲料产品标准备案的规定,严格审查产品标准,制订健康养殖、风味和良好肉质的配套饲料标准,建设相应的检测项目并运行,严格执法。(三)、重点建设项目内容1、饲料添加剂()、植物源性动物保健因子的开发利用()、色氨酸产业化生产与推广应用()、复合酸化剂配伍技术研究和应用()、高产谷胱甘肽酵母菌种的选育与饲料发酵技术()、产角质化蛋白降解酶微生物菌种的产业化生产(6)、高效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剂的研发(7)、小麦稻谷杂粕型日粮酶制剂的应用开发2、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1)、棉、菜籽饼粕脱毒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2)、棉、菜籽
47、饼粕微生物发酵中关键技术的研究(3)、泔水饲料监控与产业化(4)、果渣蛋白饲料的开发及其在动物饲料中应用(5)、提高农作物秸秆生物利用率处理技术及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应用(6)、利用绿萍治理巢湖蓝藻的技术研究(7)、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及其在饲料中的利用(8)、膨化羽毛粉的开发及在畜禽饲料中应用技术(9)、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结构优化及“草-粮-饲-秸”高效生产利用研究(10)、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3、生产应用与推广技术(1)、全混合日粮TMR技术在奶牛场生产中应用(2)、散装饲料运输系统在一条龙企业的构建及实施(3)、养猪场种猪牧草型配合饲料饲喂技术(4)、低排放、低碳饲料技术研发与推广(5
48、)、畜禽低蛋白日粮的应用4、产品结构调整(1)、不同原料价格下畜禽最佳经济饲料配方模型的研究(2)、高档乳猪断奶期配合饲料,包括开口料、保健料(固态、液态)(3)、优质水产料,蟹、龙虾、黄鳝、精养鱼、黄颡鱼及功能性特种水产品料(4)、低脂性肉鸭配合饲料的开发(5)、以小麦、稻谷为主要能量饲料的添加剂、配方和饲料报酬测定技术(6)、优质鸡饲料技术(7)、稻谷饲用化技术(8)、奶牛精料补充料(9)、皖西白鹅饲料开发(10)、替代抗生素的中草药开发及其无抗饲料(11)、饲料原料和产品膨化技术所配套饲料加工机械的技术改造与产量提升(12)、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专用饲料(13)、中大猪高效颗粒配合饲料5
49、、服务平台及其检测管理(1)省级中小饲料企业联合服务平台(2)省级饲料效价与生物安全评测试验基地建设(3)安徽省饲料与饲料资源卫生分析监测中心建设(4)市级及重点县自配型饲料常规成分快速检测与饲养试验基地建设(5)健康养殖 风味和肉质的配套饲料标准(6)统一饲料产品代号和条形码可追溯的饲料产品监管(7)饲料厂、养殖场投入品网络监控软件开发五、保障措施“十二五”饲料业规划目标主要在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饲料产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销总量,以及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取得较大进展,实现“饲料拉动养殖”战略。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加强领导和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充分依托、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科研部门的技术研发优势;促进企